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昌紫陽湖公園年前將全新亮相,新增多處互動體驗文化場館

2020-12-12 騰訊網

楚天都市報記者李慶 通訊員陳偉彬 張毅 攝影記者鄒斌

6月5日上午,武昌區在紫陽湖公園舉行環保世紀行活動,呼籲市民行動起來,參與紫陽湖等水域生態環境治理,參會的市民代表應邀參觀紫陽公園「大湖+」建設項目。記者獲悉,該項目進展順利,預計今年年底前,紫陽公園將全新亮相,施工方介紹,新的公園將更環保、更親民。

在建中的紫陽閣

分三期建設融入大武昌古城商圈

記者在公園內看到,湖水中,水務工人正撐船清理漂浮物;岸邊,施工人員正在緊張粉刷外牆。據介紹,武昌區對紫陽湖實施水質提升、濱水景觀提升、文化景區打造、海綿城市建設、旅遊景點連通以及配套設施工程建設。

園方相關負責人介紹,紫陽公園屬於「大黃鶴樓景區」,也是武昌古城文化軸上的亮眼的綠色節點,原有軸線上有黃鶴樓、白雲閣、辛亥革命博物館、起義門、楚望臺等重要文化序列點,紫陽公園有聯繫辛亥革命博物館和起義門文化序列點的重要作用。在這條文化軸線上設置紫陽閣,既提供了俯覽公園美景的制高點,又加強了文化軸線序列的連續性。

據介紹,紫陽湖「大湖+」工程分三期建設。近期將通過全面提升紫陽公園的環境面貌和文化品質,完善各類功能、引入各種活動,激發公園的活力,增加人氣。中期主要是結合首義文化、張之洞文化、紫陽湖文化,形成大黃鶴樓景區新興名,而遠期主要是結合周邊地塊發展,融入大武昌古城商圈,從而帶動片區發展。

拆除或升級湖岸牆體透出更多湖景

紫陽湖位於武昌老城區內,湖泊周邊歷史文化積澱豐富,黃鶴樓、首義廣場、湖北劇院、辛亥革命博物館等歷史文化遺存、公共文化設施分布在湖區周圍,是武昌重要的文化旅遊和體驗地。據介紹,未來,武昌區計劃將紫陽湖片區打造成文旅休閒旅遊目的地。

去年初,紫陽公園啟動提檔升級,主要建設內容包括景點提升、建築設計和改造,公園入口改造,聚景園改造,海綿城市設計,岸線生態改造及外圍綜合整治等。

昨日上午,記者看到,公園靠近首義路方向的一段圍牆,已經施工完畢,和原來相比,圍牆上開設了多處拱門,此外,原來擋住湖景的連廊已經移除,施工方將其改造成了開敞的觀景平臺。

施工方中交二公院介紹,通過提檔升級,拆除或升級部分靠近湖岸的牆體,透出更多湖景,對外通達開敞、內部空間通透,讓市民與湖水可以更加接近。

據介紹,這次施工,還通過生態岸線改造、水質淨化提升,讓公園更生態環保,目前,施工人員已將原來的硬質漿砌石駁岸改造成自然疊石的生態駁岸,施工人員介紹,坡度變緩的駁岸可以有效過濾雨水,有助於湖水的水質提升。

隨著駁岸的改造,優美的湖景展露出來,一條連貫生態的環湖步道應運而生:具親水觀景、慢行健身於一體,分散了主園路的人流,增加了遊園的舒適性和趣味性。

新建紫陽閣大戲臺共享空間等文化建築

湖心島是紫陽湖上的一顆「明珠」,島上將建「紫陽閣」和「大戲臺」。施工人員介紹,紫陽閣作為湖心島的制高點,有20多米高,可俯覽湖心島與全園景觀,今後這裡將舉辦大型文化展覽及科普活動;而大戲臺則是為市民提供文化娛樂場所,引導傳統文化活動落地生根,大戲臺的舞臺與觀眾席之間,特別保留一處「荷塘」,這樣更具觀賞性。

紫陽公園相關負責人介紹,園區的提檔升級,突出打造青少年遊樂、學習和成長空間的概念,建設了一處共享空間,該場所由園內原先的花鳥市場改造而來,延續了原來基本輪廓框架,整個建築長81米。為了讓立面效果更好,施工方將中間的屋面抬高,做成中間高兩邊低的三段式,打造新中式風格。

據介紹,共享空間將是武漢市面積最大、配套最齊全的的單體共享空間之一,空間內部採用靈活的移動式布置、軟性隔斷,可以滿足各種類型的活動開展,如公園大課堂、書畫藝術沙龍、展廳、少兒圖書閱覽室等。

