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Tina育兒 原創文章,轉載請註明。
※海洋館是歡樂的海洋,海裡的動物已經承受了太多!
海洋館是小朋友們最喜歡的地方。在這裡可以看到平時生活中不常見的海洋動物,還可以看海豚表演等,看大白鯨,各種各樣的魚類。
某網友,通過自己的社交平臺發出了困惑:一個魚缸裡所有魚身上被寫滿了百家姓,讓遊客找自己的姓,找尋和大海的緣分?海洋館應該是向大家傳遞、科普保護海洋動物理念的場所,這種在魚身上人為寫字的行為與保護動物的理念完全不同呀,會給孩子們造成什麼樣的影響?
其他網友也針對此事發表了自己的看法:
網友:感覺這還好吧,魚在水裡還那麼活潑,有的魚還被拿去餵其他動物了,那不是更慘嗎?網友:我第一反應是好奇是用什麼筆寫上去的?在水中都不掉色的嗎?網友:魚身上一個大大的紅字,我第一眼看上去就覺得有點怪,不太舒服…
※為什麼要設計這樣的展覽項目呢?
據悉,此展覽項目為「姓氏魚」,目的是為了增加趣味性和互動性,才開設的。
工作人員表示,一方面,該魚缸位於一個轉角處,之前比較少人關注到,所以想增加一些互動性的元素;另一方面,海洋館也是一個貴州省科普教育基地,「在一些科普活動中,增加這樣的元素,可以更加吸引小朋友的注意從而達到更好的科普效果。」
面對網友質疑的在魚身上寫字的材質,工作人員也給出了其他的答案:
「魚身上的紅字,採用的是一種食品級的紅色顏料,類似我們人吃的糕點上的那種,是安全無害的,不會對魚的身體造成損害。」
對於網友提出「在魚身上寫字有違背動物福利」的質疑,工作人員進一步解釋道:
「請大家放心,海洋館的運維成本本身就比較高,像我們館的北極熊,算是'鎮館之寶',價值1000多萬,每天的夥食費就要600塊……不說別的,先從成本上我們就不會不愛護動物;此外,我們海洋館也是貴州省水生野生動物救護中心,以往海關、城管等執法部門收繳的一些難以處置、不具放生條件的水生野生動物,都送到我們這裡救助。」
看來,這個「姓氏魚」的展覽項目,也是遊泳館頗具心思的設計。首先要保證魚身體的字不掉落;再給魚身上寫上字,估計也耗費了不少時間和精力吧?再加上魚的養護,相信工作人員也是經過深思熟慮才推出的展覽項目。
※優勢和劣勢
推陳出新是好事,給孩子做科普也是好事,但是用對方式方法更重要。如果想要互動,可以有很多種方式。比如說,讓孩子現場觀察魚的特徵,通過自己描述,可以在服務臺領取一份小獎品這種形式,一方面讓孩子觀察了魚,另一方面讓孩子獲得了獎勵。
在魚身上寫字的方法,出發點是好的,但是,對孩子來說,注意點更多放在了魚身上的「姓氏」上,而非關注魚本身。另外,如果去參加展覽的孩子,不認識字,不認識自己的姓氏對此毫無興趣呢?互動的形式還可以有其他的方式,藉助百家姓是個好的出發點,但是讓魚來承載,是不是要先問問魚是不是同意?
另外,想採訪下魚:
①被寫上姓氏之前,有沒有人問過你的感受?②寫字的時候,你是什麼感覺?
魚說:我承受了太多!
(圖片來源網絡,侵刪!)
近期熱文:
海清兒子名字丹尼爾,竟生生被大爺大媽們叫成了土味名字「蛋妞」
母親欲割肝救28歲兒子發現非血親,抱錯28年的兩個家庭何去何從?
鄧超幫等等做作業,網友感嘆:娘娘帶了三個娃呀!小鄧也是個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