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安石的這首梅花詩,每一句都是抄襲的,卻道出人生至高境界

2020-12-25 解憂詩詞

「集句詩」是一種很特殊的詩歌題材,引用和化用一般都是選擇其中的一兩句,但是集句不一樣,通篇都是前人所作。

集句詩起源於何時已不得而知,只知現存最早的集句詩是西晉傅鹹的《七經詩》。

而唐朝是詩歌創作的黃金時期,為集句詩的發展提供了豐富的素材。

宋朝時,集句詩漸漸成熟並流行起來。

根據記載,蘇軾、王安石、黃庭堅、石孝友等都創作了大量的集句詩,時人爭相效仿,成為一時之風尚。

尤其是王安石,沈括的《夢溪筆談》、嚴羽的《滄浪詩話》、周紫芝的《竹坡詩話》,說到「集句詩」時,都會提到王安石。

「王荊公集句最長」、「集句近世往往有之,惟王荊公得此三昧」……

今天要講的這首詩便是王安石晚年所作的集句詩,短短28字道盡人生哲理,令人叫絕。

《梅花》白玉堂前一樹梅,為誰零落為誰開。唯有春風最相惜,一年一度一歸來。

說到「梅花」,很多人都會想起他的另一首絕句,「牆角數枝梅,凌寒獨自開。遙知不是雪,為有暗香來」。

這首五絕是他第二次被罷相後,退居鐘山時所寫,借梅花的凌寒綻放,遺世獨立,來抒發自己頑強不屈的高尚品格。

在這首五絕中,他的靈魂是不屈的,也是孤獨的。

而這首集句詩不一樣,雖然也流露出了落寞之感,但更多的是表達了一種隨遇而安的恬淡心情。

此時的王安石,放下了種種執念,並不是說他變得膽怯,而是已看淡所有,達到了返璞歸真的境界。

首句「白玉堂前一樹梅」出自唐朝詩人蔣維翰的《春女怨》,是一首閨怨詩。

蔣維翰的生平事跡難以考證,只知他是開元年間的進士,《全唐詩》收錄了他的三首詩歌,《春女怨》便是其中之一。

第二句「為誰零落為誰開」,出自晚唐詩人嚴惲的《落花》。

史書中關於嚴惲的記載也很少,只知他大致活動於唐武宗會昌中前後,曾多次參加科舉考試,卻都名落孫山。

晚唐大詩人杜牧與其私交甚好,皮日休、陸龜蒙也曾慕其詩名,專程拜訪,可惜的是他僅留下了《落花》這一首詩。

王安石在他的另一首詞《浣溪沙》中也引用了這句詩,足見他對這首《落花》是十分喜愛的。

從前兩句來看,蔣維翰和嚴惲均非著名詩人,其詩歌也不為後世所熟悉,而王安石卻能信手拈來,王安石之博學可見一斑。

「唯有春風最相惜」,這一句出自中唐詩人楊巨源的《和練秀才楊柳》,借楊柳來抒發離情別緒。

相比前兩位詩人而言,楊巨源還算有名,與元稹、白居易、劉禹錫等人均有詩歌唱和,「若待上林花似錦,出門俱是看花人」,便是他的代表作。

這首《和練秀才楊柳》也是為後世所稱讚的名作,根據記載,連一向挑剔的朱熹都十分喜歡這首詩,「每喜誦之,取其興也」

最後一句「一年一度一歸來」出自宋初詹茂光妻的《寄遠》,表達的是對遠方丈夫的深切思念之情。

詹茂光是何人,歷史並無記載,其妻更是無從考證,而古代女子地位不高,王安石卻依然引用了她的詩句,足見其胸襟之廣闊。

整首詩以最平白樸素的語言,描繪了梅花的綻放和零落,雖不乏惋惜落寞之感,但更多的是揭示了一種四季變化,盛衰有時的自然規律。

一篇絕佳的集句詩,嚴格遵守「起承轉合」的原則,講究格律、平仄、用韻、對仗等等,創造出一種渾然一體的藝術美感。

