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詩話:王安石最美五言詩,首首精品,字字珠璣

2020-12-13 劉老師的大語文

清代詩人王士禎曾評價說,自古以來,詩人中稱為「仙才」的非曹植、李白、蘇軾莫屬。認為他們三人分別代表了魏晉、唐、宋,這三個中國詩歌輝煌時期的最高水平。但是也有他們代表不了的人物,在魏晉是王粲,在唐代是杜甫,在宋代則是王安石。

當年,年長王安石14歲,已經是一代文壇領袖的歐陽修,曾贈詩讚賞王安石說「翰林風月三千首,吏部文章二百年。老去自憐心尚在,後來誰與子爭先。」意思是說,李白的詩歌,韓愈的文章,雄霸文壇已數百年,無人敢與其爭鋒。我雖然有心與其一較高下,但是畢竟已經年老,有心無力了。而後繼之人中只有你王安石是其中翹楚,日後的文壇必然是你的天下。

歐陽修說這番話時,小王安石16歲的蘇東坡,才初出茅廬,政壇地位和文壇地位,尚不足以同王安石相提並論。雖然後世之人,在對王安石和蘇東坡的詩歌接受過程中,蘇軾漸漸後來居上。但是在當時,蘇東坡對王安石還是需要仰視的。

宋代 釋惠洪《冷齋夜話》記載,王安石退居鐘山之後,有一個朋友從蘇軾任職的黃州來拜訪他,並帶了蘇軾的新作《成都聖像藏記》給王安石看。王安石邊看邊大加讚賞,並說:「蘇軾確實是人中之龍,只是有一個字用得不恰當!」。朋友問是哪個字。王安石說:「文中的『日勝日負』,不如改成『日勝日貧』」。蘇東坡聽說了這件事,也心悅誠服,認為王安石的改法非常恰當。縱觀大宋,敢改蘇軾文章的,也只王安石一人而已。

蘇東坡與王安石因政治立場不同,曾是政壇上的敵人。但是後來能成為朋友,確是因為彼此崇拜對方的才華,而惺惺相惜。蘇軾的詩歌才華自不必說,王安石的詩歌才華,在宋代詩人中也算得上首屈一指的,尤其是王安石晚年的絕句,獨步大宋詩壇,蘇軾也只能望其項背。曾季貍《艇齋詩話》中說:「絕句之妙,唐則杜牧之,本朝則荊公,此二人而已。」,黃庭堅說:「(荊公)暮年小詩,雅麗精絕,脫去流俗。不可以常理待之。」,徐俯也說:「荊公暮年金陵絕句之妙傳天下。」葉夢得《石林詩話》中評價王安石的詩,說:「荊公晚年詩律尤精嚴,造語用字,間不容髮。然意與言會,言隨意遣,渾然天成。」

為了印證上述對王安石的詩歌的評價。特選了五首王安石的精品五言絕句,供大家品味賞析。

南浦

南浦隨花去,回舟路已迷。

暗香無覓處,日落畫橋西。

浦,指水邊或者江河與支流的匯合處。古詩中多用於送別之地。我乘坐一葉小舟,追隨著花的蹤跡而去。回來時卻迷失了來路。陣陣幽香撲鼻而來,卻找不到這香氣來自何處。抬眼望時,夕陽已經斜掛在畫橋以西。

山中

隨月出山去,尋雲相伴歸。

春晨花上露,芳氣著人衣。

一大早,太陽還沒有出來,空中還掛著一彎殘月,我就踏著這熹微的月色走出了山林 。天亮了,我抬頭尋找天上的白雲,與它相伴返回山中。在這樣春天的早晨,一路上看到鮮花上還掛著晶瑩的露珠,衣服也被鮮花的香氣薰得香噴噴的。

題齊安壁

日淨山如染,風暄草欲薰。

梅殘數點雪,麥漲一溪雲。

如洗的碧空之下,一眼望去群山如同用彩色的畫筆塗抹過一樣。和風暖暖地吹著,空氣中氤氳著綠草的香氣。殘留的梅花,就像幾片雪花點綴在樹上。溪邊的麥田裡麥子瘋長,像是一大片綠雲落在了這裡。

