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詩話:媲美王維、王安石,宋代詩人楊萬裡一首最美六言絕句

2020-12-21 劉老師的大語文

南宋詩人黃升在他的《玉林詩話》中評價宋代及之前的六言詩,認為以王維的「桃紅復含宿雨」和王安石的「柳葉鳴蜩綠暗」兩首最為精彩絕倫。而南宋一朝,只有楊萬裡的《宴客夜歸六言》可以與之媲美。前面兩首詩大家應該比較熟悉,尤其是王維的這首六言詩,可以說是流傳最廣的六言絕句。那麼楊萬裡寫的六言詩,到底怎樣呢?居然能和詩佛及王安石的詩媲美。

我們先來看看楊萬裡的這首詩:

宴客夜歸六言

楊萬裡

月在荔支梢上,

人行抹利花間。

但覺胸吞碧海,

不知身落南蠻。

註:荔支,就是荔枝。抹利,猶茉莉

這首詩前兩句,緊扣「夜歸」二字。月亮已經升到了荔枝樹梢上,此時夜歸的我行走在茉莉花盛開的花林之中。「荔枝」、「茉莉」巧妙地點出當時詩人宦遊在廣東。也為尾句「不知身落南蠻」埋下伏筆。

第三句,碧綠的茉莉花林,在月光下一望無盡,感覺自己身處一片碧海之中。都忘記了自己是流落在蠻荒之地。「胸吞碧海」一句,意境廓大,極有氣勢。而尾句所謂「不知」,其實是「知」。因為詩人明確指出了「南蠻」。如果真的不知,此句應是「不知身落何方」。詩人故意這樣說,以引發讀者的思考,這就是」言盡而意不盡「。這正是詩人的高妙之處。 這首詩總體而言,算得上是上乘之作。

楊萬裡,字廷秀,號誠齋,南宋詩人,與陸遊、範成大、尤袤並稱南宋「中興四大詩人」。他的詩最初學習王安石,後來學習陳師道,再後來學習唐代詩人的絕句。最後,他兼眾家之所長,而自稱一體,號「誠齋體」。楊萬裡的這首詩,當創作於他任提舉廣東常平茶鹽公事期間。

王安石的這首詩,有兩個版本

題西太一宮壁二首之一

王安石

柳葉鳴蜩綠暗,

荷花落日紅酣。

三十六陂春水,

白頭想見江南。

《全宋詩》收錄的版本開頭兩句為:「 草色浮雲漠漠,樹陰落日潭潭」。

兩種開頭帶來的是兩種截然不同的意境。「柳葉鳴蜩綠暗,荷花落日紅酣」,令人愉悅。描寫夏末秋初的情景,枝葉濃鬱的柳樹上蟬在高聲的鳴叫,池塘裡的荷花在夕陽的照射下,紅得更加醉人。此時身處東京汴梁的詩人,想起了江南的春日裡遍地的池塘及池塘中的碧水。想在自己年老的時候能夠歸隱江南。

而「草色浮雲漠漠,樹陰落日潭潭」,給人以落寞和寂寥的感覺。這兩句與「三十六陂春水」,都是在描寫景物,而最後一句是寄意。抒發詩人對於江南的思念。

王維的《田園樂七首》其六,因為流傳較廣,為大家熟知,所以僅收錄如下:

桃紅復含宿雨,

柳綠更帶朝煙。

花落家童未掃,

鶯啼山客猶眠。

結語:

楊萬裡的這首詩能不能媲美王安石和王維的詩呢?每個人欣賞的角度不一樣,得出的結論也不一樣。就詩的氣勢而言,楊萬裡詩當排第一。就意境之美而言,王維的這首詩無人能超越。王安石的詩,其深沉的情感,則令人低回。

