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在鄉間尋一處舒適的民宿住下,正成為越來越多遊客的詩意棲居首選。從零星發展到星火燎原,從摸索前進到理性發展,2019年,鄉村民宿已經進入到一個新的發展周期。在這一年,文化和旅遊部發布了旅遊行業標準《旅遊民宿基本要求與評價》(LB/T065-2019),為民宿業的發展指明了方向。各地有關部門相繼出臺了管理辦法、政策法規和指導意見,讓民宿業的發展有「據」可依。民宿激活村民旅遊致富夢已成為了現實,「小」民宿撬動「大」旅遊初見成效。面對消費者多元化的需求,民宿主兼具多重角色,玩出了新花樣……在許多業者眼中,2019年,鄉村民宿走出了可持續發展之路。
發展有了明確方向
細數2019年民宿業的「大事件」,頭一件當屬旅遊民宿行業標準的修訂、發布和實施。2019年年初,文化和旅遊部啟動了旅遊民宿行業標準的修訂工作。7月3日,文化和旅遊部發布並實施了《旅遊民宿基本要求與評價》(LB/T065—2019)行業標準,代替《旅遊民宿基本要求與評價》(LB/T065—2017)。新標準更加體現發展新理念,體現文旅融合,同時加強了對衛生、安全、消防等方面的要求,健全了退出機制,起到了積極規範和引導旅遊民宿行業發展的作用。
新標準將旅遊民宿等級由金宿、銀宿兩個等級修改為三星級、四星級、五星級3個等級(由低到高)並明確了劃分條件。據了解,這三個級別,形成了階梯型的遞進關係。對於三星級旅遊民宿要求衛生、安全、基本舒適;四星級旅遊民宿是在三星級的基礎上對衛生、安全、文化特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五星級旅遊民宿則在四星級的基礎上對文化特色、民宿賦能、帶動示範方面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參與星級評定的民宿首先要取得當地管理部門頒發的相關證照,包括工商、消防、衛生、安全等證照。對于堅持證照齊全這一原則,我們絲毫不會動搖,也希望以此倒推各地出臺民宿相關的管理辦法、政策法規和指導意見。」文化和旅遊部市場管理司相關處室負責同志說。
2019年9—10月,文化和旅遊部分5個片區組織《旅遊民宿基本要求與評價》(LB/T065-2019)宣貫培訓班,對各省和地級市文化和旅遊行政部門旅遊民宿管理人員、行業協會相關人員及民宿業主近700人進行培訓。2019年12月9日至13日,為進一步加強旅遊民宿行業生產安全、消防衛生安全教育,文化和旅遊部在南昌舉辦了全國旅遊民宿主人培訓班,對來自全國各地和江西本地的部分旅遊民宿主人代表近200人進行了培訓。
各地文旅部門也就本地民宿發展特點圍繞新標準展開了一系列的培訓。不久前,2019年旅遊民宿等級評定專家及民宿主人培訓班在杭州開班。培訓內容包括《旅遊民宿基本要求與評價》行業標準解讀、《民宿基本要求與評價》地方標準解讀、浙江省民宿等級評定細則和流程解讀、《浙江省鄉村民宿提質富民三年行動計劃》解讀、2019年等級民宿評定工作研討與部署等。
管理辦法相繼出臺
7月28日,全國鄉村旅遊(民宿)工作現場會在四川成都戰旗村召開。會議明確,鄉村民宿是促進鄉村旅遊轉型升級的有力抓手,是豐富旅遊產品供給的重要領域,要始終把握鄉村民宿發展的正確方向,堅持文化引領、鄉村特色;堅持綠色發展、保護優先;堅持農民主體、大眾消費;堅持統籌兼顧、協調推進,一手抓發展,一手抓規範,聚焦環境、聚焦標準、聚焦市場。這一年為了確保鄉村民宿持續健康有序發展,各地方政府展開了一系列工作,部分省市相繼出臺了相關的管理辦法、政策法規和指導意見。
9月1日,廣東省政府正式施行《廣東省民宿管理暫行辦法》。該《辦法》以省級層面出臺規章性文件的形式,全面系統地對民宿的開辦條件與程序、經營規範、監督管理及法律責任等做出明確規定,在全國尚屬首創。在許多業者看來,此次《辦法》的出臺,推動了廣東民宿從「灰色地帶」到「陽光地帶」的規範管理升級。從無明確部門管理到統籌協調管理機制,從無明確要求到規範要求和程序,從無明確的規範到明確經營制度和監管體系,實現了「三無」到「三有」的轉變。此外,此次出臺的《辦法》一大特色就是因地制宜,契合實際。《辦法》遵循了「政策引導、屬地統籌、部門監管、行業自律」的原則,充分尊重廣東民情。
濟南市也於今年公布了《濟南市民宿管理辦法配套標準(條件)》,包括《濟南市民宿特種行業行政許可條件》《濟南市民宿公共場所衛生行政許可條件》《濟南市民宿業消防安全檢查標準》《濟南市民宿食品安全條件》。這一系列文件中,「推進『放管服』改革,適當放寬民宿市場準入」「簡化民宿申辦手續,建立民宿申報聯審機制」等措施直擊痛點,打破行業發展瓶頸,釋放政策紅利。
