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俗語「閏四月吃樹葉」什麼意思?有道理嗎?吃的又是什麼樹葉

2020-12-20 農田

農村是以農業生產為主的地方,而以前農業科技欠發達的時候,農民只能通過自然現象和總結的規律作為農業生產的依據。

閏月就是這麼一種現象,是類似於一種「重置時間」的做法。古老的農曆記時在漫長的變化過程中,與公曆記時產生了「極不相應」的現象,往往就會將農曆記時的某一個月份「再來一次」。在亞洲地區一般兩三年就有一次閏月,是一種大家比較容易接受的調整時間計量方式。

▼ 「閏四月,吃樹葉」是什麼意思?

這是一句農村俗語,講的是一年當中有兩個四月則這一年的農作物收成會比較差,可能會出現饑荒,很多人只能以樹葉作為生存的食物。其實作為這句話本身不管它包含的內容參考價值有多大,它都會在農村地區慢慢流傳,有的地方、有的時候還是與這句話比較「吻合」的。無論是閏幾月份,往往在一年的上半年閏月,對農業生產的影響都會大一些,而下半年農作物基本是已經生長成型、就等待採收了,農民對月閏月也就沒那麼敏感。

▼ 「閏四月,吃樹葉」有道理嗎?

這句話也許是以前的真實寫照,農曆的四月還處於春季,閏四月直接說明這一年的春季比較長。從現在看來,春季延長,那麼很有可能該年的春季氣溫比較低,甚至是倒春寒現象。春季是農作物生長發育的重要時期,低溫不利於發芽和生根,可能導致農作物壞死。所以,在農業技術落後的以前,「閏四月,吃樹葉」確實是有一定道理的,對農民有一定的警示作用。

▼ 以前的農民吃的是什麼樹葉?

生活艱苦的時候,吃樹葉、樹皮和草根都算好的了,但是現在國家富強了是不可能再有這樣的事情發生了。那麼之前「閏四月,吃樹葉」到底吃的是什麼樹葉呢?還是看季節而定的,基本就是有什麼樹葉吃什麼樹葉、什麼樹葉口感更好就吃什麼樹葉,只要是沒有毒性、採摘方便的樹葉都會被用來充飢。農曆四月正是樹木繁茂的時候,那個時候榆樹葉、槐樹葉、柳樹葉以及香椿樹葉等都是經常被採摘來吃的。

