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農村有的很大的植物,有些植物上有「泡泡」,有的野果上面也有。這些植物上的「泡泡」,老人說是毒蛇猛獸的「口水」,那麼,真相到底是啥?
文:三農小七
作為曾經的農村娃,我們都曾採摘過很多野果吃。還有的農村娃因為路上的野果太好吃而上學遲到,或者放學遲遲沒有到家,即便是那種守時的,聽話的孩子,也會採摘路邊的野果……
但是,也有農村娃不敢採摘的野果,不管什麼野果,只要果實上面或者結果實的植物的莖葉上面有一種類似於「唾沫」的「泡泡」一樣的東西,一般就沒有農村娃敢於冒險採摘了。因為,在農村,很多老人都會告誡晚輩們,那是——毒蛇猛獸吐的「唾沫」,其實,原話是毒蛇猛獸吐的「口水」!
會告誡晚輩,毒蛇吐的「口水」有毒,不能吃;猛獸吐過「口水」,證明附近有猛獸出沒,趕緊離開。基於對科學知識的匱乏,農村老人接受的教育普遍程度不高;而農村孩子還沒有達到接受更多科普知識的地步。對於農村老人們的告誡,也深信不疑,或半信半疑,或不太相信,卻又無力反駁,那麼,植物上那些類似於「唾沫」的東西到底是什麼呢?
01植物上的泡泡,真相是啥?
首先,排除蛇
蛇沒有唾液腺,不會吐口水,那種「眼鏡蛇」一類的噴出的不叫「口水」,那是毒液。即便蛇口腔中的液體流出,那也不是毒液,更算不上口水,更不會起泡泡。因此,首先闢謠農村老人說植物上的那些「泡泡」是蛇所為。
其次,排除猛獸
在山裡,採摘野果除了怕蛇,當然也怕猛獸,其實,不管在什麼地方,見到自由之軀的猛獸我們都是害怕的,但猛獸也不會吐這種「泡泡」唾液。貓不會吐口水,狗不會吐口水,豬不會吐口水,獅子不會吐口水,老虎也不會吐口水……它們頂多就是「垂涎三尺」,是一種比較黏的液體,不是泡沫狀的「唾液」。
第三,可以懷疑人為
農村老人說那些「泡泡」狀的東西,是毒蛇猛獸的「口水」,雖然可以闢謠。但是那些確實像「口水」,而能吐「口水」的首先想到的是人。所以,可以懷疑是人為,而我也親眼見過路邊的野果成熟的被採摘,而沒有成熟的被倆熊孩子吐口水,當然,如今他們的生活都比較安定,據說他們起居的地方,生活很規律,每天還有人做飯給他們吃,而他們居住的地方,一般人還進不去,四周都有高高的圍牆,圍牆上,還有鐵絲網,據說鐵絲網在需要的時候還可以通電。
第四,高度懷疑「沫蟬」
沫蟬是一種小蟲子,棣屬於沫蟬科,它是一種小型昆蟲,長度一般不會超過15毫米,它的特殊技能就是不斷的形成小泡泡,然後把自己覆蓋起來,所以,很多時候,只能看到一堆堆的泡沫,而看不到這種小蟲子。
沫蟬吹出的「泡泡」還有一個特殊的地方,那就是經久不滅,沫蟬會不斷的分泌「泡泡」,以便於「隱身」,以免暴露於空氣中而遭遇天敵。所以,我們看到的那些久久不散的植物上的「泡泡」,高度懷疑是沫蟬幹的。
02沫蟬的危害
沫蟬的「泡泡」雖然沒有毒性,但是它本身卻是害蟲,它主要以吃植物的葉片和嫩莖為生。
由於沫蟬不斷地吹出「泡泡」,所以它對於水分的需求非常大,它會不斷地吸食植物的嫩莖或者葉片中的汁液。最終導致植物生長緩慢,營養不良,甚至枝葉枯黃等等,對農作物的水稻、玉米危害很大,對松樹、柳樹等樹木危害也不小。
03結束語
農村很多植物上都可能出現「泡泡」,老人說那是「毒蛇猛獸的唾液」,告誡我們見到了要躲開,真相是啥?我們已經大致有了了解,一般認為那是沫蟬幹的。沫蟬也是一種害蟲,危害植物,若大範圍見到,要引起重視。
您認為那些農村植物上的「泡泡」是怎麼形成的呢?您的家鄉是否也有人說它是毒蛇猛獸的「口水」呢?
百度百家號精彩文章獨家發布,請多指教:
曾當「糧食」家家戶戶搶著採,今爛一地無人收,農民想賣了過年!
野生「牛大力」,城裡人30元一斤買來煲湯,已成稀罕貨:養腎補虛
民間叫「五爪龍」,果實像無花果很好吃,人們卻砍樹挖根:好可惜
商家炒作,民間大量種植賣不掉,消費者:還想換個名字就賺大錢?
世界五大作物之一,吃1斤等於吃10斤蘋果8斤梨,1元1斤便宜又營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