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海燈籠魚的繁衍:雄魚直接寄生雌魚!血肉相融吸收到只剩精囊!

2020-12-13 海外黃老邪

深海鮟鱇魚分布於世界各海域,但目前所知約有 160 種鮟鱇魚數量非常稀少。牠們會在 300~5,000 公尺漆黑的海裡,用頭部前懸掛的發光餌球吸引獵物,正因如此也暱稱為燈籠魚。鮟鱇魚有非常大的口部和能擴大的胃部,能瞬間捕捉併吞食比身體還大的獵物。

深海鮟鱇魚的雄性體形比雌性小非常多,比較極端的例子,雌性的長度甚至可達雄性的 60 倍長,體重相差至 50 萬倍。雄性鮟鱇魚並沒有發光餌球,反而有發育良好的大眼睛和大鼻孔,能接收物種特有的雌魚放出的化學分泌物,因此找到雌魚結合。

雌雄深度合,分彼此生活在深海的鮟鱇魚繁衍策略非常特別。體型非常迷你的雄魚會一直貼附在對牠們來說非常巨大的雌魚身上,兩者組織相連並建立共享血液循環系統。

鮟鱇魚這種繁衍現象稱為「異性寄生生活」。對分布於廣闊深海的鮟鱇魚來說,雄魚和雌魚非常難遇見進而交配,因此發展出這種繁衍策略,可克服個體分散的限制,達到延續下一代的目的。

早在 1920 年,一位冰島漁業學家首次發現貼附在一起的鮟鱇魚,自此後一世紀,這種神秘的深海魚類的奇特繁衍策略,就一直是人類解不開的謎題。

鮟鱇魚的繁殖策略最讓科學家著迷的不只是特別。鮟鱇魚在異性寄生狀態下,雄魚會變成完全依賴雌魚養分供給的身體一部分,就像胎兒在母體內成長,或像移植器官融入受贈者的身體。而雄魚與雌魚血肉相融吸收,最後雄魚到只剩精囊!

但比起人類器官移植是如此困難,鮟鱇魚的例子中,基因相近甚至身為同種的兩個個體,組織相互結合時竟然不會發生預期應會出現的免疫排斥反應。

7 月 30 日發表於期刊《科學》的研究,德國馬克思普朗克免疫生物學和表觀遺傳學研究所(Max Planck Institute of Immunobiology and Epigenetics)及美國華盛頓大學(University of Washington)的科學家針對此現象,研究鮟鱇魚的免疫系統為何不會在組織融合的時候產生免疫反應。

過去數十年,科學家一直想知道鮟鱇魚這種罕見現象究竟怎麼發生的。幾年前馬克思普朗克研究所免疫學家 Thomas Boehm 博士和華盛頓大學世界級鮟鱇魚專家的魚類學家 Pietsch 博士開始合作,研究不同種類的鮟鱇魚基因組。

光棒鮟鱇Photocorynusspiniceps),雌背上寄生一隻小小的雄

能否解器官移植的排斥反共同作者的華盛頓大學水產及漁業科學榮譽教授 Ted Pietsch 表示,研究鮟鱇魚是很好的機會,透過研究此現象了解人類組織器官移植時遇到的困難。

他們首先開始研究鮟鱇魚的(major histocompatibility,主要組織兼容性複合體)抗原結構。MHC 是一種生物體細胞表面分子,當細胞受外來病毒或細菌感染時,擔任免疫系統的警報訊號。

為了確保所有外來病原體都能有效辨認,MHC 分子的序列結構變化非常多樣,因此很難在同個物種找到兩個個體有近乎相同的 MHC 結構,MHC 分子的多樣性也是器官或骨髓移植時會產生組織配對問題的原因。研究鮟鱇魚的 MHC 過程,團隊驚訝地發現,永久異性寄生的鮟鱇魚竟然沒有能表現 MHC 分子的基因,就像牠們為了組織融合繁衍而放棄了免疫系統辨認外來威脅的能力。

