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中國特色的交通可持續發展之路

2020-12-25 光明日報

交通是興國之器、強國之基,是推動可持續發展的重要支撐。中國交通秉持與經濟社會協調發展、與自然生態和諧共生的可持續發展理念,取得了舉世矚目的發展成就。國務院新聞辦公室12月22日發布了《中國交通的可持續發展》白皮書,圍繞交通發展目標、發展定位、發展理念、發展動力等全面總結了新時代中國交通發展之路。

1980年12月5日,聯合國大會通過了《聯合國第三個發展十年國際發展戰略》,提出了可持續發展概念,強調經濟、社會、環境維度的可持續發展。中國的可持續發展理念與聯合國可持續發展觀的核心要義相融相通,早在1996年,中國已將可持續發展上升為國家戰略並全面推進實施,是最早提出實施可持續發展戰略的國家之一。

在交通運輸領域,可持續發展的目標包含經濟效益、環境效益和社會效益。為了使交通運輸與經濟社會協調發展、與自然生態和諧共生,實現資源節約、環境友好,需要做好以下幾個方面。

一、創新是交通可持續發展的動力源泉。中國政府積極推進綜合交通體制機制改革,統一開放、競爭有序的交通運輸市場體系基本形成,適應新時代國家發展的交通運輸治理體系逐步健全。通過改革創新釋放技術與市場活力,提升了治理效能,促進了高質量發展。經過不懈努力,中國的交通科技從跟跑世界一流水平為主,進入到跟跑、並跑、領跑並行的新階段。

二、協調是交通可持續發展的基本要求。中國政府堅持把交通運輸作為經濟社會發展的「先行官」,堅持先行引導、適度超前原則,保持一定發展速度,加快建設安全便捷高效綠色經濟的現代化綜合交通體系,為經濟社會發展提供堅實基礎和有力保障。交通基礎設施建設實現了從「連線成片」到「基本成網」的跨越,通達性、保障性以及對國家經濟社會發展的支撐顯著增強,促投資、促消費、穩增長作用明顯,交通運輸服務能力、品質和效率大幅提升。

三、綠色是交通可持續發展的核心靈魂。發展綠色交通是滿足人民對優美生態環境的需要,也是貫徹新發展理念、建設美麗中國、服務交通強國建設的重要特徵和基本要求,對交通運輸現代化具有重要的引領作用。中國政府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將生態文明建設放在突出地位,提出樹立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的生態文明理念,逐步改善環境友好程度。完善交通運輸生態文明建設相關法規標準和政策制度,強化綠色交通發展制度保障,提升綠色治理能力。

四、共享是交通可持續發展的基本要義。交通是民生服務的重要領域,在一些貧困地區,改一條溜索、修一段公路就能給群眾打開一扇脫貧致富的大門。中國將交通扶貧作為服務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人民共享改革發展成果的重要支撐,全力消除制約農村發展的交通瓶頸,為廣大農民脫貧致富奔小康提供堅實保障。

五、安全是交通可持續發展的首要特徵。交通事故對公眾生命財產安全和人身健康、環境造成嚴重危害。中國政府堅持人民利益至上,始終把安全放在首要位置,加強安全治理和保障能力建設,完善交通安全生產體系,以安全促進暢通有序,以安全保障美好需要,為人民出行順暢保駕護航;完善安全應急治理體系,構建交通運輸安全治理體系,加強交通應急保障能力建設,及時防範化解交通重大安全風險,有效應對處置各類災害事故。

六、開放是交通可持續發展的共同追求。中國政府堅持互利共贏的開放戰略,深化與各國在交通領域合作,積極推進全球互聯互通,積極參與全球交通治理。中國與「一帶一路」沿線各國共商、共建、共享,加快推進基礎設施互聯互通,推進國際運輸便利化。

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對加快建設交通強國作出了專門部署,提出了明確要求,交通高質量發展更加迫切。中國交通將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牢牢把握交通「先行官」定位,打造一流設施、一流技術、一流管理、一流服務,為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提供有力支撐。

(作者:歐陽斌,系交通運輸部科學研究院交通發展研究中心主任;鳳振華,系交通運輸部科學研究院交通發展研究中心綠色交通研究室主任)