相關焦點

  • 農村俗語:「閏四月,吃樹葉」,說的是什麼意思?有道理嗎?
    「閏四月,吃樹葉」,這確實是老祖宗們留下的一句俗語,形成於傳統的農耕社會。這句俗語說的是什麼意思?其實上點年歲的人都知道,吃樹葉,是挨餓的代名詞,不用說舊社會過來的人,上世紀三年自然災害時期,農村人也都有過過吃樹葉、吃樹皮的經歷。」
  • 農村俗語:「閏四月,吃樹葉」啥意思?2020年閏四月要注意什麼?
    閏月按照曆法規則,也就是這一年要多出一個月,變成13個月,今年2020年是閏4月,一般每隔8年或者11年會出現一次閏4月,上一次閏4月是出現在2012年,今年剛巧又趕上了;可不知為什麼,農村老人們非常害怕閏四月,比如「閏月不種韭,種韭傷人口」等等的俗語,而最近小編要聽到了一個關於「閏四月」的俗語——「閏四月,吃樹葉」,這句話究竟是什麼意思呢
  • 農村老話說「閏四月,吃樹葉」,這是什麼意思?2020年是閏四月嗎?
    摘要:農村老話說"閏四月,吃樹葉",這是什麼意思?2020年是閏四月嗎?今年確實是個閏四月,這在我們的日曆上是可以看到的,注意需要看的是陰曆的日期哦,而對於這個「閏四月,吃樹葉」的俗語我確實沒有聽說過,問了我奶奶,我奶奶也沒有聽說過,估計我們這邊的農村裡沒有流傳過這個俗語吧!那下面我就簡單和大家說說我的理解吧!
  • 「閏四月,吃樹葉」,2020年,農村俗語提醒我們注意什麼?
    「閏四月,吃樹葉」,2020年,農村俗語提醒我們注意什麼?今天是農曆的三月十六,還有半個月時間就進入農曆的四月份了。而今年和去年有所不同,就是過完農曆的四月份後,後面還有一個四月需要重過的,因此也就有了「閏四月」。
  • 農村老人說,有「閏四月,吃樹葉」的俗語,2020年是閏四月嗎?
    農村老人說,有「閏四月,吃樹葉」的俗語,2020年是閏四月嗎?閏月按照曆法規則,也就是這一年要多出一個月,變成13個月,今年2020年是閏4月,一般每隔8年或者11年會出現一次閏4月,上一次閏4月是出現在2012年,今年剛巧又趕上了。
  • 「閏四月 吃樹葉」啥意思?2020年閏四月要注意什麼?
    「閏四月,吃樹葉」,這句話究竟是什麼意思呢?2020年閏四月要注意什麼呢?     閏月按照曆法規則,也就是這一年要多出一個月,變成13個月。今年2020年是閏4月,一般每隔8年或者11年會出現一次閏4月。上一次閏4月是出現在2012年,今年剛巧又趕上了。但為什麼農村老人們非常害怕閏四月,比如「閏月不種韭,種韭傷人口」等等的俗語,而最近又聽到了一個俗語——「閏四月,吃樹葉」,這句話究竟是什麼意思呢?2020年閏四月要注意什麼呢?
  • 俗語說「閏四月,吃樹葉」,這到底是什麼意思
    「閏四月,吃樹葉」是很古老的俗語,是古代農民長期從事農業生產總結出來的警示俗語。這是針對氣候而來的,它直接關係到農作物的生長和農民的生活問題。「閏四月,吃樹葉」俗語的關鍵詞是「閏四月」。緊跟後面的「吃樹葉」是形容詞,是說明人們遇到「閏四月」,農業生產不好,減產,農民的生活自然也不會好,沒糧食吃,甚至到了吃樹葉的地步了。因此,弄明白「閏四月」的含義十分關鍵。「閏四月」是怎麼回事?知道了閏月是怎麼來的?就明白了「閏四月」是怎麼回事了。
  • 農村俗語「閏四月,吃樹葉」,特殊的2020年,難道暗示我們什麼?
    今年2020年的陰曆就有兩個四月,叫閏四月,一般每隔8年或者11年會出現一次閏4月,上一次閏4月是出現在2012年,今年剛巧又趕上了。很多人看到這裡會問,閏年時候多出來的閏月是隨機的嗎?其實並不是,因為19年是一個周期,古人將19年中共235個素望月稱為閏周,致閏的方法在兩冬之間,把沒有「中氣」的月份稱為閏月,這個月的明細就是前一個月前面加一個閏字,2020年因為「五月」沒有中氣,所以便不是五月,而是閏四月了。閏月其實本身無所謂好壞,只不過可能每次趕在閏四月的時候,莊稼收成都不是很好,所以在農村有了這樣一句老話,叫「閏四月,吃樹葉」。
  • 2020年是閏四月,古人講「閏四月,吃樹葉」,背後說的什麼道理?
    但是2020年卻是不平凡的一年,今年的主要特徵就是「雙立春」和「閏四月」。「雙立春」的意思就是同一個農曆年中,有兩個立春這個節氣。閏四月意思就是今年是閏年,而且在農曆方面講有兩個四月。在老百姓的心中有好事成雙一說,但是閏四月卻不是一個好的預兆,因為老話說「閏四月,吃樹葉」。
  • 2020年是雙春年還閏4月,農村老人說「閏四月,吃樹葉」啥意思呢
    那麼對於說雙春年也是比較少見的,但是今年還是鼠年的雙春年,更是難得一見的年份,當然了今年除了有兩個立春的節氣,還有的就是有兩個閏四月,那麼農村有著「閏四月,吃樹葉」的俗語,你知道是什麼意思嗎?對於在農村裡,有的俗語也是有著流傳很多年的歷史了,尤其是在很早的時候,農民吃不上飯,主要是遇到災年的情況下,很多的老人都會記憶猶新,到現在家裡的父母都還會說在農村裡沒有分地的時候,大家都過得比較苦,可以說是吃不上飯的時候也是有的,其次就是吃得比較差,和現在的生活也是沒法比的,這些老人都是過了苦日子之後,在我們身邊才告訴我們不要隨便浪費糧食
