奶茶、菠蘿油和牛腩:茶餐廳內行指南

2021-02-16 飛特摩登生活

輸入[關鍵詞]十秒變身海口生活超人. |老字號|巷口|海南美食|各省美食|小資|閨蜜|土豪|日式|農家樂|泰龍城|海甸島|早茶|粉|宵夜|烤肉|文昌雞|麻辣|火鍋|自助餐|燒臘|景觀餐廳|湯|甜品|KFC|停電|

不管去到什麼地方,一杯簡單的快餐式奶茶,想要買到總是不太難的;他可以是珍珠奶茶,可以是什麼奶蓋綠茶,也可以是什麼奶茶加椰果。但真的要聊到具有歷史味道的奶茶,免不了的要討論英式奶茶的本土化產物——港式奶茶。就在香港這個彈丸之地,在一家一家小小的茶餐廳裡面,對於奶茶,卻有著他們自己獨特的見解。

討論奶茶之前,我們有兩個不得不說的名詞——一個叫「絲襪奶茶」,一個是「茶走」。

說到絲襪奶茶這個名字,大家一定聽過一些坊間傳言,比如說「絲襪奶茶是用絲襪衝出來的」。稍微了解一點的人,就會告訴你,「不不不,不是用絲襪衝的,是因為奶茶的顏色像絲襪,又如絲般順滑,所以才叫絲襪奶茶」。事實上,這個說法仍然是不準確的。絲襪奶茶的確不是用絲襪衝出來的,但他名字來源卻另有典故。最早的「絲襪奶茶」的出處,是源自 1953 年在香港建立的蘭芳園。在絲襪奶茶發明的年代,絲襪還是富人階層才會享用的東西,真正穿的起絲襪的人可沒多少。當時的店家為了節約成本,衝制奶茶所選用的茶都是放在一個大桶裡面(如下圖)

茶水因為久煮的關係,其中的苦味澀味會大量的跑出,以至於早些年代的奶茶其實是非常澀口的。蘭芳園的店家對此方法進行了改造,改用了小型的茶盅進行泡茶,採取「喝多少衝多少」的方式,儘管人力成本升高,但由於茶水不再經過久煮,苦澀的味道變淡,奶茶變得出奇的好喝,因此深受人們的喜愛。

時間久了以後,店家用來衝茶的茶袋,經過多次衝制奶茶以後,顏色變得和絲襪近似,沒見過世面的苦工們以為這奶茶就是用絲襪衝出來的,因而不少顧客點單的時候就會要求「來一杯絲襪奶茶」,隨著時間的推移,這一個稱呼也正式的被流傳了開來。(看看下面紅圈圈住的茶袋,是不是有點像肉色絲襪的顏色?)

除了絲襪奶茶,還有一個不得不說的名詞,往往會在點奶茶的同時一起出現,我們稱之為「茶走」。早期的時候,奶茶的基本配方是茶+淡奶+砂糖衝制而成的。然而,由於砂糖的特性,如果喝下加入砂糖的奶茶,很有可能會喉嚨「起痰」。部分客戶為了避免這個情況,一般則會要求店家使用煉奶來代替淡奶和糖,從而避免喝奶茶導致「有痰」這個尷尬現象。而要求店家加入煉奶代替淡奶和白砂糖的行為,我們有一個專門的稱呼,叫「茶走」

當你了解了絲襪奶茶和茶走的背景故事以後,下次去點奶茶的你就可以換一套說辭:「老闆,來一杯茶走」或者「老闆,來一杯奶茶,茶走」都是一個看起來比較懂行的說法。港式奶茶源自於英式奶茶,其中最大的區別在於茶味的濃厚程度。英式奶茶選用熱水泡茶,因此茶味偏向淡雅,以茶的香氣為主。而香港人民,尤其是早期奶茶消費的群體——勞動階層,可是無法接受如此淡口味的奶茶的。因此為了符合大眾的口味,含有濃烈茶香味的港式奶茶就此誕生。

