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星關區青場鎮:產業扶貧「唱主角」 脫貧攻堅「看點多」

2020-12-15 新華網貴州頻道

  近年來,七星關區青場鎮以打贏脫貧攻堅戰為目標任務,構築三大格局發展體系,推進脫貧攻堅提檔升級。

  構建產業扶貧格局,提升產業發展「加速度」。緊扣精準脫貧工作主線,以產業扶貧為抓手,產業扶貧「唱主角」,脫貧攻堅「看點多」。一是打造產業發展「升級版」。扭住產業發展這個關鍵,圍繞茶、菜、藥、果、畜五大產業不斷提升產業扶貧影響力,積極發展皂角、天麻、中蜂、林下經濟等地方特色產業,依託村社一體合作社,建成了新溝大棚蔬菜、千畝脆紅李、萬畝白茶、天麻四大產業板塊,引領具有青場特色的「5+X」產業集群發展。二是激活產業發展「新動能」。大力發展「黨支部+龍頭企業+合作社+農戶」產業化經營模式,推進龍頭企業、合作社、產業園、貧困戶自主發展多元聯合,引進恆大集團幫扶企業落戶發展,鼓勵有勞力的貧困群眾入園務工賺「薪金」,從事非農產業的貧困戶土地流轉賺「租金」,村集體經濟參股經營賺「股金」。目前全鎮有30多個經營主體帶動600餘戶貧困群眾增收。三是推動產業發展「再出發」。2019年全鎮整合涉農資金、扶貧資金2000萬元發展產業,明確把茶葉、中藥材、果業、畜牧業作為脫貧主導產業,培育大蒜、茶葉、李子等精品蔬菜果園,打造海寨、新溝、初都產業扶貧示範村,建立示範基地10個。發展老土麵條、釀酒業,初都、海寨白茶加工,青場豆製品加工,實現了土地流轉、集體分紅、資產收益、項目紅利、務工薪資五份收入。

  完善基礎設施建設格局,打通脫貧「致富路」。堅持把基礎設施建設作為提升鄉村振興水平的「硬體」,重點抓好道路硬化、水利、電網、產業配套等項目建設,全面加快脫貧攻堅步伐。一是打通交通「毛細血管」。近年來實施大二路升級改造、集鎮中心道路硬化、貧困村道路硬化、貧困人口較多的非貧困村道路硬化、串戶路建設等道路硬化工程,全鎮共建成通村水泥路120餘公裡、完成院壩硬化20萬餘平方米、串戶路100餘公裡、「一事一議」通組路100餘公裡,實現全鎮13個村(社區)已全部通水泥路、組組通公路,打通了農村基礎設施建設「最後一公裡」。二是擰緊飲水「安全閥」。近年來,大力實施農村飲水工程,全鎮完成投資150萬元的機田井4口;2600萬元的安全飲水工程17個、水池建設30個;投資357萬元完成5·10洪災受損河道治理1.3公裡;投資43萬元完成鎮區飲水工程大山水池建設;完成投資154萬元的青松農灌工程建設。對具備通水條件的貧困戶全部安裝了自來水,截至目前,全鎮為1554戶貧困戶安裝自來水。三是打造群眾「幸福屋」。建成易地扶貧搬遷安置點(青場老鴉洞安置點)1 個、安置貧困群眾88戶352人,建成海寨和青壩拆遷安置點2個,安置了200餘戶群眾1000餘人。該鎮結合美麗鄉村建設、農村環境整治、五改,大力開展「農村廁所、垃圾、汙水、農戶室內外環境」四大整治,極大改善了鄉村人居環境。近年來,及時兌現補助資金1000餘萬元,改造危房400餘戶,改廁1000餘個,群眾住房安全有效保障。打造農網「升級版」,全鎮完成農網改造升級工程11個,確保每一戶貧困戶都能通生活用電。