人類的免疫系統對抗對外來威脅時,例如器官移植後產生排斥等狀況,一般負責清除感染細胞或攻擊外源組織的殺手 T 細胞,也在免疫系統扮演非常重要的角色。但鮟鱇魚的免疫系統,團隊發現鮟鱇魚的殺手 T 細胞反應非常遲鈍,甚至幾乎沒有功能。除此之外,團隊也透過分析確認某些種類的鮟鱇魚,免疫系統一大防禦利器的抗體系統,也幾乎不存在。

雌性氏黑角鮟鱇稱為黑海魔(Melanocetus johnsonii),下方有一隻相對較小的寄生雄

獨樹一格的免疫反一般來說,脊椎動物的免疫系統可分為先天免疫系統(innate immunity)及後天免疫系統(adaptive immunity)。先天性免疫反應較快、沒有專一性、保護不持久,例如物理性的屏障皮膚、化學性的分泌物、發炎反應等。後天性免疫則透過辨識特定外來病原體,進而產生專一性的防禦及長期記憶,包含以淋巴細胞為主的協同防禦,透過抗原辨識清除受感染的細胞及病原體。Boehm 博士表示,鮟鱇魚身上發現的各項免疫系統缺失,換成在人類身上,會因免疫不全導致死亡。

但與一般脊椎動物免疫系統不同,研究團隊發現鮟鱇魚免疫系統採取的策略十分獨特。牠們缺乏一般與組織排斥有關的基因,但擁有更好的先天免疫反應,並以此對抗外界感染源。

雖然免疫系統是經過幾億年演化,形成穩定的先天免疫系統及後天免疫系統,但這項研究結果也顯示,後天免疫系統並不像我們以為的無可取代,自然界也有脊椎動物只依靠先天免疫系統生存。

