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遊記·探秘西藏:文成公主經過之地—那曲達爾木寺

2020-12-25 文旅演藝

作者:白玉芬

編輯:李孝軍

達爾木寺位於那曲比如縣茶曲鄉怒江南岸,與 姆相對。寺廟主要有經室、佛塔、天葬臺等組成,現屬格魯派,僧人30多人。

達爾木寺主供釋迦牟尼和班丹拉姆①,它與其它寺廟不同的是班丹拉姆是兩面,一面為善面、一面為惡面,善的一面美麗溫柔,惡的一面青面獠牙。該寺的東面為達爾木天葬臺,由白瑪曲扎創立,寺廟坐北朝南,北面的三間拉康內各有一座尼泊爾式的白爾式佛塔。

達爾木寺所說吐蕃王朝時期,贊普松贊幹布②娶文成公主③時,在文成公主入吐蕃時的途中路過此地,並在此地歇腳,當她在這片土地時,認為它是一塊風水寶地,此地的風水極嘉,因為文成公主信佛教,她便有在此地修建寺廟的念頭,並仔細觀察了這塊地,因她懂風水學,也非常喜歡這片地方,她便委託「倫布」④,要在此處建一座寺廟,「倫布」按照她的意思,在此建立了寺廟,並由達布活佛任寺廟的主持,而實行天葬,並保留其頭骨的做法。按這個傳說推斷這座寺廟已有1300多年的歷史。此寺為何處天葬保留頭骨,至今是一個令人費解的謎,對研究人類喪葬習俗提供可考的資料。

達爾木寺靠北西的三間小殿堂,三面為大約2——3米的圍牆組成的小院,有20多平方米,靠著南面牆的西面半邊牆是用人頭骨一層一層壘起來的,大約有200多個骷髏,凡是在此地天葬的人,都要留下頭骨,這種喪葬的習俗,可以說在世界上也比較罕見,這種喪葬習俗的起源、發展都有待研究。它也是古人留存下來的罕見的習俗。至今還是一個未解之謎,值得好好保留這活著的習俗文化。

【注釋】

1、班丹拉姆:梵文為「達維」,藏語稱之為「巴登拉姆」即吉祥天姆。她原是印度婆羅門教的主神,後被藏傳佛教納為護法神和世界欲願之主神,她在苯教中也是受尊敬的主神。所說她神通廣大,是吉祥功德於 的眾神之首,眾佛之母。藏民族的信徒們認為供奉她可以去災難,人興畜旺。

相傳她是毗沙門之妻,父為德又迦,母是鬼子神母。在印度宴羅門教視為毗組天之妃。在密教中,視她為胎藏界大日如來(毗盧遮那佛)的變身,亦為金剛界大日如來所變毗沙門天王的妃子,吉祥天姆(班丹拉姆)是佛教的護法神。她的異名非常多,在《大吉祥女十二名號經》列出了吉慶、吉祥蓮花、嚴飾、具財、白色、大名稱、蓮花眼、大光耀、施食者、施飲者、寶光、大吉祥等在12種名稱;在《大吉祥天姆十二契一百零八名無垢大乘經》中有108種名稱。

民間傳說,班丹拉姆為女神,她與她三個女兒之間的關係是出自父權威被挑戰與維護的故事。故事中,她好象是一位古怪與不近人情的藏族老太形象。⑴阻撓大女兒的婚姻,將女婿宗贊驅趕到了拉薩河的對岸次角林村,一年只能相會一次,藏曆10月15日,也只有隔河相見半柱香的時間;⑵二女兒有點好吃懶做,把她趕到帕廓街上流浪、乞討為生;⑶三女兒有一次得罪了母親,被母親罰,從此身上爬滿老鼠。印度教徒把老鼠視為神,這點與班丹拉姆源於印度相符。

班丹拉姆有兩面善與怒面,善面和娃姓臉,被演化成了小女兒白拉姆(善面);娃娃面則演化成了大女兒白巴東則;住在帕廓街東孜蘇蒼的東蘇拉姆(意經杆拐角處女神),變成了她的二女兒。從傳說故事中,按照人類學去分析,及三個女兒的構成情慾、物慾、靈欲,三個女兒不尊從母親的意願的故事中來看,故為母系社會母系權力的遺存之俗。

