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臨汾,有一場廁所革命

2020-12-12 新周刊

廁所一直是中國城市建設的痛點。

早在十年前,山西省臨汾市就已經開始一場屬於它的「廁所革命」。臨汾市「公廁總設計師」宿青平用十年時間推動「公廁改革」,打造了一座遠近聞名的公廁之城。一定程度上,在臨汾,公廁文化如今已構建起市民的文化自信。

文/張金平

臨汾市的第88號公廁,也許是全中國「最有性格」的公廁

這座建築坐落在臨汾市河汾路最繁華之處。它的後方是名為「五洲國際中心」的超級商場綜合體,聚集了各類中高端品牌及高端酒店,正前方是一座名為「廣奇財富中心」的高層建築。

公廁分為兩層,上層掛了四塊全國獨一無二的招牌:「公廁文化館」「市民廁所學校」「公廁品牌示範中心」「公廁文化傳播中心」

雨中的88號公廁,放大版的獎盃立在公廁前方的綠化帶裡。圖/李偉

2018年1月8日,全國首座公廁文化館正式開館。

今天,你如果坐計程車經過臨汾市鼓樓南北大街,抬眼望去,街兩邊的風景與國內的二線城市無異,一座座高樓閃過;但如果你從車窗向外平視,卻無法不注意到一座又一座有著巨大標誌且造型奇特的公廁——仿古的,現代的,甚至還有一座像極了「憤怒的小鳥」,司機也會忍不住在一旁講解:「酷斃了!」

這樣的公廁在臨汾市區有88座,每一座都有編號,標準達到五星級,具體來說,每一座都可以與機場公廁相媲美,甚至勝出

有的公廁模仿憤怒的小鳥外形。圖/李偉

「臨汾公廁 世界之最 公廁大師 非青平莫屬」

——————

4月11日這一天,公廁文化館由解說員侯映延值班,她出生於1995年,在重慶念的大學,學舞蹈專業,有著北方姑娘的爽朗和熱情,笑著歡迎每一位來訪者——整個上午,有3個人到訪。

展廳兩邊展板上的內容將人類廁所發展史分成了四部分:千古一夢,百年滄夢,十年追夢,金廁美夢

展廳正中央,一面嵌入式的展櫃,裡面有滿滿一柜子的獎盃和獎狀,其中最打眼的是一座「杜拜國際改善居住環境最佳範例獎」的長方體金色鏤空獎盃,這座獎盃不僅文化館裡有,在靠著88號公廁的綠化帶裡還立著一座放大版。

展櫃裡有一本書叫《大國廁夢》,作者是宿青平。「你應該買這本書!」 侯映延用不容置疑的口氣對記者說,「他是臨汾市民的大恩人,公廁建設全靠他,你應該見見他!」

臨汾公廁分布圖。圖/李偉

於是,記者花了132元,買下宿青平的著作《大國廁夢》《笑改變世界》,以及歌詞集《永遠握著的手》和同名光碟。

侯映延開了一張紙質證明,她說,幾乎每一個來公廁文化館的人都會購買這些書和光碟,賣得最多的是《大國廁夢》

公廁文化館有一本厚厚的留言簿,它記錄了開館以來的來訪者留言。來訪者多是來自政府環衛部門的職工、學生、退休幹部及媒體人。

一個名叫「青平崇拜者」的到訪者留言:臨汾公廁,世界之最,公廁大師,非青平莫屬。「吳志愛」留言說:臨汾公廁革命給人民帶來無比福祉,是宿青平同志的心血和功勞,我們向他致敬

熱情的公廁造訪者們的留言。圖/李偉

3月11日,一位女性來訪者將自己的玫紅色唇印留在了留言簿上,並寫道:「期待『黃金』廁所」。4月1日,陝西寶雞「公廁革命」小組在參觀完後留言:「以民為本」。4月5日,一名到訪者畫了一幅豎起大拇指的漫畫,並點讚「臨汾公廁,牛!」。