  凝聚合力攻堅格局,構建脫貧「齊心路」。始終把凝聚合力作為打贏脫貧攻堅的重要保障,堅持各項工作向脫貧攻堅聚焦、各種資源向脫貧攻堅聚集、各方力量向脫貧攻堅聚合,形成了全民幫扶的新格局。一是幹部幫扶積極主動。建立健全了幹部幫扶機制,組織106名幹部幫扶1554戶貧困群眾,帶著感情、帶著責任、帶著任務走村入戶,與群眾同吃同住同勞動,幫助貧困群眾理思路、想辦法、找對策,累計提出脫貧措施900餘條,協調解決民生保障問題800 餘件,落實幫扶資金100 餘萬元。二是加大就業力度。把勞務輸出與脫貧攻堅有機結合起來,探索出「黨建+勞務輸出隊」「黨建+企業+勞務輸出隊」「黨支部+產業協會+貧困戶」等扶貧新路子,讓農村富餘勞動力「有去向、能勝任、幹得好、留得住」,為活躍農村經濟給出了破題之道,也為打贏脫貧攻堅戰注入強勁動力。目前全鎮發放資金200餘萬元,帶動320戶1325人就業脫貧,開發公益性崗位解決320人就業,引導外出務工2375人。三是科技人才精準扶智。從涉農專業技術人員、農村實用人才、鄉土人才中,選配科技人才,深入田間地頭,推廣先進技術、現場示範教學等,為貧困戶開展科技培訓,提供技術服務,幫助貧困戶發展蔬菜、白茶、脆紅李、獼猴桃、天麻等特色產業。通過科技人員創辦、領辦白茶種植基地2個800餘畝,用貧困戶入股合作社141.2萬元,發展大棚蔬菜種植100畝、獼猴桃種植120畝、白茶種植500畝,利益聯結貧困戶270戶1241人,著力培養一批新型農民。(張秀娟)

