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吉林白河林業局:深促傳統產業轉型 走特色旅遊可持續發展之路
目前,吉林白河林業局正處於轉型發展的關鍵時期,依託自然資源,大力開發景區旅遊建設,把林業生態旅遊作為主導產業,強化產業布局,一步步打好「綠色牌」,念好「山水經」。在深度促進傳統景區轉型升級,打造新型特色旅遊業態下的可持續發展之路的過程中,取得了顯著的突破與進步。
-
走可持續發展之路:竹山統籌發展縣域經濟調查
荊楚網湖北日報特約記者馬獻倫 通訊員夏行武 陸龍和 竹山是鄂西北的一個資源大縣,也是一個經濟窮縣,如何樹立科學發展觀,走可持續發展之路?縣委、縣政府確立了「走一主三化之路,建生態水電大縣」的戰略目標,著力發展生態經濟、循環經濟,切實處理好縣域經濟發展與人口、資源、環境之間的關係。
-
走中國特色的交通可持續發展之路
交通是興國之器、強國之基,是推動可持續發展的重要支撐。中國交通秉持與經濟社會協調發展、與自然生態和諧共生的可持續發展理念,取得了舉世矚目的發展成就。國務院新聞辦公室12月22日發布了《中國交通的可持續發展》白皮書,圍繞交通發展目標、發展定位、發展理念、發展動力等全面總結了新時代中國交通發展之路。1980年12月5日,聯合國大會通過了《聯合國第三個發展十年國際發展戰略》,提出了可持續發展概念,強調經濟、社會、環境維度的可持續發展。
-
2019,鄉村民宿走出可持續發展之路
從零星發展到星火燎原,從摸索前進到理性發展,2019年,鄉村民宿已經進入到一個新的發展周期。在這一年,文化和旅遊部發布了旅遊行業標準《旅遊民宿基本要求與評價》(LB/T065-2019),為民宿業的發展指明了方向。各地有關部門相繼出臺了管理辦法、政策法規和指導意見,讓民宿業的發展有「據」可依。民宿激活村民旅遊致富夢已成為了現實,「小」民宿撬動「大」旅遊初見成效。
-
斯德哥爾摩:清潔宜人的可持續發展之路並不難走
哈馬碧湖城是瑞典申辦2004奧運會的奧運村選址,並計劃建設成為一個示範性可持續發展社區。儘管斯德哥爾摩落選奧運會,哈馬碧湖城的建設目標卻被保留下來,成了一個國家級的生態示範區。在哈馬碧湖城的規劃和建設過程中,城市可持續發展的整體觀得到了突出體現。它的成功為斯德哥爾摩和瑞典帶來了深遠的影響和引人矚目的國際聲譽。
-
「兩大議題」展開對話「世界名山」展望疫後可持續旅遊之路
本次「世界名山對話」邀請到世界旅遊組織、世界旅遊及旅行理事會,以及來自中國、義大利、瑞士、秘魯、西班牙、智利、日本、尼泊爾、印度尼西亞的專家學者和名山旅遊目的地管理者共同探討後疫情時代全球名山可持續發展之路。「世界名山對話」是國際山地旅遊聯盟為全球名山旅遊目的地搭建的一個交流分享平臺。
-
西溪國家溼地公園:幸福生活的可持續發展之路
曾經有人這樣詮釋旅遊的意義:人們之所以出來旅遊是因為,沒有什麼比在火車,飛機,輪船上,更能傾聽到自己的內心。文章類型|旅行見聞文章字數|645字,閱讀約2分鐘國際重要溼地,西湖區首個國家溼地公園,國家5A級旅遊景區……如今的西溪溼地擁有諸多榮譽。
-
西溪國家溼地公園:幸福生活因它而至 走出一條可持續發展之路
西溪國家溼地公園堅持走可持續發展之路 孕育出西湖區第一個國家溼地公園46歲的船工周忠偉是西湖區蔣村鄉周家村村民,祖祖輩輩都生活在西溪溼地。每日,他都駕駛著一艘電瓶船穿行在西溪溼地公園的水巷中。「小時候,我在這裡抓過魚,種過水稻,水都能直接喝的。」周忠偉指向溼地深處,他說,這塘水承載著他童年最愉快的回憶。
-
聯合國世界旅遊組織旅遊可持續發展檢測,洛陽城市遊客滿意度旅遊、環境質量調查!
帶著這些問題,記者採訪了出席聯合國世界旅遊組織可持續發展河南觀測站2020年度培訓講座的幾位知名專家,讓他們談談洛陽的優勢、挑戰、路徑。聯合國世界旅遊組織可持續發展觀測點管理與監測中心主任、中山大學旅遊學院創院院長保繼剛教授持續關注洛陽旅遊發展,他表示,擁有眾多不同類型的自然資源和歷史文化資源是洛陽的先天優勢,此外,洛陽依託牡丹文化節、河洛文化旅遊節、世界古都論壇等節會文旅活動,提升了國際影響力,城市旅遊形象也日益國際化。
-
町隱沙龍邀約 | 治理之後,洱海旅遊可持續發展之路
如何在新的洱海保護制度框架下,通過發展可持續的環境友好產業,保護洱海生態持續轉好,另一方面讓社會經濟環境得以改良,讓當地的居民生活水平持續提高,讓原住民和新遷入人群和諧共處,共同受益,提升社區和諧人際關係,是面臨的新議題。12月06日,町隱民宿學院有幸邀請到Linda J.
