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銀行前高級副行長兼首席經濟學家考什克·巴蘇曾指出:「一個經濟體的成敗取決於多種變數,其中往往被忽視的是那些方便企業和營商的具體細節。」當前,營商環境建設已成為地方政府推動經濟邁向高質量發展,提升區域綜合實力和競爭力的關鍵保障和主要抓手。尤其對杭州而言,優化營商環境更直接關係到長三角南翼核心增長極的打造以及世界名城建設。本課題報告在前期實地調研、問卷調查、企業家訪談和專家諮詢的基礎上,對杭州市2018年下半年以來營商環境建設的成效與經驗進行了全面分析總結,並有針對性地提出進一步優化營商環境的對策建議。
(一)深化企業投資項目「最多跑一次」改革,打造便捷高效的政務服務環境
首先,深化中介服務市場改革。應對日照分析、房產測繪等中介服務事項全面放開,在此基礎上鼓勵不同資質的中介機構自由組合為具有多資質的聯合體。同時,深化網上中介超市建設,推行網上中介競爭採購。其次,推進竣工驗收「最多30天」改革。明確牽頭部門、參與部門、水電氣等市政公用企業各自職責以及協同流程、協同機制,推行全程網上辦理,並重點梳理精簡建築工程檔案驗收所需材料。第三,完善投資在線平臺3.0。優化平臺功能和用戶操作體驗,對辦件量大、改革做法行之有效的事項,製作標準化材料並納入平臺。
(二)推進減稅降費政策落細落實,打造成本適宜的產業發展環境
一是制定公布市縣兩級政府收費清單以及降費減負政策紅利清單。對市縣兩級涉及民間投資、民營企業的收費事項進行系統梳理,對不符合上級規定及經濟社會發展實際的予以清理,在此基礎上制定公布市縣兩級政府的收費清單以及降費減負政策紅利清單。二是實施高端人才、海外優秀人才個人所得稅地方留存部分返還等政策。三是完善減稅降費政策的實施細則並做好宣傳溝通指導工作。四是進一步簡化企業享受優惠政策的程序,推進涉稅涉費事項實現「一網通辦」、「掌上辦」。五是提高減稅降費政策支持的精準度,應將關注重點放在中下遊製造業企業和中小微企業上,推出針對性的實施辦法和支持政策。
(三)豐富創新民企融資方式,打造公平普惠的金融環境
一是在杭州本土金融機構中推行「最多跑一次」改革,制定強制性的服務標準。重點規範金融機構貸款審批、貸款發放、收費行為、服務公平性。二是拓寬企業直接融資渠道。加強對獨角獸和準獨角獸企業的指導,推動更多企業登錄科創板,並加強對民企發債支持。三是推廣完善「杭州e融」金融綜合服務平臺,實現企業在線申報,平臺直接發放資金,同時迭代完善企業信用評價模型。四是拓寬中小微企業的融資擔保渠道,成立全市小微企業信用保證基金,為小微民營企業提供貸款擔保。五是推動金融產品創新。根據政府工業用地補償價提高工業用地貸款抵押價,擴大抵押物範圍。發展「園區貸」「集合貸」,將經營狀況良好、成長能力較強的小微企業組合在一起,集合發債。
(四)完善引才留才育才政策,打造舒適宜居的人才生態環境
首先,優化全市住房供給和保障體系總體設計。大幅增加各類人才房、安居房、公共租賃房建設力度和供應比例與產業園區配套規劃,並降低人才房申請門檻,簡化各類保障性住房申請手續。其次,研究制定企業自建員工宿舍的實施細則,推動企業自建員工宿舍政策落地、擴面。第三,補齊人才密集流入區域的公共服務短板。開展人才集聚區域公共服務品質提升工程。第四,加強與長三角地區高校、科研機構的產學研合作。設立企業轉型升級急需的相關專業,採取定向培養、委託培養和訂單培養等方式,加大人才培養力度。第五,加強長三角地區高層次人才交流與協作。推進人才制度對接,共建共享一批人才培養服務基地,加大吸引長三角地區優秀人才來杭工作。
(五)完善監管執法及民企權益保護機制,打造規範化、人性化的監管執法環境
