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首有趣的雪梅詩流傳千古,詩的作者卻無人知曉

2020-12-16 筱青讀詩詞

雪梅其一

梅雪爭春未肯降,

騷人閣筆費評章。

梅須遜雪三分白,

雪卻輸梅一段香。

盧梅坡這個人宋史無傳,生卒年不詳。

有宋一代,以「梅坡」為號的人很多,因此「梅坡」應是盧詩人的號。

雖然盧詩人本人名字無人知曉,(錢鍾書先生說可能是盧鉞)但是這兩首詩卻流傳甚廣。

《紅樓夢》第三十七回黛玉的海棠花詩,第二聯為「偷來梨蕊三分白,借得梅花一縷魂」。

這一句就是化用盧梅坡《雪梅二首》之「梅須遜雪三分白,雪須輸梅一段香。」

可見有些時候詩紅詩人不一定會紅。

不過如果盧詩人能夠穿越來到現代,他看到千年之後自己的詩居然還這麼受歡迎一定會感到欣慰的。

古往今來,寫梅花詩非常多。

最早的一首應該是《詩經·秦風·終南》

終南何有?有條有梅。君子至止,錦衣狐裘。

最有名的當是王安石的「牆角數枝梅,凌寒獨自開。遙知不是雪,唯有暗香來。」

最宏大的當屬岑參的《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

盧詩人的梅花詩,將梅與雪聯繫起來寫,既有情趣,又兼理趣,在眾多詠梅詩中別具一格。

「梅雪爭春未肯降,」

首句開門見山,採用擬人手法,緊扣題目描繪了梅雪爭春一比高下的情景。

雪因梅靈,梅因雪俏,梅花冬末春初開放,香遠益清,被看作報春的使者。

「飛雪迎春」,白雪幾經降落也預示著冬去春將至。

這原本親和一體的梅與雪,此刻卻發生爭執。

「未肯降」是都不願意向對方投降認輸的意思。

「梅」與「雪」都認為各自才是春的使者,彼此互不相讓、決意一爭高下。

這樣的寫法實在是新穎別致,出人意料。

將早春的梅花與雪花之美生動活潑地表現出來了,生動而有趣。

「騷人閣筆費評章。」

次句依然圍繞「爭春」來寫。

「騷人」即詩人。

「評章」即評判。

是說連喜愛舞文弄墨的詩人們想要評判它們二者的高下,也感到很為難。

只好放下筆來煞費心思,好好思量。

可是仍然是猶豫不決,難下評斷。

一個「費」字,寫活了詩人們競相加入到這場「爭春」辯駁的行列中來,唇槍舌劍,可謂大費苦心。

「梅須遜雪三分白,雪卻輸梅一段香。」

詩人經過深思熟慮,終於得出一個梅與雪不相上下的結論。

「三分」是虛寫,是「少許」的意思。

從顏色角度來看,梅的白色遠不及雪的純淨,顏色上的比較梅輸雪勝!

從味覺的角度來看,雪的氣味當然不比梅的芳香,嗅覺上的比較雪輸梅勝!

盧詩人的評判可謂神思妙筆,「騷人擱筆費評章」的難題終於被解決了!

