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菜,又叫湖南菜,是中國歷史悠久的漢族八大菜系之一,早在漢朝就已經形成菜系。以湘江流域、洞庭湖區和湘西山區三種地方風味為主。
都說湘菜以「辣」著稱,北京的各個湘菜小館也經常標榜自己的「辣」是正宗的湘菜「辣」。但是湘菜真的有那麼辣?與你一同品味九道官府湘菜,也許,你會看到不一樣的湘菜。
【組庵魚翅】
組庵魚翅又叫紅煨魚翅,是湖南傳統名菜。
組庵魚翅用料講究,製作獨特。組庵魚翅需選脊翅,去粗取精;另用母雞一隻,豬前肘一個,蝦仁、乾貝、香菇等佐料適量備用。母雞、豬肘同時用中火開,小火煨好取湯。魚翅脹發後用畜湯蒸製後,再入蝦仁、乾貝、香菇等佐料煨爛而成。
此菜味道醇厚,魚翅糯軟,營養豐富,實為菜中珍品。解放前,曲園酒家操作此菜,甚得食客讚賞。
【百鳥朝鳳】
百鳥朝鳳是一道傳統湘菜,象徵歡聚一堂,其樂融融。
選一隻肥嫩母雞宰殺,去血褪盡雞毛,除掉嘴殼、腳皮,從頸翅之間用刀劃開一寸長左右的雞皮,取出食管、食袋、氣管;
再從肛門處橫開一寸半長左右的口子,取出其餘雞內臟,清洗乾淨,這樣,整個雞的形體未遭破壞;
然後將整雞用旺火蒸至雞肉鬆軟,再放入去殼的熟雞蛋,續蒸20分鐘左右;
之後從蒸籠取出蒸鋪,倒出原湯於乾淨鍋中,將雞翻身轉入大海碗內,剔去薑片,原雞湯燒開,加配料,再沸時起鍋盛入雞碗內,撒上適量胡椒粉。
至此,便成一道雞身隆起,雞蛋和白菜心浮現於整雞周圍的形同百鳥朝鳳的美味佳餚。
【子龍脫袍】
子龍脫袍是一道以鱔魚為主料的傳統湘菜。
因其鱔魚在製作過程中需經破魚、剔骨、去頭、脫皮等工序,特別是鱔魚脫皮,形似古代武將脫袍,故將此菜取名為子龍脫袍。
子龍脫袍口味鹹鮮滑口,黃鱔身上黏液經常會用黃酒小灼,所以還會帶有絲絲酒香,會友小聚下酒必備。
【霸王別姬】
霸王別姬傳統湘菜,問世於清代末年,本世紀,長沙的玉樓東、曲園、瀟湘、老怡園酒家常有供應。
霸王別姬用甲魚和雞為主要原料,輔以香菇、火腿、料酒、蔥、姜、蒜等佐料,採取先煮後蒸的烹調方法精製而成。
製法精巧,吃法獨特,鮮香味美,營養豐富,一經品嘗,留齒猶香,是各家酒席筵上的佳品。
【三層套雞】
三層套雞傳統湘菜,為長沙名廚柳三和擅長的名菜之一。
20年代末,魯滌平主湘,其側室沙夫人患頭痛,醫者薦方以一麻雀、一斑鳩、一烏骨母雞,用天麻套蒸飲湯治病。柳三和根據配方易以母雞內放一鴿子,鴿子內放一麻雀,麻雀之內放天麻、枸杞之類,三物套蒸,製成三層套雞而名噪一時。
藥香、肉香匯於一砂鍋,湯頭微甜蒸煮後的天麻粉嫩爽口,食補佳品。
【長沙麻仁香酥鴨】
長沙麻仁香酥鴨是長沙特一級廚師石蔭祥大膽推出的優秀之作。
選良種肥鴨,烹飪時在鍋內放入花生油,燒至六成熱,下入麻仁鴨酥炸,面上澆油淋炸,至麻層呈金黃色時倒去油,撒上花椒粉,淋入芝麻油,取出切成條狀,整齊地擺放盤內,配下頭、翅、掌,以示鴨入席,周圍拚上香菜,造型美觀,色調柔和,焦酥鮮香,回味悠長。
【花菇無黃蛋】
花菇無黃蛋長沙的傳統名菜,早在20世紀30年代即聞名遐邇。
把生雞蛋的下端敲一個小孔,將蛋清蛋黃取出去掉蛋黃,留下蛋清,然後在蛋清中加入蛋黃等量的雞湯、豬油、鹽、味精等,又注射入空蛋殼裡,再放到蒸籠上蒸熟,剝出來後仍然是一個完整的蛋,卻無蛋黃。
菜色澤黑、白、碧綠分明,無汁蛋面光滑不破,質地軟嫩,味道鹹鮮,花菇香味醇厚。食客入口,無不讚嘆不已。
【剁椒魚頭】
剁椒魚頭,湘菜「蒸」菜的代表。
剁椒魚頭的出處,據說可以追溯到清代雍正年間,反清文人黃宗憲因文忌「文字獄」而出逃。
路上途經湖南的一個小鄉村,借住在一個貧苦的農戶家。農夫從池塘中捕回一條胖頭魚,農婦便用來做菜款待黃宗憲。魚洗淨後,魚肉放鹽煮湯,再用自家產的辣椒剁碎後與魚頭同蒸,不想黃宗憲吃了覺得非常鮮美,無法忘懷。
此菜色澤紅亮、味濃、肉質細嫩。肥而不膩、口感軟糯、鮮辣適口,最宜下飯。
感謝大家的支持,各位需要什麼配方可在下方留言
我會儘自己最大的能力為各位免費提供配方資料
早期的文章裡有各種實體店餐飲配方,歡迎查閱
閱讀是一種智慧,分享是一種美德。關注點讚轉發評論就是進步,成就自己幫助別人,配方來之不易,多多轉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