染雲

染云為柳葉,剪水作梨花。

不是春風巧,何緣有歲華。

摘下天上的一片雲,用它來暈染地上綠柳的葉子。把地上的一池池春水,剪成一樹樹鮮嫩欲滴的梨花。如果不是春風擁有這神奇巧手,為何每年春來,都會有一番這樣的美景。

花下

花下一壺酒,定將誰舉杯。

雪英飛落近,疑是故人來。

這是一首集句詩。詩句分別集自唐代詩人李白的《月下獨酌》中「花間一壺酒,獨酌無相親」、《重憶一首》中「欲向江東去,定將誰舉杯」,沈傳師《和李德裕觀玉蕊花見懷之作》中「雪英飛舞近,菸葉動搖深」,李益《竹窗聞風寄苗發司空曙》中「開門復動竹,疑是故人來」。

集句詩,是一種才子詩,對創作者的學識,學養有極高的要求。從不同的詩篇中挑出詩句,既要符合格律,扣題應景,還要融會貫通,翻出新意。這種創作難度是高於創作一篇新詩的。王安石是集句詩發展過程中的重要推動者。

王安石,自介甫,號半山。撫州臨川人。北宋著名的政治家、文學家、詩人。封舒國公,後改封荊國公。世稱王荊公、舒王。

相關焦點

  • 這十首詩,代表了唐朝五言詩的最高水平!
    詩詞方面,王勃也是才氣極高,這首《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就是他的代表作。這雖然是一首送別詩,但毫無傷感之意,而是開大唐豪放之先聲。這首《送友人》是李白創作的一首充滿詩情畫意的送別詩,是李白的名篇之一,也是送別詩的經典之作。此詩寫得情深意切,境界開朗,對仗工整,自然流暢。把惜別的情思寫得委婉含蓄,深切感人,表達了作者送別友人時的依依不捨之情與離情別緒之意。
  • 每日詩話:媲美王維、王安石,宋代詩人楊萬裡一首最美六言絕句
    南宋詩人黃升在他的《玉林詩話》中評價宋代及之前的六言詩,認為以王維的「桃紅復含宿雨」和王安石的「柳葉鳴蜩綠暗」兩首最為精彩絕倫。而南宋一朝,只有楊萬裡的《宴客夜歸六言》可以與之媲美。前面兩首詩大家應該比較熟悉,尤其是王維的這首六言詩,可以說是流傳最廣的六言絕句。
  • 王安石的這首詩被嚴重低估了,開篇驚豔,結尾耐人尋味
    王安石是和蘇軾等等人並稱的「唐宋八大家」之一,他的散文短小精悍,有著「瘦硬通神」的獨特風格。他在詩歌上更是獨創了「王荊公體」,嚴羽在《滄浪詩話》中曾盛讚他的詩作,「公絕句最高,其得意處,高出蘇、黃、陳之上,而與唐人尚隔一關」。
  • 老和尚半夜悟首詩,起句平平,讀完最後7字王安石表示:我比不上
    第一位是個叫守詮的小和尚,他在賞月時寫了首《題梵天寺》,蘇軾讀完後讚賞不已,跟著題了首《梵天寺見僧守詮小詩清婉可愛次韻》,結果技不如人。第二位是個名叫寶黁的遊僧,他在牆壁上寫了首《題逆旅壁》,蘇軾一樣喜歡得很,也在牆壁上寫了首《書黁公詩後》,結果同樣敗下陣來。
  • 王維的10首五言詩,言簡意賅境界高
    五言詩,是古代詩歌中最常見的體裁之一,它的每句詩由五個字構成;五言詩以五言絕句和五言律詩為常見的兩種形式,五絕由四句詩組成,全詩僅二十字;而五律由八句詩組成,全詩共四十字。寫這首詩時,王維正遊歷江南,他寓居在今紹興縣東南的五雲溪(也稱若耶溪),是他題友人皇甫嶽所居的雲溪別墅的五首組詩中的第一首。每一首寫一處風景,接近於風景寫生,而不同於一般的寫意畫。王維在他的山水詩裡,喜歡創造靜謐的意境,在這首詩中不僅如此,還通過花落、鳥鳴等「動」景,使詩顯得富有生機,同時也突出地顯示了春澗的幽靜。
