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有座城市因太湖得名,卻沒有蘇州無錫有名,地位有點尷尬

2021-01-20 麻小薯的旅行世界

這裡是小薯的旅行流浪館,跟我一起看世界。

說起中國的湖泊,你首先想到的是哪一個?生活在江南的人或許第一個想到的就是太湖,但很難說是哪裡的太湖,畢竟太湖在浙江和江蘇都有自己的歸屬。太湖是中國第三大淡水湖,也是著名的風景旅遊區,當我們提到太湖時,很多遊客會以為它是江蘇的湖泊,因為太湖北岸有三大蘇南核心城市,蘇錫常,蘇州、無錫和常州,所以太湖就成了這三座城市的著名旅遊景點,也成了他們的旅遊名片。

基本上大家要來看太湖,都是到這三座城市,畢竟太湖大片的水域都歸屬於他們,自然而然也就享有了對太湖的行政管轄權。當太湖作為著名的旅遊景區,讓江蘇的城市名利雙收之際,或許大家忘了其實太湖是,橫跨江浙兩省的,在浙江還有座因太湖而得名的城市,它就是湖州。

湖州是一座有著2300多年歷史的江南古城,位於浙江省北部,因緊鄰太湖而被稱為南太湖明珠,而湖州的湖字,更是來源於太湖。如果你到湖州旅遊,會發現當地有很多與太湖有關的元素。比如太湖路,環太湖路,湖濱大道等,這些路名都體現了湖州這座城市和太湖之間緊密的聯繫。然而即便如此,湖州的名氣還是沒有蘇州無錫來的這麼出名。

湖州雖然因太湖得名,但它和太湖之間的聯繫卻非常弱,事實上湖州對太湖只有沿岸50米水域的管理權,湖水中的水產、旅遊等都和湖州沒什麼關係,而湖州與太湖有關的景點也沒有多大名氣,完全比不上無錫的黿頭渚和蘇州的三山島等優質旅遊資源,所以湖州沿太湖的開發也不是很順利。

眾所周知湖州是一座因太湖而生,因太湖而興的城市,可如今讓湖州賴以生存的太湖,卻只有小小一片水域。其實歷史上太湖並不是江浙兩省的界湖,在明朝以前兩省同屬於江南道,但到了明朝以後,本來關係緊密的蘇南和浙北就被分歸到不同的省來管理,所以太湖才會被現在的人認為是界湖。到了清朝後,太湖的歸屬權由當時的蘇州和湖州兩個地方共同擁有。

如今為了方便管理,太湖水域的管理權就交給北岸的蘇州無錫等江蘇城市,蘇州佔七成,無錫和常州佔三成,難怪很多湖州人調侃道,站在湖州的太湖邊上,跳下去遊幾米,就到江蘇省了。

湖州這座因湖得名,又因湖而興的城市,如今看上去好像跟太湖都沒什麼關係了,雖然開發了一個南太湖旅遊度假區,但名氣還是遠不及對岸的蘇州和無錫,而湖州更有名的還是一座以山和民宿為主的度假區,莫幹山,人們似乎也不太記得當年那座有「湖」之州了。那麼你去過湖州嗎?你覺得太湖哪裡的景致更好看呢?歡迎留言並發表你的看法。