就詩壇地位和詩歌總體水平而言。王安石與王維可以比肩而立。楊萬裡則略遜一籌了。

相關焦點

  • 每日詩話:王安石最美五言詩,首首精品,字字珠璣
    清代詩人王士禎曾評價說,自古以來,詩人中稱為「仙才」的非曹植、李白、蘇軾莫屬。認為他們三人分別代表了魏晉、唐、宋,這三個中國詩歌輝煌時期的最高水平。但是也有他們代表不了的人物,在魏晉是王粲,在唐代是杜甫,在宋代則是王安石。
  • 王安石的一首傳世絕句,蘇軾試圖模仿,卻難以超越
    題西太一宮壁宋代:王安石柳葉鳴蜩綠暗,荷花落日紅酣。三十六陂春水,白頭想見江南。詩人曾在16歲時隨父遊訪過西太一宮,後來父母先後去世。王安石也重整心情,準備大幹一場。西太乙宮在西湖孤山,安奉太乙十神帝像,王安石來到京城覲見過皇帝後,便抽空去遊賞這座著名的祭祀聖地。此時48歲的王安石父母雙亡,家庭變故,國事難為,自己在事業上也剛剛起步,他觸景生情,便寫下這首六言絕句。作者先描寫所見景物,「柳葉鳴蜩綠暗,荷花落日紅酣。」
  • 每日詩話:張繼一首六言絕句,超越《楓橋夜泊》寫出了曠世的孤寂
    最孤寂的一首詩歸山心事數莖白髮,生涯一片青山。空林有雪相待,古道無人獨還。賞析:人一旦上了年紀,心事少的就像頭頂上的寥落的白髮,屈指可數。去青山不是為了享受生活,因為青山之中只有空林,而空林之中只有白雪,表達詩人孤寒高潔之志。尾聯緊扣「歸」字,歸山之路不但無人相伴,甚至連個路人都沒有,更加凸顯了詩人的孤寂。柳宗元的《江雪》被認為是最孤獨的一首詩。但是垂釣之人仍有所期待,有所執著。其孤獨在於形而不在於心。而張繼的這首詩形與心都孤寂到了極點。
  • 郭宣成:楊萬裡的詩被稱為「誠齋體」,在當時影響很大
    楊萬裡和範成大  南宋「中興四大詩人」裡,楊萬裡的詩被稱為「誠齋體」,在當時影響很大,成為南宋詩風轉變的一個關鍵。範成大的貢獻則主要在田園詩的創作方面,他使傳統的田園牧歌具有了泥土和血汗的氣息。一、楊萬裡  楊萬裡,字廷秀,號誠齋,吉州吉水(今江西吉水縣)人。詩文集《誠齋集》,存詩4200多首。屬於主戰派,力主抗金,曾作為南宋的使者出使金朝。由於當時敢言,得罪了當時的主和派。曾被罷官閒居15年,最後憂憤而死。
  • 王維這首經典的六言絕句,寫得很唯美,猶如一幅絕美的山水畫卷
    王維,字摩詰,盛唐時期著名的詩人、文學家、思想家;而且他的詩清新脫俗,如果要給唐朝的詩人排名的話,王維一定是可以排進前三名。唐詩最為顯著的一個特徵,那就是抒情,它並不像宋詩,一味地偏向於哲理,這也使得唐詩很唯美,往往可能只是描寫一些普通的風景,或者是普通的事物,那都是充滿了詩情畫意,譬如王維的這首經典的六言絕句《田園樂七首·其六》,整首詩就很有趣,它看似信手拈來,不過又是充滿了詩意,讀來也是朗朗上口,通篇只有短短的四句,一共二十四個字,但是美得猶如一幅絕美的山水畫卷。
  • 「詩詞鑑賞」極美的六言絕句,不輸五言七言詩
    六言絕句是絕句的一種,屬近體詩的範疇。絕句是由四句組成,有嚴格的格律要求。根據每句字數,絕句分為五言絕句、六言絕句、七言絕句。當前所言近體詩一般很少涉及四、六言。和五言絕句、七言絕句相比,六言絕句比較少見,從唐詩看,有四絕、六絕,唐宋及以後諸代,六言絕句不乏名篇。