  • 王安石的這首詩很冷門,最後5個字卻畫龍點睛,令人叫絕!
    王安石,字介甫,號半山,是我國北宋時期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文學家。其詩以丰神遠韻的風格在北宋詩壇自成一家,世稱「王荊公體」。其代表作,有《泊船瓜洲》、《元日》、《登飛來峰》等。小編今天要向大家介紹的這首詩,便是王安石的一首詩作《歲晚》。
  • 王安石的這首詩,僅僅開頭兩句便很壯觀,通篇描寫得氣勢磅礴!
    其實王安石除了是一位了不起的政治家之外,他在文學上的造詣,那也是同樣很出色,無論是詩文,還是在詞的創作上,他都是堪稱一流,他的詩寫得清新脫俗,他的詞也是別具一格,另外他的散文,更是令他位列」唐宋八大家「,成為了後世的楷模。
  • 王安石的這首詩意境高遠,雖然只有短短四句,卻是寫得氣勢恢宏!
    王安石是中國著名的政治家、文學家、詩人、詞人、思想家等等,雖然後世對於王安石的評價另來褒貶不一,有些人認為他是一位了不起的政治家,對於北宋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可是有的人則又是認為他就是一個奸臣。其實無論怎麼去評價王安石,那都是無法撼動他的地位,直到今天王安石也還沒有歸類到奸臣。
  • 王安石和蘇軾最相似的兩首詩,富有哲理,千年難分高下
    經常看到有文章說蘇軾和王安石不合,時不時便上演文學大戰。 流傳最廣的便是關於蘇軾改字的故事。 傳說有一次蘇軾前去拜訪王安石,王安石在午睡。 蘇軾不小心瞄到王安石書桌上的一首詩,這首詩名為《詠菊》。
  • 王安石這首詩寫得很巧妙,借用愛情詩曲折地表達了春風得意之情!
    ,以及詞作家,王安石便是其中是為知名的一位,他的詩寫得清新脫俗,他的詞同樣的也是堪稱一絕;另外他的書法作品,那也是水平很高。小編今天要為大家推薦王安石很經典的一首詩,那便是他的《春夜》,這首詩可以說是寫出了新意,當時詩人正是春風得意之時,剛剛拜相,開始了改革,所以王安石在這首詩中,借用愛情曲折表達了春風得意之情,這也正是說明詩人內心,由於經過了各種困難,終於是實現了自己內心的願意,為此寫下了這首非常輕快,同時也略帶憂傷的詩作。
  • 王安石的這首詩很冷門,最後14字卻是離別經典贈言,如今仍然適用
    本文向大家分享的這首詩《送項判官》,就是王安石筆下一首動人心弦的送別詩。不過相較於王維的《送元二使安西》、李白的《贈汪倫》等送別名篇,這首《送項判官》就要冷門很多了。但王安石這首詩的最後14字,卻是離別經典贈言,即便千年後的今天看來,也依然適用。
  • 王安石這首詩蘊含深刻的哲理,只要讀懂了,相信能夠明白更多道理
    王安石的改革,那也是想要振興,想要讓自己的國家強大,只是如前面所說,他太過於急,以至於會出現如此兩種非常極端的評價。王安石除了在政治上成就之外,他在文學上的成就,那也是同樣的達到了一個很高的高度,他的詩寫得清新脫俗,他的詞同樣的也是一絕,應當可以這麼說,他的文學成就不亞於蘇軾,他寫過了很多非常經典的詩作,而且在他的詩作中,處處可以看到詩人對於人生的一種看法,裡面充滿了無限的哲理。