相關焦點

  • 浙江湖州臨近太湖,因為太湖而得名,但名氣卻不如蘇州無錫?
    太湖是中國第三大淡水湖,也是著名的風景旅遊區,如今當我們提到太湖的時候,也許很多遊客首先會想到江蘇的蘇州和無錫,因為太湖是蘇州和無錫著名的景點,更是它們兩座城市的旅遊名片,因為太湖大部分的水域是屬於蘇州和無錫這兩座江蘇的城市,所以在很多遊客的印象中,太湖是江蘇的。
  • 江南這座城市有些「尷尬」,因太湖得名,卻只有50米的太湖管轄權
    太湖,中國境內的第三大湖,也是中國五大淡水湖之一。今天說起太湖,很多人以為它是江蘇境內的湖泊;說起太湖邊的城市,很多人最先想起的也是太湖北岸那三大蘇南核心城市:蘇州、無錫、常州。最傳統意義上的蘇南,也正是因太湖這個巨大的水庫而崛起,並在歷史上一直以此湖為豪的。
  • 同屬太湖流域,為何蘇州、無錫如此有錢,湖州經濟卻如此落後?
    同屬太湖流域,為何蘇州、無錫如此有錢,湖州經濟卻如此落後?太湖是我國著名湖泊,和鄱陽湖、洞庭湖、洪澤湖和巢湖並稱中國五大淡水湖。 太湖地處我國華東,水質清澈,水產豐富,旅遊資源更是數不勝數。圍繞太湖流域分布著眾多城市,最主要的莫過於蘇州、無錫和湖州了。其中,蘇州和無錫是江蘇的經濟強市,湖州是浙江的旅遊城市。
  • 中國環太湖城市中,以太湖得名的城市,是全國聞名的魚米之鄉
    在中國環太湖城市中,蘇州、無錫、宜興、湖州與太湖有著不解之緣,但字面上可能很少有人聯想到蘇州、無錫、宜興與太湖有什麼關係,但湖州總讓人聯想到其中的「湖」與哪個湖有關,湖州名字的由來最早可以可以追溯到公元602年隋仁壽二年,置州治,以南濱太湖而命名為湖州,湖州之名從此延續至今。
  • 這座城市位於江浙滬交界處,還因為太湖而得名,卻幾乎沒有存在感
    、杭州、南京等等,然而,還有這麼一座城市,位於江浙滬交界處,而且還在太湖之濱,卻幾乎沒有什麼存在感。這座城市就是湖州,湖州位於浙江省北部,地理位置非常優越,而且湖州還因為太湖而得名,然而,平時大家說起浙江城市時,似乎很少會想到湖州,還被很多人稱之為「最沒存在感」的浙江城市之一,這是怎麼回事呢?
  • 江蘇省發達的城市,南京,蘇州,常州和無錫,有沒有你所在的城市
    蘇州,位於中國東部沿海地區的中部,東靠近黃海,北在山東,西在安徽,地形以平原為主,主要在蘇北平原、黃淮平原、濱海平原、長江三角洲平原組成的江蘇省,在某某官話區,江蘇省已擁有最豐富的旅遊產業資源,2014年江蘇常住人口達到7960.06萬人,居中國第五位。
  • 無錫有一古鎮,可控太湖入長江,還能與蘇州齊名
    無錫有一古鎮,可控太湖入長江,還能與蘇州齊名,無錫有一個古老的城市,太湖可以進入長江,和蘇州並列的無錫歷史相當長,而且經濟社會的發展在全國的前列,由此形成了分散在太湖周邊城市區的城市發展模式,直到現在,無錫的繁華還在梁溪區周圍擴散,仔細一查,就能找到古無錫的零星風採,從現在開始,在距無錫市中心約
  • 很多人說太湖邊的四個城市湖州「最尷尬」,其實不然
    太湖風光但是,最近幾年,網上一直有個說法,認為湖州是太湖邊「最尷尬」的城市。為什麼這麼說呢?有觀點認為,湖州雖然在太湖邊,但是沒有太湖的管轄權。太湖的水域面積有三分之二在蘇州,有四分之一在無錫,還有百分之十在常州,湖州一點都沒有。蘇州,無錫,常州組成了蘇錫常都市圈,經濟發展的非常耀眼,而湖州在蘇錫常都市圈的包圍之中,在太湖流域顯得黯淡無光。有人還把湖州經濟發展的不理想歸咎於沒有太湖的管轄權。其實不然,湖州並沒有網上說的那麼「尷尬」。
  • 江蘇的下一個「蘇州」:不是南通也不是無錫,這座城市被看好
    說到江蘇,江蘇是中國第二經濟大省,省綜合實力和城鎮化率高於浙江、廣東,是目前國內貧富差距最小的省,目前江蘇省南京、蘇州、無錫三個城市發展非常迅速,GDP已突破萬億俱樂部城市。但是,由於南通位於蘇北地區,城市的交通環境沒有蘇南地區城市的便利,加之南通城市旅遊資源不足,限制了南通這個城市未來的發展, 無錫作為蘇南模式的發起城市,這裡現在的城市發展速度和城市人均GDP其實不比蘇州差,未來城市的發展潛力也不可估量。
  • 江蘇的下一個「蘇州」,不是南通也不是無錫,這座城市被看好
    提起江蘇,大家都知道江蘇是我國第二經濟大省,省份的綜合實力以及城鎮化率都要高於浙江、廣東,是如今國內貧富差距最小的一個省份,現在江蘇南京、蘇州、無錫三個城市的發展很快,加入了全國百強市,今天我們要說的是江蘇的下一個「蘇州」,不是南通也不是無錫,這座城市被看好。
  • 盤點京杭大運河經濟帶的8座城市
    在歷史上從邗溝到隋唐大運河,再到元明清的京杭大運河,淮安始終是其無法繞開的轉軸,始終處於大運河不可取代的中心樞紐,明清兩朝淮安和蘇州、杭州、揚州一起是大運河的四大都市,其繁華和地位可見一斑,淮安還是當時國家河道治理和漕運管理的中心,可以說運河給淮安帶來了無限的繁榮和歷史地位,淮安所以古淮河的淮為名。