侯映延的另一項日常工作是記錄每一天到訪公廁文化館的人數,記錄到訪者的身份和職業。記錄顯示:1月6日有178人參觀公廁文化館,其中臨汾市小記者團有30名小記者和30名家長在當天上午到訪;1月8日,開館當天,有330人來參觀,這也是記者看到的記錄裡,到訪人數最多的一天

臨汾公廁的總設計師宿青平的十年

——————

88號公廁的一層是公共廁所,與二層展廳呼應,它的內部構造與另外87座臨汾公廁相似,均由三部分組成——男廁、女廁和管理室,管理室內設有床鋪,由兩到三位環衛工24小時輪流值班。

公廁裡的公共體重秤。圖/李偉

公廁裡配置了鋼化玻璃門、自動感應衝水器、自動洗手臺,地面鋪滿帶有金色邊框的小方塊瓷磚。公廁裡還設有體重秤和全身鏡,體重秤就放在大廳入口的牆邊,一個穿白色上衣的微胖女孩,進蹲位之前稱了稱,方便完以後,又稱了稱,出門時,她不好意思地笑了。

與機場公廁最大的不同是,臨汾公廁裡沒有提供免費紙巾,如急用,需要花1元購買。

宿青平2013年在杜拜領取「杜拜國際改善居住環境最佳範例獎」時的大幅照片掛在公廁的入口處,一進門就可以看到。

出生於1959年的宿青平,1982年畢業於山西大學哲學系。他在臨汾市是一位明星官員,曾擔任臨汾市堯都區委副書記、區長,臨汾市住房保障和城鄉建設管理局局長,現在是臨汾市市長助理。

指點臨汾古城雕塑的宿青平。圖/李偉

去往杜拜領獎算得上是宿青平的高光時刻。

2013年3月6日,在阿聯杜拜舉行的第九屆「杜拜國際改善居住環境最佳範例獎」頒獎大會上,宿青平代表中國捧回唯一進入「全球十佳」的國際大獎。在宿青平領獎的同時,國內關於臨汾公廁的「豪華」爭議此起彼伏

他在《大國廁夢》裡這樣寫道:「當時,我在大家面前裝得很平靜,其實內心也充滿了鬱悶。儘管我對臨汾公廁心中有數,但在出國領獎的興頭上,被澆了一盆冷水,也確實不是滋味。」

在這之後的新建公廁上,「杜拜國際最佳範例獎」這9個字被放大,紅底白字出現在外牆上。夜晚,廁所的牆體上會亮起霓虹燈,那些大字遠遠就可以看到,給人以指引和召喚。

紅底白字的「杜拜國際最佳範例獎」霓虹燈在夜晚亮起。圖/李偉

4月12日上午,記者在宿青平位於古城公園的辦公室見到了他——薑黃色外套,格紋襯衫,西裝褲,舊皮鞋,灰白色短髮,談話的過程中,他經常大聲笑起來。記者到訪時,宿青平正在看一本書,書名是《社會主義從空想到科學的發展》。

臨汾公廁是宿青平在擔任住建局局長之時的重要「作品」。他將臨汾市區的公廁建設分為三代:第一代——2008年至2010年,33座,平均每座造價50萬元;第二代——2011年至2014年,36座,平均每座造價70萬元;第三代——2015年至2017年,19座,平均每座造價80萬元

毫不誇張地說,宿青平是臨汾市區88座公廁的「總設計師」,這裡的每一座公廁都是他參與設計並拍板的

外形各異的公廁。圖/李偉

宿青平在《大國廁夢》裡解釋了自己排除萬難決心建公廁的原因——為了人民的尊嚴

他講了一個故事:上世紀80年代,一位農村婦女從鄉下進臨汾城,換了一套最珍惜的乾淨衣服,走在大街上,想上廁所,卻發現無處可去,憋不住結果尿在了褲子裡。返回時,婦女留下了一句話:這輩子再也不進臨汾城

