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安石一首經典梅花詩,僅20字流傳千年,人人都能背

2020-12-12 讀書燈下

經冬及春的寒風之中,總引人駐足與注目的有兩樣物事:一為雪,一為梅。雪與梅,既相似又有不似的地方,似與不似都奇絕,二者相伴出現,更是一等美景,為古今人們所不盡吟詠。

梅花

梅花開在早春,在寒氣未銷時凌寒綻放,帶來春的第一縷消息,是春的使者。在人們心中,她有著許多美好的品質:不與它花爭豔,凌寒獨放,姿態清絕,時有暗香。由此,梅也成為詩詞中的常客。

北宋詩人王安石寫過不少梅花詩,據統計,他的梅花詩共計有30多首,其中,「白玉堂前一樹梅,為誰零落為誰開」「知憶舊遊還想見,西南枝上月徘徊」「淺淺池塘短短牆,年年為爾惜流芳」等詩句均能打動人心。

臘梅

不過,王安石最經典、最為人所稱道的梅花詩,還是選入小學課本的這首《梅花》,短短二十字,將梅花刻畫得生動清絕,隔著千年的時光都能聞到梅花的幽香。提到梅花詩,不少人第一時間能夠想到的便是這首。

《梅花》宋·王安石牆角數枝梅,凌寒獨自開。遙知不是雪,為有暗香來。

詩人寫一株梅樹長在牆角,幾枝梅花在凌冽寒風中獨自開放。前兩句點出梅花的生長環境,一在牆角,一在寒冷。牆角零落無人問,寒風吹拂無人顧,寫出梅花獨自寂寞,無懼嚴寒的品質。

紅梅

有人說王安石這首詩寫的是臘梅,但據後兩句來看,當寫的是白梅才對。詩人遠遠地望去就知道那是梅而不是雪,並非顏色不相似,而是因為有暗暗的幽香傳來。如若是臘梅,不應有此一說。

此句沒有寫梅的顏色,但通過「不是雪」而寫,卻也寫出梅花的一片潔白純淨之色。梅花的姿態與香味都通過這兩句傳達出來了。

這首《梅花》用筆簡約,寫出牆角梅花的清絕品質,既是寫梅,也是以梅花自喻。王安石曾力主革新,寫作此詩時,已歷經兩度罷相,已經心灰意冷,放棄改革,退居鐘山。但其心態與此牆角之梅也有共同之處。王安石革新功過世人自有評說,而從這首詩裡則能看出他的心志。