「梅」與「雪」各有所長、各有所短。

「梅」與「雪」可謂有得有失了。

盧詩人這首梅花詩能寫他人之所寫,亦能寫他人之未寫,立意新奇,情理兼得,妙趣橫生,乃眾多梅花詩中佳作。

相關焦點

  • 這個宋代詩人生平不詳,作品也很少,但憑藉一首雪梅詩留名千古
    他的名字很多人或覺得眼生,但是他的一首詩歌,大家卻很熟悉,請看:梅雪爭春未肯降,騷人擱筆費評章。梅須遜雪三分白,雪卻輸梅一段香。梅須遜雪三分白,雪卻輸梅一段香這首詩最亮眼的兩句詩在於「梅須遜雪三分白,雪卻輸梅一段香」。很多人都會對於冬天的梅花和雪花進行對比評價,究竟是雪比梅花好,還是梅花比雪好,在評論界都有爭論。
  • 那些因為一首詩而流傳千古的人,你還知道誰?
    但是,李白作為唐朝有名的大詩人,的確從未寫過黃鶴樓,但很有意思的是,他有一首詩——《鸚鵡洲》,卻是與如出一轍。又有《登金陵鳳凰臺》詩亦是明顯的學習此詩而作。讓我們來看一下:《黃鶴樓》崔顥昔人已乘黃鶴去,此地空餘黃鶴樓。黃鶴一去不復返,白雲千載空悠悠。晴川歷歷漢陽樹,芳草萋萋鸚鵡洲。日暮鄉關何處是?煙波江上使人愁。
  • 李白觀賞瀑布寫下一首詩,詩句一誇張就流傳千古,空前絕後
    唐代大詩人太多了,唐朝的詩也太多了,全都是因為唐朝這個時代太絢麗多彩了,大唐的美只能由這些詩人來演繹了,對於一個詩人來說,他們都是偉大的,因為他們創造出許許多多的優美的詩句,這些詩中名揚千古,流傳千古的也不在少數,幾萬首唐詩帶來的衝擊力也是無比巨大的,畢竟唐詩在地方,就是大唐在的地方
  • 《詩經》中一首千古流傳的詩,乃千古第一首把女人比作花的詩!
    這一首小詩,一連用了幾個反覆句,來體現這位女子的美好,她的出嫁是一件讓夫家增彩的事情,就像桃花一樣,美麗的她嫁到了夫家,就能讓夫家吉祥如意,為夫家生育子孫,。夫家子孫滿堂,和美而幸福。這首詩的意義,從字面上很容易理解,因為新奇的比喻,把女人比作了桃花「桃之夭夭,灼灼其華」,開創了女子如花的先河,(周星馳惡搞的如花排除在外)「桃之夭夭」成為千古名句之後,後來經過幾百年的演化,又延伸為了「逃之夭夭」,逃之夭夭和桃之夭夭意義相差甚遠,「逃之夭夭」意思為逃跑的無影無蹤,桃之夭夭為花朵盛開,茂盛的樣子,兩個意義完全不一樣的詞彙
  • 一位不出名的詩人,卻因一組雪梅詩而留名千古
    而今天給大家介紹一位古代文人,也是眾多愛梅者的一員,雖然是一位不出名的詩人,但卻因一組雪梅詩而留名千古。這位詩人就是宋朝末年的盧梅坡。可能是因為處於戰亂時期吧,記載他的生卒年、事跡史料均湮滅在歷史洪流之中;亦或是地位不高,沒有人記載。
  • 27歲杜牧愛上13歲少女,離別時依依不捨,寫下一首情詩,千古流傳
    27歲杜牧愛上13歲少女,離別時依依不捨,寫下一首情詩,千古流傳27杜牧曾經在揚州有過一段風流歲月,認識了一位13歲的妙齡少女,兩個人一見鍾情,可是杜牧是浪子,天涯漂泊,在揚州生活了一段時間後要離開。離別時依依不捨,寫下一首情詩,千古流傳:娉娉嫋嫋十三餘,豆蔻梢頭二月初。春風十裡揚州路,卷上珠簾總不如。
  • 李白表白遭人拒絕後,靈感乍現,留下一首詩卻千古流傳!
