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用自己的經歷告訴後人,忠孝不能兩全時該怎麼辦

2020-12-20 阿飛說講歷史

自古忠孝難兩全,所謂不能忠孝兩全的人大多數指有大作為的人。忠,指的是自己的祖國,或君臣之間。孝指的當然是自己的父母了。自己的父母理所應當的孝順,所以在一些大是大非面前,有許多為了忠孝兩全,而失去了生命的代價,但是也有許多人懂得忠孝不能兩全時,自己要忍,而這個忍字不是每個人都能做到的。忍一時風平浪靜,退一步海闊天空。懂的忍讓的人日後定有大作為。

伍員楚國人,父親伍奢,哥哥伍尚。父親伍奢當時是楚平王大子建的太傅,而費無忌是少傅。在這說一下這個費無忌,費無忌是楚平王身邊的紅人,但也是小人一個。

楚平王正因聽信費無忌的話,從一位賢王而落得名聲掃地。都是拜費無忌所賜,這事還要從一個女人說起,太子建要娶媳婦,只因費無忌先看到新娘,覺得新娘長的太好看了,就為了討好楚平王,把新娘如何好看告訴了楚平王,希望楚平王可以自己留用,而太子領取就好了,楚平王也是好色之徒,天下烏鴉一般黑啊!他竟娶了自己的兒媳婦,從而也被人人憎恨。

只因有小人作怪,世道怎會不亂。費無忌怕太子日後報復他,就對楚平王說太子因娶妻之事,懷恨在心要圖謀造反了。而楚平王不能明辨是非,非殺太子建不可。伍奢知道是費無忌在搞鬼,幫助大子.逃到了宋國。楚平王知道後要殺伍奢,費無忌又進讒言,斬草要除根,一定要殺了他的兩個兒子,以免後患。可是怎麼辦才能把他們父子三個一起殺死呢?這個可恨的費無忌啊!為了把自己小人的名聲更落實,便把伍奢作人質,讓兩個兒子來救,如果來救就放了伍奢。如果不來就殺了伍奢。伍奢的大兒孑是個死腦袋瓜子,明知道去了也不能救自己的父親,可是他做不到不忠於國主,不孝順父母,自己必須要去。而小兒子伍員就不同了,他勸哥哥不要去,去了也是和父親一起送命而已。不如逃走,以後有機會一定為父親報仇。而哥哥不願背負不孝之名。他也知道弟弟的決定才是明智之選,於是他保護弟弟逃出楚國邊境,讓弟弟去投奔太子去了。。可惜太子建平庸,糊塗。被鄭定公所殺,後伍員又投奔了吳公子光。

公元前515年,吳公子光圖謀取吳王僚而代之,吳員在這件事情上立了大功,公子光即位,並重用伍員。伍員怎麼能忘當年父兄被殺之事。

公元前505年,先後五戰,楚國兵敗。同年11月吳國兵馬攻破郢都,當時楚平王已死,也沒有找到他的兒子楚昭王。伍員只找到楚平王的墳墓,伍員非常生氣,挖開墳墓,把楚平王的屍體拖了出來。並在屍體上狠狠的抽了三百鞭子,這也是楚平王.遭受鞭屍之辱的故事。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遇事要懂得割捨,當忠孝不能兩全時,要懂得進退,知道取捨。正如「魚與熊掌不可兼得」是同樣的道理。我們更應該懂得變通,不要讓我們的大腦退化了。