有些集句詩甚至能化腐朽為神奇,揭示人生哲理,發人深省。

王安石這首詩便是如此,雖然每一句都是抄襲的,卻道出人生至高境界

這世間就從來沒有完美之事,花開花落,月圓月缺,聚散離合,皆是常態,

寵辱不驚,靜看世間花開花落;去留無意,漫隨天外雲捲雲舒。

不念過往,不畏將來;不問歸途,不問前塵。

靜守流年,從容度日,無愧於心,如此便好。

-END-

作者:解憂詩詞

註:圖片來源於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繫作者刪除。

相關焦點

  • 王安石的這首「梅花詩」,入選教科書,幾乎人人都會背
    這首詩入選小學教科書,幾乎人人都會背。 不知道是不是因為這是我最早學到的一首「梅花詩」,所以每當說到「梅花」,第一個湧入我的腦海就是王安石的這首詩。
  • 來自詩佛王維的四首五言詩,每一首皆是經典,寫出人生的至高境界
    從此以後王維便對官場產生厭倦心理,只是因戀俸祿而長期過著半隱半官的生活,他的很多山水田園詩也是在這一時期所寫。說到王維的詩,我們最先想到的就是他那首耳熟能詳的《山居秋暝》,可謂句句是絕唱,字字滌人心。而今天這裡詩巷要跟大家分享王維其他四首極其有名的五言詩,每一首都很經典,寫出了人生的至高境界。
  • 王安石一首經典梅花詩,僅20字流傳千年,人人都能背
    北宋詩人王安石寫過不少梅花詩,據統計,他的梅花詩共計有30多首,其中,「白玉堂前一樹梅,為誰零落為誰開」「知憶舊遊還想見,西南枝上月徘徊」「淺淺池塘短短牆,年年為爾惜流芳」等詩句均能打動人心。臘梅不過,王安石最經典、最為人所稱道的梅花詩,還是選入小學課本的這首《梅花》,短短二十字,將梅花刻畫得生動清絕,隔著千年的時光都能聞到梅花的幽香。
  • 大寒賞梅,三種梅花詩三種人生,你是哪種?
    「疏影橫斜水清淺,暗香浮動月黃昏」,這一句確實極好,寫出了梅花的姿態和香氣,用水、月襯託,用詞語句都很協調優美,不愧為千古名句,但其他的詩句就太一般了,尤其是最後兩聯,偷眼、斷魂、相狎等意象和梅花的氣質不配,整首詩越到後面文氣越落,韻味越乏,讀到後面就兩個感覺:才力不濟,意境凌亂。
  • 王安石早年最經典一首詩,每一句都氣勢磅礴,讀來令人熱血沸騰
    王安石不僅文章寫得好,入選了唐宋八大家,另外他的詩歌也是達到了很高的藝術水準,尤其是晚年寫下了很多令人驚豔的名篇佳作,譬如《梅花》、《泊船瓜洲》、《書湖陰先生壁二首》等等,那都是流芳百世的千古名篇,這些作品無論是文學性,還是思想性,那都是屬於一流。而且他的作品自成一派,風格也是多樣,一些經典的作品同樣深入人心。
  • 蘇軾臨終前寫下一首詩,首句和最後一句一樣,卻道出人生三重境界
    此時的蘇軾已不再意氣風發,已是風燭老人,多年參禪的他對於人生也有了更深的感悟。全詩的大意是:廬山的煙雨、錢塘江的潮汐,都是值得一去之景,要是此生不去,定是會遺憾終身的。可當真的到了廬山下、錢塘江前,看到這煙雨濛濛、潮水湧動,卻並沒有什麼特別的感觸,到了最後它們只是廬山煙雨浙江潮。
  • 三冬大雪時節至,十首梅花詩逸香
