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阿拉伯之春首先在突尼西亞爆發,瞬間就擴散到其他阿拉伯國家。埃及也不例外。同年1月25日埃及爆發了大規模遊行示威活動,據估計,埃及全國超過一百萬人參加了示威遊行。他們高喊著要現任總統穆巴拉克下臺。迫於壓力,2月11日,時任埃及副總統在國家電視臺宣布穆巴拉克已卸任總統。
那麼,已經統治埃及長達30年的穆巴拉克為何會突然下臺?阿拉伯之春為何能在埃及產生如此大的影響呢?要了解這點,我們就得從埃及的地緣環境入手。埃及,國土面積達到了100萬平方公裡,體量大,如今的人口也超過了1億。從數據上看,埃及是有很大潛力成為一個大國的。
但數據只是數據,還要分析埃及的地緣條件怎麼樣。埃及雖然國土廣闊,但全國95%的土地都是沙漠,也就意味著埃及高質量、可以開發的土地只有5萬平方公裡。也就是說埃及的地緣環境並不好,雖然尼羅河的灌溉讓埃及的農業發展得很好,並且上世紀很長一段時間都是阿拉伯國家的領頭羊。
但人口的快速增長讓埃及的人地矛盾越來越突出。1945年,埃及的人口只有2000多萬,2011年,埃及的人口已經由2000多萬上升到九千多萬了。如此快的增長速度,全球怕是找不出第二個了。埃及人口快速增長的同時,埃及的經濟增長卻比較緩慢。意味著埃及的財富總量沒怎麼上升,要分財富的人卻多了好幾倍。
這樣的話,本就生活艱辛的埃及人就不滿意了。尤其是2008年爆發金融危機之後,全球各國的經濟都遭受到重創,與西方經濟緊密聯繫的埃及自然也不能例外。所以,埃及的失業率達到驚人的30%,全國有三分之一的人失業。
如此嚴峻的狀況使埃及國內非常多人對穆巴拉克政府非常不滿。況且,埃及與西方的來往越來越多的同時,西式民主制度也對埃及的年輕人產生了很大的影響。畢竟穆巴拉克已經在位30年了,是個名副其實的「獨裁者」。如果他能讓埃及人人都有口飽飯吃,埃及民眾也不會計較這點。但當民眾找不到工作,吃不起飯的時候,穆巴拉克獨裁的表現就讓他們心生不滿,從而讓他們產生推翻政府的舉動。
所以,埃及惡劣的地緣環境、較多的人口使埃及的人地矛盾在較長的時間內都會非常突出。埃及要想不重蹈「阿拉伯之春」的覆轍,就必須控制人口增長,同時大力發展工業,增加就業崗位,做大蛋糕,否則的話,埃及這個神聖土地將永無寧日,無法實現長治久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