明代書法大家王寵,行草書法欣賞,氣息高曠疏靈,古意婉麗遒逸

2020-12-14 清雅閣

前言:

歡迎您來到清雅閣,清雅閣的創辦初衷便是以傳承中華文化精神,發揚中國國粹藝術。為廣大藝術愛好者搭建藝術交流平臺,我們將始終秉持創作優質書畫內容的宗旨砥礪前行。如果喜歡我們的內容,敬請關注、點讚、收藏、分享、轉發。您的每一次參與都是我們創作優質內容的強大動力。

聲明:本文由清雅閣原創發布,圖文版權歸清雅閣所有;如有轉載請註明出處,致謝!

王寵行草書法創作《晚曉詩冊》欣賞:

晚。翠竹紅霞霽景口,周天日月見雙

懸。解衣盤礴龍鱗石,露頂蕭疏玉屑泉。多病馬卿真慢

世,長齋蘇晉欲逃禪。江湖何處無魚稻,休問唐生濯

馬卿。曉。城鳥猶未起,吹角滿江東。星月秋山

白,雲霞夜海紅。蠻歌舟楫動,野哭井閭空。世事催飲

箭,生涯只鳥籠。

書者介紹:

王寵(1494-1533),明代書法家,字履仁、履吉,號雅宜山人,吳縣(江蘇蘇州)人。邑諸生,貢入太學。博學多才,工篆刻,善山水、花鳥。詩文聲譽很高,尤以書名噪一時,書善小楷,行草尤為精妙。著有《雅宜山人集》,傳世書跡有《詩冊》《雜詩卷》《千字文》《古詩十九首》《李白古風詩卷》等。

王寵的書法初學蔡羽,後跟隨文徵明,上追晉唐古法,力求開創自家風貌。他的書法「以拙取巧,合而成趣,婉麗遒逸,為時所趣。」他以小楷和行草書為世人推崇,他的小楷的靜逸之趣,氣息高曠疏靈,古意盎然。,行草書古拙樸厚,自然天成,早年作品,結字多出《閣帖》,用筆鋒芒外露,章法平實,晚年書風為之一變,用筆大開大合,兼有章草筆意,既能縱逸跌宕,又能意態古雅。

王寵諸體皆能,以小楷、行、草最為擅長,取法魏晉,浸淫於鍾、王,道正功深,書風趨於端莊古雅,在吳門諸子中,他的書法之趣味尤高,這原因就是他心不降唐宋以下,手熟於法度之內,他的筆下無狂怪之病,點畫、結體皆有來處,心境曠達而使字勢開闊正大,無瑣小習氣。他的小楷取法鍾繇,衝和於二王而於古雅中見清淡;草、行法《十七帖》、《聖教序》等而形神兼備。在書法史上學王右軍傑出者米芾、趙孟俯之外就數他和王鐸,而且各有所長;米地王之迅疾,趙得王之端正,王鐸得王之雄厚,王寵得王之蕭散。就氣韻言,王寵為上,惜乎其早逝,未能含和圓融,更進一步。