梅雪

梅花凌寒而綻放,懷幽而芬芳。

我們也學王安石筆下這幾枝梅花,儘管在寒風凌冽之中,在無人問津的牆角開得寂寞,開得孤獨,但這幽香,卻可以到得很遠很遠,甚至穿越千年的時光,驚豔至今。

我自盛開,清風自來。

相關焦點

  • 王安石的這首「梅花詩」,入選教科書,幾乎人人都會背
    冬天是梅花的季節,你印象最深的梅花詩是哪一首呢? 這首詩入選小學教科書,幾乎人人都會背。 不知道是不是因為這是我最早學到的一首「梅花詩」,所以每當說到「梅花」,第一個湧入我的腦海就是王安石的這首詩。
  • 王安石很著名一首梅花詩,短短4句傳唱1000多年,最後10字太驚豔
    衣食無憂,確實足以讓世世代代「面朝黃土背朝天」的農民們滿足,甚至願意稱讚這是一段盛世。但是北宋的政治和軍事,著實讓人無法恭維,「積貧積弱」的說法,從來也不是無的放矢。【臨其詩境】公元1074年,是宋神宗熙寧七年,王安石罷相,1075年,再次拜相,1076年,再次罷相。改革進展不順,加上中年喪子的挫折,曾經雄心萬丈的王安石,也終於心灰意冷,放棄改革,退居鐘山。
  • 一首有趣的雪梅詩流傳千古,詩的作者卻無人知曉
    雖然盧詩人本人名字無人知曉,(錢鍾書先生說可能是盧鉞)但是這兩首詩卻流傳甚廣。《紅樓夢》第三十七回黛玉的海棠花詩,第二聯為「偷來梨蕊三分白,借得梅花一縷魂」。這一句就是化用盧梅坡《雪梅二首》之「梅須遜雪三分白,雪須輸梅一段香。」
  • 王安石最需要細細品讀的一首詩,一個字修改十餘次,終成千古佳作
    文/子墨王安石最需要細細品讀的一首詩,一個字修改十餘次,終成千古佳作提起大詩人王安石,想必各位都知道他是位有名的北宋政治家,王安石在官場沉浮的同時,也是一位傑出的大詩人最終王安石以其獨具一格的詞風在宋朝詩壇中自成一派。王安石一生詩作無數,卻有一首傾注了他諸多心血。據說寫作這首詩之時,他僅僅為了一字,直至成詩修改了足有十幾次,才終成千古佳作傳於後世。
  • 經典詠流傳:王安石《泊船瓜洲》
    我們想,神宗皇帝下詔恢復王安石的宰相之位,表明要把改革變法推行下去,所以,詩人感到欣慰。「春風又綠」,這股溫暖的春風也可能是要驅散這政治上的寒流。再有一個,這「綠」字還透露了詩人內心的矛盾,我剛才不是說了嘛,他都走到京口啦,走到瓜洲了,還回頭望那鐘山呢。其實啊,第一次罷相已經能讓他感覺到,朝廷裡面反對變法的這個對立面,鬥爭的尖銳複雜。
  • 落魄才子寫首妙詩一詩成名,大詩人唱反調也寫一首,同樣流傳千年
    其中最出名的要數王安石的《疊題烏江亭》,詩中寫道:「江東子弟今雖在,肯與君王卷土來?」,懟的正是唐代大詩人杜牧在《題烏江亭》中的「江東子弟多才俊,捲土重來未可知「。至今不少人還在為到底是王文公說得對,還是小杜有道理而爭論不休。而本期要和大家分享也是詩壇有名的一次「懟詩「事件,這是一場落魄詩人和大詩人的經典對決,千年來難分高下。
  • 古詩詞中很經典的一首情詩,短短4句,便驚豔了千年,人人會背
    無論是《詩經》中「窈窕淑女,君子好逑」的純真無邪,還是漢樂府《上邪》中「天地合,乃敢與君絕」的至死不渝,亦或是柳永《蝶戀花》中「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的專一執著,都牽動著一代又一代人的心弦。古詩詞中的愛情多種多樣,但每一種都是我愛你。在今天這個充滿愛意的日子裡,就讓我們通過古詩詞中很經典的一首情詩《離思》,來看看古代詩人是如何表達我愛你的。
  • 王安石的這首詩很冷門,最後14字卻是離別經典贈言,如今仍然適用
    本文向大家分享的這首詩《送項判官》,就是王安石筆下一首動人心弦的送別詩。不過相較於王維的《送元二使安西》、李白的《贈汪倫》等送別名篇,這首《送項判官》就要冷門很多了。但王安石這首詩的最後14字,卻是離別經典贈言,即便千年後的今天看來,也依然適用。
  • 北島一首經典的現代詩,題目兩個字,內容僅有一個字,卻廣為流傳
    今天我們來讀一首北島的經典詩歌,題目有兩個字,而內容僅有一個字,卻廣為流傳,引人遐思。《生活》網題目是生活,而生活的核心是網。相較於對詩歌的解讀或者形式的震撼,人們對於這首《生活》的爭議主要集中在:它究竟是不是詩,或者能不能稱之為詩的問題。當然,僅憑直觀理解,不少人不免痛心疾首,開始大力斥責中國詩壇的魚龍混雜:假如一個字是詩,那麼字典都是一本詩集了!獨字不成詩,是眾所周知的文學觀念,但這首詩卻不能套用此理論,因為它擁有一個不可動搖的前提,那就是題目。
  • 陸遊很著名的一首梅花詩,28字童心滿滿,最後2句已家喻戶曉
    但是還有一小部分詩人,靈心所致,在一朵朵潔白的梅花中映照出了自己的內心,兩相輝映,從各種常人意想不到的角度寫內心,寫梅花,留下了許多流傳千古的佳篇名句。 【臨其詩境】 今天來看陸遊的一首梅花詩。這首詩的最後兩句非常著名,大家應該都聽說過甚至背過。