相關焦點

  • 家國情懷:忠孝不能兩全嗎
    學生敬老隨著忠孝觀念逐漸深入人心,「忠孝不能兩全」一語也在民間廣泛流傳,似乎忠和孝是矛盾的、衝突的,盡忠就不能事孝,事孝就不能盡忠,魚和熊掌不能兼得。縱觀歷史典籍和古往今來、著名專家學者的論述,都是把忠和孝放在統一層面上,沒有把忠和孝對立起來,所謂「古人云:自古忠孝不能兩全」之觀點是如何在社會上流傳?許多歷史故事和戲曲為了突出忠表現出這個觀點應該起到很大作用。還因為忠和孝在特定的時候也出現衝突、矛盾,給人二者只取其一的抉擇。
  • 自古忠孝兩難全,真的不能做到忠孝兩全嗎?
    忠孝,從古至今都是被人們所歌頌的美德,忠於國家,孝訓父母。很多人都只能做到其中一個方面,正所謂忠孝兩難全。為國家盡忠,堂前盡孝,二者往往是不可兼顧的,自古以來都是一個艱難的選擇。無數能人志士也都在忠孝二字上做不到兩全。
  • 努力讓官兵忠孝兩全-中國青年報
    中國有句老話叫「自古忠孝難兩全」,常常用來形容一些民族英雄在國家存亡的危機時刻,公而忘私、為國棄家。這裡的「忠」指的是對國家的奉獻,「孝」指的是對家庭的責任。在今天的中國軍隊中, 「忠孝難兩全」也是廣大官兵會遇到的情形。
  • 「忠孝不能兩全」有了新解
    這種非巡遊式的網約車很適合胡師傳經營,也不能說是適合,是充滿著「孝」的感動和普通百姓生活的無奈,其實這是一個網約車司機盡孝的感人故事。老胡今年40多歲,已有20多年的駕齡,家境一般。但凡以車謀生的人經濟上都不是家財萬貫,更何況老胡家裡還有一位80歲的痴呆母親。
  • 生活中:忠孝能兩全嗎
    關於此問題,我們只能這樣安慰自己:忠孝不能兩全。首先,人的健康是最重要的,所謂說人命關天,沒有了健康,沒有了生命,錢又能如何,何況你爸現在是蟲遇到了人生的選擇題,而且是比較難的的選擇題。如果換位思考,您又該如何決擇呢?
  • 忠孝不能兩全,方孝孺用十族的性命,成就自己的忠義,真的可取嗎
    自古以來,忠孝不能兩全,死後是中國古代傳統讀書人所面臨的一個艱難抉擇。 在儒家思想的影響之下,忠孝節義成為了古代讀書人無法忘卻以及孜孜不倦所追求的至高理念。身為人子,對父母要孝順,對親友要謙恭,乃是報答父母養育之恩的最好辦法。同時身為人臣,對於君王,同樣要忠心,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文人士大夫,所追求的不過是名留青史。
  • 忠孝難兩全!保定民警抗擊疫情期間送走母親的故事,看哭無數人
    對於劉洪傑來說,這場疫情,也是他人生中沉重且悲傷的經歷。母親病重,他含淚堅守在防控疫情的一線,在母親最後的日子裡沒有陪在身邊,成為他終生的遺憾。2月1日,隨著新冠肺炎疫情的發展,按照上級要求河北高速交警保定支隊淶源大隊啟動了省界疫情防控檢查點。
  • 「忠孝難兩全」卻正是「忠孝兩全」
    他和妻子談戀愛時,分隔兩地,在當時通信不便的年代,他們寫一封信還得再蘭州繞上一大圈,20多年來,高敏忠和妻子在沖天的發射塔架之間,安放自己的青春和理想,還有愛情。    百善孝為先,孝是中華文化中的第一德。但是高敏忠在父親被查出食道癌晚期時,因為工作任務無法離開崗位,一邊是病床上的父親,一邊是步步緊逼的發射倒計時,一向果斷的高敏忠這一回卻坐立不安。
  • 他出生時有什麼預兆?如何習得一身武藝?其忠孝可兩全
    導讀:他出生時有什麼預兆?如何習得一身武藝?其忠孝可兩全宋朝皇帝趙匡胤出生在當今的洛陽,他當時是出生於軍士家庭,也就是其祖宗上下都是在朝的武將。徵戰沙場多時,手上全是繭子,所以在趙匡胤小的時候,其父用雙手摸他身上的皮膚導致了一定的劃痕,也可能是當時心思不細所造成的,所以趙匡胤的背上有兩處手掌大小的胎記。這也是後人廣為流傳的事情,但是有的人說趙匡胤身上的兩隻手印,是出生時自帶的,被命為上天所賜「脫手而生」。 對於趙匡胤出生的傳聞有很多神奇的現象,當時史上就有一處記載。
  • 「自古忠孝難兩全」,漢朝是如何將忠誠和孝悌完美並行的?
    漢代人的忠孝  「自古忠孝難兩全」這句話是我們時常聽到甚至掛在嘴邊的一句俗語,忠與孝擁有著幾乎同樣廣泛的受眾群體,並希望我們對君王或父母抱持無上的敬意,但當這兩件事真的撞在一起,「難兩全」就成了必然的結局
  • 大人物們的「忠孝難兩全」:解讀中國古代的丁憂制度
    丁憂期間不能外出做官應酬,也不能住在家裡,而要在父母墳前搭個小棚子,「曉苫枕磚」,即睡草蓆,枕磚頭塊,要粗茶淡飯不喝酒,不與妻妾同房,不叫絲弦音樂,不洗澡、不剃頭、不更衣,總之的確挺繁瑣的。但同樣也因為此,原本是盡孝的人倫道德行為也因為官場人事的得失而打上濃厚的官場政治印記,上演了一出出「忠孝難兩全」的大戲。「諸聞父母若夫之喪,匿不舉哀者,流二千裡。喪制未終,釋服從吉,若忘哀作樂,徒三年。
