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美尼亞和以色列都是西亞異類,哪國地緣環境更惡劣?

2021-01-11 騰訊網

西亞地區地處亞歐非三大洲交通要衝,又因盛產油氣資源,自二戰結束後,便成為了地球新晉「火藥桶」,成為了世界大國們角力的場所,長期動蕩不安。

縱觀二戰後爆發的戰爭,大多發生在西亞地區,從1948年開始,第一次中東戰爭打響,到第二三四次中東戰爭,蘇聯版阿富汗戰爭,兩伊戰爭,海灣戰爭,美國版阿富汗戰爭,伊拉克戰爭等等,再到現在的納卡衝突,西亞地區從未平靜。從這一點也能看出,西亞地區的各種矛盾之多。

這裡的矛盾主要體現為領土爭端,以及文化的衝突。打開西亞地圖,可以看到有兩個國家與西亞的文化格格不入,它們地處西亞,就好像西亞的兩座孤島,與所有鄰國的文化都不相同,而且長期遭遇孤立和敵視。這兩個國家一個是亞美尼亞,另一個就是以色列。

其中亞美尼亞信仰基督教,和歐洲國家的文化更為接近,以色列信仰猶太教,也和周邊國家完全不同,如果不了解兩國歷史,很容易懷疑這兩個國家是外來的。但事實上,亞美尼亞和以色列都是西亞本地人,其中亞美尼亞在西亞的歷史可以追溯到公元前2500年,以色列可以追溯到公元前1800年。

所以基本可以說,兩國都是西亞土著,只不過西亞地區地理位置太過重要,歷史上就是大國角力之地,而亞美尼亞和以色列和周邊文化不同,因此在歷史上備受打擊。最終猶太人受不住這種打擊,便離開了西亞,開始流亡歐洲一千多年,直到二戰後,在大國的支持下,才得以重新在西亞復國。

而亞美尼亞人卻一直堅持生活在自己的土地上,即使被滅國,被阿拉伯人強迫改信伊斯蘭教,他們也沒有放棄祖輩的土地和信仰,直到現在,亞美尼亞和以色列也依然是西亞比較另類的國家,可以說是西亞異類。

他們也因此和周邊國家有著很多的隔閡,遭遇了長期的孤立和敵視。首先,以色列自復國以來,和阿拉伯國家爆發了多次戰爭,即使戰爭結束,依然遭遇了阿拉伯國家的長期孤立,買石油都要從俄羅斯或者中亞購買。其次亞美尼亞長期和鄰國土耳其矛盾重重,又因亞美尼亞人聚居區納卡的問題,和鄰國亞塞拜然爆發了爭端,可以說東西兩側都遭遇了強大的壓力。所以說亞美尼亞和以色列兩國的地緣環境都是比較惡劣的。那麼兩國相比,哪國更惡劣一點呢?

首先看鄰居的實力。既然被鄰國敵視,那自然是鄰居越弱,地緣環境越好。亞美尼亞和土耳其、亞塞拜然、伊朗、喬治亞接壤,其中土耳其和亞塞拜然關係密切,土耳其是區域強國,而且是北約國家,因扼守黑海海峽,在地區有很大的話語權。亞塞拜然石油資源豐富,當年蘇聯解體,亞塞拜然和亞美尼亞實力相當,所以在戰爭期間吃了虧,而現在的亞塞拜然依靠石油,已經今非昔比。所以面對土耳其和亞塞拜然的東西夾擊,亞美尼亞的地緣環境可謂相當惡劣。

而以色列和埃及,黎巴嫩,約旦,敘利亞接壤,其中埃及實力最強,中東戰爭期間,埃及是阿拉伯國家中實力最強者,一貫以阿拉伯世界領導者自居,不過現在的埃及已經沒有當年的地位。而且自從以色列歸還西奈半島之後,和以色列關係也大為緩和。現在的以色列只因戈蘭高地的問題,和敘利亞矛盾重重,而敘利亞國力卻非常一般,所以從對手的實力相比,顯然亞美尼亞的地緣環境更惡劣。

