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30日,國家發展改革委在其官網發布消息,經黨中央、國務院批准,同意新建川藏鐵路雅安至林芝段。
新建線路起自既有成都至雅安鐵路雅安站,經甘孜、昌都、林芝,接入在建拉薩至林芝鐵路林芝站。新建正線1011公裡,全線共設26座車站。配套建設臨時施工道路885公裡、電力線路2000公裡,以及成都、林芝運營保障基地等。
鐵路等級為Ⅰ級,正線數目為雙線,設計時速120至200公裡。牽引種類為電力,閉塞類型為自動閉塞。
項目估算總投資約3198億元,其中徵地拆遷費用67億元。項目由國家出資,未來根據實際情況建立動態調價機制。項目由中國國家鐵路集團有限公司負責組織實施,設立川藏鐵路工程建設指揮部具體組織工程建設,成立川藏鐵路有限公司作為項目法人負責項目管理。(記者 寧寧)
揭秘
醞釀近70年
「最難段」獲批背後
川藏鐵路「最難段」獲批,代表著川藏鐵路即將全線開建,幾代人的夢想即將成為現實。
自1951年開始,按原鐵道部安排,位於四川的中鐵二院就開始進行勘察活動,著手川藏鐵路前期準備;上世紀90年代,川藏鐵路開始選線;21世紀初,川藏鐵路勘測設計加快;2014年,隨著成雅段、拉林段相繼開工,川藏鐵路全面開建。
關於進藏鐵路,專家提出多條通道。從距離來看,成都到西藏最近,但川藏鐵路準備多年,遲遲未動,青藏鐵路卻在2006年建成。究其原因,川藏鐵路建設實在太難了——從成都向西行到達拉薩,沿途經過世界上地形最複雜的五大地形區,穿越了我國最長、最寬、最典型的以三江併流為代表的橫斷山區。線路所經路段,有的地方地溫高達80多攝氏度,有的地方埋深近2000米、需用多種手段對山體深處進行探測,有的地方含氧量只有平原50%,且常年嚴寒飄雪……
儘管難,但對關鍵技術的研究從未停息。雅康高速公司董事長黃兵記得,在建設雅康高速期間,中國工程院院士鄭皆連等曾多次到現場考察,力求通過公路建設為鐵路建設總結經驗和教訓。
建設川藏鐵路,線路走向極為重要。中鐵二院幾十年來持續勘察研究,基本探明建設廊道的地質構造和地形、地貌特徵,以及重大地質災害分布情況,以「減災選線」為理念,同步開展多次研究,以確定線路走向。其間,線路走向多次調整,正線長度從1800公裡左右調整到1500餘公裡,概算投資從2000多億元增至超過3000億元。
線路選擇還有個小插曲。出於難度考慮,很長一段時間,川藏鐵路都是按單線、最高時速160公裡規劃設計,和青藏鐵路一樣。近年來,中國高鐵發展迅猛。2016年版本的川藏鐵路雅安至林芝段設計方案中,設計已更改為鐵路雙線、最高時速200公裡。從國家發展改革委對雅林段可研報告的批覆來看,「鐵路雙線、最高時速200公裡」也被保留了下來。
記者了解到,從線路勘測、鐵路建設、後期運營等,我國已形成整鏈條的研發、生產和裝備力量,直徑超10米的隧道掘進機正在研製中,將用於川藏鐵路長隧建設,適宜運營的動車也在研發中。(記者 王眉靈)
解讀
川藏鐵路將給四川帶來什麼?
川藏鐵路的「頭」——成都到雅安段、「尾」——林芝到拉薩段已經建成和在建,雅安至林芝段位於中間部分,這一段獲批讓川藏鐵路「頭尾相連」。
省內專家紛紛表示,這對沿線經濟具有「發展槓桿」「重要引擎」「關鍵變量」的巨大作用。它意味著交通的便利、經濟的驅動、科技的促進、文化的交融和機遇的匯聚,「對四川來講,這是千載難逢的發展機遇。」(記者 徐莉莎 王眉靈 寧寧)
一次填補空白之舉
提升四川在全國鐵路網中的地位,進一步暢通我國與南亞地區的陸路經貿通道
在省社科院研究員盛毅看來,這條1000餘公裡長的鐵路,將讓四川在全國鐵路網中的樞紐作用更為突出。
攤開地圖可以看到,四川向西,是廣袤的山區和川西北高原地區,也是全國鐵路網罕有的「空白區」。而川藏鐵路的建設,讓全國鐵路網得以向西延伸和覆蓋;全國其他地區與西藏經此通道往返,四川是必經之地,樞紐地位凸顯。
「它讓四川鐵路網由『K』字形變為『米』字形,鐵路網格局發生改變。」四川省區域經濟研究會會長、西南交通大學區域經濟與城市管理研究中心主任戴賓說。
省經濟發展研究院區域研究所副所長曾洪萍認為,以前西向鐵路是四川的弱項。出川入川的通道,總的來說,還是東南北三個方向居多。向西,實際上是經過川北,也就是北向完成的。
川藏鐵路的建設彌補了這一短板,將提升四川在全國鐵路網中的地位,讓四川承擔更重要職能、發揮更大作用,有利於發揮四川對西部經濟發展的輻射帶動作用。
曾洪萍注意到,有了川藏鐵路這個更為「正宗」的西向出川通道,將極大地促進西藏、四川乃至成渝地區的西向開放,有利於推動四川形成新的開放格局。
未來,川藏鐵路可通過拉薩連接西藏亞東和聶拉木兩大通往南亞印度、尼泊爾的陸路口岸,進一步暢通我國與南亞地區的陸路經貿通道。
一次強大的「正向衝擊」
帶動形成萬億級川藏鐵路產業帶
「過去一段時間,大家都在思考: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甘孜、阿壩如何融入?」曾洪萍說,川藏鐵路或許就是答案之一。在她眼中,川藏鐵路的開建,對於川西北地區特別是甘孜的經濟社會發展有著不可估量的意義。
川藏鐵路結束了甘孜沒有鐵路的歷史。「火車一響,黃金萬兩」。「貨暢其流」將帶來川西北農特產品銷售半徑的變化、遊客湧入的變化,能夠快速拉動經濟增長和農牧民增收致富。
放眼更大的區域格局,西南財經大學教授、西財智庫執行長、省決諮委委員湯繼強認為,川藏鐵路建設有利於川藏之間深度融合發展,也將促進東、中、西部產業協同發展。
站在產業帶動的角度,湯繼強認為,川藏鐵路在規劃、建設、運營的每個階段都能夠帶動一大批產業,提供遠超工程本身的空間。他預計,川藏鐵路的建設運營將帶動形成萬億級的川藏鐵路產業帶。「對於川藏乃至整個西南地區而言就是一次強大的『正向衝擊』。」
除了經濟效益外,盛毅認為,川藏鐵路還具有良好的社會、科技效益。一方面,川藏鐵路的建設能夠取得增加就業、提升沿線地區醫療教育水平等良好社會效益。另一方面,攻克川藏鐵路技術難題的過程,往往也是重大科研創新的過程,而多學科領域的交叉融合往往能帶來意想不到的重大發現和發明。(記者 徐莉莎 王眉靈 寧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