    而關於梅花的詩,佳作紛紛,詩韻流芳,而在這眾多的梅花詩當中,有十首是我的最愛。第十首《梅花》宋 王安石「牆角數枝梅,凌寒獨自開。遙知不是雪,為有暗香來。」這應該是所有人都最熟悉的梅花詩,也是通過這首詩讓我們知道梅花獨有的性格與寓意。第九首 《雜詩》王維「君自故鄉來,應知故鄉事。來日綺窗前,寒梅著花未。」臘梅開時,思鄉正濃。這是王維筆下的梅花, 一種思念的味道,一朵梅花的深情。
  • 王安石一首充滿禪理的詩,每一句都很深刻,看看你能夠悟到多少?
    王安石的詩也是自成一派,寫作風格獨特,題材也是極為豐富,他的才華並不輸於蘇軾。宋朝的詩人更喜歡表達自己對於人生的看法,不會過多描寫自身的悲傷,這一點與唐詩是不太一樣。王安石作為那個時代最著名的才子,他的詩也是很有韻味,以這首《天童山溪上》來說,那就是一首難得的佳作,整首詩意境高遠,看似信拈來,寫得很一般,其實每一句都充滿了禪理,這樣的作品只要細細品來,真正理解了其中的意思,那對於自己的人生也是會有幫助。溪水清漣樹老蒼,行穿溪樹踏春陽。溪深樹密無人處,唯有幽花渡水香。
  • 蘇軾的這首「感悟詩」,短短28個字,卻道出了成年人的人生境界!
    回望蘇軾的一生,看似精彩,實則跌宕,從少年成名,到貶謫蠻荒,人生起伏甚大。弟弟蘇轍高居廟堂之上,官至宰相;才情卓著的蘇軾卻五次被貶,明明心中有遠大的家國抱負,卻只能幽居偏僻鄉裡,暗自嘆息。我們每個人都在糾結如何才能不渾渾噩噩地度過這一生,誰都希望自己的一生活得精彩一些,那麼,不妨來讀讀蘇軾臨終前寫的這首涵蓋其一生思想的詩吧,雖然只有短短28個字,卻道盡了人生的三大境界。蘇軾晚年寫下的這首詩,短短28字,卻是成年人的人生境界!
  • 南懷瑾:開悟的人最可怕,人生至高境界,全在《金剛經》這20字!
    《金剛經》,乃是佛教最偉大的經典之一,道出了大成佛教最高智慧,被譽為「諸佛之智母、菩薩之慧父」。中國古代時期,上至王侯將相、官宦大夫下至販夫走卒、尋常百姓,無不推崇《金剛經》,《金剛經》在中國傳頌千年,已深深融入了中國的傳統文化。
  • 北宋著名丞相罷官回鄉,醉心於湖光山色,最後一句寫出靜的新境界
    擔任過丞相的,有好多都是當時的詞壇大家。晏殊、王安石、範仲淹、歐陽修、還有蘇轍等,他們不光建功立業為國操勞,還能夠流連山水,寫下修身養性的詩詞作品。 真可謂不管是居江湖之遠,還是去廟堂之高,都找到了自己存在的位置。
  • 王安石這首詩可以不會背,但一生至少要讀一次,蘊含大智慧
    再如文天祥《過零丁洋》:「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告訴了我們時代所需要的最深層、最根本、最永恆的價值觀應是愛國主義。 本文向大家分享的《登飛來峰》,便是北宋文學家王安石很有智慧的一首詩。尤其詩中「不畏浮雲遮望眼,自緣身在最高層」,不僅形象地揭示了「站得高,看得遠」的道理,還告訴了我們為人處事應有高瞻遠矚的思想境界和豪邁氣概。
  • 王安石的這首詩被嚴重低估了,開篇驚豔,結尾耐人尋味
    王安石是和蘇軾等等人並稱的「唐宋八大家」之一,他的散文短小精悍,有著「瘦硬通神」的獨特風格。他在詩歌上更是獨創了「王荊公體」,嚴羽在《滄浪詩話》中曾盛讚他的詩作,「公絕句最高,其得意處,高出蘇、黃、陳之上,而與唐人尚隔一關」。
  • 才高看淡功名 詠梅獨樹一幟