其次接受外援的便捷程度。如果頂不住鄰國的壓力,自然是越容易接受外援的國家,地緣環境越好。當年以色列在第一次中東戰爭時期,幾乎就要戰敗滅國。不過以色列以談判為藉口,騙取阿拉伯國家停戰,贏得了喘息的時間。正是通過這些時間,以色列得到了西方大量武器援助,所以才打贏了這場事關國家生死存亡的戰爭。

以色列瀕臨地中海,西邊的賽普勒斯就有英軍基地,所以獲取援助非常容易。而亞美尼亞是一個內陸國,北部和俄羅斯之間還隔著喬治亞,喬治亞和俄羅斯關係緊張,所以亞美尼亞很難得到援助。從這一角度來看,也是亞美尼亞更惡劣。所以綜合來講,亞美尼亞的地緣環境遠比以色列更惡劣。

相關焦點

  • 亞美尼亞,為何被稱為「外高加索的以色列」?又是地緣決定命運?
    北高加索屬俄羅斯聯邦,外高加索分屬喬治亞、亞美尼亞和亞塞拜然三國,而著名的「外高加索高地」則由亞美尼亞高原和小高加索山脈共同構成。作為傳統的「高加索三國」之一,亞美尼亞這個內陸小國在世界上的知名度的確不高,能為世人所熟知的恐怕就是它在一戰間蒙受的那場災難了。可以說,在亞美尼亞悠久的歷史中,悲慘的經歷遠多於曾有過的輝煌。
  • 高加索內陸國亞美尼亞,為何與亞塞拜然勢如水火?
    姆希塔良是亞美尼亞人,與亞塞拜然是世仇死敵。姆希塔良是亞美尼亞最有知名度的球星,如果沒有他,很多人可能都不知道亞美尼亞在哪兒。西亞有兩大火藥桶,一個是巴勒斯坦地區(包括以色列),一個就是高加索地區(車臣就在這裡),亞美尼亞就位於高加索地區中南部。
  • 伊朗對亞美尼亞和亞塞拜然戰爭的立場的真相是什麼?
    隨著蘇聯解體,在80年代末和90年代初,伊朗伊斯蘭共和國對亞塞拜然的看法是理想的,每個人都認為這是世界政治地圖上第二個突出的什葉派國家,但實際上卻出現了其他情況。」 赫迪尤在對半島電視臺作出的聲明中說:「伊朗在亞塞拜然看到一個非宗教文化的完全世俗的社會,它甚至似乎還沒有準備好接受伊朗伊斯蘭共和國的意識形態和改革信息。」
  • 從朝鮮半島到西亞——地緣戰略的高危地帶
    可見,從中亞到海灣地區,兩個多事之地是彼此相連的,而在西亞,巴以衝突正在硝煙和槍聲中不斷升級。從阿富汗往東南看,印度和巴基斯坦之間的對峙依然嚴重,大有一觸即發之勢,因為兩國間的矛盾沒有解決。這樣,從西亞經中亞到南亞就形成了一條戰爭、緊張和動蕩的鏈條。統觀這些連成一片的「局部」,我們不能不驚嘆一聲:半個亞洲正處在動蕩之中啊!
  • 亞洲國家-亞美尼亞(西亞)城市雕塑
    亞美尼亞葉里溫城市雕塑亞美尼亞是一個位於亞洲與歐洲交界處的外高加索地區的共和制國家。行政疆界上,亞美尼亞位於黑海與裏海之間,西鄰土耳其,北鄰喬治亞,東為亞塞拜然,南接伊朗和亞塞拜然的飛地納希切萬自治共和國,以葉里溫為首都, 主要信仰基督教。自2020年1月19日起,中國公民可免籤入境亞美尼亞。葉里溫是外高加索古城之一,它是外高加索的機械工業中心,是一個歷史悠久的文化古都,公元前8世紀已存在。
  • 亞塞拜然、喬治亞跨東歐和西亞
    當下,一般地跨兩大洲的國家都是因為地理位置處於兩大洲的連接處,非羅馬帝國,蒙古帝國,奧斯曼土耳其帝國及大英殖民帝國那樣因強大而跨大洲連大洋。 當然世界上也有數個強國因海外領地和強大而地跨幾大洲。
