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歡迎您來到清雅閣,清雅閣的創辦初衷便是以傳承中華文化精神,發揚中國國粹藝術。為廣大藝術愛好者搭建藝術交流平臺,我們將始終秉持創作優質書畫內容的宗旨砥礪前行。如果喜歡我們的內容,敬請關注、點讚、收藏、分享、轉發。您的每一次參與都是我們創作優質內容的強大動力。
聲明:本文由清雅閣原創發布,圖文版權歸清雅閣所有;如有轉載請註明出處,致謝!
王寵行草書法創作《晚曉詩冊》欣賞:
晚。翠竹紅霞霽景口,周天日月見雙
懸。解衣盤礴龍鱗石,露頂蕭疏玉屑泉。多病馬卿真慢
世,長齋蘇晉欲逃禪。江湖何處無魚稻,休問唐生濯
馬卿。曉。城鳥猶未起,吹角滿江東。星月秋山
白,雲霞夜海紅。蠻歌舟楫動,野哭井閭空。世事催飲
箭,生涯只鳥籠。
書者介紹:
王寵(1494-1533),明代書法家,字履仁、履吉,號雅宜山人,吳縣(江蘇蘇州)人。邑諸生,貢入太學。博學多才,工篆刻,善山水、花鳥。詩文聲譽很高,尤以書名噪一時,書善小楷,行草尤為精妙。著有《雅宜山人集》,傳世書跡有《詩冊》《雜詩卷》《千字文》《古詩十九首》《李白古風詩卷》等。
王寵的書法初學蔡羽,後跟隨文徵明,上追晉唐古法,力求開創自家風貌。他的書法「以拙取巧,合而成趣,婉麗遒逸,為時所趣。」他以小楷和行草書為世人推崇,他的小楷的靜逸之趣,氣息高曠疏靈,古意盎然。,行草書古拙樸厚,自然天成,早年作品,結字多出《閣帖》,用筆鋒芒外露,章法平實,晚年書風為之一變,用筆大開大合,兼有章草筆意,既能縱逸跌宕,又能意態古雅。
王寵諸體皆能,以小楷、行、草最為擅長,取法魏晉,浸淫於鍾、王,道正功深,書風趨於端莊古雅,在吳門諸子中,他的書法之趣味尤高,這原因就是他心不降唐宋以下,手熟於法度之內,他的筆下無狂怪之病,點畫、結體皆有來處,心境曠達而使字勢開闊正大,無瑣小習氣。他的小楷取法鍾繇,衝和於二王而於古雅中見清淡;草、行法《十七帖》、《聖教序》等而形神兼備。在書法史上學王右軍傑出者米芾、趙孟俯之外就數他和王鐸,而且各有所長;米地王之迅疾,趙得王之端正,王鐸得王之雄厚,王寵得王之蕭散。就氣韻言,王寵為上,惜乎其早逝,未能含和圓融,更進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