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萬裡很「可愛」的一首詩,寫爬山的經歷,短短4句滿滿天真童趣

2020-12-13 沉醉古詩文

文/顧無

【引觴漫談】

在唐詩當中,我們好像很少讀到一些小的題材,關於一朵花的綻放,一滴雨的下落,一隻鳥兒的歌唱。

漢唐盛世,自身的格局大,生活在其中的文人們,所求也大。的人們嚮往著建功立業,嚮往著邊疆生活,嚮往著一切大的理想,大的場面,大的情感。

反而,一些小的東西,很美的事物,都被人們忽略掉了。

如果以男女來分的話,唐朝偏男性文化,而宋朝,更偏向於女性。

從男性到女性的轉變,最早從安史之亂爆發的那一刻,就已經開始了。

曾經的盛唐一去不復返,政治日趨腐敗,社會日趨黑暗,文人們建功立業的心思被黑暗的現實消磨的一乾二淨。

於是文人們漸漸從腐朽的政治中脫身而出,轉頭經營起了自己的生活。或者隱居山中,自娛自樂;或者朋友唱和,宴飲遊樂,總之,是將之前從政的努力都解放了出來,放在了及時行樂和享受上。

反映在詩文當中,人們的題材從大的戰爭、社會更多地轉向了自己的日常生活。

到了宋朝,這樣的反應也更加明顯。

自籤訂了檀淵之盟開始,宋朝有了100多年的政治穩定期。這一段時間裡,經濟文化都高度繁榮,社會上沒有什麼大事發生。這也就迫著文人們尋找新的題材,對於自己日常的經歷和生活觀察的更加細緻。

【臨其詩境】

楊萬裡就是這其中很有代表性的例子,首先糾正一個誤區,宋朝人並不是寫詩寫得少,相反,流傳下來的宋詩,比全唐詩的數目還要多。

只是,詩這種題材已經過了它的鼎盛期,遠遠沒有宋代的詞有影響力。

楊萬裡的一生當中寫了20000多首詞,一個人就頂了《全唐詩》的幾乎一半。流傳下來的也有5000多首,比較唐朝的詩人來說,李杜各有1000多首傳,最多的白居易有3000多首,都不如一個楊萬裡多。

楊萬裡因宋光宗曾為其親書「誠齋」二字,故又號「誠齋先生」,與陸遊、尤袤、範成大並稱為「中興四大詩人」。他流傳下來的詩風格大都相近,於是被後世稱為「誠齋體」,以語言淺顯自然,清新而富有生活情趣為特點。

他的詩以描寫自然景物為主,比較著名的有「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頭」和「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

今天要欣賞的,也是他的一首絕句,同樣以清新自然著稱,但其中修辭的運用,還給本詩多加了一層奇幻色彩,尤為引人入勝,看出他熱愛生活的心態。

【經典原文】

入常山界二首宋代:楊萬裡昨日愁霖今喜晴,好山夾路玉亭亭。一峰忽被雲偷去,留得崢嶸半截青。

【條分縷析】

詩的內容很是簡單,正如詩題所言,就是進入常山界內,感受到天氣的變化,看到面前的山光雲色,有感於心,才寫下的。通篇的語言都不難懂,也沒有特別的寄託,讀來輕鬆自然,非常有趣。

第一句寫天氣,詩人來常山應該就是與友人來登山的,如果遇上一個壞天氣,就只好敗興而歸了。所以昨天晚上下雨的時候,詩人還是很緊張,很愁的,怕這次來完不成自己登山看景的願望,今早上起來一看,已經是一個大好晴天了,心情自然也隨之好了起來。

心情好,看山看水自然都是美麗的,於是面前的景色,就變成了第二句這樣,兩座「好山」,中間夾著一條路,路自然幽深難測,兩座山卻是如碧玉一般,亭亭而立。「玉亭亭」三個字,將雨後山青的景色表現得淋漓盡致。

