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網友認為劉禹錫《陋室銘》有矛盾之處,應該改兩個字,有道理嗎

2020-12-18 美詩美文

每次提到劉禹錫,很多人都會想到「詩豪」二字。李白的「詩仙」、杜甫的「詩聖」、白居易的「詩魔」之名雖也是響噹噹的,但與劉禹錫這「詩豪」之稱相比,還是少了些霸氣。

說實話,劉禹錫的「豪」是被逼出來的。其千古名句,不管是「晴空一鶴排雲上,便引詩情到碧霄」,還是「前度劉郎今又來」,都是被朝中小人逼出來的。而在其平生作品中,讓大家記憶最深的當屬《陋室銘》。讓我們再來讀一次:

《陋室銘》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階綠,草色入簾青。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可以調素琴,閱金經。無絲竹之亂耳,無案牘之勞形。南陽諸葛廬,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一篇駢體銘文,能寫得如此洋洋灑灑,詩豪果然是名不虛傳。關於這篇駢文背後的事,大家應該也都知道。當年劉禹錫被貶至安徽和州為官,當地知縣為難他,將他安置於一間陋室中。於是劉禹錫便題了這篇駢文,刻成碑,立於陋室門口,當真是又酷又霸氣。

此文入選課本多年,但近期筆者卻發現有位網友對它提出了點質疑。該網友認為,劉禹錫這篇千古名作中,其實是有矛盾之處的。他指出文中提到「可以調素琴,閱金經」,文人讀書撫琴,自然是大雅之風。但後面,他又提到「無絲竹之亂耳」,既然都說了平日裡要撫琴,那為何又會覺得絲竹亂耳呢?這不正是矛盾嗎?

所以根據分析,他認為《陋室銘》在流傳的過程中,可能有兩個字是抄錯了的,是不對的。這兩個字就是「無絲竹之亂耳」中的「無」和「亂」字,他將這一句改了一下,改成了「有絲竹之悅耳」。他認為這樣一改後,與後一句「無案牘之勞形」放在一塊兒,正好一個是有,一個是無,很是朗朗上口。

這位網友的這番理解有沒有道理?改得又如何?咱們仔細分析:

首先,咱們來看劉禹錫此處寫得是不是真的矛盾?劉禹錫前面提到的是「素琴」,後文提到的是「絲竹」,這二者都是樂琴,但在本質上是有區別的。從廣義上來看,絲竹確實是包括琴的。但在古詩詞狹義的理解中,絲竹指的是伶人及樂宮們常用的吹拉彈唱樂器;而素琴指的是樸素的琴,是君子之好,它與宮廷及民間的嘈雜之音是不同的。若作此理解,劉禹錫寫得不矛盾。

當然還有另一種理解方式,在很多詩詞裡,「素琴」被理解成無弦琴。據《宋書·陶潛傳》記載:「潛不解音聲,而畜素琴一張,無弦」,這說的就是陶淵明不通音律,卻喜歡撫一張無弦琴。劉禹錫在《陋室銘》中提到素琴,如果是向陶淵明致敬,則極可能指的是無弦琴,那自然就沒有樂聲亂耳。所以不管是怎麼理解,劉禹錫原文並沒有問題。

其次,這位網友認為改成「有絲竹之悅耳」後,與後一句「無案牘之勞形」是一有一無,但卻忽略了上一句。「閱金經」和「無案牘之勞形」其實間相對的,所謂金經要麼指的就是佛學經書,要麼指的就是儒家經典作品。而「案牘」指的是官府的公文。這兩句是形成對比的,意思是:「我在陋室裡可以看看金經之類的雅書,沒有公文來煩我」。同樣是案前讀書,一個是讀金經,一個是讀公文,自然境界不一樣。

所以為了和這個對比呼應,那「可以調素琴」和「無絲竹之亂耳」自然也應該是對比的。素琴和金經一樣,都是高雅的;絲竹和公文一樣,都是俗人的俗事。這樣才能形成駢文的上下文呼應。

以上兩點,就已經證明了這位網友其實是理解錯了的 ,劉禹錫這一句也不需要改,改完後就失去了駢文的韻味了。當然,對於這種願意思考的網友,小美是十分欣賞的。一篇好的作品,本來就需要在不斷理解和討論中,讓我們對它有更深的認識。關於這篇《陋室銘》,小美再提一個問題,大家認為這個「陋」到底是指簡陋還是偏遠呢?歡迎討論。