  • 「閏四月,吃樹葉。」2020年閏4月對農民有什麼提示?
    農村有一句俗語:「閏4月,吃樹葉。」2020年正好是閏農曆的四月,這句俗語預示著今年應該是一個自然災害頻發的一年。從進入了2020年,的確全世界迎來了人類罕見的一些大的自然災害。特別是這次冠狀病毒疫情,使得全球目前已經確診人數超過了150萬人,這個數據是非常龐大的。
  • 2020年農村俗語「閏四月,吃樹葉」提醒我們注意啥?農業種植管理
    小時候常聽到上一輩的人(父母輩、爺爺奶奶輩)說閏月閏年閏日啥的,閏月就是一年中有兩個一樣的的月份(農曆),而這個閏月並不是年年都有,幾年才遇上一次,而且不是在固定的某個月的,若是小夥伴們農村家裡掛有日曆本,經常翻看的話就會看到有閏年、閏月、閏日的記錄,也就是說其實閏是曆法上的一種情況
  • 農村俗語「閏四月,兩頭春,老農民,賣兒孫」是什麼意思?
    農村俗語「閏四月,兩頭春,老農民,賣兒孫」,是什麼意思呢?今天是5月16日,農曆的四月二十四,本來以為很快就要到五月初五端午節了。後來才想起來,今年是閏四月,過完這個四月,下個月就到閏四月了。古代關於閏四月,民間有很多說法,大體都是在說閏四月的年景不太好,要給年紀大的父母買閏月鞋,要在房門口,家裡的車上系紅布來保平安。其實對於這些俗語我們要辯證的看,沒有必要全部相信。
  • 老人常說「閏四月,吃樹葉」,2020年是災年嗎?有啥禁忌要注意?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發現,今年,是個很特別的年份。不光是個雙春年,還是個「閏四月」的年份。那首先,我們先來說一個為什麼會有閏月的出現。我們現在記錄日期,一般會有陰曆和陽曆。很多人會將農曆成為陰曆,但細說開,農曆和陰曆還是有區別的,因為農曆是將陰曆與陽曆合併的一種曆法。按照陰曆來看,大月份是30天,小月份是29天,那麼每年12個月就是354天。而陽曆則是根據地球繞太陽運行一年來計算,運行一周是365天,閏年是366天。
  • 「年閏四月,鼠發慌」!什麼意思,會不會鬧饑荒?
    大地回春,轉眼間已進農曆四月幾天了,進入四月的這幾天,筆者家鄉下起了連陰雨,雨水落地氣溫突然低如初冬時,不少鄉親們紛紛穿起厚外衣。年閏四月,鼠發慌王大爺說:一年中如閏四月,據他的經驗家鄉農民種地苦惱多,後續天氣複雜多變,大爺表示以前有老輩人說「閏四月,吃樹葉」,意思就是如一年之中閏月在四月的話;那麼,這年的年景相對不會理想,過去家鄉有出現糧食不夠吃,找樹葉充飢了農民家庭。
  • 農村俗語「七年難逢九月閏,百年難遇初一春」啥意思?有道理嗎?
    在農村流傳著很多朗朗上口的俗語,這些俗語都是老一輩的人們在生活和勞作中總結出來的經驗和教訓。俗語的覆蓋面很廣,其中有很多和年份、日期有關係,比如今天要說到的俗語「七年難逢九年閏,百年難逢初一春」,這句俗語是什麼意思呢?老話還有道理嗎?
  • 農村俗語:「百年難遇寡,鼠年逢雙春」,你知道是什麼意思嗎?
    很多農村俗語都是人們在長期的生活中總結出來的,只不過社會不同了,有些俗語也只適用於以前,放到現在雖然過時了,但也能從中看出以前人的生活狀態。比如有這麼一句俗語叫做:「百年難遇寡,鼠年逢雙春」,下面就來看看這句話到底是什麼意思呢?
  • 農村老話「閏四月兆荒年」,閏四月碰上庚子年,農民們為啥都怕?
    「閏四月兆荒年」2020年是庚子年,庚子年是個人們比較忌諱的年份,歷史上的庚子年似乎都不太平。同時,今年又是閏四月,農曆上有兩個四月,第一個是4月23日到5月22日,第二個是5月23日到6月20日,兩個四月。而且,今年也是雙春年。
  • 2020年閏4月,農村老人說閏4月是荒年有道理嗎?閏4月有啥禁忌呢
    今天是5月25日,再過幾天這個5月就算過晚了,從目前的農曆來看,已經跨入了第二個四月,這個也是咱們說的閏四月,相比往年來說,今年可以說是一個特別的年份一場大疫情讓我們都在家足不出戶好幾個月,並且今年又是38年一遇的閏四月。
  • 2020年「閏四月」,應該注意什麼?您們家那邊有哪些風俗與禁忌?
    再加上今年是閏四月,在農村還有「閏四月,兆荒年」的說法,不禁令人瑟瑟發抖:今年啥也不想了,保命要緊。眼下正是閏四月的第2個四月(陽曆5.23-6.20),應該注意什麼呢?一起說說各自家鄉的風俗與禁忌?2020年「閏四月」,應該注意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