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忠孝不能兩全」有了新解

2020-12-20 聽雨說生活

「網約車」一詞最早出現在2016年,它也是計程車的一種。計程車的官稱有兩種:一種是可以四處巡遊載客的計程車叫「巡遊計程車」,另外一種是可利用網際網路呼叫搭乘的計程車就叫「網約車」。

這種非巡遊式的網約車很適合胡師傳經營,也不能說是適合,是充滿著「孝」的感動和普通百姓生活的無奈,其實這是一個網約車司機盡孝的感人故事。

老胡今年40多歲,已有20多年的駕齡,家境一般。但凡以車謀生的人經濟上都不是家財萬貫,更何況老胡家裡還有一位80歲的痴呆母親。老人除了有老年痴呆的症狀,其它還好。

快節奏的生活每個人都在拼,不拼經濟收入就會受到影響,不拼就會被時局拋棄。「靠自己」三個字在普通階層的人群裡是一種激勵,這裡面有現實的無奈,也有窮人立志,奮發向上的精神。

為了多掙錢,老胡每天跑網約車的時長就要比別人要多,平時多接單,小錢慢慢積累就是很長一段時間裡老胡掙錢的思路。但家有老母又著實是老胡平時最多的牽掛,有幾次行車出現的險情都是因為自己對母親的放心不下。顧外不能顧家,顧家不能顧外,面對母親和網約車老胡像活在時空穿越之中。中途抽空回家看看母親,再匆匆忙忙接單上路,一個字「累」!

為了能專心開車,老胡決定把母親送往當地的一家敬老院。只有安頓好了自己的母親,他才能全力以赴地去工作。把母親送到了敬老院,老胡總是儘量抽空去看望母親,但比起母親在家的日子,去看母親的次數相對地減少了,因為敬老院裡畢竟有專職的護理人員。可母親不在家的日子,老胡又覺得心裡空落落的,反而更不能專心了。

2個月後,老胡見養老院裡的母親日漸消瘦,也不是養老院的條件不好,應該是再好的條件也不如自己的兒女貼心。況且痴呆的母親看見兒子骨子裡會有幾分熟悉,而面對護工就只剩下陌生。

老胡看在眼裡,疼在心裡,於是萌發了一個壯舉。決定把母親接出養老院,但也不是安置在家裡,而是帶著母親上路網約車,拉著痴呆的母親經營網約車。從那天起,老胡網約車的副駕車座位就沒有接待過顧客,一直是母親的專座。

為了爭取乘客的理解,老胡在前排座椅的後背上貼了一張紙,上寫:因母親年邁無人照顧,佔用前座,請諒解!請不要投訴,謝謝!

多數乘客還是能接受老胡的舉動,畢竟天下的孝心是相通的,有不少乘客還給予了老胡極高的評價和讚揚。遇到不理解的乘客,老胡就讓乘客取消訂單,為了不遭受投訴,老胡便自掏腰包主動補給乘客因取消訂單而引發的扣費。

老胡說:現在母親在車上,開車掙的錢不如從前多了,每天晚上10點前務必收車下班回家,恐怕母親坐一天車吃不消,都是在早飯和午飯的時候讓母親下車活動一下,一天下來也耽誤了四五個小時,收入是少了一些,但母親坐在旁邊心裡踏實多了。家有一老,如有一寶,媽在家就在,把母親照顧好比啥都強。

都說「忠孝不能兩全」,但老胡把母親帶在身邊努力工作的舉動重新詮釋了這句話的定義。

每個人都會變老,但每個母親不一定都能遇到像老胡一樣的漢子。老胡的事跡是一面鏡子,是現代社會的一縷暖陽,希望這縷暖陽能射進千千萬萬兒女的心裡,讓孝心變得更加真實通透。

老胡的事跡就發生在河南周口,如果你在河南周口有幸搭上了老胡的網約車,我很想知道,你會投訴老胡嗎?