相關焦點

  • 七星關區青場鎮全面夯實脫貧基礎 激發群眾內生動力
    今年以來,七星關區青場鎮把精準實施產業扶貧作為脫貧攻堅的主攻方向,以到村到戶幫扶措施為抓手,延伸產業鏈,全面夯實脫貧基礎,激發貧困群眾脫貧內生動力。
  • 七星關區青場鎮發展特色農業 推動群眾增收
    七星關區青場鎮發展特色農業 推動群眾增收 發布時間:2020-12-04 11:10:56      來源:畢節日報   近年來,七星關區青場鎮緊緊圍繞群眾持續增收主線
  • 七星關區青場鎮「生態農業」扮靚新農村
    七星關區青場鎮「生態農業」扮靚新農村 發布時間:2020-06-11 19:14:47      來源:畢節日報   近年來,七星關區青場鎮以實現高質量發展為主線
  • 七星關區青場鎮:示範帶動 環境整治不停歇
    畢節試驗區網訊 前夜下過雨後,七星關區青場鎮的山水顯得愈發靈秀,但是路面溼溼瀝瀝的,一定程度上阻礙了群眾的出行。5月9日,在木山村小山組一院壩中,胡永先老人正對家門口的積水進行清掃。「看見院壩裡不乾淨,我就不舒服。」
  • 七星關區青場鎮將於10月底完成5000畝油菜種植
    七星關區青場鎮將於10月底完成5000畝油菜種植 發布時間:2019-10-12 11:24:35      來源:畢節日報   近年來,七星關區青場鎮積極引導農民調整農業產業結構
  • 脫貧攻堅貴州「9+3」縣區直擊之畢節七星關區:烏蒙山下奏響致富...
    2015 年,與全國同步,畢節七星關區吹響脫貧攻堅 " 衝鋒號 ",在這條脫貧攻堅 " 趕考 " 路上,七星關區近萬名幹部立下軍令狀,從聚焦 " 兩不愁三保障 " 到打贏 " 四場硬仗 ",從 " 五個一批 " 到 " 六個精準 ",從 " 五個五 " 到 " 四個一 ",真正做到對症下藥,讓搬出來的貧困戶穩得住,讓留下的村民能致富。
  • 畢節七星關區:扶貧車間生產忙 群眾脫貧幹勁足
    「十三五」規劃收官之年,是脫貧攻堅決戰決勝之年,也是攻堅克難的拼搏之年。在來一場振興農村經濟的深刻產業革命中,貴州各地正奮力衝刺,堅決打贏殲滅戰,圍繞產業結構調整和鞏固脫貧成果進行有效探索,經濟社會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決戰決勝之年,人民網貴州頻道推出「決勝脫貧攻堅·各地這樣幹」系列報導,展現貴州人民群眾的獲得感,以及在國家蒸蒸日上的發展進程中,一幅幅幸福的生活圖景。
  • 孫志剛深入畢節市大方縣、七星關區調研脫貧攻堅工作
    1月6日,省委書記、省人大常委會主任孫志剛深入畢節市大方縣、七星關區調研脫貧攻堅工作,走訪慰問貧困群眾和基層幹部。圖為孫志剛在七星關區柏楊林易地扶貧搬遷安置點社區幼兒園同工作人員親切交流。杜朋城攝1月6日,省委書記、省人大常委會主任孫志剛深入畢節市大方縣、七星關區調研脫貧攻堅工作,走訪慰問貧困群眾和基層幹部。他強調,要認真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指示精神,牢記囑託、感恩奮進,紮實開展掛牌督戰,向絕對貧困發起最後總攻,堅決奪取脫貧攻堅戰全面勝利。
  • 重走烏江 | 記者走進七星關區青場鎮
    六衝河流到七星關區楊家灣後,接納了由青場鎮方向流來的紅巖河河水。從七星關城區出發,驅車沿畢鎮高速行駛45公裡,便可到達青場鎮。
  • 七星關區大河鄉支部引領 助推脫貧攻堅
    七星關區大河鄉雞姑村位於大河鄉西南部,全村共有12個村民組,1123戶,4900餘人。
  • 致公黨中央幫扶七星關區:同心同德助發展 小康路上致公情
    畢節試驗區建立後,七星關區被確定為致公黨中央的定點扶貧縣。30年來,致公黨中央始終牽掛著七星關這座黔西北小城,不斷匯聚優勢資源,不遺餘力,善作善成,從智力、醫衛、教育、科技、產業等方面開展對口幫扶,打造了「致福送診」「致福教育」「致福光谷」、「致福足球」「致公科普中心」等一批成效顯著的幫扶項目品牌,為七星關區決勝脫貧攻堅、全面同步小康奠定了堅實基礎。
  • 畢節七星關區被授予「中國古茶樹之鄉」稱號