    李白無疑是中華民族文化中不可缺少的一枚大文豪,他的詩作千百年來流傳,可謂首首經典。李白,字太白,號青蓮居士,他與杜甫被稱為「李杜」——「大李杜」(因為李商隱與杜牧也被稱為「李杜」因其名聲與實力,以大小區分開來)。李白是唐代浪漫主義詩人,同時,也是千百年文化以來的浪漫主義詩人。
  • 王昌齡送辛漸,寫了兩首詩,只有一首成為佳作流傳千古
    《芙蓉樓送辛漸》是唐朝詩人王昌齡所做的送別詩,由兩首詩歌組成的組詩,作者採用倒敘的寫作手法,送別的時刻寫的一首收錄在部編教材中,其實,在頭天晚上他就寫了一首,但沒有出名,主要寫了頭天晚上在芙蓉樓為友人辛漸餞行時的情景。
  • 南宋一尼姑外出踏春,尋春不到卻寫下一首悟道詩,千古流傳
    顧名思義,悟道詩就是領悟佛理、領悟道經、領悟真理等。要說悟道詩,最有名的自然要數唐代高僧、東山法門開創者、禪宗五祖弘忍在決定將衣缽傳給誰時,六祖慧能與北宗禪創始人神秀兩人的悟道詩。兩人不同的主張,不同的悟道詩,於是兩人推上了不同的道路。今天咱們要讀一首非常小眾的悟道詩,這首詩之所以小眾,不僅僅是因為作者名字不可考,而且出處也不是我們常聽說的《全唐詩》《全宋詞》《宋詩選》等書,而是出自宋代羅大經創作的一部文言軼事小說《鶴林玉露》,《鶴林玉露》雖然說是軼事小說,實際上有超過一半的內容是評述前代及宋代詩文。
  • 作者寂寂無名,這首詩卻流傳千古,綿綿情意,噴湧而出
    下面介紹的作者寂寂無名,這首詩卻流傳千古,綿綿情意,噴湧而出。送別隋代:佚名楊柳青青著地垂,楊花漫漫攪天飛。柳條折盡花飛盡,借問行人歸不歸?這首詩題目雖然是《送別》,全詩所詠內容也始終沒有離開楊柳,其實卻是懷念遠人的久出不歸。「楊柳青青」,正是清新鮮活、生意盎然的時候,那嫩綠的枝條,長長地垂到地下。大家都非常熟悉唐代賀知章的《詠柳》名句,「碧玉妝成一樹高,萬條垂下綠絲絛」,只是賀用兩句寫出,採用比喻手法,更加形象。
  • 李白最雄偉的一首詩,描繪出的壯麗景觀千古流傳
    李白在江中乘舟溯流而上,遠望雄偉的天門山,留下了這幅千古流傳的壯麗畫卷。全詩如下:天門中斷楚江開,碧水東流至此回。兩岸青山相對出,孤帆一片日邊來。詩的大概意思是:長江如同巨斧一樣劈開了雄偉的天門山,碧綠的江水東流至此激蕩迴旋。
  • 李商隱很著名的一首七絕,凝練含蓄,不愧為千古流傳之作
    下面就介紹李商隱很著名的一首七絕,凝練含蓄,不愧為千古流傳之作。寄令狐郎中唐代:李商隱嵩雲秦樹久離居,雙鯉迢迢一紙書。休問梁園舊賓客,茂陵秋雨病相如。詩人曾經在很多無題詩中委婉地表達了他這種困境,這首詩也是作者懷念曾經的友情,抒發不遇的惆悵之情。首句用典,寄託思念之情。「嵩雲秦樹久離居」, 嵩、秦指自己所在的洛陽和令狐所在的長安。詩人化用杜甫春樹暮雲的詩句,希望可以喚起對方對過往的回憶,同時也表達出自己非常懷念過去的那段真摯友誼。
  • 慈禧的文學造詣不凡,她寫了一首詩,其中一句成千古名句流傳至今
    也正應為這樣,慈禧在文學方面的造詣被她的政治手腕掩蓋,很多人都不關心慈禧留下什麼作品,她懂些什麼等等,但是我們想像,他作為八旗女子,能夠在皇帝的選秀中脫穎而出成為貴人,自認是琴棋書畫都有很深的研究,其實他有一句成了千古名句,而且很多人都會念。
  • 千古流傳的一首小詩,寫盡江南好風景,開篇就美到醉人!