一般來說,為了確保濃烈的茶味,好的奶茶通常會選用多種茶葉,並經過適度的煮製來確保能獲得一杯濃鬱的茶水作為基礎。然而,「適度的煮製」是茶的味道的關鍵,茶煮的時間不足,草青味去不掉;煮的時間過長,澀味跑出來搶戲。因此,蘭芳園以及現在許多跟隨著蘭芳園的店家,都會選用較小的,獨立的茶盅,並採取「客人點了奶茶再開始單獨衝茶」的形式,去控制每一杯茶的煮製時間,從而避免茶水過苦。(下圖為用於單獨泡茶的茶盅,以及前文提到的「絲襪」,也就是茶袋。)

由於茶足夠濃烈,因此奶的選擇上也會有所講究;奶粉是一定不可取的,而奶腥味較低的淡奶往往會是首選。由於淡奶與熱茶混合之後奶腥味會被無限放大,因此一點點的瑕疵也會變得無法直視。一般而言,奶腥味較低的三花淡奶則是奶茶的最佳伴侶。

如果聽起來還是有點抽象,那麼就讓我們看點實際例子吧。以絲襪奶茶的鼻祖為例,據賣奶茶給我的「阿姐」說,他們則選用了四種不同品種的茶葉進行組合,並通過特別訂製的小壺(上圖裡的茶壺)煮製來避免茶葉久煮。一陣閒聊之後,才勉強了解到四種茶葉的其中一款是錫蘭茶,其他的三種茶葉「阿姐」則以「你不要問那麼多啦」作為最後的答覆。味道方面,而在喝下去的瞬間,第一曾的感覺是奶的順滑,緊接著是茶香味充斥著口腔,隨後便是奶香味的再次呈現,伴隨著一絲絲茶的苦味解除掉那剛剛升起的甜膩感,喝完一口以後則是甜度的回歸以及茶香味的久久不散。坦白說,單單是拿著奶茶去聞,味道就已經讓人驚訝。事實上,蘭芳園的奶茶其實並沒有我想像中的那麼穩定,也許是我的運氣比較好,拿到了狀態好的一杯奶茶。當時我和我表妹一人要了一杯奶茶,他們之間的差距,按我表妹的原話:「連我都能喝出來他們的差別」。

(下圖一杯來自蘭芳園的奶茶,去的時候正好是周日,所以小攤子是關門的,只能去旁邊的蘭芳園燒臘店買奶茶)

當然,比起蘭芳園的大塊冰塊,其實我更喜歡使用細碎冰塊的奶茶,比如這樣

由於冰塊溶解會導致奶茶風味的改變,部分店家會特意讓奶茶味稍微濃一點而降低這個影響。部分聰明的店家為了解決這個奶茶味道不穩定的問題,還專門開發出了冰鎮奶茶出來,去避免冰的融化而產生的味道改變,比如說下面這樣:

這樣處理的一個好處,就是奶茶可以持續保持較低的溫度的同時,味道也不會發生任何的改變。

當然,你也可以選擇一杯熱奶茶來避免冰塊的影響,不過味道也將會更加濃厚:
作為另一個特殊的存在,鴛鴦是在奶茶的基礎上製作而成。坊間流傳的黃金比例配方當中,鴛鴦是奶茶和咖啡,以 6:4 的比例混合而成。但事實上,由於奶茶的濃度,咖啡的濃度,都不易衡量,因此往往衝出一杯美味的鴛鴦的前提,是先有一杯好的奶茶,再有一杯好的咖啡,再按照黃金比例充分混合,才能出來好的味道。所以雖然說是 6:4,但事實上誰知道呢。(╯‵□′)╯︵┻━┻至於好喝的鴛鴦長什麼樣,其實一直都是一個迷,有人喜歡咖啡味濃,有人喜歡奶茶味濃,而只有品嘗過許多杯鴛鴦之後,大概你才會知道什麼樣的鴛鴦是最符合你的口味的。