  • 王安石這首描寫夏天的詩,雖然只有短短幾句,但寫得很唯美!
    王安石,字介甫,號半山,北宋時期著名的政治家、文學家、詩人、詞人、思想家;雖然後世對於王安石的評價一直是褒貶不一,尤其是在明清兩代,更是出現了各種的負責評價,一些人直言他就是奸臣,如果不是由於他的變法運動,也不可能使得北宋最終滅亡;直到民國時期的學者梁啓超,他專門為王安石寫過專記,
  • 王安石的這首梅花詩,每一句都是抄襲的,卻道出人生至高境界
    宋朝時,集句詩漸漸成熟並流行起來。根據記載,蘇軾、王安石、黃庭堅、石孝友等都創作了大量的集句詩,時人爭相效仿,成為一時之風尚。尤其是王安石,沈括的《夢溪筆談》、嚴羽的《滄浪詩話》、周紫芝的《竹坡詩話》,說到「集句詩」時,都會提到王安石。
  • 「宋人不知詩而強作詩」 來!看這8首水平如何?
    我們常常說「唐詩宋詞」,潛意識裡認為唐代的詩是最好的,宋代的詞是最好的,事實上,唐代也有詞,宋代的詩也不錯。 今天推薦的8首五言詩,皆出自宋人之手,宋人作詩水平如何?看完之後自見分曉。
  • 王安石的這首「梅花詩」,入選教科書,幾乎人人都會背
    這首詩入選小學教科書,幾乎人人都會背。 不知道是不是因為這是我最早學到的一首「梅花詩」,所以每當說到「梅花」,第一個湧入我的腦海就是王安石的這首詩。
  • 王安石罷相後心灰意冷,「洗稿」古樂府一首詩,結果成了千古名篇
    北宋名相王安石,外號「拗相公」。一生堅持己見,極力在北宋王朝推行其「變法主張」。結果不但生前遭到朝中「保守派」打壓,死後也被文人蓄意撰文抹黑。王安石為了變法兩度被罷相,中途家人還遭到了陷害,可是他仍矢志不渝。他寫過一首詠梅詩,我們小時候都背誦、默寫過。不過,這首詩並非他原創,而是「洗稿」《古樂府》中一首五言詩作成。
  • 年輕時的王安石一揮而就,寫下這首狂詩,註定了一生光彩
    說起王安石,我們往往會想到他的變法。雖然最終失敗,但他卻無愧於改革家的稱號,也以巨大的勇氣,激烈後人開拓進取。其實,王安石以21歲考上進士,自然是人中龍鳳,文學才能非比尋常,被列為「唐宋八大家」之一。他的詩歌自成一派,世稱「王荊公體」,當時人就評價「如鄧艾縋兵入蜀,要以險絕為功」。
  • 王安石這首詩可以不會背,但一生至少要讀一次,蘊含大智慧
    本文向大家分享的《登飛來峰》,便是北宋文學家王安石很有智慧的一首詩。尤其詩中「不畏浮雲遮望眼,自緣身在最高層」,不僅形象地揭示了「站得高,看得遠」的道理,還告訴了我們為人處事應有高瞻遠矚的思想境界和豪邁氣概。我想這就是當年老師為什麼一再強調我們讀一讀此詩的原因。
  • 《古詩十九首》,漢代文人五言詩的最高成就
    」《古詩十九首》經歷了不知多少時間的淘洗,今天讀之,依然清純,動人,這些詩,是中國古代最早的文人五言詩,由南朝蕭統從傳世無名氏《古詩》中選錄十九首編入《文選》而成。這19首詩語言樸素自然,描寫生動真切,具有天然渾成的藝術風格,所謂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飾是也。《古詩十九首》深刻地再現了文人在漢末社會思想大轉變時期,追求的幻滅與沉淪,心靈的覺醒與痛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