  • 太湖為江蘇、浙江兩省界湖,它的名字是怎麼來的?
    太湖西依宜興,北臨無錫,東接蘇州,南瀕浙江湖州,面積約2428平方千米,湖岸線橫跨兩省,長約400公裡。歷史上的太湖要比現在大得多,在漫長的歲月裡,由於泥沙淤積和人類活動等因素的影響,使得其水域範圍逐漸發生變化。太湖的水源主要來自於其西面宜溧山地的荊溪和西南面天目山的苕溪,後來有了引江濟太工程,長江水也成為其水源之一。
  • 江蘇唯一可挑戰省會的城市,富裕程度緊追蘇州,但讓常州無比尷尬
    本文題目及內容禁止授權轉載,如有抄襲改編洗稿,必將舉報!江蘇唯一可以挑戰南京的城市,富裕程度緊追蘇州,但讓常州無比尷尬江蘇,位於中國大陸東部沿海中心。江蘇地處長江經濟帶,是中國經濟最活躍的省份之一。與上海、浙江、安徽構成的長三角,成為世界級城市群之一。江蘇發展與民生指數均居中國各省第一 ,成為中國綜合發展水平最高的省 ,已步入中上等發達國家水平。
  • 無錫:我才是太湖C位,卻被蘇州甩掉了一條街!
    無錫是太湖旁一顆璀璨的明珠,自古以來,無錫就很有名,魚米之鄉,富庶之地!太湖C位!如果把「蘇錫常」看作太湖的四分之三環的話,你會發現無錫正好處於太湖的C位,左擁蘇州右抱常州,標準的C位啊,所以,如果沒有上海的話,很可能太湖地區的王者是無錫,周邊都是乾貨,都是有故事的城市,都各有各的產業,到過蘇南地區的人都知道,蘇南是真的發達,到處都是工廠,當然,在現代人看來也沒什麼,會覺得都是基本的加工業,但這個和蘇南沒關係,是上海造成的,上海借著政策和地理位置把長三角所有強勢產業都拿在手裡
  • 太湖夾在蘇浙兩省之間,浩大的水域為什麼沒有浙江的份?
    美麗的太湖中國有五大淡水湖,太湖名列第三。湖面水面浩大,共有2428平方公裡,有大小島嶼48個,山峰72座,其中有15個島嶼有人居住。美麗的太湖可是令人奇怪的是,一個偌大的太湖夾在江蘇和浙江兩省四市(蘇州、湖州、無錫、常州)之間,湖面水域卻是完全被蘇州、無錫佔有,其中蘇州佔有約80%,無錫佔有18%,常州佔2%,湖州完全沒有!
  • 江蘇省發達的城市:南京、蘇州、常州和無錫,有沒有你所在的城市
    江蘇省比較發達的城市:南京、蘇州、常州和無錫註:本文來源於網絡,並非官方發布,具體數據請參考官方發布為準,只供娛樂性閱讀和討論!南京簡稱為「寧」,國務院確定是中國東部的重要城市,位置在長江下遊、接近海長三角是中西部地區發展的重要城市之一,在2014年的時候常住人口總數量為821.61萬人,南京市民用航空最早的城市之一,長江運用物流中心,在2011年的時候港口城市價值在大陸上的第四名現在南京主要聖山農業跟糧食基地之一,是中國近幾年工業的搖籃,江蘇省是南京工藝品最多的。
  • 廣州的一個優勢地位,上海杭州蘇州無錫常州,都羨慕得兩眼發紅
    廣州的一個優勢地位,上海杭州蘇州深圳無錫常州,都羨慕得兩眼發紅!吳語地區的城市,十分羨慕以廣州為代表的粵語標準音,團滅其它廣府地區的粵語方言,致使越來越多市縣的方言口音發生變化。比如小孩,常州叫「小佬」、宜興叫「細佬」,無錫的馬山也叫「細佬」,無錫城區叫「老小」,蘇州是「小囝」,上海是「小人」、「小囝」。比如「幹什麼」,常州「做嗲」,宜興「組底」,無錫「做啥」、「哪哈」,蘇州「做啥甲」,上海「做啥啦」。
  • 太湖灣裡的度假勝地——無錫
    蘇州本也挨著太湖,東山、西山亦有煙波澹蕩,遺憾的是蘇州人的興趣卻又不在此。他們只顧在雨巷中尋求曲徑通幽之樂處,沉迷於小橋流水、粉牆月影,建出一座座彼此分割,又彼此自賞的深宅大院。我喜歡無錫,某種程度就在其據太湖而有的這種衝決江南曲巷深處的態度。蘇州有拙政院,其園冶布局之精妙幽深,確實可據深而自傲。
  • 無錫太湖邊的蠡園,至今不過百年,卻是無錫園林的代表
    在蘇州的鄰居無錫,也有不錯的園林,不過名氣沒有蘇州園林那麼大。在無錫太湖邊,有一座很有代表性的園林,叫做蠡園。當年範蠡曾經與西施攜手泛舟五湖,就是現在無錫的蠡湖,這座湖因範蠡而得名,園林因湖而得名。蠡湖浩瀚,這裡的園林風光與蘇州園林小家碧玉的風格不盡相同。
  • 無錫超越蘇州重回蘇南老大地位的良方是無錫合併江陰
    十多年前南京航空航天大學的在校大學生程松寫了一篇名為《誰是蘇南老大》的文章,將無錫和蘇州這兩座蘇南城市進行了一番較量,轟動一時,甚至驚動了蘇州、無錫兩市的領導。兩市領導都和程松進行了一番的交流,希望能夠深挖程松的見解。如今的程松已經是無錫市府的一名副處級幹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