相關焦點

  • 《中國交通的可持續發展》白皮書發布
    新華社北京12月22日電(記者魏玉坤、周圓)國務院新聞辦22日發布《中國交通的可持續發展》白皮書。這是繼2016年12月發布《中國交通運輸發展》白皮書之後,國務院新聞辦再次以政府白皮書形式,全方位展示交通運輸工作及成就。
  • 走可持續發展的旅遊之路
    走可持續發展的旅遊之路 發表時間:2015-04-24   來源:拉薩文明網   旅遊業的快速發展給我區帶來了巨大的經濟效益,已經成為我區經濟發展的支柱產業。
  • 《中國交通的可持續發展白皮書》發布:智慧交通發展步伐加快
    這是繼2016年12月發布《中國交通運輸發展》白皮書之後,國務院新聞辦再次以政府白皮書形式,全方位展示交通運輸工作及成就。 國務院新聞辦22日發布《中國交通的可持續發展》白皮書。
  • 《中國交通的可持續發展》白皮書
    為全面介紹新時代中國交通發展成就,分享中國交通可持續發展的理念和實踐,增進國際社會認識和了解,特發布本白皮書。  一、走新時代交通發展之路中國交通積極適應新的形勢要求,堅持對內服務高質量發展、對外服務高水平開放,把握基礎設施發展、服務水平提高和轉型發展的黃金時期,著力推進綜合交通、智慧交通、平安交通、綠色交通建設,走新時代交通發展之路。
  • 吉林白河林業局:深促傳統產業轉型 走特色旅遊可持續發展之路
    目前,吉林白河林業局正處於轉型發展的關鍵時期,依託自然資源,大力開發景區旅遊建設,把林業生態旅遊作為主導產業,強化產業布局,一步步打好「綠色牌」,念好「山水經」。在深度促進傳統景區轉型升級,打造新型特色旅遊業態下的可持續發展之路的過程中,取得了顯著的突破與進步。
  • 《中國交通的可持續發展》白皮書全文內容
    國務院新聞辦公室22日發布《中國交通的可持續發展》白皮書。全文如下:中國交通的可持續發展(2020年12月)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新聞辦公室目錄  前言  一、走新時代交通發展之路  為全面介紹新時代中國交通發展成就,分享中國交通可持續發展的理念和實踐,增進國際社會認識和了解,特發布本白皮書。
  • (受權發布)《中國交通的可持續發展》白皮書
    新中國成立以來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中國的交通運輸秉持與經濟社會協調發展、與自然生態和諧共生的理念,以建設人民滿意交通為目標,自立自強,艱苦奮鬥,取得了舉世矚目的發展成就,從根本上改變了基礎薄弱、整體落後的面貌,為經濟社會發展提供了有力保障,走出了一條中國特色交通發展之路。
  • 《中國交通的可持續發展》白皮書發布
    國務院新聞辦公室22日發布《中國交通的可持續發展》白皮書。全文如下:中國交通的可持續發展(2020年12月)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新聞辦公室目錄前言一、走新時代交通發展之路(一)以建設人民滿意交通為目標(二)以當好發展「先行官」為定位(三)以新發展理念為引領(四)以改革開放為動力(五)以創新驅動為支撐
  • 譜寫加快建設交通強國新篇章——寫在《中國交通的可持續發展...
    12月22日,國務院新聞辦公室舉行新聞發布會,發布《中國交通的可持續發展》白皮書。這是繼2016年12月國新辦發布《中國交通運輸發展》之後,再次以政府白皮書形式,對交通運輸工作進行全方位展示,闡述了新時代我國交通運輸發展之路,以及對全球交通可持續發展提供的中國方案、中國智慧。
  • 走可持續發展之路:竹山統籌發展縣域經濟調查
    荊楚網湖北日報特約記者馬獻倫 通訊員夏行武 陸龍和  竹山是鄂西北的一個資源大縣,也是一個經濟窮縣,如何樹立科學發展觀,走可持續發展之路?縣委、縣政府確立了「走一主三化之路,建生態水電大縣」的戰略目標,著力發展生態經濟、循環經濟,切實處理好縣域經濟發展與人口、資源、環境之間的關係。
  • 加快向交通強國邁進——解讀《中國交通的可持續發展》白皮書
    新華社北京12月22日電 題:加快向交通強國邁進——解讀《中國交通的可持續發展》白皮書新華社記者魏玉坤、周圓國務院新聞辦公室22日發布《中國交通的可持續發展》白皮書,並舉行新聞發布會。白皮書有哪些重點表述?如何理解這些內容?對此,交通運輸部副部長劉小明在發布會上進行了解讀。
  • (新華時評·中國交通的可持續發展白皮書)再遠的路,能「走得好...