後邊一句就是詩中廣為傳頌的名句了。本來天氣晴好,萬裡無雲的,忽然就來了一片雲彩,遮住了兩座山中的一座,於是一座如碧玉般的青山,就只剩下崢嶸突兀的半截了。

這句裡最傳神的兩個字,是「忽」和「偷」字,「忽」字體現白雲來勢之快,「偷」字更加有趣,白雲無意擋青山,到詩人這裡卻變成了有預謀,有計劃的偷竊行動了,體現出詩人的一顆童心,自然而生動。

相關焦點

  • 楊萬裡寫荷花的一首詩,只有短短的4句,卻美到了骨子裡!
    本文向大家分享的《曉出淨慈寺送林子方》,便是古典詩詞中較為膾炙人口的一首荷花詩。它出自於宋代詩人楊萬裡之手,是楊萬裡創作的一首七言絕句。顧名思義,楊萬裡這首詩除了著重描寫荷花的美麗風姿外,還突出了詩人對友人林子方的眷戀之情。宋孝宗淳熙十四年(1187),林子方赴福州任職,楊萬裡在杭州西湖附近的淨慈寺送別送林子方,有感而發寫下了這首詩。
  • 楊萬裡充滿童趣的一首詩,短短二十八字,便寫出了兒童的天真可愛
    其中有不少是塑造了栩栩如生、天真可愛的兒童形象。如胡令能的「蓬頭稚子學垂綸,側坐莓苔草映身」;辛棄疾的「最喜小兒無賴,溪頭臥剝蓮蓬」;高鼎的「兒童散學歸來早,忙趁東風放紙鳶」等。它們無不以生動簡練的語言,展現了豐富的童趣。本文向大家分享的這首詩《稚子弄冰》,便是宋代詩人楊萬裡充滿童趣的一首詩。
  • 楊萬裡很調皮的一首詩,短短28字寫出很多人嚮往的童年,回味無窮
    所以古往今來文人墨客筆下總少不了對於童趣的描寫,就像辛棄疾就曾寫下「最喜小兒亡賴,溪頭臥剝蓮蓬」,白居易也曾寫下的「小娃撐小艇,偷採白蓮回」……但是縱觀古詩詞,筆下對於童真童趣描寫最多的,當屬南宋著名詩人楊萬裡。
  • 楊萬裡很冷門的一首詩,卻是寫得很唯美,從而成就了一首經典名篇
    而楊萬裡的詩又是比較有代表性,很多的作品也是達到了婦孺皆知的地步。楊萬裡很多的詩都很有韻味,無論是膾炙人口的《小池》,還是那首生動有趣的《宿新市徐公店》,也都是美得令人驚豔。那麼這兩首詩也是最具有代表性,不過筆者今天還是要向大家推薦他比較冷門的一首詩,那就是這首《舟過謝潭三首·其一》,這首詩流傳的並不是很廣泛,可能很多人都沒有讀過,但是它同樣很唯美,也很有意境,所以這樣的作品,那也是不容錯過,值得我們一讀。
  • 楊萬裡一首經典鄉村詩,後14字美如畫卷,令人神往
    那時候不能拍照、無法錄像,可這些普普通通的片段卻盡皆存在腦海中,每每讀到描繪類似情景的詩或文時,它們便又在瞬間眼前鮮活起來。楊萬裡曾寫過一首《桑茶坑道中》,描寫鄉村的春天,便選取了一個這樣普普通通的情景,可如果你也曾有過這樣的經歷,便會覺得分外親切;如果沒有,也能從中讀到鄉村純粹、恬靜的美。
  • 楊萬裡《小池》|楊萬裡|愛晴柔
    4.晴柔:晴天裡柔和的風光。5.尖尖角:初出水端還沒有舒展的荷葉尖端。6.上頭:上面,頂端。為了押韻,「頭」不讀輕聲。名 師品 詩 詞 :《小 池》你可能會說,這不是一首兒歌嗎?這才不是一首兒歌,這就是楊萬裡寫的七言絕句。
  • 楊萬裡很叛逆的一首詩,仕途不順拿菊花撒氣,8句白話清新流暢