相關焦點

  • 傳世名作《陋室銘》真的是劉禹錫所作嗎?各種考究指向另有其人!
    「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階綠,草色入簾青。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可以調素琴,閱金經。無絲竹之亂耳,無案牘之勞形。南陽諸葛廬,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這篇題名為《陋室銘》的短文,是一篇廣為流傳的優秀作品,筆風清爽,詩意長遠,一直以來受大家的廣泛鍾愛。
  • 大詩人認為白居易《長恨歌》有一句不對,應該改兩個字,有理嗎?
    這麼牛的詩作,按我們普通人的想法,應該接受文人墨客的一致膜拜。但事實上,至此詩問世1200多年來,關於它的質疑就幾乎沒有停止過。後世的這些文人們,到底在質疑什麼?是否都有道理?本期我們就來說一說這件事。
  • 劉禹錫:《陋室銘》|經典朗讀
    《陋室銘》作者:劉禹錫(唐)朗讀:鄭偉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階綠,草色入簾青。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無絲竹之亂耳,無案牘之勞形。南陽諸葛廬,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山不在於高,有仙人居住就有盛名;水不在於深,有蛟龍潛藏就顯示神靈。這雖然是間簡陋的小屋,但我品德高尚、德行美好。苔痕布滿階石,一片翠綠;草色映入簾櫳,滿室蔥青。往來談笑的都是飽學多識之士,沒有一個淺薄無識之人。可以彈未加彩飾的琴,可以閱讀佛經。沒有嘈雜的音樂聲使耳朵被擾亂,沒有官府的公文使身體勞累。
  • 名篇|劉禹錫《陋室銘》:南陽諸葛廬 西蜀子云亭
    當遊客進入南陽臥龍崗之後,有一條通往武侯祠山門的甬道,甬道左側有一圓形石刻迎面而立,為原文化部部長、著名作家王蒙親筆題寫的劉禹錫《陋室銘》石刻。
  • 「山不在高,有仙則名」:劉禹錫對陋室的態度,值得每個人參考
    《陋室銘》流傳至今,其中最為經典的一句「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已成為形容高手在人間、臥虎藏龍的千古名句。其實,這句詩不僅寄託著劉禹錫低調中的自信和優越感,而且對現代的買房一族有著啟示作用。
  • 《陋室銘》:被逼出來的千古佳作?
    "接著,劉禹錫就在這裡寫出了傳唱千古的佳作——《陋室銘》: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階綠,草色入簾青。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可以調素琴,閱金經。無絲竹之亂耳,無案牘之勞形。南陽諸葛廬,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寫完之後,他還請人刻碑於門前,用以鞭策自己。看到身處如此逆境,仍然不改初衷的劉禹錫,知州也只好放棄了對他的打壓。
  • 品讀《陋室銘》,落魄之人「阿Q」式的自我精神麻痺
    名篇《陋室銘》《陋室銘》一文,我想大多數人要麼學過,要麼聽過,反正多少會有耳聞,文章的意思,即便是不知道內容,聽這個名字,大概也能猜到文章的意思,無非便是歌頌身處簡陋的環境,但依舊保持高尚的品質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可以調素琴,閱金經。無絲竹之亂耳,無案牘之勞形。南陽諸葛廬,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 《陋室銘》練習題與答案
    《陋室銘》的作者是        ,字       ,是       朝人。  2.銘是一種文體,最初是古代刻在器物、碑碣上 的文字,後來發展為一種 的文體。這種文體有               的特點。  3.《陋室銘》大量使用"無絲竹之亂耳,無案牘之勞形"這樣的句子,句式整齊,音韻和諧,使用的是          的修辭方法。
  • 在茅屋中讀《陋室銘》
    真是一處標準的陋室了。 我的父親是一名小學教員,一手毛筆字寫得還算可以,每年春節都會有人來求他寫春聯。從我四五歲起,父親就逼著我練毛筆字,起先是描紅,後來又讓我練顏體和柳體。這其中有一本字帖,寫的就是唐代文學家劉禹錫著名的《陋室銘》。於是,在習字的同時,我熟記了《陋室銘》。有時候一邊練字,一邊會口中念念有詞: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 訪墓記·劉禹錫墓丨所葬檀山如土丘,正應了「山不在高,有仙則名」
    也就是在這篇自傳裡,劉禹錫記其曾祖以上先人「墳墓在洛陽北山。其後,地狹不可依,乃葬滎陽檀山原」。不久之後,劉禹錫便長眠於滎陽之檀山原。(劉禹錫墓)鄭州向西,沿鄭上路到達滎陽310國道交叉口處,南側臺地之上便是劉禹錫墓園。這個位於豫龍鎮狼窩劉村的高地,古稱檀山。