宿青平說,農村婦女這句話,是當官者的恥辱。老百姓最基礎的問題不解決,談何富強

被如廁者圍觀的楹聯

——————

《大國廁夢》的寫作只花了宿青平一個月的時間。去杜拜領完獎回來後,他就開始動筆寫這本在日後風行一時的暢銷書。而當時動筆,其實主要是為了回應關於「豪華」的爭議。

宿青平從杜拜帶回來的獎盃。圖/李偉

在這本書中,宿青平詳細介紹了中國廁所的發展史,並論證了公廁的重要性及城市建公廁的合理性。在書的結尾,他寫了一封《致全國市長的公開信》,呼籲市長們應該抓一下城市的「尿盆子」和「便池子」,解決市民的「方便」問題,但回應者寥寥

我們之前放過免費紙巾,但都被老百姓順走了,市民素質達不到,就乾脆不放。」宿青平告訴記者公廁不放免費紙巾的緣由。

至於為何要將自己領獎時的大幅照片懸掛在公廁裡,宿青平哈哈一笑:「我就是要打破偏見,誰說照片不能放在公廁裡的?」

公廁門上的對聯:神仙皆知食為天,人間有誰不方便。圖/李偉

臨汾的每一座公廁,宿青平都為其寫了楹聯,第88號公廁上寫的是「想民所想謀事切記謀公,急民所急治城莫忘治廁」,而鼓樓北大街第85號公廁的楹聯是「人居之窗與世界接軌,便民之所與文明相連」。

「有來有往解不斷,若即若離總相依」「吃喝縱有千般味,拉撒方得一身輕」「七彩人生多色路,五穀生活匯一門」「進來疾如風,出去好輕鬆」「民生小事事不小,百姓方便便有方」……這些五言、七言式的楹聯,常常能引來如廁者駐足圍觀。

宿青平的遺憾:臨汾沒能像平遙一樣

——————

宿青平主動談及了他的雕塑作品:在臨汾古城公園,有一座雕塑館,專門盛放他創作的雕塑,大大小小加起來超過300件,作品涵蓋的範圍很廣,包含歷史人物、橋梁文化、廣場公園、公廁街景……

在鼓樓廣場,有一尊名叫「脊梁」、高500cm的青銅雕塑,它是一隻臥牛,但是牛的脊背卻是長城形態,蜿蜒曲折——這件作品獲得了全國優秀雕塑作品獎。

作品《脊梁》。圖/李偉

宿青平關於牛的雕塑,在街頭還可以看到《龍牛》《臥牛雄風》《九牛》以及臥牛大橋的雙頭臥牛雕塑。

在第64號公廁正門的左前方有一座名為「伴侶」的漢白玉雕塑,從正面看它像一個剛剛方便完正準備提起褲子的人,但卻被做成了馬桶造型;從背面看,是兩瓣堅實的屁股——這件雕塑的外觀造型還申請了國家專利。

宿青平的300多件雕塑作品,幾乎都能在臨汾街頭、公園、寺廟裡看到,從市中心到郊區,出現的頻率很高。

記者在展廳看到多座以女性乳房為造型的雕塑,問及緣由,宿青平解釋說,母親是值得歌頌和讚美的。

為什麼不請國內知名專業雕塑家來設計呢?「哪來的錢請啊!」宿青平答道。

宿青平和他的雕塑。圖/李偉

雕塑館的房頂是一大片由青銅鑄成的臨汾古城,它還原了古城未毀之前最完整的風貌,這也是宿青平的創意。

當天下著雨,宿青平帶領記者踏上這片屋頂,他略帶遺憾地指著整個古城說:「現在的臨汾,大家都知道的古建恐怕就只有鼓樓了。」他很惋惜,臨汾沒能像附近的平遙古城一樣,發展成一座旅遊之城

