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星關區青場鎮「生態農業」扮靚新農村

2020-12-15 貴州網

七星關區青場鎮「生態農業」扮靚新農村

發布時間:2020-06-11 19:14:47      來源:畢節日報

  近年來,七星關區青場鎮以實現高質量發展為主線,以增加農民收入為核心,以壯大村級集體經濟為突破口,以推進農村環境綜合整治為著力點,引領青場鎮生態文明建設,夯實脫貧攻堅基礎設施建設。

  青場鎮轄13個行政村148個村民組,截至目前,全鎮貧困戶中已脫貧1338戶6465人,未脫貧210戶571人,貧困發生率1.39%。

  今年,青場鎮種植刺梨1000畝、辣椒500畝、油菜4000餘畝、大豆4500餘畝、馬鈴薯4000餘畝、烤菸1500餘畝、中藥材1500餘畝。同時,大力推廣白茶種植,全鎮8個村種植白茶。

  為深入推進農村產業結構調整,青場鎮通過「村社一體」合作社、大戶帶動等方式,投入資金4000萬元,發展白茶種植1萬餘畝,帶動530多戶貧困戶以土地流轉、務工就業、入股分紅等方式參與,戶均增收2800多元。目前,全鎮有2個茶葉加工廠,年產茶葉7500公斤。

  此外,投入中央財政扶貧資金1845萬元,發展全鎮到戶產業項目,種植大蒜、辣椒等蔬菜1萬餘畝,受益貧困戶1548戶7036人。投入東西部協作資金360萬元,用於初都河村茶葉加工廠、橋梁建設等,覆蓋群眾1500餘戶6000餘人。支付生態補償資金2809萬元,實現退耕還林1.87萬畝。同時,以高標準農田建設和土地確權為契機,不斷調整產業布局、調優種養結構,推行田間一體化管理,利用閒置農田、特色種植基地等套種、輪種、散戶種、連片種植蔬菜1萬餘畝。建成1000畝林下天麻基地、3個林下養雞殖地。並以市場為導向,發展農特產品深加工,發展老土麵條、釀酒業、豆製品加工,促進三產融合發展,讓「青場」牌優特農產品層出不窮。

  鄉村振興,不僅要實現「產業興旺」,還要實現「生態宜居」。近年來,青場鎮實施「生態+」發展戰略,大力實施「增綠強基」工程,助力精準脫貧。

  在推進鄉村振興中,青場鎮以生態宜居為關鍵,實施村容村貌整治,建設生活環境整潔優美、生態系統穩定健康、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生態宜居美麗鄉村。

  各村以美麗鄉村建設為契機,完成小康寨創建16個,建成青壩、海寨拆遷安置點2個,老鴉洞移民安置點1個,新溝美麗鄉村示範點1個,鎮新建產業示範帶1個,規劃建設白茶示範園區1個。投入資金300萬餘元,完成了65個垃圾池、40個垃圾箱、500餘個垃圾桶採購並投入使用,全鎮共有護潔員260多名,垃圾車3輛。建設村級垃圾收集點7處。

  2017年來完成通村公路100餘公裡、通組路60餘公裡,硬化串戶路100餘公裡,安裝路燈900餘盞,受益群眾3.2萬餘人,實現了全鎮所有自然村寨通水泥路全覆蓋。實施危房改造300餘戶,完成農村電網改造項目12個,新建變壓器18臺,架設供電線路31720米,確保群眾在用電高峰期能正常使用。投資1500餘萬元,完成11個村(社區)農村飲水安全鞏固提升工程建設並投入使用,解決3.1萬餘人飲水難題。完善全鎮13個村級衛生室基礎設施建設並按標準配齊25名鄉村醫生,落實家庭醫生籤約服務管理,實現健康扶貧全覆蓋。

  為進一步豐富群眾文化生活,該鎮加大活動組織力度,建成43個廣場,受益群眾達4976戶1.7萬餘人。全力推進鄉村文明建設,充分利用村級服務中心、農家書屋、文化廣場,用好用活「學習強國」「今日青場」、微信工作群等平臺,深化宣傳教育。整合鎮綜合文化站1個、村級綜合文化服務中心13個、招募村級文化管理員14人,積極穩妥推進文化事業持續發展。目前,全鎮免費開放鎮級文化站、13個農家書屋、1個安置點圖書室。

  (張秀娟)