這次改造,還將打造張之洞武昌辦學教育博物館,該館位於湖東岸水杉林中,原為破舊的將軍樓,經過加固改造後,一、二層共有450平方米的面積可供展陳,建築內部作為展陳空間,集中展示張之洞在武昌辦學的貢獻。

升級後公園每年可節約1.6萬噸水

這次提檔升級中,施工方在島上設置了地埋式的湖水淨化系統,通過抽取大湖中的水淨化,達到三類水標準,流出後的水串聯幾個生態池塘,沿著生態花溪最後回補到大湖,形成小循環,逐步改善提升紫陽湖水質。淨化後的水可直接觸摸,匯成花溪,供遊客玩耍嬉戲。同時,施工方還會將島上建築改造成為環保水生態館,這裡開放後,將為市民進行科普教育、開展互動體驗。

前期改造好公園內景

海綿城市理念也植入這次提檔升級中,施工方介紹,除紫陽閣廣場、一級瀝青園路和建築附屬鋪裝外,全園均採用透水鋪裝,佔總鋪裝面積的90%以上,透水鋪裝可引導雨水下滲,充分補充地下水,給園區植物持續供水,減少綠化養護用水量。

為有效利用水資源,施工方將公園湖心島上兩處水池改造為溼塘,設置調蓄水位,可蓄存一定量徑流雨水,後期雨水溢流至紫陽湖。溼塘可收納2500立方米雨水,用於景觀打造和園林養護。這次改造中,施工方還在公園東岸新建一個蓄水池,其主要雨水收集來源是管網和雨水溝內匯集的雨水。

據介紹,公園年用水量約為2.2萬噸,改造後設置的地下雨水蓄水池全年收集雨水為1.6萬噸,也就是說,通過園林景觀提升和海綿城市設計,公園每年可節約1.6萬噸水,節水量佔比高達72.7%。

智能設備遍布全園為遊客提供安全保障

紫陽公園自1952年建園以來經歷歷次改造,園內的各種建築風格各異,這次改造對園內經典的園林建築單體進行了全面改造提升,統一了建築風格樣式,恢復了傳統古典園林建築的特色,同時對園區內12處亭臺樓閣進行了楹聯牌匾的改造升級,增強文化屬性。

前期改造好的公園地面和道路

施工方介紹,這次改造注重通過夜景亮化打造、智慧設施的布設,讓公園更智慧。

「我們在全園布設了各種智慧系統檢測設備,主要包括AR鷹眼、通道客流統計、人口密度分析、環境監測氣象站、人像抓拍、垃圾智能分類、防衝撞柱等一大批智能設備,」施工人員介紹,這些設備將全面提供涉及人像大數據應用、客流統計、全維度環保數據監測預警、園林綠化智能灌溉、照明智能控制、公園三維立體信息展示等方方面面的「大數據、大信息」,可有效為遊客提供安全保障,同時提供科普教育資源。