據藏文史籍《大昭寺目錄 》(五世達賴所著)記載:松贊幹布用自己的鼻血繪畫了世界上的第一幅唐卡——白拉姆像。

2、松贊幹布:吐蕃王朝(唐朝時期)第三十二代贊普(王),佛經記載為第三十三代贊普(王)。

松贊幹布(公元617——650年)平定吐蕃內亂,統一西藏,建立了吐蕃王朝。

3、文成公主(625——680年11月1日),唐朝宗室女。漢名無記載,吐蕃尊為甲木薩,「甲」藏語為「漢」,「木」藏語為「女」;「薩」藏語為「神仙」。

文成公主原是李唐遠支宗室女,唐太宗貞觀十四年(641年)文成公主遠嫁吐蕃,成為吐蕃贊普松贊幹布之妃。

作者簡介:

白玉芬,女,漢,藏二代,生於西藏那曲。

幼時隨父母由西藏派駐甘肅、青海等地生活。1975年下鄉當知青,1978年考入拉薩師範及湖南師範,1982年大學畢業。

先後於拉薩市七中,拉薩市文化局、拉薩市民族宗教事務局等單位工作,曾任西藏收藏家協會理事、《西藏收藏》雜誌副總編等,2015年退休。

在藏工作幾十年中,長期從事西藏歷史、文化、民俗、宗教等方面的研究工作,編寫了大量學術文章。在藏工作40年,遊歷了西藏所有縣,寺廟,做了大量的資料收集,考察調研,期間偶爾受西藏大學邀請授課研究生班,對西藏歷史文化,宗教民俗,有較全面的了解。

已經出版的書籍:《拉薩千年滄桑史話》《拾夢青藏高原蘇毗(孫波)女兒國》《西藏名勝古蹟深度旅遊系列指南(拉薩寺廟、名勝、古蹟旅遊指南)。

正在編寫的書籍:《雪域高原情(藏二代知青)》《西藏寺廟志(七地一市,拉薩寺廟志》已完稿《西藏名勝古蹟深度旅遊系列指南(阿里、林芝、那曲)出版》《探訪象雄王國(羊同)》。