相關熱詞搜索:鄉村 白茶 生態 貴州網

相關焦點

  • 七星關區青場鎮發展特色農業 推動群眾增收
    七星關區青場鎮發展特色農業 推動群眾增收 發布時間:2020-12-04 11:10:56      來源:畢節日報   近年來,七星關區青場鎮緊緊圍繞群眾持續增收主線
  • 重走烏江 | 記者走進七星關區青場鎮
    六衝河流到七星關區楊家灣後,接納了由青場鎮方向流來的紅巖河河水。從七星關城區出發,驅車沿畢鎮高速行駛45公裡,便可到達青場鎮。
  • 七星關區青場鎮:示範帶動 環境整治不停歇
    畢節試驗區網訊 前夜下過雨後,七星關區青場鎮的山水顯得愈發靈秀,但是路面溼溼瀝瀝的,一定程度上阻礙了群眾的出行。5月9日,在木山村小山組一院壩中,胡永先老人正對家門口的積水進行清掃。「看見院壩裡不乾淨,我就不舒服。」
  • 七星關區青場鎮調整農業產業結構 激活鄉村內生動力-新華網
    近年來,七星關區青場鎮立足實際,因地制宜,以調整優化農業產業結構調整為主線,統籌布局積極推進產業生產紮實開展,農業發展駛上「快車道」,為農民增收打開「致富門」。  主導產業提質增效。以高標準農田建設和土地確權為契機,不斷調整產業布局、調優種養結構,大力發展蔬菜、馬鈴薯、烤菸、牲畜養殖等主導產業。
  • 七星關區青場鎮將於10月底完成5000畝油菜種植
    七星關區青場鎮將於10月底完成5000畝油菜種植 發布時間:2019-10-12 11:24:35      來源:畢節日報   近年來,七星關區青場鎮積極引導農民調整農業產業結構
  • 致公黨中央幫扶七星關區:同心同德助發展 小康路上致公情
    以推動發展為己任,探索新幫扶模式考察調研、建言獻策。30年來,致公黨中央歷任主席、副主席及致公黨中央各部門負責人多次深入七星關區考察,就產業發展、教育教學、農業農村發展、農民增收、醫療衛生、科技致富等工作進行調研,提出了許多寶貴意見和建議。
  • 畢節市七星關區人民法院開展生態環境保護系列宣傳活動
    6月4日,畢節市七星關區人民法院派出精幹普法小分隊利用趕集天到青場鎮,開展以「踐行生態文明 守護綠水青山」為主題2020年「貴州生態日」生態環境保護宣傳活動。在青場鎮大街十字路口,前來趕集的群眾絡繹不絕,普法小分隊現場拉起環境保護宣傳標語,向過往車輛、群眾發放《中華人民共和國大氣汙染防治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固體廢物汙染環境防治法》《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法》等法律法規。
  • 七星關區青場鎮全面夯實脫貧基礎 激發群眾內生動力
    今年以來,七星關區青場鎮把精準實施產業扶貧作為脫貧攻堅的主攻方向,以到村到戶幫扶措施為抓手,延伸產業鏈,全面夯實脫貧基礎,激發貧困群眾脫貧內生動力。
  • 七星關區青場鎮多舉措推動移風易俗見成效
    畢節試驗區網訊 近年來,七星關區青場鎮把移風易俗工作作為鄉村文明提升的重要抓手,黨委、政府主要領導親自安排調度移風易俗工作,
  • 基地直播帶來「下單經濟」 平臺網店助力「黔貨出山」——七星關區...
    電商人才:持續輸出「寶寶們,家人們,歡迎來到我的直播間,現在我所在位置是七星關區青場鎮青松村的李子基地。目前,七星關區農村電商的相關業務、項目由畢節頤高電子商務有限公司負責,根據該公司後臺記錄的數據顯示,2019年9月至2020年4月,張秋豔在各直播平臺的帶貨銷售額就達到30餘萬元。其實,早在2016年七星關區就開始籌劃農村電商發展的相關項目,剛起步的前兩年主要是進行站點建設、人才培養。
  • 「我的扶貧故事」用一片茶葉帶富鄉裡人|七星關區青場鎮初都河村...
    我叫王菊英,是七星關區青場鎮初都河村茶葉基地負責人,你看到的這片茶場就是我近十年的心血。初都河村茶葉基地上世紀90年代,我與村裡十組的鄧申必結婚,我丈夫家所在的十組,環境十分惡劣,人們非常貧窮。為了產業化、規模化發展,2014年我創辦了七星關區青場鎮初都茶場,繼續擴大種植規模,並於2015年成功註冊商標「初都河」白茶,使初都白茶真正走上一條品牌化發展道路。村民正在採茶如今,我的茶葉基地面積達1000餘畝,今年預計茶青產量24000斤,總產值300萬元。長期可解決100餘人務工需求,到茶葉採摘高峰期時,輻射帶動青場鎮、大河鄉等地400餘人就近務工。