    新華社北京12月22日電題:再遠的路,能「走得好」就近了新華社記者魏玉坤國務院新聞辦22日發布《中國交通的可持續發展》白皮書,全面總結了我國交通發展成就。進入新發展階段,交通更需秉持人民至上、以人為本的發展理念,著力提升效率和品質,讓運輸服務從「走得了」向「走得好」轉變。加快從「走得了」向「走得好」轉變,是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的必然要求。隨著我國社會主要矛盾發生變化,人民群眾出行模式和貨物流通方式正發生深刻變化。
  • 國務院新聞辦就《中國交通的可持續發展》白皮書有關情況舉行發布會
    交通運輸是國民經濟中基礎性、先導性、戰略性產業和重要的服務性行業,是推動可持續發展的重要支撐。黨的十八大以來,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指引下,中國交通發展取得歷史性成就,已經建成了交通大國,正加快向交通強國邁進。中國交通進入了高質量發展的新時代。交通的可持續發展與全球可持續發展息息相關。在聯合國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中,全部17項可持續發展目標都與交通相關。
  • 國新辦發布《中國交通的可持續發展》白皮書
    央廣網北京12月22日消息(記者馮爍)據中央廣播電視總臺中國之聲《全國新聞聯播》報導,22日,國新辦發布《中國交通的可持續發展》白皮書,白皮書重點對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國交通發展成就、中國交通治理成效等六個方面進行了介紹。
  • 以「三生融合」理念推進特色小鎮可持續發展
    特色小鎮可持續發展不僅包括外核層面,即建築與景觀設計規劃等自然系統的可持續發展,也包括內核層面,即經濟、社會、文化、制度等深層人文系統的變革與可持續發展。「三生(生產、生活和生態)融合」是特色小鎮發展的政策目標,在理論基礎、機制設計、路徑選擇方面符合可持續發展的理念。
  • 國新辦舉行《中國交通的可持續發展》白皮書新聞發布會
    12月22日,國務院新聞辦公室新聞發言人胡凱紅在發布會上展示《中國交通的可持續發展》白皮書。國務院新聞辦公室於12月22日發表《中國交通的可持續發展》白皮書,並於當日下午3時舉行新聞發布會。交通運輸部副部長劉小明、中國民用航空局副局長董志毅、國家郵政局副局長趙民、國家鐵路局總工程師嚴賀祥和國務院新聞辦公室新聞發言人出席發布會,介紹和解讀白皮書有關情況並答記者問。
  • 斯德哥爾摩:清潔宜人的可持續發展之路並不難走
    優美緊湊、尺度人性化的城市環境混合功能的濱水公共空間可持續交通發展綠地、水系多重功能SWECO完成的中央雨水花園景觀設計如何能做到如此全面?誰是總設計師?怎麼做到的?哈馬碧湖城是瑞典申辦2004奧運會的奧運村選址,並計劃建設成為一個示範性可持續發展社區。儘管斯德哥爾摩落選奧運會,哈馬碧湖城的建設目標卻被保留下來,成了一個國家級的生態示範區。在哈馬碧湖城的規劃和建設過程中,城市可持續發展的整體觀得到了突出體現。它的成功為斯德哥爾摩和瑞典帶來了深遠的影響和引人矚目的國際聲譽。
  • 交通可持續發展白皮書發布 交通運輸部副部長披露三個「世界第一」
    這是12月22日,交通運輸部副部長劉小明披露的數據。當日,國新辦發表《中國交通的可持續發展》白皮書,交通運輸部副部長劉小明表示,在聯合國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中,全部17項可持續發展目標都與交通相關。
  • 2019,鄉村民宿走出可持續發展之路
    從零星發展到星火燎原,從摸索前進到理性發展,2019年,鄉村民宿已經進入到一個新的發展周期。在這一年,文化和旅遊部發布了旅遊行業標準《旅遊民宿基本要求與評價》(LB/T065-2019),為民宿業的發展指明了方向。各地有關部門相繼出臺了管理辦法、政策法規和指導意見,讓民宿業的發展有「據」可依。民宿激活村民旅遊致富夢已成為了現實,「小」民宿撬動「大」旅遊初見成效。
  • 《中國交通的可持續發展》白皮書發布 2035年基本建成交通強國
    中商情報網訊:日前,《中國交通的可持續發展》白皮書發布,白皮書提出,到2035年,基本建成交通強國。現代化綜合交通體系基本形成,人民滿意度明顯提高,支撐國家現代化建設能力顯著增強。目前,中國綜合交通基礎設施基本實現網絡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