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在線記者 王眉靈
川藏鐵路拉林段昌果特大橋進行鋪軌作業。(資料圖 新華社記者 覺果 攝)
9月30日,川藏鐵路雅安至林芝段可行性研究報告獲批。川藏鐵路「最難段」的獲批,意味著幾代人的夢想即將成為現實。
1950年西藏和平解放時,「一步跨千年」,連一條現代公路都沒有。為打通西藏對外聯繫,川藏公路、青藏公路歷經千辛萬苦建成,其時,中央就有了「把鐵路修到拉薩」的想法。
成都是距西藏最近的大都市。自1951年開始,按原鐵道部安排,位於四川的中鐵二院就開始勘察,著手川藏鐵路前期準備;
上世紀90年代,川藏鐵路開始選線;
21世紀初,川藏鐵路勘測設計加快;
2014年,隨著成雅段、拉林段相繼開工,川藏鐵路全面開建。
至此,半個多世紀來,中鐵二院前後已有3代工程技術人員投入川藏鐵路建設。
關於進藏鐵路,專家提出多個通道。
從距離來看,成都到西藏最近,但川藏鐵路準備多年,遲遲未動,青藏鐵路卻在2006年就建成。究其原因,川藏鐵路實在太難了——從成都向西行到達拉薩,沿途經過世界上地形最難、最複雜的五大地形區,穿越了我國最長、最寬、最典型的以三江併流為代表的橫斷山區。2019年5月,記者曾自駕國道318線,沿途鐵路部門人員正在進行川藏鐵路勘測。線路所經路段,有的地溫高達80多攝氏度,有的埋深近2000米、需用多種手段對山體深處進行探測,有的海拔高、含氧量只有平原50%,常年嚴寒飄雪……
但對建設關鍵技術研究,從未停息。四川交投集團雅康高速公司董事長黃兵記得,在建設雅康高速期間,院士鄭皆連等曾多次到現場考察,力求通過公路建設為鐵路建設尋求經驗和教訓。
2016年,川藏鐵路首次大型學術活動在成都舉辦,10多位院士、專家匯聚一堂。此時,青藏鐵路貨運量已達飽和狀態,由於單線運行還時常「堵車」。進藏鐵路對沿線經濟的拉動,讓川藏鐵路全線開建的迫切性,愈加凸顯。中國工程院院士孫永福說,10年前我們只能修青藏鐵路,但現在,中國的鐵路建設水平、技術以及經濟實力大大增強,有能力來修建安全、高效的川藏鐵路。
建川藏鐵路,線路走向極為重要。中鐵二院幾十年來持續勘察研究,基本探明建設廊道的地質構造和地形、地貌特徵,以及重大地質災害分布情況,以「減災選線」為理念,同步開展多次研究,以確定線路走向。期間,線路走向多次調整,正線長度從1800公裡左右調整到1500餘公裡,概算投資從2000多億元增至超過3000億元。
線路選擇還有個小插曲。出於難度考慮,很長一段時間,川藏鐵路都是按單線、最高時速160公裡規劃設計,和青藏鐵路一樣。近年來,中國高鐵發展迅猛,「讓西藏人民也能坐上動車」成為共識。2016年版本的川藏鐵路雅安至林芝段設計方案中,已經更改為鐵路雙線、最高時速200公裡。從國家發改委對雅林段可研報告的批覆來看,「鐵路雙線、最高時速200公裡」保留了下來。
記者了解到,從線路勘測、鐵路建設、後期運營等,我國已形成了整鏈條的研發、生產和裝備力量,直徑超10米的IBM(隧道掘進機)正在研製中,將用於川藏鐵路長隧建設,適宜於運營的動車也在研發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