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菜,又叫湖南菜,是中國歷史悠久的一種漢族八大菜系之一,早在漢朝就已經形成菜系。以湘江流域、洞庭湖區和湘西山區三種地方風味為主。湘菜製作精細,用料上比較廣泛,口味多變,品種繁多;色澤上會油重色濃,講求實惠;品味上注重酸辣、香鮮、軟嫩;製法上以煨、燉、臘、蒸、炒諸法見稱。湘菜代表菜品有剁椒魚頭、永州血鴨、寧鄉口味蛇、嶽陽姜辣蛇、東安雞、金魚戲蓮、腊味合蒸、姊妹糰子等等。小編今天就來給吃貨們普及下湘菜系,湘菜系有些名菜帶有些奇特色彩。
「辣味烈性一相逢,便勝卻人間無數。」辣椒種子在西南、西北和東南地區的廣泛傳播後,開始正式落腳在湖南這片肥沃而溼潤的土地,並立即在這裡迅速生根、開花、結果,繁衍擴張,並贏得了這片土地上人民的酷愛。作為一種西來的洋貨,辣椒在湖南不僅沒有被排斥,或者遭到洋蔥、胡椒等農作物被冷落的命運,反而得到了特別的究其緣由,可以作以下的分析:第一層是地理與氣候的原因。據說在全球同一緯度上,有一條「辣帶」,從南美經太平洋諸島,貫穿亞洲大陸至東亞、東南歐、北非,湖南便處在這條「辣帶」的一個圓點上。由於湖南位於西南面的雲貴高原與東北面的長江中下遊地區的過渡地帶,加上其正處於孟加拉灣暖溼氣流與太平洋暖溼氣流相抗衡之地,年降水量達多,而且河流湖泊密布,水網連綿縱橫,湘、資、沅、澧四水下洩洪水遭長江和洞庭湖的頂託形成內澇,或久旱不雨,或一雨成災,溫差大,溼度高,或炎熱難當,或寒氣逼人,人民常受寒暑內蘊之浸而易致溼鬱。
剁椒魚頭是湖南省的傳統名菜,屬於湘菜系。據傳聞起源和清代文人黃宗憲有關。 通常以鱅魚魚頭、剁椒為主料,配以豉油、姜、蔥、蒜等輔料蒸製而成。 菜品色澤紅亮、味濃、肉質細嫩。肥而不膩、口感軟糯、鮮辣適口。
安東雞屬於是一道湖南省永州市東安縣傳統的名菜,此菜色澤鮮豔,肉質鮮嫩,酸辣爽口,肥而不膩,食多不厭,被列為國宴菜譜之一、八大湘菜之首。有壯腰健腎調理, 貧血調理 ,氣血雙補調理的功效。
腊味合蒸是湖南地方傳統名菜,是以臘豬肉、臘雞、臘魚、雞湯和調料,下鍋清蒸而成。做法簡單,其臘香濃重、鹹甜適口、柔韌不膩,有開胃祛寒、消食等功效。湖南地區地勢較低,氣候溫暖潮溼。新鮮的肉類食品不宜儲存,但經煙燻後的臘肉卻能防腐耐貯。漸漸的,百姓也養成喜吃臘肉的飲食習慣。
寧鄉口味蛇是一道地方名菜,選用高蛋白,低脂肪,肉質細嫩的寧鄉本地優良蛇作菜餚,精心研製原料,配製以鮮、香、辣為主要特徵的口味。鮮嫩,香辣,醬汁味濃的蛇肉,滿盤紅豔豔的糊滿辣椒,肥肥的蛇段已被浸得通紅髮亮,蛇肉緊實,泛著透明的油光。
永州血鴨是湖南永州的一款地方傳統名菜。永州血鴨分為多種,有道縣,新田、寧遠、藍山等多個說法。在當地幾乎家家戶戶都會製作此菜。具有美味、開胃涼血的特點。
金魚戲蓮是湖南長沙特色傳統名菜,「金魚戲蓮」以魷魚為主料巧制而成,魷魚卷似金魚,嬉戲於以雞蛋、蝦料子和青豆精製的群蓮中,菜名即由此而得。此菜刀工精湛,酸辣突鮮,魷魚脆嫩,蓮蓬滑潤。
嶽陽姜辣蛇,姜辣蛇是湖南岳陽的特色菜品。姜辣蛇主要是以烏梢蛇,配以大量老薑大火烹製,口感非常鮮美,營養全面,適合了湖南氣候比較潮溼的特徵。
還有比較了解湘菜的吃貨寶寶們歡迎在評論區補充,小編是廣東人也不太了解湘菜系,還請多有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