一群身著黑色套裝的雕塑館工作人員,拿著掃把在「古城」之上清理積水,但雨總是下不完的樣子,掃完又積滿了,宿青平擺擺手,讓她們別掃了,於是,眾人停下來,拉起了家常。

宿青平的另一件重要「作品」是位於堯廟廣場西面的「華門」,這座於2004年建成開放、高50米、象徵中華上下五千年的「天下第一門」,同樣給他帶來「豪華」的爭議。

雨中華門。圖/李偉

4月12日下午,雨仍在下,從華門門口朝裡望,遊人稀少,附近的堯廟正在修繕,更是少有遊客進去,一切顯得肅穆又寂靜。

一位身著紅色唐裝、留著黑色長鬍子的算命先生在華門附近的街邊支起了攤子,音響發出巨大的聲音,一位穿格紋外套挎著紅色挎包的中年女士坐在他身旁,一臉虔誠。沿著桌子垂下來的廣告布上顯示算命先生會的技能有很多——起名、官運、尋人、陽宅、陰宅、出行、升學、前程、事業、婚姻、手相、面相,甚至還包括企業策劃。

公廁是臨汾人的自豪

——————

第55號公廁47歲的公廁環衛工吳燕紅,大概是最了解公廁是如何改變臨汾市民生活的人。

55號公廁是仿古造型,有著飛揚的屋簷和厚重的屋頂,它的門口寫著:神仙皆知食為天,人間有誰不方便

吳燕紅是3個孩子的母親,老大已大學畢業,老二正在念大學,老么在讀高中。她來自臨汾周邊的農村,來當環衛工之前,她是只在家裡做家務的家庭婦女。

吳燕紅(右)和她的同事。圖/李偉

現在,吳燕紅每個月有1750元的工資,同時買有保險。每上兩天班休息一天,24小時輪班,夜班時,她會住在公廁的管理室

清晨市民尚未起床時,以及深夜市民進入夢鄉時,像吳燕紅一樣的公廁環衛工會對公廁來一次大清洗,一天兩次,沒有一天落下。上級單位對他們提出的要求是:愛廁如家

一定程度上,臨汾公廁是臨汾市民文化自信的來源之一,臨汾人說起公廁,總有一種自豪的情緒

公廁建設是臨汾人的自豪。圖/李偉

這是深夜醉酒之人和無家可歸之人的庇護所,因為公廁裡提供免費座椅,吳燕紅常碰到有人凌晨躺在椅子上入睡;晴天時,看著成群的老人坐在公廁前的臺階上無所事事地嘮嗑,嘮嗑完,上完廁所,老人們又慢悠悠地回家。吳燕紅甚至還發現,公廁周邊小區的居民為了省水,一大早跑到樓下附近的公廁裡排隊方便。因為不提供免費廁紙,吳燕紅幾乎看不到隨地亂扔紙巾的現象

宿青平寫的那本《永遠握著的手》歌詞集,就是寫給像吳燕紅這樣的環衛工的。這本創作於2009年的歌詞集一共收錄了他16首歌詞——《不到三更就起床》《好媽媽 別掃啦》《我的黑夜比白天多》《看咱風流不風流》《天下環衛一家人》……那張同名光碟,收錄了將這16首歌詞譜成曲的歌曲,每一首都讓人產生相似的感覺——飽含深情,發自肺腑,深情眷戀,激情熱烈,很容易將人帶入感動的情境之中。

《中國市容報》原總編輯吳居才在歌詞集的序言中寫道:「這一首首歌,是心的體驗,也是心的呼喚。」他形容這部歌集是「領導幹部為環衛工人創作歌曲的先例」,也是「全國第一部環衛歌曲集」

在《不到三更就起床》裡,宿青平寫道:春天裡好睡眠/家家戶戶睡得香/只因要去掃大街/不到三更就起床/秋天裡天漸涼/風吹大樹落葉忙/只因街上活兒重/不到三更就起床……