公園在緊急情況,可以同時容納475個3m*3m的救災帳篷,滿足1.9萬民眾五到七天的短期安置。

相關焦點

  • 武昌紫陽公園提檔升級全新亮相
    12月20日,俯瞰面貌一新的紫陽公園。武漢市武昌紫陽公園「大湖+」建設項目首期水域生態環境治理及景觀建設基本完工,以全新面貌亮相。
  • 武昌紫陽公園年底將全新亮相
    記者獲悉,該項目目前進展順利,預計今年年底前,紫陽公園將全新亮相。  湖岸自然疊石 牆體透出湖景  昨日上午,記者在公園內看到,湖水中,水務工人正撐船清理漂浮物;岸邊,施工人員正在緊張粉刷外牆。公園靠近首義路方向的一段圍牆,已經施工完畢,和原來相比,圍牆上開設了多處拱門。此外,原來擋住湖景的連廊已經移除,施工方將其改造成了開敞的觀景平臺。
  • 69年大隱於市 武昌紫陽公園年底全新面貌亮相
    紫陽公園始建於1951年,因空中俯瞰形似明眸,被譽為武昌古城的「生態之眼」。2018年12月起,紫陽湖暨紫陽公園,作為武漢市首批「大湖+」建設項目,啟動提檔升級工程。按照計劃,今年年底前,紫陽公園將以全新面貌迎接市民遊客。
  • 武昌將打造環紫陽湖特色街區
    長江商報消息 將分5個片區進行招商引資和開發建設本報訊(記者 王碧濤 通訊員 李雪燕 姜明凱)昨日,記者從武昌區政協信息宣傳會上獲悉,武昌將深化紫陽湖周邊空間發展和產業發展規劃,打造集文化創意與旅遊休閒於一體的環紫陽湖特色街區
  • 六十九年大隱於市 年底全新面貌亮相 武昌紫陽公園打造古城明珠
    紫陽公園始建於1951年,因空中俯瞰形似明眸,被譽為武昌古城的「生態之眼」。2018年12月起,紫陽湖暨紫陽公園,作為武漢市首批「大湖+」建設項目,啟動提檔升級工程。按照計劃,今年年底前,紫陽公園將以全新面貌迎接市民遊客。
  • 武昌紫陽湖公園對面變壓器爆炸起火
    昨晚9時零3分左右,武昌紫陽湖公園對面7435工廠宿舍變壓器起火爆炸,火勢有3層樓高。  不到2分鐘消防車趕到現場,因7435廠門口鐵門緊閉,消防隊員和居民合力將鐵門打開,但是因門口佔道建築物將鐵門擋住不能全開,致使消防車不能進入到滅火點直接撲火,後來採取了30米外進行輸水滅火。
  • 紫陽湖公園和紫陽公園是同一家公園嗎
    作為生於斯長於斯的老武昌,近在咫尺的紫陽湖公園對於我而言,就如同自己家菜園子,早鍛鍊、飯後百步走都圍著紫陽湖溜一圈。去年下半年,紫陽湖公園停止對外放,內部維修。後來疫情暴發,連續76天隔離,一晃竟大半年沒有光顧。
  • 武昌紫陽湖公園恢復開放首日,上午迎客不足10人
    楚天都市報訊(記者劉中燦 實習生劉佳尼)今日上午9時,武昌紫陽湖公園限時開放,開放區域為公園北大門及周邊部分區域。入園關鍵詞為:健康碼、量體溫、不聚集。今日上午陽光明媚,紫陽湖公園春意盎然。但記者中午中分來到公園,只看到兩名遊客在公園內散步。公園大門口張貼著《告知書》:3月23日起,公園於每天上午9時至下午5時開放,開放區域為公園北大門及周邊部分區域,其它區域因施工未完成暫不開放;入園時請自覺佩戴口罩,主動出示健康碼,並配合工作人員測量體溫;入園後人員不得聚集。
  • 歷史上武昌城內有九湖 今僅剩紫陽湖和都司湖
    圖為:倖存下來的紫陽湖「綠荷紅蓮,烏梢青柳,亭臺水榭,倒映水中,水鄉風情,秦淮不及。」說的是舊時的武昌城,山多湖也多,「開門見山,出門遇湖」。人們將城內的山水概括為「三臺、八井、九湖十三山」。當下的人們,大多只識武昌紫陽湖公園內的紫陽湖。這記載中的「武昌九湖」,究竟在哪裡?今天還留下什麼痕跡?初秋,記者帶著「武漢通」劉謙定提供的武昌老地圖,走街串巷,尋訪歷史上的「武昌九湖」。歷史上武昌城內有九湖 要找城內九湖,首先要圈定武昌古城範圍。
  • 紫陽湖公園「大湖+」改造完成,看看哪裡不一樣了
    紫陽公園一隅。 記者李永剛 攝它是武昌古城文化軸上一抹亮眼的綠色,它的荷花曾吸引不少文人墨客留下佳句,它承包了不少武漢人的童年回憶……它是紫陽公園,位於武昌老城區,從1951年建園至今,已有70年歷史。為了進一步提升公園景觀,滿足市民遊覽和城市發展需求,2019年初,紫陽公園開啟「大湖+」改造。
  • 紫陽湖公園「大湖+」改造完成,70年老園重煥青春,看看哪裡不一樣了