  • 王安石一首頗有風味的小詩,把湖光山色描寫的活靈活現!
    王安石不僅是一位偉大的政治家,同時還是一位了不起的文學家、詩人、思想家,他的很多作品,那都是描寫的非常唯美,尤其是他的一首《梅花》,更是成為了詠梅詩裡的傑作,可謂是前無古人,後無來者;詩人只用了寥寥數語,便是把梅花的品格,以及自己內心的感悟,描寫的極為傳神。
  • 王安石的這首梅花詩,每一句都是抄襲的,卻道出人生至高境界
    「王荊公集句最長」、「集句近世往往有之,惟王荊公得此三昧」……今天要講的這首詩便是王安石晚年所作的集句詩,短短28字道盡人生哲理,令人叫絕。此時的王安石,放下了種種執念,並不是說他變得膽怯,而是已看淡所有,達到了返璞歸真的境界。首句「白玉堂前一樹梅」出自唐朝詩人蔣維翰的《春女怨》,是一首閨怨詩。
  • 元稹寫下一首情詩,句句肉麻,卻成為流傳千年的情詩經典!
    本文就讓我們通過一首流傳千年的情詩經典《離思》,來一起去感受一下它的動人心魄的藝術力量。《離思》是唐代詩人元稹創作的一首七言絕句,也是詩人為悼念妻子韋叢而作的一首悼亡詩。對於元稹的這首詩,相信大家都耳熟能詳。畢竟它的開篇兩句「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雲」是歌頌愛情的千古名句。
  • 李白描寫美人的一首詩,無一「美」字卻美到窒息,僅28字流傳千古
    最絕妙的是,詩中採用了大量修辭手法,使得全詩雖然沒出現一個「美」字,但是卻美到讓人窒息,通過短短28個字,我們就真切的感受到了楊貴妃的絕世驚豔。正因如此,這首詩才能夠流傳千古,成為一首膾炙人口的作品,這也正是中國漢字的魅力所在。
  • 史上標題最長的一首詩,僅標題有50字,能背下全詩,卻背不會標題
    從小到大,學語文最重要的一件事情就是背書,大詩人們寫起詩來率性而為,有的標題是簡單明了的一個字、兩個字,最簡單的就是李商隱,最喜歡用的題目就是兩個字《無題》。大多數詩歌題目都是短小精悍的,但是也有非常特殊的情況,有的詩歌標題簡直是長得不像話,就比如白居易的這首《自河南經亂,關內阻飢,兄弟離散,各在一處。因望月有感,聊書所懷,寄上浮梁大兄,於潛七兄,烏江十五兄,兼示符離及下邽弟妹》,簡直是讓背詩歌的人淚流滿面,標題這一關就過不去,就跟小學生考試,名字筆畫太多,不會寫名字一樣一樣的。
  • 五首詠梅詩詞,王安石經典,陸遊驚豔,18歲的李清照最是出口狂傲
    以下筆者就與大家共同賞析其中最經典的五首。 一、王安石 《梅花》 提到詠梅詩詞,大多數人首先想到的會是王安石的《梅花》,這首實在太經典了,婦孺皆知,人人會背,筆者無需贅言,只簡略介紹一下創作背景。 歷史中的王安石,不只是詩人、文學家,更是政治家。為了改變北宋建國以來積貧積弱的局面,王安石發動了一場大型改革運動,史稱「王安石變法」。
  • 王安石最經典的一首詩,4句有2句是至理名言,值得一讀再讀!
    王安石,字介甫,號半山,是北宋著名的文學家。王安石在詩、詞、文等領域均取得了很高的成就。其散文與韓愈、柳宗元、蘇軾等人名列「唐宋八大家」。而他的詩,則以擅長說理與修辭著稱,並且以丰神遠韻的風格在北宋詩壇自成一家,世稱「王荊公體」。
  • 王安石早年最經典一首詩,每一句都氣勢磅礴,讀來令人熱血沸騰
    王安石不僅文章寫得好,入選了唐宋八大家,另外他的詩歌也是達到了很高的藝術水準,尤其是晚年寫下了很多令人驚豔的名篇佳作,譬如《梅花》、《泊船瓜洲》、《書湖陰先生壁二首》等等,那都是流芳百世的千古名篇,這些作品無論是文學性,還是思想性,那都是屬於一流。而且他的作品自成一派,風格也是多樣,一些經典的作品同樣深入人心。
  • 王維很美的一首詩,全詩僅20個字,很多人會背卻不理解
    從中可以看出,王維對能將景色描繪得如詩如畫,讓人沉浸在美妙的意境中。比如《山居秋暝》中的那句「空山新雨後,天氣晚來秋。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至今讓人回味無窮。小學教材上有王維的一首詩,名叫《畫》,是一首很美的詩。全文只有20個字,很多人都會背但卻不理解。下面就讓我們一起來欣賞一下這首詩。
  • 老和尚半夜悟首詩,起句平平,讀完最後7字王安石表示:我比不上
    而在千年文壇,也總是不乏筆力勁道的「掃地僧」,這些藏在民間的詩僧們寫出來的文字,不只令人受益匪淺,還常常能令古代名家們自愧不如。當年北宋文壇一哥蘇軾,就曾輸給過兩位「掃地僧」。第一位是個叫守詮的小和尚,他在賞月時寫了首《題梵天寺》,蘇軾讀完後讚賞不已,跟著題了首《梵天寺見僧守詮小詩清婉可愛次韻》,結果技不如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