相關焦點

  • 「忠孝不能兩全」有了新解
    計程車的官稱有兩種:一種是可以四處巡遊載客的計程車叫「巡遊計程車」,另外一種是可利用網際網路呼叫搭乘的計程車就叫「網約車」。這種非巡遊式的網約車很適合胡師傳經營,也不能說是適合,是充滿著「孝」的感動和普通百姓生活的無奈,其實這是一個網約車司機盡孝的感人故事。
  • 錢鍾書論「忠孝不能兩全 」
    綜上所引,《詩經-四牡》、毛《傳》、鄭《箋》均言忠孝不能兩全。錢鍾書指出,後世小說、院本所寫「忠孝不能兩全」,均發端於此。黑格爾論述「倫理本質」,也是舉家恩與國事不容兼顧為例。以下錢鍾書列舉史實以述「忠孝不能兩全」:1、《韓詩外傳》卷一有楚白公之難,有仕之善者,辭其母將死君一節;——楚惠王時,白公勝發動政變,殺死令尹子西和司馬子期,劫持了惠王。朝廷中有一忠臣,向母親告別,欲為惠王去拼命。
  • 自古忠孝兩難全,真的不能做到忠孝兩全嗎?
    忠孝,從古至今都是被人們所歌頌的美德,忠於國家,孝訓父母。很多人都只能做到其中一個方面,正所謂忠孝兩難全。為國家盡忠,堂前盡孝,二者往往是不可兼顧的,自古以來都是一個艱難的選擇。無數能人志士也都在忠孝二字上做不到兩全。
  • 家國情懷:忠孝不能兩全嗎
    忠孝觀念最早產生於先秦時期,是在古代敬天法祖思想倫理化過程中,在世俗社會層面產生的與之相適應的道德觀念。當時的儒、道、墨、法等諸子百家,皆對忠孝作了詮釋。先秦以來的幾千年時間,社會倡導忠孝立本,忠孝建功,忠孝成為了一種傳統美德和社會責任。
  • 努力讓官兵忠孝兩全-中國青年報
    中國有句老話叫「自古忠孝難兩全」,常常用來形容一些民族英雄在國家存亡的危機時刻,公而忘私、為國棄家。這裡的「忠」指的是對國家的奉獻,「孝」指的是對家庭的責任。在今天的中國軍隊中, 「忠孝難兩全」也是廣大官兵會遇到的情形。
  • 忠孝不能兩全怎麼辦?
    而我們常常說忠孝不能兩全。而對於傳統中的女生來說常常是節與孝不能兩全。那怎麼辦呢?難道真的魚和熊掌不能兼得?紀曉嵐在《閱微草堂筆記》中有這樣一則故事。 說的是一個叫郭六農家婦女,在雍正二、三年間,因鬧大饑荒,她丈夫覺得活不下去了,出外到各地去謀生。
  • 自古忠孝兩難全,真的不能做到忠孝兩全嗎?
    忠孝,從古至今都是被人們所歌頌的美德,忠於國家,孝訓父母。很多人都只能做到其中一個方面,正所謂忠孝兩難全。為國家盡忠,堂前盡孝,二者往往是不可兼顧的,自古以來都是一個艱難的選擇。無數能人志士也都在忠孝二字上做不到兩全。
  • 家國情懷:忠孝不能兩全嗎
    學生敬老隨著忠孝觀念逐漸深入人心,「忠孝不能兩全」一語也在民間廣泛流傳,似乎忠和孝是矛盾的、衝突的,盡忠就不能事孝縱觀歷史典籍和古往今來、著名專家學者的論述,都是把忠和孝放在統一層面上,沒有把忠和孝對立起來,所謂「古人云:自古忠孝不能兩全」之觀點是如何在社會上流傳?許多歷史故事和戲曲為了突出忠表現出這個觀點應該起到很大作用。還因為忠和孝在特定的時候也出現衝突、矛盾,給人二者只取其一的抉擇。
  • 他用自己的經歷告訴後人,忠孝不能兩全時該怎麼辦
    自古忠孝難兩全,所謂不能忠孝兩全的人大多數指有大作為的人。忠,指的是自己的祖國,或君臣之間。孝指的當然是自己的父母了。自己的父母理所應當的孝順,所以在一些大是大非面前,有許多為了忠孝兩全,而失去了生命的代價,但是也有許多人懂得忠孝不能兩全時,自己要忍,而這個忍字不是每個人都能做到的。忍一時風平浪靜,退一步海闊天空。懂的忍讓的人日後定有大作為。伍員楚國人,父親伍奢,哥哥伍尚。父親伍奢當時是楚平王大子建的太傅,而費無忌是少傅。
  • 劉成:自古忠孝不能兩全 選擇退役只為照顧家人
    劉成:自古忠孝不能兩全 選擇退役只為照顧家人 劉成看來是真的要走了,自古忠孝不能兩全,他選擇了盡孝。  說起寫這篇博文,劉成說是要給成都所有關心過他的人一個交代,「想想在成都踢球的日子是快樂的,是開心的,雖然在這裡的生活很單一,雖然一直沒有在這裡成家,但是我的事業在這裡,從來就沒有感覺到孤獨。」走之前,劉成最牽掛的是四川的球迷,「十年裡的每一次主場,我一直享受著每個主場球迷帶給我的呼喊,享受著球迷朋友們對我的擁護與摯愛。