說完奶茶和鴛鴦,就必然少不了他們的黃金搭檔——菠蘿油。這是一款讓人又愛又恨的食物:愛,在他的美味和香氣;恨,在他的高熱量高澱粉。而由於菠蘿油的冰和熱的交替,有些店家會給他們加上一個前綴,全稱叫做:「冰火菠蘿油」。

吃了十多家茶餐廳下來,好吃的菠蘿油基本上一致,難吃的菠蘿油倒是千奇百怪;總結一下,好吃的菠蘿油基本上就是一個關鍵詞:溫度差。

很多時候,絕妙的溫度差,可以在口腔裡面帶來極為有趣的享受。比方說在高檔次的壽司裡,米飯的溫度會調整到猶如人體皮膚的溫度,和附著在上面的食材形成恰到好處的溫度差;又比方說製作精良的炸雪糕,可以恰好達到外表酥脆熱辣內裡冰冷軟嫩;也比方說最近幾年比較火熱的一款甜品,冰淇淋土司盒,冰冷的冰淇淋配上熱脆的土司盒也是一大展示。而菠蘿油,也算得上是非常早的一款以溫度差為賣點的東西,以酥香熱的菠蘿包作為高溫,加上用冰塊凍著的帶鹽黃油作為低溫,在你的口腔中完美的呈現出「溫度差」食品的美妙。而在溫度差之下,有著更為深刻的兩個細節:菠蘿包外皮酥香脆,黃油內裡鹹香凍。顧名思義,對於菠蘿包而言,酥,表示著菠蘿包的外皮,酥的會在你咬下去的那一刻,發出「吱」的一聲。香,則是菠蘿包本身該有的麵包香氣和上面酥皮香(主要為雞蛋和豬油香氣)氣誘人。脆,則是在菠蘿包切開的斷面,經過合理的烘焙,做出脆爽的口感,讓黃油和這個口感結合,再度昇華。如果說菠蘿包的講究在於烤制的技術,那麼黃油的講究則在於素材的本身。鹹,表示需要挑選帶鹽黃油,而且鹹度既不能過高也不能過低——太鹹了,齁的難受;不夠鹹,沒有味道;香,則是黃油本身該有的油香和奶香味,也是優質黃油的一大象徵;凍,便是黃油當下的狀態,是否是凍著的一塊——稍微帶有硬度,卻又不至於咬不動。

只要在溫度差之下,掌握好「酥香脆鹹香凍」六個關鍵字,就可以稱得上是一款極品的菠蘿油了。

提起茶餐廳,如果說還有什麼具有標記性的東西,我想那應該是牛。再細化一點,那麼就是「牛腩」。

說到牛腩,我一直覺得,清湯腩是對牛腩最大的尊重:清澈的湯底配上多層次的調味,加上早已燉的酥軟入味的牛腩,簡直是最大的享受。

出於個人喜好,我還會配上一份米粉:

(以上圖片來自香港名店華姐清湯腩——清湯爽腩)

而在清湯腩裡面,最為受到老饕歡迎的部位,莫過於那每天限量供應的「爽腩」部位。帶著筋膜的爽腩將會更有層次感,在品嘗入味的瘦肉的時候,還能感受一下充滿了脂香和咀嚼感的筋膜部位。

這是一張更為貼切的爽腩:

所以如果有機會吃牛腩的時候,你看到了菜單上有「崩沙腩」或者「爽腩」這樣的字樣,請毫不猶豫的下單吧,願意追求到這個級別的店家,做出來的牛腩輕易不會讓你失望的。

我知道,對於茶餐廳,我還有許許多多沒有提到的地方,西式簡餐,三文治,碟頭飯,煲仔類,燒味類,等等等等,每一樣拿出來做到了極致,都可以成就一家「名店」。可是在過去的三個月裡面,吃過近四十頓茶餐廳,逛過香港名店諸如蘭芳園,華姐,澳牛等等以後,認真想了一下,其實一杯奶茶,一個菠蘿油,再加一碗清湯腩,已經足以做出一個完整的茶餐廳展示了。對於茶餐廳的所有感情,就用朋友的一句話來作為結尾吧:對於茶餐廳,說實在話,其實永遠都是自己家樓下那家最好吃。