百度百家號「文旅演藝」——原創文化旅遊演藝領域優質圖文內容,歡迎關注,轉發,投稿。

相關焦點

  • 藏遊記·探秘西藏:帳篷寺廟遺存—那曲柏爾貢巴(寺)
    這裡真正保存著藏民族文化、宗教、生活、生產古老的傳統文化延續。【注釋】1、安多縣:屬於西藏那曲地區,地處西藏北部,唐古拉山脈的兩側,是西藏的北大門,可可西裡山西面,可可西裡山,它是崑崙山脈南支,又稱之為「可可稀立山」,蒙語為「青山」。「安多」藏語其意為:「末尾或下部」。
  • 藏遊記·探秘西藏:骷髏牆—那曲比如達蒙寺
    達蒙寺分南北兩寺,以怒江為界,因而天葬④臺也分南北。北寺天葬臺坐北朝南,有兩座尼泊爾式的佛塔,規模不大。現在骷髏近千具。南寺(熱旦寺、達爾木寺)天葬臺坐西朝東,有骷髏兩千多具。北寺(達蒙寺)的大殿距天葬臺300米;南寺(熱旦寺)大殿距天葬臺500米左右。這裡的天葬習俗比較獨特,不僅在西藏,在世界上也少有。
  • 重走文成公主進藏路,我們將會遇見什麼?|中國自駕地理
    -這 是 自 駕 地 理 的 第 305 篇 原 創 主 文-「黠虜生擒未有涯,黑山營陣識龍蛇。自從貴主和親後,一半胡風似漢家。」,唐代大詩人陳陶《隴西行》中這幾句稱讚的是自文成公主與吐蕃贊普松贊幹布和親後,漢藏友好,成為親密的兄弟民族。
  • 藏遊記·探秘西藏:石窟之寺—日喀則乃甲切木石窟寺
    作者:白玉芬編輯:李孝軍乃甲切木石窟寺位於西藏日喀則崗巴縣昌龍鄉納加村。它是繼查拉路甫石窟1(拉薩)之後的西藏第二座石窟寺。乃甲切木石窟寺是西藏吐蕃時期石窟之建築遺存,它開鑿於吐蕃王朝時期,被譽為西藏如今發現的第二座石窟寺,共有五個洞窟。將5座洞窟,按照從西向東進行編號1—5號。石窟寺1、 2、 5號洞窟內的雕塑已蕩然無存,只有3、 4號洞窟中保存著比較完好的雕像與壁畫。
  • 藏遊記·探秘西藏:白晶寶塔—那曲帕拉晶塔
    傳說,當時三十三天界4降下了許多碎白晶,於是,自然形成了一座精美的白晶寶塔,這座白晶寶塔被視為鎮寺之塔。帕拉金塔由此得名。它周圍的13座塔是由覺襖傑及弟子所建,該塔也是西藏非常著名的十三寶塔。所傳說寶塔非常有福,能消除煩惱和疾病。帕拉金塔(白晶寶塔)隨後不斷增加,形成的塔林,約150多個小塔。此地是值得一遊之地。
  • 文成公主罕為人知的側面—風水師
    佛教在西藏的傳播分為前弘和後弘時期,前弘時期結束的標誌是吐蕃最後一任贊普朗達瑪滅佛,此時佛教的傳播僅限於藏地核心區域及上層貴族,影響不大,而後弘時期自十世紀後期開始,佛教思想逐漸傳遍藏地,在促成藏民族融合的同時,也牢牢佔據了思想文化的統治地位,因此那時的典籍幾乎全都帶有佛教色彩,較為誇張
  • 藏遊記·探秘西藏:雪域野人居住地傾波景區—那曲巴讓
    野人現象在地球上存在的十大自然之謎之一,野人是一個和人相似的群體,它與人類共同走過的歷程已經與人類共同走過了上萬年的歷史。在喜馬拉雅山有很多傳說「雪人」之事。「雪人」藏語為「米貴」,其意為人形怪物。傾波地區的風景如畫,溝內有扎西繞登寺。
  • 西藏拉薩小昭寺——是文成公主設計的!
    供奉尼泊爾公主帶來的釋迦牟尼8歲等身像。小昭刮小昭寺位於拉薩市的東北部,八廓街往北500米處,與大昭寺相隔儀1000米。小昭寺的名聲和規模都比不上大昭寺,「小昭寺」也是漢語的說法,其中,「小」是與大昭寺相對應的叫法,「昭」在藏語葉1是「覺臥」的音譯,意為佛。小昭寺佔地面積4000平方米,據說,它是由文成公豐帶來的唐朝工匠修建的,所以其早期建築風格為仿漢唐風格。
  • 魔女之形 西藏鎮魔圖:文成公主設下的降魔陣
    關於西藏地形是魔女之形的傳說,可以遠溯到公元7世紀文成公主進藏的時代。西藏自治區文物管理委員會上世紀90年代在整理羅布林卡文物時,發現了兩幅《西藏鎮魔圖》的唐卡,大小、內容都一樣,畫面長152.5釐米,寬72釐米。
  • 【西藏文化集】國家寶藏追溯的文成公主,竟影響了西藏1380年!
    公元640年被唐太宗李世民冊封為文成公主,公元641年遠嫁吐蕃,為藏漢團結貢獻一生。  如果說布達拉宮串聯起了西藏1380餘年間的璀璨歷史,那留存於布達拉宮文物、壁畫上關於文成公主的印記,就見證了布達拉宮在這1380年間的興衰,並間接推動了西藏政治、宗教、文化的繁榮發展。
  • 在西藏,文成公主與尼泊爾尺尊公主誰的地位更高
