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湖南客戶端5月12日訊(記者 張笛)一片樹葉如何從鮮葉變成致富的「綠寶礦」?貧困村裡的廣大茶農迫切需要包括種植、加工、營銷等一系列的資金技術支持。為打通脫貧攻堅「最後一公裡」,5月12日,湖南省茶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茶業集團)村級茶葉示範合作協議籤約儀式順利舉行,茶業集團成功「牽手」吉首、石門兩家村級合作社。
湖南省茶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茶業集團)村級茶葉示範合作協議籤約儀式現場籤約儀式上,石門縣農業局茶葉辦主任丁芙蓉、吉首市茶業協會會長李嘉慧分別向與會嘉賓介紹了兩地茶產業發展狀況與前景。
據悉,吉首市太平鎮青幹村、石門縣羅坪鄉藍公田村主導產業均為茶葉。其中,青幹村茶園面積2679畝,茶農106戶,建檔立卡貧困戶 518人;藍公田村茶園面積1100畝,茶農294戶,建檔立卡貧困戶193 人。
隨後,省茶業集團、吉首市太平青幹金龍黃金茶種植專業合作社以及石門縣楚湘茶葉專業合作社負責人籤署合作協議。雙方約定以「公司+村級專業合作社+農戶(優先建檔立卡貧困戶)」的模式進行深入合作。
三方代表籤署合作協議
省茶業集團董事長周重旺表示,集團將充分發輝科研、人才、市場、品牌等方面優勢,為吉首市青幹村、石門縣藍公田村提供茶葉產前、產中、產後系列化技術服務、信息和認證諮詢,引導指導當地茶葉生產直接接軌國內外市場需求。
值得注意的是,在保證質量的基礎上,省茶業集團將以高於市場價10%的價格採購合作社茶葉產品,並依託自身銷售渠道每年保底幫助專業合作社銷售所產茶葉總量的30%以上,帶動專業合作社實現持續穩步發展。
同時,省茶業集團還鄭重承諾:在合作期內,公司每年按合作社當年度利潤總額的10%或當年度公司採購合作社茶葉總金額的5%返利給建檔立卡貧困戶。通過此種模式,建檔立卡貧困戶每年可獲得土地流轉費、勞動力工資、合作社分紅、省茶業集團返利四份穩定收入,可真正實現全面脫貧、持續增收。
省茶業集團是我省最早一批農業產業化國家重點龍頭企業,是湖南省農業產業化十大標誌性企業、湖南省百強企業等。公司通過控參股、訂單等形式,現已建立了生態優質茶園基地98個,面積61.5萬畝,共帶動了我省50萬戶茶農增收致富。
旗下控參股企業以產業為抓手,因地制宜的開展多種形式的扶貧工作,均取得顯著成效,得到各級黨委政府的高度肯定。如白沙溪茶廠採用股份幫扶模式,讓出重點茶園基地——鈞澤源80%的股份(股金800萬元)給安化縣4000名貧困人口,每年每人保底分紅1600元以上,幫助茶農實現了脫貧;瀟湘茶業在會同連續多年採取「委託扶貧」模式,建立扶貧車間,並將4200 畝茶園年收入的70%優先分配給持股貧困戶,帶動了建檔立卡貧田戶脫貧致富。
[責編:張笛]
[來源:新湖南客戶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