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湖,中國境內的第三大湖,也是中國五大淡水湖之一。今天說起太湖,很多人以為它是江蘇境內的湖泊;說起太湖邊的城市,很多人最先想起的也是太湖北岸那三大蘇南核心城市:蘇州、無錫、常州。最傳統意義上的蘇南,也正是因太湖這個巨大的水庫而崛起,並在歷史上一直以此湖為豪的。
從行政區域劃分來看,蘇錫常三座城市「瓜分」了太湖的大片水域,同時享有對太湖的行政管轄權;尤其是蘇州和無錫,許多引以為傲的景點就是相伴太湖而生的。但是實際上,龐大的太湖橫跨江浙兩省,而同樣有一座太湖邊的浙江城市,歷來也與太湖密不可分。但是比起蘇錫常與太湖密不可分的關係,它就顯得有些「尷尬」。
這座城市,就是浙江的湖州。湖州是一座具有2300多年歷史的江南古城,位於浙江省北部,因緊鄰太湖而被稱為南太湖明珠。緊鄰太湖的蘇州、無錫、常州、湖州這四座城市,只有湖州因太湖得名。如果你來湖州,會發現湖州這座城市裡充滿了「太湖元素」。比如城區裡的濱湖大道、環湖大堤、通湖路、太湖路......讓人一看就知道這是一座太湖邊的城市。
但是,雖然湖州看似處處都和太湖有關聯,但是它和太湖之間的行政關係卻非常薄弱。湖州對太湖的管理權,僅限於湖岸邊50米內。湖中的水產、旅遊、水資源,都和湖州沒有什麼關係,好不容易建造個太湖景區還要與江蘇省協調。因此,湖州與太湖有關的景點至今在國內都沒多大名氣,就是因為開發不順利。
湖州當地人說,在過去浙江的湖州和江蘇的蘇州並沒有嚴格意義上的分界線,明朝以前兩座城市同屬於江南道,同在一個行政區域內。但是到了明朝以後,把當時關係緊密的蘇南和浙北分開了,兩地歸屬於不同的省,從此太湖成了江浙兩省的界湖。明代的湖州,仍然能夠保有湖岸邊10公裡左右的湖區。清朝以後,太湖的歸屬權也沒有變化,還是由蘇州和湖州兩個府衙共同治理。
但是到了民國以後,當年浙江沿海的漁業資源匱乏,浙江漁民看上了原先屬於江蘇省的嵊泗列島海域,建國以後當地政府為了避免江浙兩省的漁民為了嵊泗列島的漁業資源起衝突,所以原屬於江蘇省的嵊泗列島劃給了今天的浙江舟山市管轄。同時也考慮到太湖橫跨江浙兩省,為了方便管理,於1960年把太湖的管理權全都交給了江蘇省。而湖州只保留了沿岸50米的水域管理權。
因為這樣「一筆交易」,浙江得到了嵊泗,湖州卻失去了太湖。歷史已經成為過去,太湖之爭也暫時告一段落,環太湖的開發和發展不會停止。不管是蘇州,無錫,還是湖州,都緊緊圍繞著太湖,開發旅遊資源。湖州於2019年6月2日正式掛牌成立南太湖新區,是全省大灣區建設確定的「四大新區」之一。
近年來,湖州對於南太湖旅遊區的開發宣傳,肉眼可見地花了大量精力財力。好在隨著太湖邊的喜來登酒店以「馬桶蓋」的造型成功出圈後,知道湖州,想來湖州旅遊的人也漸漸多了起來。太湖邊的湖州影視城,剛建成開放的龍之夢樂園,衣裳街歷史街區等等曾經陌生的景點,也漸漸開始承包起周邊人士的周末來。
隨著「濱湖度假首選地,鄉村旅遊第一市」旅遊宣傳口號逐漸深入人心,相信湖州能漸漸遠離太湖之爭帶來的「尷尬」,將南太湖這張牌打到風生水起。你對湖州的印象如何?歡迎在下方評論區分享你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