  • 七星關青場鎮:蔬菜大棚種植忙 脫貧致富奔小康
    基地內隨處可見村民忙碌的身影村民們正在摘除萵筍的黃葉村民為大蔥除草大棚蔬菜基地在七星關區青場鎮新溝村恆大援建的大棚蔬菜基地裡大棚建成後,恆大集團把大棚轉交給畢節盛豐農業發展有限公司,新溝村村社一體合作社向該公司承包了這片大棚進行經營管理,為當地蔬菜種植提供了有利的發展條件。2018年以來,村民在合作社的帶動引領下,開始在大棚裡種植各類蔬菜。利用大棚種植,大大縮短了蔬菜的生長周期,一年四季皆可發展種植,並且該基地需要大量的勞動力,附近的村民就成了基地裡繁忙的「上班族」。
  • 畢節七星關區交通建設:大道如虹通四方 縱橫通衢天地新
    鐵路網的鋪就讓七星關區脫貧攻堅的步伐鏗鏘有力。七星關區清水鋪鎮的橙子、撒拉溪鎮的雞蛋、朱昌的水果蘿蔔、青場鎮的白茶等「烏蒙珍寶」帶著綠色基因,陸續搭上「黔貨出山」的列車,沿著「一帶一路」前行,到達全國人民的餐桌上。黔貨出山、黔貨出海、黔貨出境正變得更快捷、更方便、更低成本。
  • 七星關區青場鎮:產業扶貧「唱主角」 脫貧攻堅「看點多」
    近年來,七星關區青場鎮以打贏脫貧攻堅戰為目標任務,構築三大格局發展體系,推進脫貧攻堅提檔升級。  構建產業扶貧格局,提升產業發展「加速度」。緊扣精準脫貧工作主線,以產業扶貧為抓手,產業扶貧「唱主角」,脫貧攻堅「看點多」。一是打造產業發展「升級版」。
  • 七星關這些鄉鎮將納入畢節中心城區
    何官屯鎮 畢節市七星關區城鄉規劃局 關於七星關區域鄉村規劃(2017至2035年) 批前公示 落實《中共貴州省委辦公廳貴州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於整體改善農村人居環境全面加快「四在農家·美麗鄉村」建設的實施意見》、《畢節市「四在農家·美麗鄉村」創建三年行動計劃(2015-2017年》的要求,加快推進畢節市七星關區農村統籌建設工作,紮實抓好美麗鄉村建設
  • 畢節市七星關區:磅礴烏蒙通天路 雲上交通遨碧空
    2001年貴畢高等級公路通車,大大縮短了畢節到省會城市的距離;2012年12月31日,杭瑞高速遵義至畢節段正式通車,實現了高速公路「0」的突破;2014年,七星關區掀起了村村通、戶戶通公路建設的浪潮,實現了農村公路由「通不了」向「通得了」「通得好」轉變……
  • 畢節七星關區被授予「中國古茶樹之鄉」稱號
    8月28日,中國茶葉流通協會向畢節市七星關區授予「中國古茶樹之鄉」的榮譽稱號,這將助推七星關茶產業發展。這既是對該區悠久茶歷史文化的認可,又是對全區茶產業發展的一種鼓勵。貴州省茶葉協會會長祿智明和貴州省茶葉協會常務副會長張達偉受中國茶葉流通協會委託,向該區授牌。
  • 畢節七星關區農業工作亮點紛呈 推進全區農牧業快速發展
    七星關區位於貴州省西北部,是畢節市政治、經濟文化的中心。現有人口154.84萬人,其中:農業人口121.44萬人,農村勞動力70萬個。現有耕地201萬畝,25度以上坡耕地51萬畝,農民人均耕地面積1.3畝,屬典型的山區農業地區。
  • 畢節市市長張集智到七星關區和大方縣部分鄉鎮暗訪
    了解村民向懷輝家生活情況8月28日至29日,市委副書記、市長張集智到七星關區和大方縣部分鄉鎮,對脫貧攻堅和農業產業結構調整工作進行暗訪。查看七星關區亮巖鎮金華村刺梨長勢查看七星關區燕子口鎮黃泥村花椒長勢「一達標、兩不愁、三保障」是此次暗訪的重點。兩天來,張集智隨機到七星關區燕子口鎮、亮巖鎮,大方縣馬場鎮、鼎新鄉和貓場鎮8戶群眾家中,實地了解群眾收入、房屋狀況、飲水安全、環境衛生等情況。他強調,要聚焦「一達標」,幫助群眾算好收入帳,精準謀劃增收項目,確保群眾不愁吃、不愁穿。
  • 七星關區:這片「蔥」滿生機的綠色,富了村民「口袋」
    這是一片「生態綠」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在鄉村振興這幅生態畫卷上,向陽村一筆一划勾勒出農村美、農業強、農民富的產業盛景。「香蔥產業建起來後,收益最大的是老百姓。」廖尚軍看好這片「生態綠」,也看中精細化管理,這能讓香蔥產業更好地造福一方百姓。這是一片「科技綠」當好產業遇到新技術,現代化農業在烏蒙山區有了雛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