相關焦點

  • 明代王寵自書草書捲軸欣賞,風格迥異,美書養眼
    原標題:明代王寵自書草書捲軸欣賞,風格迥異,美書養眼
  • 著名書法篆刻家唐建平先生:書法求古意,談感悟融氣息
    1985年調入金山少年宮,在少兒書法教學中成績顯著,桃李芬芳,1999年被評為上海市園丁獎。師從劉兆麟、劉一聞、高式熊、王偉平老師。曾多次舉辦書畫個展與聯展。作品十餘次入選由中國書協舉辦的書法展,其中三次獲最高獎。 作品欣賞
  • 明代小楷的風格流派都有哪些?都有什麼特點?
    明代初期由帝王喜好,引領臺閣體風尚的出現,導致這一時期的書家取法多以帝王喜歡的臺閣體風格,並且按這種弊端的復古主義去取法而不敢逾越半步。這也就導致了這一時期的書家在書法字體尤其是小楷的結構、用筆、章法上都十分的相近,整體俗媚缺乏藝術氣息。
  • 明代書法家文徵明書法欣賞
    徵明  此為蘇州博物館藏「聯璧奇珍」之一,即集明代吳中書畫大家沈周《行書五律詩軸》、文徵明《草書七絕詩軸》、祝允明《樂志論草書軸》、唐寅《行書七律詩軸》四大家書法字軸成一堂。書畫鑑藏家錢鏞藏有祝允明晚年草書《樂志論》軸,後其妻舅吳湖帆又陸續贈與尺幅相近的文徵明草書軸及沈周行書軸,遂倡議再配以唐寅字幅,則集明代吳中書畫大家字軸成一堂。沈字軸固以難求,更何況唐字軸,遑論尺幅相匹!
  • 中國書法如何追求古法與古意
    中國的書法藝術博大精深,源遠流長,經歷了上千年的發展,衍生出許多技法和傳統。在書法藝術中,最為書家追摩和推崇的就是古法與古意。雖然隨著書法藝術的傳承,後代許多書法家也開始歸納和總結新的一些書法技藝和創作意境,但從大的方面來講,「古法」和「古意」仍舊是書法創作的過程中不可忽略的重要因素。
  • 中書協著名書法家白宇,精美楷行草書法欣賞,筆力千鈞,氣勢恢宏
    一個書法家的書法造詣如何,是不可以以他的一幅作品而言,而是要對他的楷、行、草、篆、隸五體書法的作品進行參照。只是行書寫得好,說明只在行書上有功力,其他書體也是一樣。若是楷、行、草、篆、隸五體都寫得好,而且還很具有個性,那麼這樣的人就是書法家。現在滿大街都是書法家,所以就造成一種理念上的混亂。很多人認為加入個書法協會,就是一個有身份的書法家了。
  • 王羲之、柳公權、王寵等6類寫法最經典!
    「鵬」真是一個寓意很好的漢字,用書法行草書怎麼寫好看呢?下面麓風軒從歷代書法文獻中精選了6個鵬字,代表6類寫法,並簡要敘述其書寫要領,供各位書友參考:啟功行書這是現代書法大家啟功先生之作,前面朋字旁採用古字寫法,整個字筆畫乾淨利落,瘦勁如鐵,值得臨寫。啟功先生的字筆畫雖然不粗,但是勁挺有力,非常精神。
  • 形容怯懦但性情剛烈的虞世南,書法真的是又雌又雄
    虞世南楷書《演連珠》書法「初唐四大家」指的是歐陽詢、褚遂良、薛稷和虞世南。年輕的虞世南勤奮精思,甚至十幾天不洗臉不梳頭。拜王羲之的七世孫書法大師智永和尚為師,而智永又與他同鄉,故而深得王羲之書法真傳,由此名聲益大。
  • 臺北故宮博物院書法精品欣賞
    其中元代以前書法藏品155件,本人優中選優秀,精中求精,重點介紹其中的22件書法精品。一、王羲之《遠宦帖》此帖為王羲之寫給益州刺史周撫的信札。王羲之(303-361),字逸少,祖籍山東臨沂。王羲之被後世尊稱 「書聖」,是東晉最著名的書法家,也是中國歷史上最著名的書法家之一。
  • 王寵罕見行書墨跡《自書遊包山詩》,欣賞行書怎樣寫出沉靜內斂
    渾 沌自太古,泱漭開吳(天)王寵的行草書不像小楷那樣「名聲在外」。也許小楷習慣,王寵的行草書並不率意,行筆過程非常沉穩。看這件《自書遊包山詩》,也與小楷一樣是「務於簡易」,整體給人沉靜內斂,不激不厲的觀感。
  • 疏朗有致,氣息高古,石開毛筆隸書書法欣賞
    在眾多流芳百世、承載人類文明的書法中,有人選擇篆書的凝重圓潤,有人喜歡隸書的古樸率真,有人欣賞魏碑的遒勁渾厚,有人效法楷書的端莊嚴謹,有人心悅行書的流暢溫和,有人追求草書的自由豪放......不同的人,不同的性格,有著不同的人生追求。接下來,小編帶大家一起走進隸書書法家石開,一起來欣賞石開先生筆下的隸書作品吧!
