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安石可能是中國歷史上最具爭議的一位偉人,由於在他主持下的變法,從而使得他招來了各種各樣的非議,有一些欣賞他的人,認為他是一位了不起的政治家,一位謙謙君子;但是討厭他的人,則是認為他就是一位奸臣;這種完全呈出兩極的評論,一直始終了幾百年,直到民國初期著名的學者梁啓超先生,為王安石寫了一部傳記,充分地肯定了王安石一生的功績,從而也使得他的歷史地位,以及他的評論,開始有了明顯的轉變,人們也開始漸漸地知道了王安石的重要性,也更加了解這位了位了不起的政治家。
其實王安石除了是一位了不起的政治家之外,他在文學上的造詣,那也是同樣很出色,無論是詩文,還是在詞的創作上,他都是堪稱一流,他的詩寫得清新脫俗,他的詞也是別具一格,另外他的散文,更是令他位列」唐宋八大家「,成為了後世的楷模。
所以我們現在不僅要了解王安石的政治,更多的時候還要了解他的文學作品,特別是他的詩作,完全可與唐詩相媲美,而且他的詩作裡,除了兼具唐詩的抒情之外,裡面還有充滿了無限高遠的意境,有著對於人生深刻的解讀,這樣的作品,也是最能夠彰顯出詩人本色,以及文學的魅力。
那說起王安石的詩,可能大家比較熟悉的還是他的那一首《梅花》,這首詩描寫的極為生動,也非常的抒情,同時還充滿了高遠的意境,成為了宋詩裡的千古名篇;除了這首《梅花》之外,他的另一首《登飛來峰》,同樣也是一首難得的佳作,而且詩人描寫的氣勢磅礴,僅僅是開頭的兩句,便是寫得很壯觀。
《登飛來峰》宋代:王安石飛來山上千尋塔,聞說雞鳴見日升。不畏浮雲遮望眼,只緣身在最高層。
這首詩也是王安石早年最得意的作品,寫這首詩時,王安石才正好三十歲,正值壯年,這個時候的詩人可謂雄心壯志,剛剛結束了地方上的任命,馬上就要開始進入到北宋的政治中心,開始他的改革,而且當時的宋神宗也非常的欣賞他,詩人正好從杭州經過,打算回到自己的老家臨川,於是順道去遊玩了飛來峰,所以他便寫下了這首流芳百世的名篇,成為了他眾多詩作中,最有氣勢的一首詩。
」飛來山上千尋塔,聞說雞鳴見日升。「,僅僅是這開頭的兩句,便是很有氣勢,詩人當時正值春風得意,登上飛來峰後,壓抑不住內心的喜悅,所以一氣呵成,寫得很是壯觀,立馬讓人感受到了詩人筆下,那雄偉的飛來峰,同時也感受到了詩人內心,想要有一番作為的理想。
那這開頭兩句詩大致的意思是,據說站在這飛來峰上的千尋塔上,可以最早看到清晨的太陽,也能夠聽到遠處的雞鳴聲。王安石這種借景抒情的描寫方式,立馬令這首詩,顯得更為生動,也更加的有氣勢。
」不畏浮雲遮望眼,只緣身在最高層。「,最後這兩句,王安石寫得更為壯觀,也更加的有氣勢,如果一個人想要有所作為,那就是要站得更高,但是當你站在高處時,難免會有種種的困難,正如那浮雲一樣會遮蔽我們的雙眼,這是因為自己身處在最高處,所以這一切的困難,那都是很正常。
王安石的這首《登飛來峰》,最大的一個特點,那就是很有氣勢,讀來更是讓人感嘆不已,詩人以一種高尚品格,表達出了自己內心的一種願望,想要有所作為,而且也甘於孤獨,不怕被浮雲遮蔽的雙眼,這也正是王安石與其它詩人所不同之處,首先他的格局就更別人不一樣;其次是真正的想要做一番事業;再次王安石有這樣的勇氣去面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