    「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這句陶淵明即刻寫下的詩句,被後人探討了一千多年,詩裡的菊花,也在文學的世界中,開放了一千多年,綻放成世世代代知識分子的精神家園。【臨其詩境】今天我們不講陶淵明筆下的菊花,來說一說曠野中,幽澗下的野菊花。
  • 高僧僅有一首詩流傳於世,只有短短的4句,卻成千古名作!
    本文向大家分享的這首詩《絕句》,便是一首關於春遊的佳作。它出自於南宋著名高僧志南之手,是一首抒寫詩人在微風細雨中拄杖春遊的七言絕句。志南的生平早已不可考,他在當時詩壇也沒有中興四大詩人那麼有名,但是他的這首小詩,卻以對早春二月的細膩感受和真切描寫,在當時聞名遐邇。
  • 夏天嘴饞吃梅子,牙齒被酸得發軟,楊萬裡寫下一詩可愛到極致
    對於講究生活品味的古人們來說,夏天裡自然也是少不了吃水果的,普通人吃水果,吃完了就過去了,但詩人們就不一樣了,就算是吃個水果,也能寫下一首膾炙人口的詩歌。提起寫水果的詩歌,人們腦海中最先想到的就是杜牧的「一騎紅塵妃子笑,無人知是荔枝來。」因為杜牧的這首《過華清宮》,荔枝也是成了古代最為知名的網紅水果。
  • 楊萬裡賞「月季花」的一首詩,短短4句語言平淡,卻讓人想念老家
    一直到今天,讀到這首寫月季的詩,漂泊在外的孩子,突然明白了什麼叫做故園之思。也明白了古代那些羈旅行役的詩,藏了多少遊子的熱淚。【臨其詩境】詩的作者是楊萬裡,宋代詩人中很出眾的一個,在當時唐宋詩歌幾乎已經遍及的小角落裡,自成一家,受到了當時人們的,也被後世的人們喜愛著。
  • 楊萬裡最唯美的一首詩,短短的四句,卻是寫出了世間最美的荷花!
    楊萬裡的作品又是不一樣,他一生寫過了無數經典的名篇佳作,但是很顯然作品裡的哲理要較弱一些。這也就是為什麼他的作品會一直深受人們的喜愛,並且還達到了婦孺皆知的地步,這也就是他的作品別具一格,寫得也是極為抒情,所以讀他的作品也就比較容易理解其中的意思。
  • 楊萬裡最有意思的一首詩,山路迢迢無盡,正如漫漫人生
    楊萬裡作為宋代的著名詩人,一身超絕的文採,自然不必多言。然而他寫的古詩,之所以會得到如此之多的後人喜愛,除了文採之外,還有另一個原因。那就是他的詩作,大都非常平易近人,而且富有理趣,讓人百讀不厭。而這首《過松源晨炊漆公店》就是,楊萬裡最有意思的一首詩,山路迢迢無盡,正如漫漫人生。
  • 楊萬裡夜宿山寺寫下一首詩,初看平平淡淡,細讀卻令人叫絕
    《宿靈鷲禪寺》是楊萬裡創作的一首七言絕句。它是楊萬裡於淳熙六年(1179年),自常州西歸故鄉吉水途中,投宿於永豐靈鷲禪寺時所作。這首詩在藝術上的特色,便是借事寓意,以物比人。看似描寫夜宿山寺時,所聽到的山泉,實際上是藉此諷刺了當朝的一些官員,可謂入木三分。
  • 岑參很幽默的一首詩,只有短短的4句,卻一讀就想笑
    如李白為了表示對杜甫的關心,就曾寫下一詩《戲贈杜甫》:「借問別來太瘦生,總為從前作詩苦」。本文向大家分享的這首《戲問花門酒家翁》,便是唐代詩人岑參筆下很幽默的一首詩。說到岑參,大家對他的印象,可能多數是善於寫邊塞詩,風格奇峭,氣勢磅礴。但讀了這首詩後,你會發現岑參原來這麼幽默。雖然它只有短短的4句,但我相信你會和我一樣,一讀就想笑。