此外,今年有更多的相關部門參與到推動民宿健康發展的工作中來,4月,海南省住建廳印發了《海南省鄉村民宿發展規劃(2018-2030)》,從發展定位、空間布局、產品規劃、政策扶持等方面全面制定發展規劃。《規劃》強調,要以政策扶持發展鄉村民宿,在用房用地、建設資金、人才建設、審批監管上都有相應的措施。為了讓民宿客人更有安全感,無錫把民宿納入治安「特種行業」管理範疇。9月,無錫加強對民宿監管的工作在無錫濱湖區太湖國家旅遊度假區率先開展。無錫市公安局在該地開展民宿業治安管理試點工作,制定並下發了《關於在無錫太湖國家旅遊度假區開展民宿業治安管理試點工作的指導意見》,對民宿的治安安全條件、消防安全條件等各項工作進行了詳細規範。
「小民宿」撬動「大旅遊」
在廣西來賓市金秀瑤族自治縣聖堂山腳下的大嶺村,用黃泥牆建的老寨子本已廢棄,卻被一家旅遊開發公司視為「珍寶」,承包下來後,變身成了高端民宿群,吸引了一撥又一撥的遊客。今年,像這樣「小民宿」撬動「大旅遊」的案例還有很多。
自2018年以來,在新疆烏爾禾區委和政府的大力號召下,查乾草村將閒置的庭院加以利用變成了民宿。原本只是為了疏解烏爾禾區世界魔鬼城景區旺季時附近酒店經常爆滿的問題,但沒想到,隨著村容村貌大變樣,今年以來「鄉村遊」也成為當地的一大特色。今年3月,烏爾禾在查乾草村建設的第三批民宿點玫瑰花園對外開放,現代化的入住體驗和精品特色服務,為遊客提供溫馨時尚的烏爾禾之旅。「鄉村美起來了,遊客也多起來了,我們在自家門口就能做生意,享受到了鄉村面貌改變後的實惠。」村民們開心地說。
在許多鄉村裡,通過民宿激活村民旅遊致富夢已成為了現實。從湖南省張家界武陵源風景區楊家界門票收費站行駛兩公裡便可抵達山谷裡的村落——野溪鋪,在五六年前村民年人均收入僅3000多元。2012年,以五號山谷為代表的鄉村民宿開業,成功的運營模式帶動當地民宿的發展。今年,在楊家界門票收費站周邊的特色民宿客棧達到100多家,村民人均收入達到了1萬多元。在帶動村民脫貧致富這件事上,五號山谷民宿主人陳玉林有著自己的想法。「我們租田地是為了還原當地的農耕文化;租山林是為了取得山林的保護權,禁止人們濫砍濫伐。」五號山谷共與7家農戶籤訂了合作協議,並投入了上千萬元資金用於生態保護。
民宿已成為遊客打開旅遊目的地的一種新方式,市場也對民宿的發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過去許多景區周邊遍布的都是品質不太高的農家樂。為了讓遊客住得舒心,已有不少地區開始著手提升民宿品質。酉陽縣桃花源旅投集團公司聘請來了四川美術學院的專家團參與民宿項目改造,強化民宿風貌整治,改善服務設施,提升室內用品檔次,規範標識標牌,引導業主增加民俗文化元素等,打造了一批特色化、主題化、品牌化、個性化的精品客棧。如今,酉陽龔灘古鎮的精品民宿已達到81戶。
還有一些地方已經探索出了用創新模式推動民宿發展的道路。「村企聯建」助力鄉村振興、「自主創業」幫扶返鄉青年、「統一發展」推動農民增收、「資本落戶」共謀旅遊發展……得益於遂昌縣的這「四大」模式,民宿作為遂昌鄉村旅遊的重點板塊一路「迎風高飛」。如今,業態多樣化、供給品質化、發展全域化、參與全民化已成為遂昌民宿發展的亮點。
跳出民宿做民宿
今年11月,北京第二外國語學院中國文化和旅遊大數據研究院發布的中國民宿業大數據報告顯示,民宿用戶中20—29歲用戶佔50.1%。也就是說,民宿的客群中有一半是90後,這一代客群更注重文化創意和產品體驗。
如何滿足這一客群的需求,只是「有個性」恐怕還不能讓民宿在競爭激烈的酒店市場高枕無憂,大部分民宿因體量較小而不能與旅行社團隊合作,市場後勁不足。為了突破這樣的瓶頸,不少民宿主結合市場需要,兼具多重角色,玩出了新花樣。
比如,在長沙市望城區黑麋峰國家森林公園,有家遠近聞名的民宿——山居半畝。持續20天的暑期夏令營,5—7天的瑜伽進修培訓,以及養生營、古琴演奏、花藝等主題活動,為該民宿吸引了很多客流。
在北京懷柔連雲嶺長城腳下經營著明明山居的滕婧發現,即便是非常喜歡自家民宿的客人,一年來三四次也就算頻率高的了。滕婧決定將山居美好的生活狀態通過一些具體、有形的方式持續推送給客人,以提升消費頻次,於是她在微信公眾號裡上線了「明明山居生活館」,館裡又分為茶香館、美食館、好物館、服裝館。預計2019年生活館的營收能超過明明山居9間客房的收入。
不少民宿主人意識到,民宿是以床位為入口的經濟體,因為客人出行最核心的剛需還是床,但是民宿可以靠山吃山,靠海吃海,圍繞這張床的周邊衍生出與吃喝玩樂購相關的產品。
隨著位於寧夏中衛大灣村的黃河·宿集的「走紅」,民宿集群也在今年走向成熟。抱團不僅為了取暖,更為了高效經營和降低成本,組合起來的拳頭一定更有力量。但是,人才匱乏、局部投資過熱、周邊環境不能協同發展、缺乏統一管理等也是民宿集群發展遇到的幾大痛點,有待在今後的發展中探索出新的解決方案。
鄉村民宿的發展已經進入到一個新的周期,這也意味著會有新的玩法出現。近日上線的涵蓋了多家鄉村民宿的會員制特色度假住宿預訂平臺如程便是一個例子。
鄉村民宿走出可持續發展之路,為城鄉居民提供望得見綠、看得見水、記得住鄉愁的高品質旅遊體驗。希望在新的一年鄉村民宿發展的「好消息」會不斷傳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