《好媽媽 別掃啦》的歌詞風格則完全不同:好媽媽/別掃啦/你今年已經六十八/二十年春秋大街上過/磨完了掃帚九百把/磨完了掃帚九百把……

2018年4月13日,臨汾街頭,小學生放學了。圖/李偉

越往城市的郊區走,公廁就越少,公廁之間的距離也就越遠。離開主幹道,一些收費廁所隱藏在巷子裡,廣告牌上寫著:廁所,收費1元。

「我才不管那麼多,對我們老百姓來說,方便了,就是好事!」一位上完公廁的男性市民豎起大拇指大聲說道。

4月14日,臨汾雨過天晴,街道邊的楊樹開始抽條,葉子嫩得滴水。第88號公廁旁邊,立著放大版獎盃的地方,一位流浪漢蜷縮著躺在綠化帶邊緣睡得香甜

相關焦點

  • 山西臨汾「公廁革命」讓百姓更有幸福感
    這座城市叫響「把公廁建成星級標準,讓市民享受公廁文明」的口號,率先打贏了中國公廁革命的第一場大捷。如今,公廁已成為臨汾最靚麗的一張名片。 在前不久召開的第四次全國廁所革命推進大會上,國家旅遊局局長李金早指出,要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於廁所革命的重要指示精神,總結全國廁所革命三年計劃實施以來取得的成效和經驗,以全域旅遊理念,持續深入推動廁所革命。臨汾公廁革命也將繼續讓百姓享受改革紅利。
  • 探究廁所設計與廁所教育 助力中國「廁所革命」
    近年來,我國「廁所革命」得到政府的大力支持,然而同時也面臨社會參與、廁所文化教育與廁所設計理念等方面的短板。中國國內2015年以來大力推行「廁所革命」,並在城市與鄉村開展了大規模地廁所改造工程。  國際公益學院院長、北京師範大學中國公益研究院院長王振耀表示,中國現階段廁所革命推進過程中,國家倡導力度很大,但是社會、市場反應還不夠,推進不紮實,說明公眾對廁所問題還缺乏共識。中國也需要日本那樣的學者、學校和社會機構來不斷倡導廁所文明,從而與政府共同推進「廁所革命」。
  • 上一次山西臨汾的公共廁所,恨不得直接住進去
    凡是在臨汾上過公共廁所的人,都得到過一種大氣磅礴的用戶體驗。在走進那座建築物之前,你完全有理由懷疑它是個旅遊景點。第一次在臨汾上廁所,首先要擺脫對公廁的刻板印象,才能順利找到解決方案。不然很可能走到廁所門口都不敢進去,生怕勿入了什麼被保護的歷史遺蹟。
  • 南平市延平中心城區掀起一場「廁所革命」
    原標題:延平中心城區69座公廁舊貌換新顏 ——《南平市市容和環境衛生管理辦法》實施成效系列報導(五)本報訊 「廁所從來沒有這麼好過。」85歲的邱水妹發出這樣的感慨。昨日,家住南平市區人民路的她從四鶴巷公廁裡走出,對著記者豎起了大拇指。
  • 臨汾火了,街頭五星級廁所成景點,很多遊客都慕名而來
    有景點的城市重點發展景點,開發新景點,但是沒有景點的城市該怎麼辦。他們只能自己做景點,所以這幾年我們身邊出現了很多人工景點。比如古色古香的街道,古色古香的城市等現代化景點。旅遊業作為一種新的經濟發展模式,一方面可以給城市帶來經濟效益,另一方面可以改善城市環境,為市民提供便利,可謂一舉兩得。
  • 以公共廁所聞名全國的臨汾,卻在環保上輸得一塌糊塗
    【1】國外的公共廁所目前,對於西方的公共廁所來講是處於世界先列的,不僅從內觀環境還是從設備設施來講,西方的公共廁所都在各個方面佔有著巨大的優勢,很多人對美國、歐洲等西方國家,特別是日本的廁所都特別的羨慕,也希望自己能夠使用上乾淨衛生的公共廁所。
