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安石,字介甫,號半山,是我國北宋時期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文學家。其詩以丰神遠韻的風格在北宋詩壇自成一家,世稱「王荊公體」。其代表作,有《泊船瓜洲》、《元日》、《登飛來峰》等。小編今天要向大家介紹的這首詩,便是王安石的一首詩作《歲晚》。
《歲晚》是王安石創作的一首五言律詩。這首詩相對於他的那些代表作來說,可能比較冷門。甚至這首詩的前七句,也僅僅是平平無奇的描寫景色。但好在這首詩的最後一句卻畫龍點睛,就如同注入了靈魂一樣,讓這首詩變得言淺意深了起來,令人叫絕。下面我們便來具體看看王安石的這首《歲晚》:
月映林塘澹,風含笑語涼。俯窺憐綠淨,小立佇幽香。攜幼尋新菂,扶衰坐野航。延緣久未已,歲晚惜流光。
首聯「月映林塘澹,風含笑語涼」兩句開始,王安石便著重以對景色的描寫來突出題目中所說的歲晚,也就是晚秋。「歲晚」一詞,可見杜甫《秋興八首》中「一臥滄江驚歲晚,幾回青瑣點朝班?」這兩句詩的意思是說,月光映照在清幽的樹林中、池塘上,在涼爽的風裡傳來了人的歡聲笑語。
頷聯「俯窺憐綠淨,小立佇幽香」兩句,便緊承首聯中清幽、涼爽的環境,來突出描寫王安石的賞玩過程。即王安石彎下腰去看那青綠明淨的池水,在幽處花香之中佇立了一會兒。這裡王安石的一個「窺」字用得極為傳神,它活靈活現地寫出了詩人對清幽環境的敬畏,生怕驚擾了它。且因為是「窺」字,後面的「小立」就更加生動傳神了。
頸聯「攜幼尋新菂,扶衰坐野航」兩句,則表明了王安石被池塘邊的縷縷幽香所吸引,於是興致勃勃的,找來了一老一少分享這份美妙的時光。即王安石拉著一位小孩子尋找池塘中的蓮子,攙扶著老人坐上了船隻在池塘中泛舟遊玩。這兩句詩不僅體現了王安石的遊興,還襯託出了月亮的明亮,因為只有這樣,才能在夜裡進行活動。
尾聯兩句中,我們先來看前面一句「延緣久未已」,即我對此流連不已。詩到這裡,也只剩下了後面一句「歲晚惜流光」。如果不看後面一句,這首詩便變成了純粹描寫深秋的夜色,最多也就是抒發了王安石的閒適遊興。但有了最後5個字「歲晚惜流光」畫龍點睛就不一樣了。
它的意思是說,我之所以會對此流連不已,是因為它讓我更加的珍惜時間啊。從前7句中平平無奇的描寫景色,到最後一句升華到對時間的珍惜,它就有了靈魂。這個時候再去看前面的7句,就變得含有不盡之意了。它可能是告訴我們要抓緊時間去陪伴身邊的親人等等。
圖片來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