    紫陽公園一隅。 記者李永剛 攝長江日報-長江網1月6日訊(記者楊曉雨)它是武昌古城文化軸上一抹亮眼的綠色,它的荷花曾吸引不少文人墨客留下佳句,它承包了不少武漢人的童年回憶……它是紫陽公園,位於武昌老城區,從1951年建園至今,已有70年歷史。為了進一步提升公園景觀,滿足市民遊覽和城市發展需求,2019年初,紫陽公園開啟「大湖+」改造。
  • 航拍武昌紫陽公園和紫陽閣之夜
    2020年武昌紫陽公園提升改造工程基本完工,即將開園。武漢市武昌紫陽公園,因園內紫陽湖而得名,是武漢市武昌區唯一一處有自然湖泊的公園。近年來規劃「大黃鶴樓景區」包括紫陽公園,從黃鶴樓公園到紫陽公園,還有首義公園、首義廣場等等,組成一個「大黃鶴樓景區」。
  • 武昌紫陽湖水清了草綠了魚活了
    7日,長江日報記者來到武昌區紫陽湖公園,園內綠樹成蔭、清水環繞,這個昔日五類水質的紫陽湖,經過排水改造和生態修復,從2017年11月至今,水質一直穩定在四類。居民們早晚來此休閒,賞景親水觀魚,樂此不疲。  紫陽湖是武漢的166個湖泊之一,位於武昌區中心地段。
  • 紫陽閣拔地而起·紫陽公園年底亮相
    公園湖心島是紫陽湖上的一顆「明珠」,島上建設了「紫陽閣」和「大戲臺」。紫陽閣成為武漢又一地標,特別是武昌地標。「大黃鶴樓景區」,也是武昌古城文化軸上的亮眼的綠色節點,原有軸線上有黃鶴樓、白雲閣、辛亥革命博物館、起義門、楚望臺等重要文化序列點,紫陽公園有聯繫辛亥革命博物館和起義門文化序列點的重要作用。
  • 鹹寧婆婆跳紫陽湖輕生,公園保安將其救起!
    楚天都市報訊 圖為:婆婆獲救後坐在公園石凳上,民警趕來將她帶走楚天都市報訊 (記者盧成漢 通訊員劉玉紅 彭雪琴)在武昌紫陽湖邊徘徊半個小時後,一名鹹寧籍六旬婆婆因家庭矛盾跳湖輕生。幸虧公園保安及時趕到,將其救起。
  • 武昌紫陽湖畔民間湖長上任忙
    27日上午,在武漢市紫陽街首屆「紫陽湖畔黨旗紅」民間藝術風採展演暨紫陽湖「民間湖長」聘用儀式上新一屆「湖長」金仁和表態擲地有聲。 紫陽湖作為「武昌九湖」中僅存的兩湖之一,是紫陽街轄區重點保護水資源,現今水域面積14.3公頃,湖岸線長2.73公裡,圍湖而建的紫陽公園更是周邊近20萬居民休閒健身的主要場所。
  • 世博文化公園規劃出爐:擬保留4處世博場館 新增1處世界級溫室花園...
    規劃圖  東方網記者袁猛5月17日報導:位於原世博會後灘地區,地處黃浦江核心濱水區的凸岸近兩平方公裡將建設成市民共享的開放式大綠地——「世博文化公園」,陸上面積相當於8個延中綠地,從上月7日起開始徵求意見。
  • 五大場館全新亮相!國慶去這裡將有新玩法
    重慶之聲9月22日訊 記者今天(9月22日)從兩江新區獲悉,「兩江國際影視城第三屆金秋風情旅遊節」將於國慶正式開啟。兩江國際影視城杜公館、紅樓、生活書店、《新華社》營業部等五大場館將全新亮相,每一個場館都擁有不同的主題,為遊客提供更豐富的遊覽場景和更具有家國情懷的旅遊方式。
  • 西岸美術館、海昌海洋公園……滬上這些新場館、公園值得期待
    隨著東方藝術中心首次大修啟動,上海市歷史博物館3月底將向公眾開放,上海海昌海洋公園暑期亮相,滬上一大波新建或升級的文化場館、公園等即將在今年與大家見面,快來看看有哪些吧!  [紅色篇]致力於打造上海獨具一格的城市文化新地標,成為中國的百老匯。  上海夢中心將分為西區、中區、東區、水岸北區和水岸南區5個區域,最具特色之處在於分布項目中的文化場館群,將由2500座空間劇場、1800座專業音樂劇劇場、1000座演藝劇場、800座互動音樂廳、400座黑匣子先鋒劇場5個劇院和1個開放性藝術空間聚集組成。
  • 武昌的美好,藏於這些地方!
    歲月流轉,武昌就像一名深居江城的隱士,安靜地承載著荊楚風韻。伴隨時光印刻下的痕跡,「尋訪團」一站站打卡古樓、古門、古街,深度發現古城人文山水的美好。旅途從黃鶴樓公園開啟。與武昌同歲的黃鶴樓屹立蛇山之巔,一直是「遊必於是」的城市地標。登頂主樓,將武漢三鎮風光盡收眼底,遠眺滾滾長江和氣象萬千。「昔人已乘黃鶴去,此地空餘黃鶴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