    在拉薩的時候,有次與一位藏族朋友相約去看大型實景劇《文成公主》,恢弘的巨製給人很大的震撼,有一幕表現的是文成公主還未抵達西藏便帶著無限遐想與松贊幹布在夢中相會,極具浪漫主義色彩。松贊幹布為迎娶文成公主帶領西藏百姓建造布達拉宮,百姓們用歡快的「諧欽」舞蹈,歌頌松贊幹布的豐功偉績,為他迎娶大唐公主表達祝福。
  • 遠嫁入藏的文成公主竟是假公主?
    而目前受疫情影響較少的西藏便是不錯的選擇了。遊西藏,必去的景點便是布達拉宮。那麼,對於這個宏偉壯觀的建築物,你是否有欲望了解它背後的故事呢?接下來就跟隨詣想君的步伐,一起來探索這個神秘的建築物吧。它落於中國西藏自治區的首府拉薩市區,是世界上海拔最高,集宮殿、城堡和寺院於一體的宏偉建築。距今已有1300年的歷史。據史料記載,當時紅山內外有三重圍城,松贊幹布和文成公主宮殿之間有一道銀銅合制的橋相連。布達拉宮東門外還有松贊幹布的跑馬場。
  • 昌珠古鎮,擁有西藏歷史上第一座宮殿,在此追尋文成公主的足跡
    雍布拉康是西藏史上的第一座宮殿,據史書記載始建於公元前2世紀,是雅羌部落的人們為第一代贊普聶赤贊布所修建的宮殿,距今已有2000多年的歷史,藏語意為「母子宮」,是松贊幹布迎接文成公主的行宮。觀音像是雍布拉康的古老之物,據說與布達拉宮帕巴拉康的主供觀音是同時代的。四周牆上繪著精美的壁畫,講述著西藏的早期歷史,其中最著名的要數靠左邊的一幅第一代藏王聶赤贊普的故事。
  • 西藏八線:你從未見過的藏地山河
    ▲ 日月山是唐蕃古道的重要通道,唐朝時是大唐的邊界,也是文成公主和親的歷史見證。此處可以看見文成公主像。 攝影/閆明苑  長安(今西安),是唐竺古道的起點,也是文成公主進藏之前生活的地方。大雁塔是玄奘法師為供奉從天竺帶回的佛像、舍利和梵文經典,在唐長安城大慈恩寺的西塔院建造的磚塔。 攝影/程偉剛  西出長安,行進342千米,抵達唐竺古道上的第一座重鎮—天水。在唐代,天水的生活配套設施完善,是文成公主的送親隊伍西出長安後的第一個重要補給站。
  • 西藏藏文化大型史詩劇《文成公主》第六季
    西藏藏文化大型史詩劇《文成公主》第六季演出在拉薩寶瓶山下圓滿收官據悉,自2013年8月《文成公主》首演至今,該劇演出已超千場,演出及旅遊配套接待觀眾突破210萬人次。服裝真的超華麗《文成公主》演繹了千餘年前唐朝文成公主萬裡跋涉
  • 藏遊記·探秘西藏:拔絨噶舉派主寺—那曲拔絨寺、桑丹康桑雪山
    拔絨噶舉傳承有十八大寺,以它為基礎,覆蓋到西藏、青海、甘肅、雲南、四川、寧夏、蒙古等地,傳承至今。拔絨寺在西藏歷史上的準噶爾④事件中,徹底被入侵的準噶爾夷為平地。但是寺廟左前面的巖洞稱為「窮學扎孜」的修行洞,據說是當年達瑪旺久的師傅塔波拉傑給他指定的修行之處。
  • 文成公主、赤尊公主與松贊幹布的愛恨情仇
    文成公主精通星算、風水等術,除了傳說中的風水祖師「九天玄女」外,歷史中聲名最響的女風水師非她莫屬。在眾多風水著作,必不可少的就是她根據八十種五行算觀察法勘察西藏地形,促成了西藏鎮魔圖。在文成公主剛入藏的時候,她就發覺不太對勁。
  • 小昭寺路上,訴說著不為人知的文成公主的故事
    文成公主入藏,唐蕃之間的友誼有了很大的發展,由於文成公主的博學多能,對吐蕃國的開化影響很大,不但鞏固了唐朝的西陲邊防,更把漢民族的文化傳播到西藏,西藏的經濟、文化等各方面也藉由大唐文化的營養得以長足發展。永徽元年,松贊幹布逝世,文成公主繼續在吐蕃生活達30年,致力於加強唐朝和吐蕃的友好關係。她熱愛藏族同胞,深受百姓愛戴。
  • 西藏昌珠寺:山南第一佛堂
    大鵬鳥戰勝惡龍,「海子」上建起昌珠寺關於昌珠寺的來歷,有一個美麗的傳說。公元7世紀初葉,具有雄才大略的松贊幹布一舉統一了青藏高原,建立了吐蕃王朝。松贊幹布與大唐王朝聯姻,迎娶文成公主為妻。文成公主不但信奉佛教,並且通曉五行之說和風水之術。她經過細緻觀測,認定整個西藏處在仰臥的魔女身上,必須修建12座寺廟以資鎮懾。
  • 西藏《文成公主》今年首演 劇情緊湊、特效升級
    西藏《文成公主》今年首演 劇情緊湊、特效升級 2015-04-21 00:52:15來源:中國新聞網作者:${中新記者姓名}責任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