    8月28日,中國茶葉流通協會向畢節市七星關區授予「中國古茶樹之鄉」的榮譽稱號,這將助推七星關茶產業發展。這既是對該區悠久茶歷史文化的認可,又是對全區茶產業發展的一種鼓勵。貴州省茶葉協會會長祿智明和貴州省茶葉協會常務副會長張達偉受中國茶葉流通協會委託,向該區授牌。
  • 七星關區青場鎮調整農業產業結構 激活鄉村內生動力-新華網
    近年來,七星關區青場鎮立足實際,因地制宜,以調整優化農業產業結構調整為主線,統籌布局積極推進產業生產紮實開展,農業發展駛上「快車道」,為農民增收打開「致富門」。  主導產業提質增效。以高標準農田建設和土地確權為契機,不斷調整產業布局、調優種養結構,大力發展蔬菜、馬鈴薯、烤菸、牲畜養殖等主導產業。
  • 畢節七星關區大河鄉聚力衝刺脫貧攻堅追幸福
    今年,該鄉獲得2020年第一批中央財政專項扶貧資金281萬元。為確保資金在助力產業發展和促進就業增收上發揮最大效應。像吳長賢一樣獲得扶貧專項資金補助的雞姑村1組村民吳長立,是1戶識別納入貧困戶管理,致富退出,後因負擔重又納入動態管理,至今已脫貧的貧困戶。勤勞的吳長立,利用趕鄉場加工白豆腐後剩下的豆渣,去年年底養了2頭豬,目前每頭已有300多斤。今年獲得3000元的專項扶貧資金補助,自己再添一點,購買兩頭小豬崽餵養,目前也長成一百五六斤重的架子豬。「我打算將1頭養到年底作為年豬,其他幾頭育肥後看準市場行情出售。
  • 七星關區林業局:壓實幫扶責任 助力群眾脫貧
    七星關區林業局:壓實幫扶責任 助力群眾脫貧 發布時間:2020-01-13 15:57:35      來源:畢節日報
  • 七星關區「四抓四促」 紮實推進抓黨建促脫貧攻堅
    今年以來,七星關區圍繞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在決戰決勝脫貧攻堅座談會上的重要講話精神、全省脫貧攻堅「衝刺90天打贏殲滅戰」相關會議精神,大力推進基層黨建與脫貧攻堅深度融合,為決戰決勝脫貧攻堅提供了堅強的組織保證。抓督戰促落實力,提振攻堅士氣。
  • 貴州畢節七星關區:烏蒙山下 奏響致富最強音
    2015年,與全國同步,畢節七星關區吹響脫貧攻堅「衝鋒號」,在這條脫貧攻堅「趕考」路上,七星關區近萬名幹部立下軍令狀,從聚焦「兩不愁三保障」到打贏「四場硬仗」,從「五個一批」到「六個精準」,從「五個五」到「四個一」,真正做到對症下藥,讓搬出來的貧困戶穩得住,讓留下的村民能致富。
  • 「我的扶貧故事」用一片茶葉帶富鄉裡人|七星關區青場鎮初都河村...
    我叫王菊英,是七星關區青場鎮初都河村茶葉基地負責人,你看到的這片茶場就是我近十年的心血。初都河村茶葉基地上世紀90年代,我與村裡十組的鄧申必結婚,我丈夫家所在的十組,環境十分惡劣,人們非常貧窮。我們與老人分家時,共分到100多斤糧食,全部的家當共18塊錢,錢揣在兜裡好久都捨不得花。有了自己的家後,我與丈夫鄧申必都想過上好日子,但卻沒有更好的致富途徑,只能開始開荒種地。由於沒有條像樣的路,這裡自給自足的條件讓我們吃一倉盼一倉,一年苦到頭,除去化肥、煤炭、人親來往,幾乎沒有結餘。  為了改變貧困面貌,我和丈夫決定前往浙江打工。
  • 閆小培會見畢節市七星關區區委書記崔英魁一行
    閆小培會見畢節七星關區區委書記崔英魁一行    閆小培在講話中首先肯定了畢節市七星關區在脫貧攻堅工作中取得的可喜成績。她表示,畢節市深入落實中央關於脫貧攻堅的決策部署,開展「大扶貧、大安全、大發展」行動,領導幹部帶頭進一步動員社會各界資源,為2020年打贏脫貧攻堅戰奠定了基礎。       閆小培向崔英魁一行介紹了近年來致公黨中央開展幫扶的有關情況。
  • 基地直播帶來「下單經濟」 平臺網店助力「黔貨出山」——七星關區...
    張秋豔正在李子基地直播農村電商,從項目上的概念到實地上的「空殼」,再到真正落地開花,在七星關經歷了從無到有,從有到好的轉變。近年來,通過對電商人才的大力培養,服務站點的逐步建設,農村物流的持續打通,七星關農村電商在助力脫貧攻堅上,畫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繪就了美麗鄉村融合發展的美好畫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