  • 李清照很冷門的一首詩,只有短短的4句,卻句句扣人心弦!
    但我們也不能忽視李清照的詩作,儘管她的詩現存很少,卻可以說是首首佳作。如《夏日絕句》便以噴湧而出的愛國之情,震撼人心,千古傳誦。本文就讓我們通過一首詩《春殘》,來感受李清照在詩中的高超表現技術和動人的藝術魅力。首先,它是李清照創作的一首七言絕句。雖然它的創作時間無法確定,但是通過詩意來看,它是李清照晚年寄居某地,於某一年的晚春時節所作。
  • 黃庭堅登上高樓眺望,寫下一首詩,短短4句美到令人心醉!
    譬如,李白《夏日山中》的「脫巾掛石壁,露頂灑松風」,楊萬裡《夏夜追涼》中的「竹深樹密蟲鳴處,時有微涼不是風」,秦觀《納涼》中的「攜扙來追柳外涼,畫橋南畔倚胡床」。由此可見,想要擁有一片清涼,就必須要擁抱大自然。本文向大家分享的這首詩《鄂州南樓書事》,便是一首夏夜乘涼的佳作。它是北宋著名文學家黃庭堅創作的一首七言絕句。
  • 楊萬裡一首唯美的詩作,28個字寫得美輪美奐,充滿了無限樂趣!
    在這眾多的詩詞中,有的詩人寫得非常的隱晦,裡面還有眾多的典故,而且有的詩人則是描寫的非常直白,可是儘管很直白,卻是依舊意境高遠,這就要看詩人的學識,以及詩人自身的一個水平。例如王維的一首《相思》,通篇沒有使用一個典故,卻是寫得無比的唯美,還把紅豆這一普通的植物,變成了現在的相思的代名詞,這就非常的了不起。
  • 楊萬裡這首詩中便有答案
    本文要向大家介紹的這首詩《夏夜追涼》中便有答案。《夏夜追涼》是宋代著名詩人楊萬裡創作的一首七言絕句。它的主要內容,便是勾勒出了一幅夏夜追涼圖,在表現出對大自然的無比熱愛的同時,透露了消暑納涼最簡單,也是最有效的方法,即所謂的「心靜自然涼」。其實這種消暑納涼的方法,不少詩人都曾在自己的詩中寫道過。
  • 白居易寫中秋的一首詩,只有短短4句卻名垂千古,值得一讀!
    趁著這個日子來聊聊古代人們的中秋,還有那些文人才子們在中秋佳節寫下來,流傳不朽的千古名篇。說起有關於中秋節的詩詞,大家心裡最先想到的是哪一首呢?但是話說回來,蘇軾這首詞也是確實經典,而且最後幾句既有哲理的,人生的思考,又有對普天下所有人的美好祝願,實實在在寫進了每個人的心裡。但是除了蘇軾,其他詩人在中秋佳節也都寫過一些很有特色,有真情實感的詩詞。因為中秋,在中國無論古代現代都是一個很特殊的日子。在交通不便,遊子漂泊的古代,它的意義可能還要更大一點。
  • 劉禹錫的一首「夏至詩」,明寫天氣變化無常,暗寫少女複雜的情感
    唐代詩人劉禹錫,在一首《竹枝詞》中,就描寫了這種有趣的特殊天氣。楊柳青青江水平,聞郎江上唱歌聲。東邊日出西邊雨,道是無晴卻有晴。劉禹錫,是唐代著名的文學家和詩人。他的詩,通俗易懂,清新明快。公元822年,劉禹錫到夔州任刺史。唐代的夔州,就是今天的四川奉節縣一帶。古時候的夔州城,雄踞長江三峽的瞿塘峽口,地理位置非常險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