    陳煥人生的輝煌處,應該是以特科(常科外選拔人才的考試)入選為官,調任高要縣主簿,但是與其他人不同的是,陳煥任期結束後,並沒有繼續當官,而是選擇「不仕」這條道路。在各個時代中,很多人都以入仕當官為榮,陳煥卻像範蠡、張良一樣選擇了退讓自守的道路,讓人頗是嘆服。 官階不高但頗受賞識 陳煥可能官階不高,但當時有名的學者官員芮燁就曾和陳少微交好。
  • 蘇軾最通透的詩作,一個比喻道出人生本質,錢鍾書將其凝練為成語
    比如同寫廬山,李白的《望廬山瀑布》用一句「日照香爐生紫煙,遙看瀑布掛前川」將廬山的壯美寫到淋漓盡致,又用一句「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將瀑布的險絕寫到登峰造極,而蘇軾的《題西林壁》則用一句「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寫出他的觀察思考,又用一句
  • 五首詠梅詩詞,王安石經典,陸遊驚豔,18歲的李清照最是出口狂傲
    提到詠梅詩詞,大多數人首先想到的會是王安石的《梅花》,這首實在太經典了,婦孺皆知,人人會背,筆者無需贅言,只簡略介紹一下創作背景。 歷史中的王安石,不只是詩人、文學家,更是政治家。為了改變北宋建國以來積貧積弱的局面,王安石發動了一場大型改革運動,史稱「王安石變法」。
  • 辛棄疾拼湊了一首詞,全詞僅僅只有五句,句句都是他抄襲別人的
    我認為,除了本詞的作者是南宋一代詞宗之外,也是因為全詞最後一句用得好。「惟有年年秋雁飛」是李嶠《汾陰行》中的最後一句,這首詩中表達的正是蘇軾《陌上花》中」江山猶是昔人非」的感嘆,但是卻被辛棄疾用出了另一層意思。秋雁南歸,是從北地飛回南方。
  • 王安石這首詩才是「過年」該有的樣子,讓人懷念三十年前的年味兒
    這真是一個讓人心酸糾結又無所適從的悖論。既然願望不易達成,則反倒讓我想起了王安石充滿年味兒的這首詩《元日》。《元日》宋.王安石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初升的太陽照耀著千家萬戶,大家都忙著把舊的桃符取下,換上新的桃符。這首詩歷來為人推崇,因為它慰藉了多少遊子的鄉愁,抵達了多少遊子的溫柔,安放了多少遊子無處安放的心靈。放鞭炮、喝屠蘇酒、新桃換舊符,如此除舊迎新的傳統風俗,才是當時的老百姓過春節該有的樣子。歡樂、祥和、嚮往,也才是老百姓們最簡單、最純粹的心音。
  • 《書湖陰先生壁》王安石
    今天讀的這首《書湖陰先生壁》也是一首宋詩,作者是我們非常熟悉的王安石。 說到王安石,其實在我們大多數人的印象中,他更應該是一位政治家而非詩人。因為他曾官至宰相,並且發動了中國歷史上非常有名的「王安石變法」。這場變法牽動了很多文人的命運,也令王安石陷入了古往今來無數人的是非褒貶之中。
  • 把各種詩詞湊在一起作為新詩,卻不算抄襲,這是為何?
    在當今的法治社會,將別人的藝術創作據為己有就是抄襲,是違法之事。但在古時候,文人把別人的詩詞佳句組合在一起,形成自己的新詩或新詞,不僅不會被嫌棄,寫得好的,還能因此成名。這種靠「文字拼接」而成的詩/詞,叫集句詩/詞。譬如王安石的《送張明甫》:觥船一棹百分空,十五年前此會同。南去北來人自老,桃花依舊笑春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