近期粉絲福利

回復【匠子】抽取匠子烤魚新店開張1拖3免費吃名額

回復【停電】馬上查看今天你家停電嗎

相關焦點

  • 一口菠蘿油一口港式奶茶
    ▲一口菠蘿油一口港式奶茶
  • 假裝在香港 這樣美味的奶茶和菠蘿油長沙也有
    一說到香港,就想起tvb任何劇都會出現的茶餐廳。奶茶啊、菠蘿油啊、蛋撻啊、幹炒牛河這些香氣四溢又不膩人的美味想想就會流口水。
  • 韓國大叔在香港茶餐廳吃菠蘿油,被問有沒有菠蘿味,表情頓時變了
    但是想要吃到最正宗的香港茶餐廳,還是得去到當地。這不。有一位韓國藝人就去了香港茶餐廳品嘗美味。韓國大叔在香港茶餐廳吃菠蘿油,被問有沒有菠蘿味,表情頓時變了。這位韓國藝人出道很久了,看著年齡就知道很大。這位藝人大叔到了香港一家茶餐廳以後,和拍攝的導演就找了個位置坐了下來。接著服務員就拿著菜單過來,但全程都是用英文交流的,服務員就向大推薦了這一份美食,那就是非常有香港特色的菠蘿油麵包了。
  • 菠蘿油+奶茶9.9元的香港餐廳,竟靠泰國風味鎖住回頭客的心!
    現需9.99元❤ 即可享受下午茶套餐(只限堂食)港式奶茶+菠蘿油裡面的料很足,有蝦仁,蟹柳,豌豆,紅蘿蔔和酸甜大塊的菠蘿肉。從半個菠蘿裡傾瀉而出的擺盤造型,上桌就讓人食慾大增每一勺都是滿滿的滿足感,一道盤足夠兩個胃口小的妹子吃到撐了
  • 感受香港文化當然先從茶餐廳美食開始!菠蘿油原本不叫這個名字?
    去香港旅遊,一定要去茶餐廳感受一下香港的飲食文化,香港茶餐廳是香港人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香港的早晨非常忙碌,香港人的腳步很匆忙,都來不及寒暄。有一個地方你能感受到香港人情味,就是香港茶餐廳。茶餐廳的侍應生手腳很麻索乾脆,招呼客人時先是用一塊溼毛巾抹去桌上的湯水,然後把筷子和碟子往桌子上"譁啦"一扔,十分節省時間。說了那麼多,接下來就給大家安利一下香港茶餐廳特色的美食。
  • 韓國大叔來香港茶餐廳吃菠蘿油,導演問有沒菠蘿味,大叔說他無知
    要是準備在這裡吃頓早餐,肯定少不了來香港的茶餐廳就餐了,只有在這邊才能吃到最正宗的香港美食。這不,這位一個韓國明星大叔就帶著隨行的攝製組一起來到了這家香港的茶餐廳。他們準備過來品嘗一道非常具有香港特色的早餐,這個早餐組合就是——奶茶一杯還有菠蘿油一個。要說這個組合,都可以稱得上是非常特色的食物了,都有香港代表性的感覺。這位韓國大叔來香港茶餐廳吃菠蘿油,導演問有沒菠蘿味,大叔說他無知!
  • 上海熱門茶餐廳推薦
    網遊推薦:冰火菠蘿油、鮮蝦雲吞、燒味拼盤、奶茶、鴛鴦奶茶、芒果布丁、鮮蝦雲吞麵、化皮燒肉、鐵板茄子、菠蘿油   人均消費:59元   地址:盧灣區淮海中路138號無限度廣場2樓(近金陵中路)   電話: 021-63756357   港麗餐廳   「新旺茶餐廳的升級版」。