  • 埃及爆發阿拉伯之春:背後是埃及惡劣的地緣環境
    要了解這點,我們就得從埃及的地緣環境入手。埃及,國土面積達到了100萬平方公裡,體量大,如今的人口也超過了1億。從數據上看,埃及是有很大潛力成為一個大國的。但數據只是數據,還要分析埃及的地緣條件怎麼樣。埃及雖然國土廣闊,但全國95%的土地都是沙漠,也就意味著埃及高質量、可以開發的土地只有5萬平方公裡。
  • 以色列與沙特接近,一場中東地緣革命?
    媒體關注的一個新聞焦點是蓬佩奧訪問沙特期間,以色列總理內塔尼亞胡可能秘密訪問沙特,並與沙特王儲薩勒曼舉行了會談。雖然沙特官方並沒有作出回應,但是以色列高級官員基本確認了這場以沙秘密會晤。沙特是阿拉伯國家中的重要領導國家,這樣的國家與以色列領導人舉行面對面會晤的確是吸引眼球,甚至在此之前是難以想像的。在蓬佩奧撮合之下,這一歷史性會晤可能會引發中東地區的地緣政治革命。
  • 亞美尼亞和亞塞拜然的愛恨情仇
    亞美尼亞先後被波斯人建立的阿契美尼德帝國、馬其頓帝國(亞歷山大大帝)、羅馬帝國、波斯帝國、拜佔庭帝國、塞爾柱土耳其、蒙古、奧斯曼土耳其和沙俄徵服統治,一直處於異族的高壓統治下。後來,亞美尼亞被奧斯曼土耳其和沙俄強行分為西亞美尼亞和東亞美尼亞。
  • 亞美尼亞和亞塞拜然大打出手,這兩個國家有什麼恩怨情仇?
    亞美尼亞和亞塞拜然這兩個國家,對絕大多數國人而言都是比較陌生的,甚至說連它們在哪裡,大部分人都沒有一個直觀的概念。 所以,最近這兩個國家兵戎相見之後,不少人都很懵: 這是哪裡冒出來的兩個國家,他們之間又為何說打就打呢?
  • 歷史上的亞美尼亞,與土耳其有什麼深仇大恨?
    由於地形的原因,山巒疊嶂的高加索地區也向來是各大地緣實力的天然分界線,而這種地緣緩衝區的特殊條件,也為獨特文明與民族的頑強生存提供了重要的條件。亞美尼亞、喬治亞與亞塞拜然三國正是這樣特殊地緣空間的獨特歷史產物。
  • 近鄰不如陌路:亞美尼亞與土耳其如何結下世代血仇?
    2020年實是多事之秋,全球新冠肺炎疫情如火如荼,西亞地區的亞美尼亞和亞塞拜然之間又爆發了激烈大戰。兩國面積雖小,火氣卻很大。這場衝突一度發展到了號召老人孩子齊上戰場,全民抗戰直至彈盡糧絕的境地。盤踞在高加索地區的傳統大國,如俄羅斯、土耳其、伊朗等紛紛下注,使本就惡劣的局勢越發混亂。尤其是土耳其,力挺盟友亞塞拜然,甚至派遣僱傭軍親自下場,與亞美尼亞爭鬥不休。那麼,土耳其為何要踏入這攤渾水?土耳其和亞美尼亞之間,又有著怎樣的矛盾呢?
  • 為何亞美尼亞會被亞塞拜然擊敗?亞前總理:亞美尼亞80%軍人失蹤
    亞阿戰爭衝突已經過去一段時間,但是關於他們的戰爭,移動網際網路上一直都有,對於亞美尼亞真正失敗的原因,一直眾說紛雲,今天我們從多個方面進行分析。據亞美尼亞前總理布蘭特發文稱,在納戈爾諾-卡拉巴赫衝突中被亞塞拜然擊敗的原因,是因為亞美尼亞軍隊的80%失蹤。亞美尼亞已被擊敗,這不是什麼秘密。亞塞拜然人很清楚我們在納戈爾諾-卡拉巴赫有多少輛坦克,大炮和其他武器。一句話就是,被亞塞拜然擊敗是不可避免的。