-
全球「汙染大戶」如何走可持續發展之路?「可持續美妝」不是噱頭
歐萊雅集團近期在可持續發展方面做出了多項承諾,包括到2050年實現零排放;還設立了1億歐元的影響力基金,其中5000萬歐元用於重建生態系統,捐贈給海洋、森林保護項目;另外5000萬歐元用於促進循環經濟,支持回收利用、循環經濟相關企業的發展。
-
蛟河天崗石材園區走可持續發展道路探析
近幾年來,天崗石材產業園區依託石材資源優勢,立足可持續發展,著力於提高石材資源利用率、延長產業鏈、改善生態環境,天崗石材產業呈現良性發展態勢。 變廢為寶石材垃圾零排放 熟悉石材產業的人都知道,石材原料在切割加工的過程中,會產生大量的液體石粉廢棄物。而在天崗,這些廢棄物就放置在企業建的近800個沉澱池裡。
-
絲路旅遊投資炙手可熱,未來之路如何走?
近年來,關於絲路旅遊的政策相繼出臺,特別是在「一帶一路」建設的持續推動下,絲路旅遊作為先行產業,已然站上風口,成為炙手可熱的投資焦點,在地方,絲路沿線省市紛紛將此作為發展重點,並展開攻勢,一股絲路旅遊投資熱已然興起。
-
江西省新獲批兩個國家級可持續發展實驗區
在新獲批創建的29個國家可持續發展實驗區(以下簡稱實驗區)中,江西省撫州市資溪縣、鷹潭市龍虎山風景區被列入其中,這是繼井岡山市、章貢區、泰和縣、貴溪市、崇義縣和婺源縣之後獲批的2個新區
-
十年探索,鄭州綠博園走出綠色可持續發展之路
十年來,他們以歸零的心態,認真學習、大膽探索、不斷創新,圍繞提升鄭州綠博園的競爭力、吸引力和影響力,對內抓建設重管理,對外抓營銷樹形象,推動園區管理服務水平不斷邁上新臺階,走出了一條具有自身特色的綠色可持續發展之路。創新理念,提高管理水平。
-
《中國鄉村旅遊可持續發展問題研究》
哈爾濱師範大學旅遊管理系副教授王繼慶所著的《中國鄉村旅遊可持續發展問題研究》,近日已由黑龍江人民出版社出版。該書是在我國鄉村旅遊方興未艾的背景下,就鄉村旅遊可持續發展問題進行理論探討與實證研究而推出的一部力作。 豐富的農業資源為發展鄉村旅遊業提供了現實基礎條件。作者基於可持續發展理論的視角,對鄉村旅遊的可持續經營、鄉村旅遊的作用和影響、鄉村旅遊可持續發展評價模式等重要命題進行了深入研究。
-
京東家稼惠助農走「綠色發展」之路
為了跟全國人民共同抗擊疫情,迅速復工復產,讓滯銷嚴重的小而散的農特產品既打開銷路,又走「綠色發展」可持續之路。京東家稼惠推出了「帶出來」「走進去」的助農模式,切實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
-
黃河流域文化旅遊高質量發展之路如何走?
如何實現文化和旅遊的融合發展,一體化發展、高質量發展?黃河文化旅遊高質量發展之路如何才能走好?這是我們必須回答的時代之問。站位新時代,就必須以保護傳承弘揚黃河文化為主題,以全域旅遊為主導,堅持文化引領、產業融合、生態優先、開放合作、創新驅動,走好黃河文化旅遊發展的高質量發展之路,努力把河南打造成全球體驗華夏歷史文明的重要窗口,全球華人尋根拜祖的聖地、具有國際影響力的旅遊目的地,國家文化產業和旅遊產業融合發展的示範區。
-
成都倡議建立全球性可持續旅遊發展標準
「一帶一路」旅遊合作 成都倡議建立全球性可持續旅遊發展標準 華西都市報-封面新聞記者殷航杜江茜 9月13日,聯合國世界旅遊組織第22屆全體大會在成都開幕,會上發布了《「一帶一路」旅遊合作成都倡議》。
-
《中國交通的可持續發展》白皮書
作為負責任大國,中國認真落實聯合國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積極參與全球交通治理,加強國際交流與合作,為促進全球可持續發展、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貢獻中國智慧、中國力量。為全面介紹新時代中國交通發展成就,分享中國交通可持續發展的理念和實踐,增進國際社會認識和了解,特發布本白皮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