  • 【廁所革命】以市場、規範為基礎,推進全域廁所革命
    自2015年實施「廁所革命」至2017年10月底,由原國家旅遊局牽頭,國家、地方投入大量資金改建、擴建、新建旅遊廁所6.8萬座,廁所數量顯著增加、質量明顯提升,文明如廁深入人心。那麼在廁所革命中需要注意哪些問題,才能真正實現預期目標呢?1.市場導向,因地制宜摸清家底、弄清現狀是廁所革命的基礎。
  • 中國「廁所革命」要消滅蹲式廁所?
    一場新的「廁所革命」即將到來,是否會「消滅蹲式廁所」待定在一些外媒看來,中國「廁所革命」就是要消滅「蹲式廁所」1月15日一些外媒注意到了這條消息,不過有意思的是,好幾家外媒都認為廁所革命就是要「消滅蹲式廁所」。如法國知名媒體Relaxnews的報導開頭就稱,「為了增強旅遊業,中國發起了一個『廁所革命』,將消滅傳統的蹲式廁所」。英國《每日郵報》的報導標題就是「這是一個革命!在被抱怨又髒又亂後,中國宣布將對景區蹲式廁所進行徹底翻新」。
  • 田野營報告︱被「革命」的公共廁所
    中國這場當下熱火朝天的廁所革命起源於上世紀六十年代的愛國衛生運動中開展的一場「兩管五改」活動,以「管水、管糞、改水井、改廁所、改畜圈、改爐灶、改造環境」為主要內容,其中就包括了改廁。之後廁所革命的主要「陣地」逐漸確立在了中國的鄉村地區。值得注意的是,農村改廁一系列工作中,其實並沒有在官方文件、學術研究或媒體報導中直接出現「廁所革命」一詞。
  • 中國「廁所革命」要消滅蹲式廁所? 今日話題
    近日,有外媒報導中國旅遊局欲掀起「廁所革命」,將「消滅傳統的蹲式廁所」,並在全國範圍內新增數萬個新式廁所。查詢官方說法和官媒報導,暫時沒看到「消滅蹲式廁所」一說,不過,旅遊景區到底需要怎樣的公共廁所,是一個值得討論的公共議題。
  • 學校廁所成打卡熱門,標誌著「廁所革命」走向深入
    有記者到學校廁所參觀,發現廁所裡不僅用各色卡通形象背景牆裝飾美化,除臭水平也上了一大臺階。而且,在環境的感染下,學生的如廁習慣也有了很大的改善。這一切都要歸功於學校發起的「廁所革命」。校園廁所改造前,該校曾經對學生的如廁習慣做了一番調查,結果讓老師們大跌眼鏡。以二年級某班為例,全班33名同學,有31名學生不喜歡原來的廁所,還有兩名同學從來不在學校上廁所,主要原因就一個———臭。
  • 「廁所革命」:小廁所影響大旅遊
    「旅遊要發展,廁所要革命。」廁所不僅是遊客出行的必需,更直接影響著遊客的旅遊體驗。畢竟在朝思暮想的遠方,誰都不想被廁所的髒亂臭嚇出「內傷」。從去年初開始,國家旅遊局計劃用3年時間通過全國範圍內的「廁所革命」來破解難題。時間過去了將近一半,旅遊「廁所革命」進行得怎麼樣了?
  • 山西臨汾公廁成景點,管理費高達幾百萬,網友:有必要這麼浪費嗎
    相信有很多人都聽說過這樣一句話,」地上文物看山西」,確實,山西歷史悠久,文化底蘊深厚,也擔得起句話,而山西臨汾更是有「華夏第一都」之的美譽,這裡的歷史遺址眾多,而壺口瀑布更是聲名遠播但是,不知道去過臨汾的朋友,有沒有發現一個印象,在臨汾街頭,公廁那是隨處可見,而且這些公廁外觀都是非常不錯的,故宮形狀的、鳥巢形狀的、城堡形狀的、憤怒的小鳥形狀,孫悟空七十二變的房子形狀等等,如果不是上面掛著公廁的牌子,相信很多人都不會相信它們是廁所,都不敢進去方便。
  • 熱聞丨「山西臨汾五星級公廁成景點」上熱搜!建成這樣有無必要?