  • 法媒:聚焦西亞 中國的「新絲綢」戰略
    法國「世界大事」網2月19日文章,原題:中國的新絲綢之路必然經由中東以色列港口城市埃拉特和阿什杜德之間的高速鐵路長達300公裡,將紅海之濱與地中海相連。這一被稱為「紅海-地中海」的工程項目由北京出資、耶路撒冷發起,它凸顯中國的「西亞」戰略。
  • 亞美尼亞停戰後,伊朗發出擔憂:以色列借用亞塞拜然機場展開轟炸
    亞美尼亞和亞塞拜然商定的停火條件對德黑蘭的長期戰略利益構成了嚴重威脅。這種影響可能會影響伊朗人民對伊朗政權的看法,並改變其對亞塞拜然和敘利亞的政策。亞塞拜然現在已經控制了其與阿拉斯河沿岸的整個伊朗邊界,控制了卡拉巴赫地區。儘管這在亞塞拜然值得慶賀,但在伊朗卻令人震驚,因為亞塞拜然邊界的擴展使以色列能夠進入更多領土,從而可以與伊朗保持聯繫。
  • 川普拒絕承認亞美尼亞種族滅絕
    【文/觀察者網 白紫文】針對美國參議院通過的「承認土耳其對亞美尼亞種族滅絕」決議,土耳其總統埃爾多安於15日威脅稱將承認美國曾對土著居民進行種族滅絕。一天之後,川普政府表態,拒絕承認亞美尼亞種族滅絕。
  • 比納卡更重要:阿拉拉特山何以成為亞美尼亞和土耳其爭奪的焦點?
    援助亞美尼亞物資那麼,阿拉拉特山究竟是怎樣一座山,會讓亞美尼亞和土耳其如此在意和敏感?此後經過數百年爭奪,1517年,奧斯曼土耳其帝國佔領此地,由於地處亞歐文明交界處,受到伊斯蘭文明和俄羅斯的雙重擠壓,1639年,伊朗和奧斯曼土耳其籤訂《君士坦丁堡協定》,伊朗拿到東亞美尼亞,西亞美尼亞則歸土耳其。曾經煊赫一時的區域大國亞美尼亞於19世紀亡國,西亞美尼亞被奧斯曼土耳其帝國徵服,1813年,沙俄向伊朗宣戰,要爭奪亞美尼亞。
  • 地處五海三洲之地的西亞地區,既是世界石油寶庫也是世界火藥桶
    西亞地區國家數量總共有20個,分別是位於阿拉伯半島上的沙烏地阿拉伯、葉門、阿曼、阿拉伯聯合大公國、巴林、卡達、科威特、約旦和伊拉克等9個國家,西亞東部地區有伊朗和阿富汗等兩個國家,西亞北部地區有土耳其、亞美尼亞、亞塞拜然、喬治亞等4個國家,西亞西部及地中海地區有敘利亞、黎巴嫩、巴勒斯坦、以色列和賽普勒斯等5個國家。
  • 亞美尼亞,苦難中堅守千年的堅韌換來的卻是炮火連天
    亞美尼亞被稱作高加索「以色列」,以堅韌著稱,兩千五百年的民族史寫滿了苦難,卻從未屈服。如今的戰火將把他們帶向何方?沒有周邊大國的決心,他們無力改變境況! 公元前五世紀,一群歐洲南高加索的古老人種在西亞和東歐的交界處,黑海以東,裏海以西,高加索山脈以南的廣大土地上,建立了一個統一的亞美尼亞王國,這就是亞美尼亞民族歷史的開端。
  • 以色列(State of Israel)——是一個位於西亞黎凡特地區的國家
    以色列(State of Israel),是一個位於西亞黎凡特地區的國家,地處地中海的東南方向,北靠黎巴嫩、東瀕敘利亞和約旦、西南邊則是埃及。1948年宣布獨立,2014年1月人口已超過813萬,其中猶太人611萬人,是世界上唯一以猶太人為主體民族的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