  • 在廣州越秀這家人均20元的港式茶餐廳裡,我吃到了超正宗的菠蘿油
    近幾年茶餐廳火到了內地,港風的裝修和食物,讓人仿佛回到了上世紀80年代香港電影的黃金時代!茶餐廳的前身其實是廣東的冰室,只賣一些冷飲、雪糕、冰沙……傳入香港後受英國文化的影響,港式冰室的商品增加了瑞士卷、菠蘿包、整點準時出爐的蛋撻等。在那個年代,西餐在高級餐廳裡才能吃到,我等小屁民只能遠觀~後來冰室開始售賣廉價版西餐,塑料碟裝著的西冷牛排,放在黏糊糊桌上的肉醬意粉,廉價但美味!
  • 80後回憶殺茶餐廳 !藏了一個隨時會爆的菠蘿油???
    據說這裡自帶時光機效果還藏了一個很不安分的菠蘿油隨時會爆...漿???創意十足的老闆把菠蘿油中間的黃油換成特調的芝士醬,一股芝士泥石流在菠蘿油中間迸發而出...em,就算你用小姐姐的淑女吃法,這個菠蘿油依然會流你一手漿,儀態這東西可能要先放一邊了額...
  • 香港茶餐廳文化 和那些「術語」
    香港的茶餐廳文化已經有數百年的歷史了,後來茶餐廳文化由香港傳入內地,內地各大城市幾乎都有香港茶餐廳的連鎖店,喝港式絲襪奶茶、鴛鴦(半茶半啡)成為潮流,茶餐廳食品如菠蘿油、西多士亦徵服不少舌尖。是屬於本地最平民化的飲食場所。事實上,茶餐廳的特色也正正體現了香港人的精神取向和價值觀—速度要快、配搭要多變化、價錢要實惠、行事方式中西合壁。其實就是中西結合的快餐店。
  • 尋找地道港式茶餐廳
    在出品方面,餐廳選用健康食材的基礎上堅持最傳統的製作手法,菠蘿油堅持自己烘焙製作,外觀不華麗但口味卻是兒時的味道;咖啡是磨豆即衝。老闆容太,對餐廳高品質的要求不僅僅停留在食物上:桌面用乾濕布各擦一遍,確保整潔乾爽;洗手間人性化的各種細節設計恍如走進星級酒店。「真誠」是容太經營餐廳的理念,一份情懷讓食客在餐廳除了享受美食,還能感受傳統港式茶餐廳的市井情懷。
  • 上海親民茶餐廳地圖
    茶餐廳中的「指定」食品   不少香港人說:一旦離開了香港,會非常掛念茶餐廳的奶茶和菠蘿油。據說,茶餐廳有幾種指定食品,每一樣都有一段歷史,如果沒有這幾樣就不算是茶餐廳。   1.鴛鴦:「鴛鴦」是最能體現香港融會東西文化特色的獨創飲品,奶茶和咖啡混合,香濃滑溜,味道特別。
  • 【馬語探店】福州茶餐廳之港龍巴士
    茶餐廳這麼火爆我卻一直沒有寫,因為我不知道如何寫。評價食物好壞是相對而言的,你得先知道什麼是好的什麼是正宗的才能說什麼是不好的不正宗的,評價荔枝肉甚至佛跳牆我可以頭頭是道,但讓我評價奶茶菠蘿油,我是不敢開口的,因為我只在香港旅遊期間吃過兩次,然後就是在書上在電視上看到的,正宗的茶餐廳要有怎樣的美食的對我來說完全沒有概念,既然不會吃乾脆就不寫。
  • 藏在尖沙咀裡的「澳門茶餐廳」
