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約車」一詞最早出現在2016年,它也是計程車的一種。計程車的官稱有兩種:一種是可以四處巡遊載客的計程車叫「巡遊計程車」,另外一種是可利用網際網路呼叫搭乘的計程車就叫「網約車」。
這種非巡遊式的網約車很適合胡師傳經營,也不能說是適合,是充滿著「孝」的感動和普通百姓生活的無奈,其實這是一個網約車司機盡孝的感人故事。
老胡今年40多歲,已有20多年的駕齡,家境一般。但凡以車謀生的人經濟上都不是家財萬貫,更何況老胡家裡還有一位80歲的痴呆母親。老人除了有老年痴呆的症狀,其它還好。
快節奏的生活每個人都在拼,不拼經濟收入就會受到影響,不拼就會被時局拋棄。「靠自己」三個字在普通階層的人群裡是一種激勵,這裡面有現實的無奈,也有窮人立志,奮發向上的精神。
為了多掙錢,老胡每天跑網約車的時長就要比別人要多,平時多接單,小錢慢慢積累就是很長一段時間裡老胡掙錢的思路。但家有老母又著實是老胡平時最多的牽掛,有幾次行車出現的險情都是因為自己對母親的放心不下。顧外不能顧家,顧家不能顧外,面對母親和網約車老胡像活在時空穿越之中。中途抽空回家看看母親,再匆匆忙忙接單上路,一個字「累」!
為了能專心開車,老胡決定把母親送往當地的一家敬老院。只有安頓好了自己的母親,他才能全力以赴地去工作。把母親送到了敬老院,老胡總是儘量抽空去看望母親,但比起母親在家的日子,去看母親的次數相對地減少了,因為敬老院裡畢竟有專職的護理人員。可母親不在家的日子,老胡又覺得心裡空落落的,反而更不能專心了。
2個月後,老胡見養老院裡的母親日漸消瘦,也不是養老院的條件不好,應該是再好的條件也不如自己的兒女貼心。況且痴呆的母親看見兒子骨子裡會有幾分熟悉,而面對護工就只剩下陌生。
老胡看在眼裡,疼在心裡,於是萌發了一個壯舉。決定把母親接出養老院,但也不是安置在家裡,而是帶著母親上路網約車,拉著痴呆的母親經營網約車。從那天起,老胡網約車的副駕車座位就沒有接待過顧客,一直是母親的專座。
為了爭取乘客的理解,老胡在前排座椅的後背上貼了一張紙,上寫:因母親年邁無人照顧,佔用前座,請諒解!請不要投訴,謝謝!
多數乘客還是能接受老胡的舉動,畢竟天下的孝心是相通的,有不少乘客還給予了老胡極高的評價和讚揚。遇到不理解的乘客,老胡就讓乘客取消訂單,為了不遭受投訴,老胡便自掏腰包主動補給乘客因取消訂單而引發的扣費。
老胡說:現在母親在車上,開車掙的錢不如從前多了,每天晚上10點前務必收車下班回家,恐怕母親坐一天車吃不消,都是在早飯和午飯的時候讓母親下車活動一下,一天下來也耽誤了四五個小時,收入是少了一些,但母親坐在旁邊心裡踏實多了。家有一老,如有一寶,媽在家就在,把母親照顧好比啥都強。
都說「忠孝不能兩全」,但老胡把母親帶在身邊努力工作的舉動重新詮釋了這句話的定義。
每個人都會變老,但每個母親不一定都能遇到像老胡一樣的漢子。老胡的事跡是一面鏡子,是現代社會的一縷暖陽,希望這縷暖陽能射進千千萬萬兒女的心裡,讓孝心變得更加真實通透。
老胡的事跡就發生在河南周口,如果你在河南周口有幸搭上了老胡的網約車,我很想知道,你會投訴老胡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