    造型多樣,有奇葩也有拼創意通過簡單搜索就能發現,在臨汾,造型多樣的廁所已成一道獨特的風景線。可以看到,在廁所外形的設計上還是下了一番功夫的。在某旅遊軟體上,記者搜索「臨汾公廁」,竟然真的有相關旅遊記憶,其中一個遊客這樣寫到:「每500米就會有一個外形各異,主題鮮明的公共衛生間,內部設施溫馨乾淨,看了一下獎牌,果然名不虛傳,小廁所凸顯大文明,現在這種民生類的瑣事上能做的這麼用心的地方真不多了,都是一樣大政績,這種民生類的項目不僅便利老百姓也服務外來遊客,一個公廁迅速溫暖了一個外地人的內心
  • 廁所革命:惠達、帝王等各大品牌搶佔市場大戰已然開篇
    中華建材網:近日,習近平就旅遊系統推進「廁所革命」工作取得的成效作出重要指示,強調要堅持不懈推進「廁所革命」,努力補齊影響群眾生活品質短板。隨後「廁所革命」再度成為社會關注熱點,攀升為各大網絡頭條,衛生潔具板塊成為股市新寵。在一片大好形勢下,各大衛浴品牌已率先在這場「革命」中搶佔資源。
  • 外媒直呼「不可思議」,這個被低估的城市,竟然有五星級廁所
    而如今外媒直呼「不可思議」,這個被低估的城市,竟然有五星級廁所。山西省臨汾城市就是這樣一個被低估了的城市。雖然他至今為止還是位於我國的四線城市,但是如今的表現,卻讓大家刮目相看,名氣爆紅在了各大短視頻的平臺上。
  • 山西又一景點走紅,五步之內定有一廁,「五星級」廁所成城市名片
    ,還有佛教和道教的產物,蒙山大佛和五臺山,不管是在歷史上還是現如今都是非常有名的,今天我們所說的與之不同,山西又一景點走紅,五步之內定有一廁,「五星級」廁所成城市名片。山西的古代遺址遺蹟是三天三夜都數不完的,臨汾位於山西西南部,臨汾歷史文化悠久,是黃河文明的發祥地之一,自古有「中國第一首都」的稱號;不過暫時不談臨汾的歷史,只談臨汾的廁所;所謂吃喝耶戈是人之常情,廁所是我們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人有三種焦慮,逛街方便但是找不到廁所,相信大家都經歷過這樣的尷尬;然而,這種情況在臨汾從未存在過,我們來看看原因。
  • 這個城市因廁所而出名,連公廁都是五星級,人稱「廁所之都」
    世界上有許多「之都」,常見的有音樂之都、藝術之都、設計之都、美食之都、文化之都等等,還有一些不太知名的,如酸雨之都——柳州,電器之都——樂清市柳市鎮,雕塑之都——大同,當然還有一些令人驚詫的「之都」。而我們對於「之都」的定義一般都是在這一方面其他省份城市無法逾越的。今天,筆者要和朋友們介紹這個「廁所之都」,它就是我國山西臨汾。
  • 中國五星級廁所最多的地級市,竟是這座不起眼的四線城市
    可能還有不少領導認為,有建設廁所的錢還如多蓋幾棟高樓,多修幾個公園,最起碼讓遊客來了之後第一眼覺得這個城市發展不錯,所以在一些經濟發展比較好的城市我們往往所感受到的公共廁所都是很普通,甚至是比較髒。可是臨汾市就意識到了廁所的重要性,旅遊局局長去年年初在山西臨汾調研廁所革命工作時,也對臨汾市的廁所建設給予了充分肯定。
  • 北京人的「廁所革命」
    大規模改造公廁掀起高潮解放前,分布在北京城區街道上的公廁有516座,大多由草蓆圍成,非常簡陋。其中,磚砌較正規的公廁僅有83座,還全部是死糞坑。上世紀五六十年代,帶隔板、有洗手池的公廁是當時十分「高級」的廁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