    尋味推薦 :招牌咖喱牛腩、軟骨皇子鴿、豬扒包、菠蘿油、奶油豬、葡撻、雲吞麵 I 咖喱牛腩 豬扒包 菠蘿油 奶油豬 葡撻 I /招牌咖喱牛腩再輔以大量洋蔥和蔬菜熬煮成蓉,咖喱醬濃稠適中,咖喱味香氣濃鬱,辣度調味點到即止,不過分辛辣,襯託出牛肉的肉香風味。除了咖喱熬煮講究之外,牛腩選材也有學問。牛腩選用的是崩砂腩,肥瘦均勻,油脂分布恰到好處;脂肪部分和牛筋呈金黃色,長時間的燜煮使之非常入味。
  • 廣州這8家港式茶餐廳,藏著正宗的TVB菠蘿油!
    看著TVB長大的昭son,許多香港電影的經典鏡頭,都是發生在港式茶餐廳。除了必須點的奶茶,昭son最鍾愛那款「菠蘿油」。「下午三點三,來一杯下午茶」。這是香港電影裡最熟悉的一句臺詞。有時候我們需要那種像吃到香酥菠蘿油般的,觸手可及的滿足感。
  • 如何證明一隻菠蘿油是好菠蘿油?
    仙女們發現現在的港式茶餐廳越來越多,而且幾乎每位顧客進店必點菜之一就是菠蘿油。小小一個包包裡面門道不少,包要軟軟噠,皮要酥酥噠,才能讓人吃完還想要。那麼問題來了,南寧究竟哪一家的菠蘿油最ging呢?讓仙女小分隊告訴你  ↓↓↓
  • 正宗港式下午茶:冰火菠蘿油、低卡奶茶,缺一不可!
    從最初的英國貴族下午茶,經由香港傳入國內,儀式上發生了很大改變,但一頓標準的港式下午茶,內容卻是一以貫之的:除了有菠蘿油和西多士,一杯奶茶是必備的。港式下午茶的茶是重點,最經典的港式飲品,也就非奶茶莫屬了。
  • 菠蘿油
    在第二部作品《麥兜菠蘿油王子》裡,將菠蘿油作為片名,為何作者要用菠蘿油來作為代表香港人生活背景的食品呢?菠蘿油,由香港特色食品菠蘿包發展而來,是將菠蘿包橫向切開夾入一塊厚切的奶油或黃油所組成。菠蘿油實際上沒有菠蘿成分,據說是因為早年香港人對原來的麵包不滿足,因此在麵包內加上砂糖等甜味料而成。菠蘿油外層表面經過烘烤後成了脆皮,香甜可口,而放入黃油後更耐飢,很符合勤勞的港人們所需。
  • 一秒到香港,重慶港味十足的茶餐廳!!!
    推薦:叉燒拼燒鵝、表叔招牌骨、表叔小炒皇、五香牛雜、楊枝甘露、凍檸茶、菠蘿油、幹炒牛河、腸粉、、凍奶茶、咖喱魚蛋、蝦餃、荔灣艇仔粥、豉汁鳳爪、鮑汁鳳爪、咖喱牛腩飯、蝦腸粉、耗油生菜、叉燒飯、豉香蒸鳳爪、魚丸河粉、檸檬茶
  • 菠蘿油、凍檸茶、幹炒牛河......超經典的港式美味全都有!現在還免費送港式奶茶&凍檸茶!!
    入店人手必點菠蘿油&凍檸茶讓你一筷子吃到香港的茶餐廳老店一天要賣上百個菠蘿油,入店必點菠蘿油幾乎每桌一份!店內專門備有烤箱,每日自家製作菠蘿油外皮,保證了上層「菠蘿」的酥脆感~外熱內冷新鮮出爐的菠蘿油,香脆外皮,用鬆軟的包身包裹著冰冷的厚切黃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