    比如唐代時期大名鼎鼎的大詩人白居易就曾在這裡逗留過,更是在多年以後回憶此地之時留下了「日出江花紅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藍」這樣的千古名句,而原本就是南唐一國之君的李煜也留下了「船上管弦江面淥,滿城飛絮輥輕塵。忙殺看花人!」此類讚頌江南美景的名句,所以今天要與大家分享的就是一首描繪江南美景的詩作。
  • 慈谿寫過的唯一一首詩,最後一句千古流傳,竟成了父母的口頭禪
    這一點從慈禧太后寫給自己母親的一首詩就可以看出一二了。 公元1852年,17歲的慈禧通過選秀進入宮中,被封為蘭貴人。古代的皇室後宮之中最大的準則表示母憑子貴,這個準則在后妃們身上體現的淋漓盡致。
  • 80歲老翁娶18歲小妾,得意洋洋吟一詩,蘇東坡回一詩嘲諷流傳千古
    他的大部分的詩詞都是講述的當時士大夫的詩酒生活和男女之情,可見他是一個放蕩不羈的人。張先在年輕時就獲得了風流才子的雅號,經常流連於花街柳巷,許多青樓女子為獲得他的一首詩詞甘願投懷送抱。即使到了退休的年齡,他仍然沒有待在家安安靜靜地養老。退休之後,張先就經常與蘇軾、蔡襄、李常等名仕登山郊遊,沒事做就去釣魚創作詩詞,退休生活過得極為精彩。
  • 杜甫的一首詩,寫得深沉悲切,令人動容,其中二句流傳千古成名句
    《李白》劇照杜甫的一首詩,寫得深沉悲切,令人動容,其中二句流傳千古成名句小學時,我們學過一首李白寫的詩,叫《贈汪倫》,相信大家都能倒背如流。光看題目都曉得詩的主旨了,即:春天想你,冬天想你,天邊想你,連夢裡都逃不過全是你,是你是你!由此可見,杜甫對李白的情深似海。隨便抽一首,全是滿滿的思念之情。下面,我們共同來分享杜甫寫的《夢李白二首·其二》浮雲終日行,遊子久不至。三夜頻夢君,情親見君意。
  • 李白託關係時寫的一首詩,開篇14字就氣勢磅礴,流傳千古
    作者:平兒,我不是《紅樓夢》裡的平兒,我是聊歷史的平兒。若要轉載,請聯繫我授權哦~~~"大鵬一日同風起,扶搖直上九萬裡"是流傳千古的名句,是大鵬壯志凌雲、豪氣沖天形象的經典描述,出自李白的《上李邕》。2、此詩創作時間這首詩具體的創作時間不詳。但是,根據本詩題目《上李邕》可知,本詩是李白寫給李邕的,那麼至少應該是在李白認識李邕之後。
  • 後世對他一無所知,可他流傳下來的一首詩,卻被譽為「唐詩第一」
    然而想像一下,在那個無酒不歡、無詩不談的詩意年代,在那個科舉考試以詩賦為主的黃金時代,寫詩的文人怎會只有區區2200人?難道只有這些人參加過科考?答案是否定的,因為他們早已靜默地沉入了歷史河底——沒有一首像樣的詩作流傳下來,而慘被時光拋棄,以至於連名字都未曾留下。不過,有人卻比較幸運地抓住了命運的尾巴。
  • 南宋一老和尚春遊,僅憑一首小詩,便留名史冊
    但是在今天,我們要說的是南宋一位老和尚的詩。他叫僧志南,他或許沒有別的大咖詩人那麼有名,但卻僅僅憑藉著一首七絕詩,在中國瑰麗多彩的文學長河中,留名史冊。我們先來看一下他這首詩的具體內容:《絕句》宋.志南古木陰中系短篷,杖藜扶我過橋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