  • 休閒西山,必知「林屋山人」蔡羽書法之取勁禿筆
    自古姑蘇人傑地靈,優秀人才輩出,今天多藝堂為大家評說一下明代「吳門十才子」之一的蔡羽(1471-1541)書法。蔡羽是明代著名的文學家、書法家、書法理論家,字九逵,因居住在蘇州洞庭西山,自號林屋山人,又稱左虛子、消夏居士。
  • 金川書法家——荊立忠書法作品欣賞
    荊立忠書法作品欣賞荊立忠,畢業於天津工會學院藝術系書法專業,副研究館員。現為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中國楹聯學會會員,中國楹聯書法藝術委員會委員,金昌市康頤老年大學書畫室主任,金川區美術館特聘書法教師。書法作品獲中國書法最高獎第三屆中國書法蘭亭獎藝術獎、中國首屆自撰楹聯書法展銅獎,入展第二十屆中日自作詩書法展、全國第七、八、九屆書法篆刻展等全國書法展20多次。曾在《書法導報》「精英出場」、「隴軍書陣」,《甘肅書法》「隴上名家」欄目刊發專題介紹。有《對創造書法美的幾點認識》《沁園春 探月》《登岱六首》等百餘篇(首)書畫論文、評論、詩詞散見於各類報刊。
  • 張藝謀在豪宅裡認真教女兒書法,客廳的鏤空牆板古意盎然,真美
    張藝謀在豪宅裡認真教女兒書法,客廳的鏤空牆板古意盎然,真美 張藝謀,中國最具硬核實力的導演大咖,其由於獨特的拍攝手法,以及對人物形象和心理的準確拿捏,為大眾輸出了不勝枚舉的優秀電影作品,以《紅高粱》、《金陵十三釵》、《歸來》較為出名。
  • 書法欣賞有三個境界,你在哪?
    書法欣賞也有三種境界。書法欣賞可謂「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不可一概而論,但書法欣賞仍有其基本規律可循,亦非「玄學」之術。筆者以為,欣賞書法是書法在人腦中「再創作」的過程,因此,必先「識形」,次而「賞質」,再而「寄情」,三步逐行,漸入佳境。 第一境 識形 書法是線條形象的藝術,「形」有四要素。
  • 王寵小楷,字內筆畫與筆畫的交錯
    見山:臨王寵小楷遊包山集。對鐘王小楷的理解、整體的感覺是對的,筆畫上的豐厚醇美,結構上的疏朗淡雅,都抓住了鐘王這一路審美尤其是王寵小楷的核心特徵。目前需要改進的地方在於,字內筆畫的分布安排上還欠佳。王寵小楷,字內筆畫與筆畫的交錯、連結處有如古人建房用的榫卯結構,只不過這種結構的連結點處是鬆散的,如果線條的阡陌交錯構成的是一組巷子,那麼,這條巷子的大多處是通暢的,沒有被圍牆阻隔,每一處都有微風縈繞,涼意拂面,給人很舒服的心理感受。在藝術表現上,這樣字內的氣息是通暢的、流動的,整體作品的氣息更加醇厚、古樸。
  • 1400個陸柬之行楷書法集字欣賞:古雅遒逸、學習行楷的上好字帖
    喜歡書法的朋友都知道,要想入門習字,必然是離不開臨帖的。其實臨帖又分兩種情況,那就是臨和摹。而不少的書法愛好者往往在選擇字帖的時候容易選描紅的版本,這其實也無可厚非,畢竟對任何事物的學習了解都需要一個過程。倘若有人指導,或許更多的還是選擇讀帖臨寫。
  • 「津門網」畫家唐書安,筆墨裡除了有古意新風還有巴山蜀水的雄渾
    今天我們來分享一套山水畫作品,這些山水畫作品從形式和內容上給人的感受是比較入古,非常符合古人的造境意識,在繪畫的形制上面也與古人的繪畫有幾分相似,有位書畫評論家曾這樣說:有古意方能格調高雅,有古意才有文化內涵,有古意才真有傳統。
  • 蕭散古雅:王寵草書《王昌齡詩詩作十二首》草楷對照
    王寵(1494--1533),宇履仁,後改字履吉,號雅宜山人。他一生用心詩文書畫,兼擅篆刻,放意山水,才高志遠,於諸方面都取得了較高成就,與祝允明、文徵明並稱於世,並稱「吳中三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