  • 一面大談愛國,一面送子移民,名嘴董卿上演新版「忠孝不能兩全」
    中國有一句古話,叫做」忠孝不能兩全」,這句話多是用在國家有難,需要你捨身為國,難以在家中老人膝前盡孝,然而,今天這句話似乎又有了新的解釋。可就是這樣一位被全國人民所喜愛的主持人、央視的臺柱子、愛國的名人典範,卻也將自己的兒子入了美國國籍。2020年,廣電總局出臺了「限籍令」,對於外籍人員在中國娛樂圈的發展進行了限制,這也引起了一波接一波的「國籍謎案」。有人忙著找藉口,有人忙著自證清白,可是就在大家將目光放在明星本身的國籍上時,卻忽略了另外一個重要因素,那就是他們的家人。
  • 忠孝難兩全,請您原諒女兒
    當她與河北省辛集市中醫院的10多名同事冒著零下17攝氏度的嚴寒,在全國唯一高風險地區——石家莊市藁城區防疫一線連續作戰,勝利完成該區廉州鎮五裡莊村3317名群眾的核酸檢測樣本採集工作,拖著疲憊的身體回到駐地時,接到了母親突發疾病去世的消息。「人說沒就沒了!」
  • 戰疫故事 新冠病毒檢驗人楊潤:忠孝難兩全·家國系兩端
    忠孝難兩全,家國系兩端當天空露出魚肚白時,我看了看時間,快八點了,又是一個不眠夜。放下手中的資料,望見窗外的街道樹上火紅的燈籠,才想起今天是農曆大年三十。內江街道上的人們,忙碌著準備年宴。對於疾控人來說,疫情阻擊戰早已經打響。守護他們的安寧與祥和是職責。
  • 武漢日誌|自古忠孝難兩全 只因他在戰「疫」一線
    得知噩耗,湯建偉站在窗邊,心情久久不能平復。他不願多說,抹去淚水,在朋友圈寫下這麼一段話:    武漢下起了雪,心情複雜!忠孝難兩全,奶奶走好,孫兒遙拜,給您磕頭! 感覺就像和自己的媽媽在聊天。防護服悶得慌,身體活動後特別熱,容易出汗,但我不能抓,不能摸,必須學會忍耐,防止病毒趁虛而入。時間一長,又覺得後背發涼,真是冰火兩重天。當然,這種困難跟這場戰役相比,根本算不了什麼。我鼓勵病人們要相信黨和國家,也保證一定會陪著他們打贏這場戰役。到了出艙時間,我們脫防護服的過程更是小心翼翼,因為病毒看不見,一個小失誤,就會帶來感染的風險。
  • 監獄民警的朋友圈:自古忠孝難兩全,所盼是您,此時不依、不盼還是您...
    「自古忠孝難兩全,兒時撫養成人、望子成龍是您,成年時老有所依、所盼是您,此時不依、不盼還是您…」 這是8月10日晚,李健在他自己朋友圈更新的一條內容
  • 忠孝難兩全!公公突然去世,女醫生堅守隔離區:病人還等我救治
    最近這些日子,公眾關注度最高的信息莫過於關於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了,全國人民眾志成城對抗疫情時,也發生了不少感動的事情溫暖著大家。在家裡他們中時兒子女兒、父親母親、丈夫妻子,在醫院他們的名字都叫做白衣戰士,是國之英雄。可是他們中不知道有多少人都是舍小家為大家,用自己一腔熱情守護一方安寧。馮金玫就是千千萬萬中的一員,她就職於黑龍江齊齊哈爾醫院,這次肺炎疫情中她也作為醫院疫情防治第一梯隊的隊長,在最危險的地方忙碌著,不要說回家了,就連家裡人的面都沒有見過。
  • 忠孝兩難全?看看兵哥怎麼說
    自古忠孝兩難全。」對於軍人而言,由於職業的特殊性,更是在相當長時間裡無法在家侍奉父母。於是忠與孝似乎就是一個只能對立而無法統一的命題,有人認為盡忠就難以盡孝,盡孝則無法盡忠。上海海警支隊某艇幹部小張說:「自從穿上這身軍裝,我就知道,對於父母只能是更多的虧欠。
  • 疫情下的清明節,你們都做到忠孝兩全了嗎
    賞春二,忠於家庭,忠於自己。經歷了這次恐怖的疫情事件,我們每個人都應該徹底清醒地認識到健康的重要性。人的生命是寶貴的,也是脆弱的,年輕人也需要保養好身體,對老年人的身體健康,我們更加要細心維護了,一個人的健康是分兩部分的,身體和內心精神世界,只有身心健康了才是真的健康。
  • 人物故事|周祖平:忠孝難兩全,忘我守「疫」線
    我認為人不能活在自私之中,只有這樣,世界明亮的天空才不會黯然失色。我願我的母親一路走好。」淚點瞬間在群裡爆棚,眾人好言勸慰周祖平一番;社區黨委書記鍾炳熊第一時間,要求他離開點位,回家料理後事。犀池五街發現疫情後,周祖平和弟弟一起在社區從事志願服務,來不及照料重病在床的母親。周祖平本可回家照看病榻前的母親,盡一份孝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