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錫是太湖旁一顆璀璨的明珠,自古以來,無錫就很有名,魚米之鄉,富庶之地!
太湖C位!
無錫也是長三角的經濟強市,有著蘇南的傳統血統,以製造業為主,和蘇州一樣配合上海的裝備製造產業鏈。
從地理位置上來看,無錫和蘇州同處於太湖北側,蘇州偏東側,它們都屬於傳統意義上的蘇南地區,大家應該都聽過蘇南地區富,圍繞上海的長三角,一個蘇南一個浙北,這都是發達的地區,而蘇南顯得更有文化底蘊,歷史更加悠久,產業結構也更加合理,產業規模也相對較大。
如果把「蘇錫常」看作太湖的四分之三環的話,你會發現無錫正好處於太湖的C位,左擁蘇州右抱常州,標準的C位啊,所以,如果沒有上海的話,很可能太湖地區的王者是無錫,周邊都是乾貨,都是有故事的城市,都各有各的產業,到過蘇南地區的人都知道,蘇南是真的發達,到處都是工廠,當然,在現代人看來也沒什麼,會覺得都是基本的加工業,但這個和蘇南沒關係,是上海造成的,上海借著政策和地理位置把長三角所有強勢產業都拿在手裡,蘇錫常只能做工廠。
其實,做工廠做好了也挺不錯的,最起碼在早期大家都沒有飯吃的時候,蘇南地區人還有工作,長期積累下來,蘇南地區仍然是民富之地。
經濟被蘇州甩掉一條街
2019年無錫全年GDP1萬億多一點,而蘇州馬上邁入兩萬億,其實無錫有過輝煌的時刻,很久以前無錫也是全國前十,雖然一直比不過蘇州,但兩者基本屬於一個檔次,並沒有很大差距。
但時至今日,已經相差一倍了,當然無錫的人均GDP不比蘇州低,雖然人均顯得更加有質量,但從整個城市來看,規模更有意義,尤其他們的產業類似,真的可以說無錫已經被蘇州甩掉了一條街了。
蘇州的GDP很大程度上來自於它下轄縣,比如崑山、常熟、太倉這些都是縣域經濟很強的縣,尤其崑山是百強縣第一,GDP4000多億,相當於地級市了,從市域經濟來看蘇州就顯得沒那麼厲害了;但無錫也是一樣的,無錫雖然只有兩個縣,但兩個縣也是非常厲害,尤其江陰,江陰也是4000億的縣,再加上宜興,其實無錫市的經濟只有5000億的水平,這個數據就沒有那麼亮眼了。
無錫經濟的衰退相比蘇州來看主要是規模不夠,當然無錫的土地也比較少,縣城只有兩個,沒有很差的地方可以快速發展,但坐擁太湖C位的無錫還是應該想辦法發力,在質量上多下功夫,不能僅限於做加工廠。
總的來說吧,無錫還是不錯的在全國來講,但對比它過去輝煌的成績以及它的知名度還需要努力;雖然民富,但還應在總體規模上發力,在經濟質量上發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