  • 「山不在高,有仙則名」:劉禹錫最著名八首詩,句句經典,值得收藏
    「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階綠,草色入簾青。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 …」,這首劉禹錫的《陋室銘》,短短81個字,卻以超高的水平寫出了陋室之高潔,為後人所喜歡,傳唱久遠。
  • 經典詠流傳黃綺珊陋室銘哪裡能聽 陋室銘完整歌詞介紹
    那經典詠流傳黃綺珊陋室銘哪裡能聽?經典詠流傳黃綺珊陋室銘哪裡能聽  在酷我音樂上面可以聽。陋室銘歌詞  陋室銘 (Live) - 黃綺珊  詞:(唐)劉禹錫  曲:賈軼男  編曲:賈軼男  音樂總監:劉卓  樂團:V Band  鍵盤:孫夢迪/李海郡  鍵盤/PGM:尹嶽洋  木吉他:金天  電吉他:崔萬平
  • 劉禹錫被小人逼得忍無可忍,寫下這首千古絕唱,年年入選中學課本
    民間有句老話,叫做「忍無可忍,無需再忍」。本期要和大家分享的這篇駢文《陋室銘》,正是在這樣的情況下寫就的,文章的作者是劉禹錫。提起劉禹錫,自然不能不提他的「詩豪」之名。當時和州有個姓策的知縣,聽聞這個昔日大才子被貶到自己轄區,便多方刁難他。按當時的規矩,劉禹錫應該住衙門給的三間大屋內,但策知縣卻故意將他安排在城南的一個宅院內。劉禹錫對此泰然處之,他見這個陋宅面朝大江,就在門上題了一幅對聯,名為「面對大江觀白帆,身在和州思爭辯」」。從這個對聯來看,可謂是字字珠璣,滿滿的桀驁不馴。
  • 詩豪劉禹錫十首巔峰之作
    劉禹錫可謂家喻戶曉的詩人了,尤其提到中唐著名詩人都有誰,劉禹錫絕對算一個,其出身名門——中山靖王劉勝之後,為人豪邁放蕩,個性鮮明(劉禹錫生平可參考本人發表的文章《奇葩詩人劉禹錫篇
  • 秋天都是悲傷的嗎?劉禹錫一首詩告訴你,秋天比春天更美好
    自古以來,秋天在不同的人眼中有不同的風採。秋天的蕭瑟之景,讓它成為了文人心中憂傷情感的載體,宋玉在《九辯》中流露出對秋天的感慨,「草木搖落而變衰」,這也可以說是古代文人悲秋的源頭;杜甫也說「萬裡悲秋常作客」,抒發自己憂國傷時的情懷。但秋天在詩人的眼中真的都是悲傷的嗎?其實也不是,有些詩人就喜歡一改常態,另闢新徑,劉禹錫就是這樣的詩人。
  • 陋室銘古文的翻譯
    陋室銘,作者:劉禹錫 上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階綠,草色入簾青。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可以調素琴,閱金經。無絲竹之亂耳,無案牘之勞形。南陽諸葛廬,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 俗語「乍富不知新受用,乍貧難改舊家風」什麼意思?有道理嗎?
    農村俗語「乍富不知新受用,乍貧難改舊家風」是什麼意思?有道理嗎? 和農村的老人聊天,總是能有一些意外的收穫。尤其是老輩人所熟悉的一些書本上學不到的俗語,更是能讓我們明白很多的大道理,從而讓我們的人生路上少走彎路。而今天農夫要給大家介紹的這句俗語出自《增廣賢文》,它在今天依然很適用哦。
  • 獻縣張志祥:公僕贊(仿劉禹錫《陋室銘》作)
    公 僕 贊一仿劉禹錫《陋室銘》而作張志祥位不在高,有德則名;官不在大,有才則靈。斯是公僕,為官必清,廉潔入府門,公正在堂廳,談笑有百姓,往來互關心,可以調上下,獻終生,無靡音之亂耳,無酒色之勞形;蘭考焦裕祿,西藏孔繁森,群眾雲:公僕典型!焦裕祿,1922年8月16日出生,漢族, 山東淄博博山縣北崮山村人,原蘭考縣委書記,幹部楷模,中國共產黨革命烈士。
  • 極簡|《陋室銘》:無絲竹之亂耳,下句是啥?營造怎樣的生活情趣?
    大家好,今天我們聊聊極簡生活方式,其實古人早已熟練於心,並付諸於行動,今天我們要向大家聊的的是這部傳世之作《陋室銘》。歡迎大家品鑑欣賞。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階綠,草色入簾青。
  • 古詩詞鑑賞——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唐」劉禹錫
    以「沉舟」「病樹」比喻久道貶謫的自己,本意是抒發詩人的身世之感。哲理:蘊含了新事物必將取代舊事物的哲理。最後兩句情感:點明酮贈題意,表現了詩人樂觀達,進取向上,堅切不拔的人生態度。衝關有話說聞笛賦:指西晉向秀的《思舊賦》.三國曹魏末年,向秀的朋友嵇康、呂安因不滿司馬氏篡權而被殺害。後來,向秀經過嵇康、呂安的舊居,聽到鄰人吹笛,勾起了對故人的懷念。序文中說:自己經過嵇康舊居,因寫此賦追念他.劉禹錫借用這個典故懷念已死去的王叔文、柳宗元等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