  • 一首經典的六言絕句,美得猶如一幅畫,真正達到了詩中有畫的境界
    《全唐詩》裡收錄的四萬多首詩中,大部分的作品都是精品,其中一些作品更寫得很唯美,譬如王維的詩,每一首都猶如一幅畫,而他的作品很簡練,但是用詞又是極講究,信手拈來不講究任何的技巧,可是又很有趣,把普通的事物,還有尋常之景描寫得如詩如畫,美得令人驚豔。
  • 古代沒有空調,詩人如何消暑納涼?楊萬裡這首詩中便有答案
    炎炎夏日,對於古代詩人來說,沒有空調的他們,是如何消暑納涼的呢?其實大多數都是依靠自然的涼風,或者說是用扇子、涼蓆等進行物理降溫。但是涼風不會常有,又有哪種方法最為有效呢?本文要向大家介紹的這首詩《夏夜追涼》中便有答案。
  • 宋代這七首七言絕句,滿滿的詩情畫意
    宋代這七首七言絕句,滿滿的詩情畫意《四時田園雜興》範成大梅子金黃杏子肥,麥花雪白菜花稀。這首詩是其中夏日雜興的一首,寫初夏農村田野景象。這首詩語言很平實,平實得像農民一樣。雖未直接寫人,而人在其中,情也在其中。《小池》楊萬裡泉眼無聲惜細流,樹陰照水愛晴柔。
  • 十首唐詩六言絕句,意境絕美的冷門古詩詞,句句都是千古名句!
    與五言、七言絕句相比,六言絕句對格律的要求更加嚴格,因而也比較少見,比較冷門。自唐宋以來,六言絕句不乏意境絕美的名篇,其中尤以王維《田園樂·其六》為絕唱。桃紅復含宿雨,柳綠更帶朝煙。詩人未說從何處而歸,但不管他從何而來,只著一「歸」字便將他拉回到溪邊。這裡有王維「漠漠水田飛白鷺」和「月出驚山鳥」般閒適的生活,讓詩人的身與心都歸於大自然中。【唐】顧況《過山農家》:板橋人渡泉聲,茅簷日午雞鳴。莫嗔焙茶煙暗,卻喜曬穀天晴。
  • 楊萬裡不愧是一代詩宗,一首經典的抒情詩,讀來讓人拍案叫絕!
    那麼除了上面所介紹的這幾位之外,還有另一位同樣很著名的詩人,也是來自於江西,也就是南宋時期的一代詩宗楊萬裡。雖然他在江西眾多的名人中顯得有些低調,可是他的作品同樣深受人們的喜愛,特別是這首《宿新市徐公店》,通篇描寫看似只描寫了鄉村普通的事物,還有普通的風景,但卻是美得猶如一幅畫。
  • 楊萬裡寫荷花的一首詩,只有短短的4句,卻美到了骨子裡!
    本文向大家分享的《曉出淨慈寺送林子方》,便是古典詩詞中較為膾炙人口的一首荷花詩。它出自於宋代詩人楊萬裡之手,是楊萬裡創作的一首七言絕句。顧名思義,楊萬裡這首詩除了著重描寫荷花的美麗風姿外,還突出了詩人對友人林子方的眷戀之情。宋孝宗淳熙十四年(1187),林子方赴福州任職,楊萬裡在杭州西湖附近的淨慈寺送別送林子方,有感而發寫下了這首詩。
  • 王維少見的六言唐詩,抒寫田園美景,字字對仗,讀來如行雲流水
    古典詩詞當中我們最常見的是五言絕句和七言絕句,因為這樣的詩句最適合對偶,一定程度上體現出了古代詩人獨特的文學審美追求。這樣一種格式的存在,並非是獨一的。今天我們看到的這首唐詩,就體現出了和別的唐詩實際存在的差異。
  • 楊萬裡的一首絕句,全篇無一生僻字,卻闡述了為人處世的道理