雖然目前對鮟鱇魚先天免疫增強的細節還有待進一步研究,這項研究所揭開的鮟鱇魚免疫策略,或許可在未來幫助免疫系統缺失或受損的病患。

相關焦點

  • 這種雄魚很卑微,把「軟飯」吃到極致,最終變成雌魚的部分器官
    在深海中有這樣一類魚被稱之為「鮟鱇」,由於它們特殊的造型又經常被稱為「燈籠魚」,這類魚有就三個特徵:一是頭頂長燈籠,這個發光器官可以吸引一些小動物前來「圍觀」,這樣鮟鱇魚就可以隨便找一隻當作食物吃掉了;
  • 海中生物鮟鱇魚兩性關係怪異:雄魚性寄生雌魚/圖
    海中生物鮟鱇魚兩性關係怪異:雄魚性寄生雌魚/圖  來源:新浪科技我有話說  一條雌性的大洋長鰭角鮟鱇。在160個深海鮟鱇魚種類中,只有大約25種具有前述的雄魚寄生在雌魚身上的行為,即性寄生。據進化生物學家稱,深海中尋找配偶如此艱難,以至於雄魚只有1%的機率能最終尋找到雌魚,其餘的就只能孤獨終老。
  • 琵琶魚的離奇愛情生活:雄魚寄生交配,吃軟飯,純屬為了下一代
    從小「吃軟飯」一般來說,雌魚可長到1.2米,而雄魚最多只有10多釐米,體型差異不是一點點。身體結構也不同,附著的雄魚沒有大嘴和牙齒,也沒有小燈籠光源,它不會自己捕食,完全依賴於雌魚提供營養,是寄生在雌魚身上的附屬物。
  • 雌性鮟鱇魚:同時被8個「軟飯男」寄生是什麼體驗?
    為了在黑暗的深海中捕獲獵物,有些鮟鱇魚在頭頂長出了一盞精緻的小燈,這根棒狀發光物被稱為「擬餌」,它就像一根掛著誘餌的釣竿一樣可以用來引誘獵物,因此鮟鱇魚也叫做燈籠魚。並非所有的鮟鱇魚都具有「釣竿」 ,也並非所有的「釣竿」上都具有發光器。一些生活在淺海海域的鮟鱇魚不僅沒有「擬餌」,甚至還長相可人,被當做觀賞魚飼養。
  • 揭秘長相奇怪、愛吃軟飯的深海醜魚——鮟鱇魚
    鮟鱇魚常年居住在200~4000米的深海,自然得想辦法練就一身震懾力十足的本事來防身。深色的皮膚是它的保護色,而肥大的體型和猙獰的一口尖牙利齒則讓它樹立了崇高的威嚴。它的體表沒有鱗片,卻遍布了粗糙起伏的皮質。這樣的形象也難怪人類把它列為醜魚的榜首。然而龐大的身軀作為累贅使鮟鱇魚遊泳相當困難。它大部分時間都棲息在海底,用鰭棘支撐著身體緩慢爬行。
  • 一直找不到的雄性鮟鱇魚,竟然在雌魚的身上,而且已經融為一體
    不過,既然是生活在不見天日的深海,那麼長成什麼樣子也就無所謂了,反而是長得好看了到會憂心沒有展示的機會。其實,我們所熟悉的那種打著燈籠相貌醜陋的鮟鱇魚,準確一點來說,應該是雌鮟鱇魚,雄魚與雌魚大不相同。鮟鱇魚雖然是一種深海魚類,但有些種類也會生活在百米深度左右的海域,所以人類早就發現了鮟鱇魚的存在。
  • 科學家首次拍攝到深海鮟鱇魚交配
    點擊播放 GIF 3.2M現在,科學家第一次拍攝到了這種奇特的性寄生現象。科學家已經鑑定出了超過160個深海鮟鱇物種,但只有極少數個體有視頻記錄,而這是首次拍攝到一對連接在一起的兩性個體。這兩條魚的組織已經融合在一起,科學家將這種現象稱為「性寄生」。
  • 俄漁民捕怪異長翅深海魚 盤點十大可怕的深海魚類!
    費多爾佐夫(Roman Fedortsov)因經常分享長相怪異的深海魚類照片而走紅網絡。近日,他在社交媒體「推特」上再次和網友們分享了自己捕獲的一隻「深海怪物」魚,受到廣泛關注。羅曼在俄羅斯西北部的一艘拖網漁船上工作。在捕魚的過程中,他經常會捕獲一些長相怪異的深海魚類,並將它們的照片通過社交媒體與粉絲們分享。
  • 【霧中的大海】燈籠魚測評,感受深海爆炸的恐怖
    小噴 燈籠 67.7 靈活 燈籠 126 章魚 67.7 章魚 125.6 海盜 67.4 海盜 125.6 總結 燈籠魚是
  • 人家活在深海的時候明明是小仙女!
    在此之前,人們的這些深海魚類的認識很大程度上依靠捕撈上來的死亡個體,科學家們從這些標本中鑑定出了超過160個鮟鱇魚物種,而關於它們的視頻記錄真的還很少。圖片來源:masakari-maturi.com而今天想和大家分享的就是一段活生生的鮟鱇魚的影像。
  • 深海水族館極地4號隱藏魚怎麼獲得 南極燈籠魚獲取攻略
    18183首頁 深海水族館極地 深海水族館極地4號隱藏魚怎麼獲得 南極燈籠魚獲取攻略 深海水族館極地4號隱藏魚怎麼獲得 南極燈籠魚獲取攻略 來源:
  • 揭秘:深海裡生存的安康魚,漁民究竟是如何把它們捕撈上來的
    提起安康魚,相信大家都不陌生,都知道它是生存於深海之中的魚類,而且長相奇醜無比,在沿海城市的海鮮市場裡比較容易買到。問題在於很多網友好奇的是,這種深海魚居然可以買到?奇怪的是漁民如何把它們捕撈上來的呢?
  • 常記丨深海的大小精靈
    看了本簡單又小有意思的書 《長卷上的萬物簡史 深海》 這個系列一共有9本,包括包括《高山》、《深海》、《城市》、《森林》、《汽車》、《恐龍》、《城堡》、《古埃及》、《摩天大樓》。
  • 小丑魚是不少海缸玩家的「初戀」,想要人工繁衍它們該怎麼辦呢?
    當自己的小丑魚養得較大的時候,就動起了自已人工繁衍的念頭,不過這難不難呢?其實難度並不高,了解這些相信很快就可以有更多小可愛了!一般都是一兩隻體型嬌小的雄魚配上四五隻腹部圓滾性腺成熟的雌魚來進行繁衍,觀察它們的交配情況。在還沒有產卵前,需要對小丑魚們的飲食進行細心安排,給它們提供充足的營養物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