在監管方面,深入推行「網際網路++監管」和信用監管。完善對市場主體全生命周期的在電子化信用監管,並在信用分級評價的基礎上科學配置監管資源,完善風險監測預警機制,合理確定現場抽查比例和檢查頻次。在執法方面,全面推廣柔性執法。編制《涉企輕微違法違規行為免罰清單》,對首次違法、輕微違規行為實行「免罰」,並通過政策輔導、行政建議、警示告誡、規勸提醒、走訪約談等方式加強指導。在民企權益保護方面,一是制定出臺保護民營企業家和民營企業的地方性法規;二是建立杭州市維護民營企業家權益聯席會議機制,重點研究解決事關民營企業權益保護的重大事件;三是成立杭州市民營企業法律維權服務中心,向民營企業提供各種法律維權的諮詢和服務。
(六)健全涉企政策制定、宣傳、執行機制,打造「親」「清」型政企命運共同體
在政策制定環節,健全企業家參與機制,整合涉企政策。應儘快建立市委市政府與企業家溝通協商的制度化平臺,並制定鼓勵和保障企業家參與涉企政策制定的規範性文件。同時,清理各部門出臺的涉企優惠政策與實施細則,統一優惠享受條件、申報程序、享受標準等。在政策宣傳環節,創新宣傳方式,精準推送信息。編寫《杭州市惠企政策一本通》並定期修訂,通過多種渠道進行發放、推送。同時,在對企業各類信息大數據分析基礎上,對符合優惠條件的企業主動發送提醒,實現主動告知、主動執行。在政策執行環節,簡化政策兌現流程,建立一站式企業服務平臺。簡化優化各部門出臺的涉企優惠政策實施細則,統一優惠享受條件、申報程序、享受標準等。在此基礎上,建議參考「上海市企業服務雲」成功做法,建立統一的杭州市企業服務平臺,除了實現企業「零跑腿」政策申報以外,還應學習淘寶模式,要求市區兩級政府及相關部門在平臺開設服務旗艦店,並匯聚中介機構及生產性服務業機構的相關服務。
(七)加強評估考核,打造最優營商環境工作推進機制
一是加強營商環境建設的督查。建議由市委督查室統籌協調全市營商環境建設的督查,成立由市級相關部門、人大、政協、民主黨派、專家學者、企業家代表共同組成的督察組,以開展「最多跑一次」改革督查的力度開展營商環境建設督查。對於督查發現以及企業反映的問題,由市委督查室統一進行交辦並明確處理期限,其中的重大問題則交由市營商環境工作領導小組討論解決。二是開展營商環境建設成效的第三方評估。建議市委、市政府委託權威研究機構每年開展市、區兩級營商環境建設成效評估,重點從企業對營商環境培育政策實施成效知曉度、認可度、滿意度等方面收集數據進行分析。
附1:國脈「一網通辦」核心支撐系統(GDBOS),助力數字政府建設
數字政府2.0作業系統、政務數據體系2.0基礎標配、政務服務一體化升級方案。又名「政府數據業務作業系統」(GDBOS), 是基於國家有關政策要求、各地實踐經驗、數據體系理論、微服務技術架構,圍繞「大數據、大系統、大平臺」融合一體思路,為各地數字政府升級而量身打造的一套作業平臺。運用數據體系、標準治理、業務再造、組織進化等工具和方式,可從結構、標準、模塊架構上對當前政務服務平臺體系進行優化、重組和升級。有效適配部委、省、市、縣(區)不同層次需求,支撐數據整合共享、政務流程再造和服務模式升級,全面提升政務服務能力,夯實數字政府基礎,為國家治理能力現代化提供重要支撐。
依託"產品+數據+標準"框架,構建"標準支撐、數據體系、業務再造、數據治理、管理賦能"五大體系,無縫銜接既有業務系統,有效驅動政務服務整體運作:①落腳在「辦成」,把政務數據歸集到一個功能性平臺,企業和群眾只進一扇門就能辦成不同領域事項;②綜合提升政府政務服務、數據整合與治理能力,並最終實現數位化轉型升級與智慧組織進化。
附2:國脈政策通(又名「國脈一體化惠企政策服務平臺」),是對標中央關於「各項惠企政策落實到位、易於知曉、一站辦理」要求,打通政策服務、優化營商環境的幫手級產品。以「惠企政策精準送、補貼申報一次辦」為核心,提供政策「發布、匯聚、查看、送達、辦理、督查、評價」全套解決方案。基於市場主體、民生服務和營商環境優化,從最小顆粒化、數源標準化、數據共享化、組織協同化、業務融合化五個方面著手打造,實現群眾與企業真正「知政策、懂政策、享政策」,依託政策紅利更好發展。截至目前,該系統已於深圳市、杭州市、佛山市、浦東新區、南山區等地應用,獲企業群眾普遍好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