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宋詩人黃升在他的《玉林詩話》中評價宋代及之前的六言詩,認為以王維的「桃紅復含宿雨」和王安石的「柳葉鳴蜩綠暗」兩首最為精彩絕倫。而南宋一朝,只有楊萬裡的《宴客夜歸六言》可以與之媲美。前面兩首詩大家應該比較熟悉,尤其是王維的這首六言詩,可以說是流傳最廣的六言絕句。那麼楊萬裡寫的六言詩,到底怎樣呢?居然能和詩佛及王安石的詩媲美。
我們先來看看楊萬裡的這首詩:
宴客夜歸六言
楊萬裡
月在荔支梢上,
人行抹利花間。
但覺胸吞碧海,
不知身落南蠻。
註:荔支,就是荔枝。抹利,猶茉莉
這首詩前兩句,緊扣「夜歸」二字。月亮已經升到了荔枝樹梢上,此時夜歸的我行走在茉莉花盛開的花林之中。「荔枝」、「茉莉」巧妙地點出當時詩人宦遊在廣東。也為尾句「不知身落南蠻」埋下伏筆。
第三句,碧綠的茉莉花林,在月光下一望無盡,感覺自己身處一片碧海之中。都忘記了自己是流落在蠻荒之地。「胸吞碧海」一句,意境廓大,極有氣勢。而尾句所謂「不知」,其實是「知」。因為詩人明確指出了「南蠻」。如果真的不知,此句應是「不知身落何方」。詩人故意這樣說,以引發讀者的思考,這就是」言盡而意不盡「。這正是詩人的高妙之處。 這首詩總體而言,算得上是上乘之作。
楊萬裡,字廷秀,號誠齋,南宋詩人,與陸遊、範成大、尤袤並稱南宋「中興四大詩人」。他的詩最初學習王安石,後來學習陳師道,再後來學習唐代詩人的絕句。最後,他兼眾家之所長,而自稱一體,號「誠齋體」。楊萬裡的這首詩,當創作於他任提舉廣東常平茶鹽公事期間。
王安石的這首詩,有兩個版本
題西太一宮壁二首之一
王安石
柳葉鳴蜩綠暗,
荷花落日紅酣。
三十六陂春水,
白頭想見江南。
《全宋詩》收錄的版本開頭兩句為:「 草色浮雲漠漠,樹陰落日潭潭」。
兩種開頭帶來的是兩種截然不同的意境。「柳葉鳴蜩綠暗,荷花落日紅酣」,令人愉悅。描寫夏末秋初的情景,枝葉濃鬱的柳樹上蟬在高聲的鳴叫,池塘裡的荷花在夕陽的照射下,紅得更加醉人。此時身處東京汴梁的詩人,想起了江南的春日裡遍地的池塘及池塘中的碧水。想在自己年老的時候能夠歸隱江南。
而「草色浮雲漠漠,樹陰落日潭潭」,給人以落寞和寂寥的感覺。這兩句與「三十六陂春水」,都是在描寫景物,而最後一句是寄意。抒發詩人對於江南的思念。
王維的《田園樂七首》其六,因為流傳較廣,為大家熟知,所以僅收錄如下:
桃紅復含宿雨,
柳綠更帶朝煙。
花落家童未掃,
鶯啼山客猶眠。
結語:
楊萬裡的這首詩能不能媲美王安石和王維的詩呢?每個人欣賞的角度不一樣,得出的結論也不一樣。就詩的氣勢而言,楊萬裡詩當排第一。就意境之美而言,王維的這首詩無人能超越。王安石的詩,其深沉的情感,則令人低回。
就詩壇地位和詩歌總體水平而言。王安石與王維可以比肩而立。楊萬裡則略遜一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