    楊萬裡是南宋著名詩人,祖籍江西吉水。他年幼時喪母,卻聰慧勤奮,不僅喜歡鑽研、熱愛寫作,而且還胸懷大志、積極上進。楊萬裡27歲進士及第,在他擔任永州零陵縣丞時,張浚貶謫永州,他與楊萬裡在交談中讚揚對方的才華,勉勵他繼續努力、並正心誠意地進行創作,於是楊萬裡就將其書房命名為誠齋。楊萬裡的作品清新樸實,還採用一些俚語入詩,筆調輕鬆活潑,字裡行間也透出幽默風格。讀者對他的很多作品都耳熟能詳,甚至可以倒背如流。
  • 春風惱人,夜色撩人,此人值班寫了一首七言絕句詩,暗藏三種心思
    詩人善用曲筆,無論是唐詩還是宋詩,那些文人墨客們總是採用高超的技法婉轉含蓄地表達情感,給人以無限的遐想和回味。宋代文學家王安石也不例外,夜色撩人,他在皇宮值班期間寫了一首七言絕句詩,居然暗藏了三種情懷。
  • 楊萬裡夜宿山寺寫下一首詩,初看平平淡淡,細讀卻令人叫絕
    楊萬裡,字廷秀,號誠齋,是我國南宋時期著名詩人。與陸遊、尤袤、範成大並稱為「中興四大詩人」。現存詩作四千二百首,有「一代詩宗」的美譽。其詩以語言淺近明白、清新自然,富有幽默情趣而著稱。但是一些詩作,仍然需要細讀,才能看出其背後的深意。譬如,本文要和大家分享的這首詩《宿靈鷲禪寺》。
  • 王維很冷門的一首詩,最後兩句卻不同凡響,令人拍案叫絕!
    自古以來,詩人對於離別總是歌吟不絕。所以送別詩也就成了最為常見的詩歌題材。但要在詩中將離別時迸發的情感表達出來,卻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正如清代詩人袁枚所說:「凡作詩,寫景易,言情難。」送別詩要想達到「感動激發人意」的境界,就非常考驗詩人的手法了。
  • 初聞蟬鳴,夜聽蛙叫【宋代詠夏詩鑑賞】
    初聞蟬鳴,夜聽蛙叫【宋代詠夏詩鑑賞】黃梅時節家家雨,青草池塘處處蛙;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宋代詠夏詩真不少,一起看看吧~小池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頭《小池》是宋朝詩人楊萬裡創作的一首七言絕句。
  • 楊萬裡很「可愛」的一首詩,寫爬山的經歷,短短4句滿滿天真童趣
    【臨其詩境】楊萬裡就是這其中很有代表性的例子,首先糾正一個誤區,宋朝人並不是寫詩寫得少,相反,流傳下來的宋詩,比全唐詩的數目還要多。只是,詩這種題材已經過了它的鼎盛期,遠遠沒有宋代的詞有影響力。楊萬裡的一生當中寫了20000多首詞,一個人就頂了《全唐詩》的幾乎一半。流傳下來的也有5000多首,比較唐朝的詩人來說,李杜各有1000多首傳,最多的白居易有3000多首,都不如一個楊萬裡多。楊萬裡因宋光宗曾為其親書「誠齋」二字,故又號「誠齋先生」,與陸遊、尤袤、範成大並稱為「中興四大詩人」。
  • 看慣五言七言絕句,這些小眾的六言絕句來了解一下
    這首霸氣外露的六言絕句就是出自毛主席之手,來讚揚彭德懷將軍的威武善戰的。雖然我們平時對六言絕句接觸比較少,流傳下來的六言絕句也不多,但其實,有很多的六言絕句寫得十分出色,今天,就讓我們來了解一下這些滄海遺珠,品一品他們的韻味吧。至近至遠東西,至深至淺清溪。至高至明日月,至親至疏夫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