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麗餅Crêpe源自於法國布列塔尼半島(Bretagne),這個直插入大西洋的半島地區直到16世紀才併入法國。經過幾百年的不斷演變,現在的法國人把每年的2月2日定為"可麗餅日」並傳說在那一天一隻手握住硬幣,另一隻手握著可麗餅的話,那一年便是一個「吉祥年」。
如今在巴黎隨處可見可麗餅店(crêperie),尤以Rue du Montparnasse這個「可麗餅一條街」最為著名。
法國洛裡昂Lorient所在的布列塔尼半島,傳說是可麗餅的發源地,在這裡,可麗餅餐廳十分常見,是的,別驚訝,在我國只是街頭點心的可麗餅,在這裡是要坐下來用刀叉吃的。當然,在園遊會這類場合還是有賣外帶的攤位,不過,除此之外,在布列塔尼是幾乎看不到賣可麗餅的攤販。
可麗餅的原料
可麗餅的原料是小麥麵粉或蕎麥粉。小麥麵粉能帶給可麗餅以柔順平滑的質感,蕎麥粉則能添加韌度和嚼勁。可麗餅分為鹹食和甜食兩種,一般鹹食用蕎麥粉,甜食用小麥粉。
鹹食時,餅皮煎過後較硬脆,有一點乾澀,可以配火腿、蛋、蘑菇、洋蔥、蕃茄、韭蔥、胡蘿蔔、生菜,或是特製的煙薰豬腸、鮪魚、鮭魚以及起司,所有的材料可以自行任意組合,比如:火腿蘑菇洋蔥蛋起司的組合,另外還有燉肉加燉高麗菜,凡是想得到的東西都可以包進去,變化多端,隨人喜好。
甜點可麗餅的變化更多了,可以配上蜂蜜、巧克力醬、香蕉、蘋果、果泥、各式果醬、檸檬,甚至可以淋上烈酒,點火燃燒,看頭十足。甜餅皮吃起來則軟軟的。
La chandeleur「可麗餅日」
比起儼然已商業化的國際節日——情人節,二月初的La Chandeleur聖蠟節(又名獻主節)則平淡許多。然而,每年的二月二日,仍有許多的法國人遵守著傳統,舉家慶祝這個歷史悠久的節慶。點起一圈蠟燭,與家人一塊兒享用溫馨的可麗餅晚餐,是每年二月二日前後,在法國最常見的桌邊景象。
聖蠟燭日La Chandeleur的起源:
話說在二月嚴酷的冬季將盡之際,古時位於法國北部深信火光能夠驅除惡靈的克爾特民族les celtes,期望藉由燭光遠離風暴等災害,好讓冬末春初之際可以順利播種,進而在夏天有個好收成。
每戶用上一年家中剩下的小麥,做成可麗餅les crêpes享用,以此迎接下一個小麥的豐收。據說可麗餅呈金色圓形的餅狀象徵著太陽,可為接下來的一年帶來無限好運呢!
在法國,外帶式的可麗餅攤販隨處可見,裝潢別致可供客人坐下來慢慢享用的"可麗餅店la crêperie"也很受歡迎。不知道現代人吃著可麗餅的同時,是否還記得祖先們的傳說,每年二月二日在家中親手做著美味的可麗餅與親友們分享,無庸置疑,仍是最愉快的晚餐。
蘋果起泡酒le cidre
可麗餅的最佳搭檔,無疑是酸酸甜甜的蘋果氣泡酒le cidre,法國人在享用可麗餅的同時,用它來代替平日餐中不可缺少的葡萄酒。蘋果氣泡酒分酒精含量較輕的甜蘋果氣泡酒le cidre doux及酒精含量較高的生蘋果氣泡酒le cidre brut,適合不同口味的人選擇。
今天先和大家聊到這裡,小編已餓...
祝大家周末愉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