  • 林維藩致父親:忠孝不能兩全
    林維藩致父親:忠孝不能兩全   林維藩,北洋海軍鎮遠艦二管輪。  關於他的生平資料,我們知道得很少。目前能見到的關於他的介紹,幾乎都來自池仲祐編寫的《海軍實紀》中《林都戎谷曾事略》一節。  林維藩殉國時,妻子已經懷孕,這是準父親永遠的遺憾。
  • 忠孝可以兩全
    即使和平時期,在我們的身邊依然有許多官兵家有病重老人卻不能照顧,妻弱子幼卻無暇顧及,親人病故但無法見最後一面,他們生動詮釋了什麼是中國軍人的無私與奉獻。但忠與孝兩者之間並非對立關係。「家是最小的國,國是千萬家」,國家的和平穩定離不開千家萬戶的安康和諧,家庭的前途命運更是同國家和民族的前途命運緊密相連。中華民族自古以來就重視家庭、重視親情。
  • 一分鐘學堂 | 為什麼「忠孝難兩全」?
    可是忠與孝時常會發生矛盾,以致有「忠孝不並」,「忠孝難兩全」的說法。「忠」與「孝」是人所應當具有的兩種最為基本的品德,而且二者之間又是密切相關的,在家國一體的中國傳統社會,孝於父母和忠於國家兩者具有一致的思想內涵,孝是忠的基礎,忠則是孝的延伸,那麼又為什麼常常說「忠孝難兩全」呢?
  • 自古忠孝不能兩全 劉成博文稱欲退役照顧父親
    劉成看來是真的要走了,自古忠孝不能兩全,他選擇了盡孝。說起寫這篇博文,劉成說是要給成都所有關心過他的人一個交代,「想想在成都踢球的日子是快樂的,是開心的,雖然在這裡的生活很單一,雖然一直沒有在這裡成家,但是我的事業在這裡,從來就沒有感覺到孤獨。」走之前,劉成最牽掛的是四川的球迷,「十年裡的每一次主場,我一直享受著每個主場球迷帶給我的呼喊,享受著球迷朋友們對我的擁護與摯愛。
  • 他用自己的經歷告訴後人,忠孝不能兩全時該怎麼辦
    自古忠孝難兩全,所謂不能忠孝兩全的人大多數指有大作為的人。忠,指的是自己的祖國,或君臣之間。孝指的當然是自己的父母了。自己的父母理所應當的孝順,所以在一些大是大非面前,有許多為了忠孝兩全,而失去了生命的代價,但是也有許多人懂得忠孝不能兩全時,自己要忍,而這個忍字不是每個人都能做到的。忍一時風平浪靜,退一步海闊天空。懂的忍讓的人日後定有大作為。伍員楚國人,父親伍奢,哥哥伍尚。父親伍奢當時是楚平王大子建的太傅,而費無忌是少傅。
  • 自古忠孝不能兩全,在軍法面前,趙匡胤也是這樣對待父親的
    自古忠孝不能兩全,在軍法面前,趙匡胤也是這樣對待父親趙弘殷的。趙匡胤對趙弘殷說:爹,您老人家是軍人,孩兒也是軍人我們都知道,軍法規定,半夜時分不準開城門。胤兒!趙弘殷的聲音裡充了焦急:為父當然知道軍法有規定,可是,這雨下得也實在太大,不僅為父疲憊,為父的手下也大都疲憊不堪,快把城門打開,為父只在城中呆半宿,明天一早便離開!日後皇上若加追究為父願承擔全部責任!不行,爹!趙匡胤的語氣很堅決;孩兒身為帶兵的將領,不能知法犯法!你!趙弘殷生氣了:你是我兒子,我是你爹,這也叫知法犯法?爹!趙匡胤沒有改變態度:請恕孩兒不孝,你帶兵速速離去吧!
  • 終於明白忠孝不能兩全的含義
    「現在摸排工作進入關鍵階段,我不能丟掉這來之不易的線索。中友啊,我現在真是進退兩難,乾脆我不回了,讓家裡先把喪事辦了,等有了結果,我再回去向老爹賠罪。」我對費中友說。  很快,局領導得知我家的不幸消息,局長董志剛、政委段發玉當即通過電話指示費中友,一定要讓我儘快趕回去,為父親辦理喪事,那邊的線索摸排由局裡另派人員接替。就這樣,我急急匆匆地趕回鄉下老家。
  • 生活中:忠孝能兩全嗎
    關於此問題,我們只能這樣安慰自己:忠孝不能兩全。首先,人的健康是最重要的,所謂說人命關天,沒有了健康,沒有了生命,錢又能如何,何況你爸現在是蟲遇到了人生的選擇題,而且是比較難的的選擇題。如果換位思考,您又該如何決擇呢?
  • 「忠孝難兩全」卻正是「忠孝兩全」
    —分享—   在中國酒泉衛星發射中心,每次火箭即將發射前,都需要為火箭加注燃料,但是燃料都有劇毒
  • 忠孝不能兩全:弗洛林·拉杜喬尤從西班牙人隊轉會到西漢姆聯隊
    忠孝不能兩全:弗洛林·拉杜喬尤從西班牙人隊轉會到西漢姆聯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