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錫味道:太湖船菜

2021-02-17 雲勝科技

無錫太湖船菜,如果從春秋末年太湖船菜鼻祖太和公算起,到今天已經有2500多年的歷史。相傳春秋時吳王闔閭經常在太湖上舉行船宴,啟創了船菜之風。民國時期太湖船菜到了最鼎盛時期,當時無錫太湖上僅燈船就有王、楊、謝、蔣四家大畫舫,太湖船菜紅紅火火。近百年來以無錫、蘇州等環太湖地區為代表,太湖船菜,水上宴席,成為具有濃鬱江南水鄉特色的品嘗方式和美味佳餚。


筆者長期生活在無錫,也曾和漁民在每年的開捕期一起到太湖捕魚,在魚老大的船上也品嘗過漁民親手做的湖鮮,食材都是剛剛在太湖裡捕獲的活魚和蝦,用太湖水清煮,雖比不上宴席大菜的高大上,但味道那叫一個鮮美,絕對接地氣的美食。後來我知道了太湖船菜分為兩種:一種是陽春白雪,另一種是下裡巴人。像我這樣在小漁船上的船菜,最多品嘗的是「太湖三白」,算個下裡巴人就不錯了。

筆者在黿頭渚「祥雲號」遊船和黿頭渚「橫雲飯店」太湖船菜品鑑會兩次品嘗了無錫太湖船菜,特別是在無錫太湖黿頭渚岸邊停靠的「祥雲號」遊船裡,有幸品嘗到了由無錫太湖船菜第四代傳承代表人丁益民先生,親自掌勺、烹製的一桌正宗地道的無錫太湖船菜,並在操作間裡觀看了丁師傅加工製作太湖船菜的過程,對太湖船菜的留下了更深的印象。


太湖船菜亦稱為「水上筵席」,它伴隨著太湖、運河水上旅遊的迅猛發展而形成,具有濃鬱的江南水鄉特色。江南的水路網絡通暢,商賈來往或讀書人趕考路經此處也大多要乘坐船隻,餓了自然在船上就餐,吃時漁家現殺現烹。船菜最初的面目還是頗為樸實的,大多採用的是活殺、清蒸、白煮,要麼就直接用酒來燻,吃的就是純天然。演變到後來船菜開始走精緻、講究的線路,菜品開始豐富多彩起來,響噹噹的特色菜餚有:芙蓉銀魚、幹炸銀魚、酒釀銀魚、活熗蝦、清煮大蝦、清炒蝦仁、銀魚蓴菜湯、西瓜雞、八寶鴨、荷葉粉蒸肉、蟹粉魚翅、梁溪脆鱔、青魚甩水、糟煎白魚等。太湖船菜就是採用太湖食材,在船上加工的特色湖鮮美食,是太湖湖鮮中的精品。


太湖船菜鼎盛的民國時期,在無錫太湖上有四隻大型畫舫的船菜最為著名,分別由姓王、楊、謝、蔣的四個老闆經營,並各有自己的名菜,如王家的八寶鴨、楊家的西瓜雞、蔣家的蟹粉魚翅、謝家的荷葉粉蒸肉,都是為食客所津津樂道的佳餚,其中楊阿梅的蘋香號畫舫所供船菜特別出名。據說,1946年10月31日,蔣介石來無錫「避壽」,與宋美齡、馬歇爾夫婦一起乘坐「蘋香號」畫舫遊覽太湖,品嘗太湖船菜。當時蔣介石吃得十分滿意,對宋美齡及馬歇爾夫婦說:「吃魚蟹,要到無錫來。」哈哈,老蔣是吃美了,不過也可以看出當年無錫太湖船菜的顏值魅力是何等的爆表。


說起無錫太湖船菜,很多無錫人都能如數家珍的娓娓道來,那時候外地遊客到了無錫,下了火車,就上遊船,一直開到黿頭渚,在船上一邊賞景,一邊品嘗太湖船菜,花不了多少錢就能把太湖美景和太湖美食一網打盡,就連老外到無錫首先要品嘗的也是太湖船菜,他們把這種乘船品嘗太湖船菜的體驗稱為神仙過的日子,對無錫太湖船菜讚不絕口,給予了很高的評價,稱太湖船菜是「世界公認的美食奇葩」。


太湖船菜以太湖中盛產的白魚、白蝦、銀魚、蟹、鱉等為主料,配以相應的副食、佐料,用炒、煎、燜、蒸、氽、炸烹飪方式,精細加工製作而成,具有絢麗素雅、酥嫩鮮甜、色香味俱全的特點。太湖船菜的另一特色是菜品隨季節變化而有所不同,春天主要是原盅甲魚、掌上明珠、銀魚炒蛋、清蒸太湖刀魚、翁公魚燉蛋;夏天又以酒醉嗆蝦、糖醋桂魚、奶白鯽魚湯等為主;秋天的時候以梁溪脆膳、炒蟹粉、田螺釀肉、雪花鬥蟹、太湖白蝦、糟油白魚作為主打;冬令則以三絲銀魚羹、清炒蝦仁、翡翠大王、太湖雲吞、雞湯湖鮮等待客,四時不同,八節各異,季節轉換,菜品不同。


在央視紀錄片《味道——尋找運河味道》片中,無錫以太湖船菜發源地的身份出現,錫幫菜更在一整個特輯的篇幅中得到了重點介紹,吃貨們可以深入的了解一下無錫味道,太湖味道。


相關焦點

  • 無錫北塘和無錫太湖船菜
    2、無錫太湖船菜,如果從春秋末年太湖船菜鼻祖太和公算起,到今天已經有2500多年的歷史。  相傳我國古代有十大名廚:伊尹、易牙、太和公、膳祖、梵正、劉娘子、董小宛、宋五嫂、蕭美人、王小餘。吳王闔閭經常在太湖上舉行船宴,啟創了船菜之風。又闔閭的兒子吳王夫差稱霸中原,他與愛妃西施愛遊湖,喜歡在船上開宴,船菜、船點之風興盛流傳。  到民國時期,太湖船菜到了最鼎盛時期。當時無錫太湖上僅燈船就有王、楊、謝、蔣四家大畫舫,太湖船菜紅紅火火。近百年來以無錫、蘇州等環太湖地區為代表,太湖船菜,水上宴席,成為具有濃鬱江南水鄉特色的品嘗方式和美味佳餚。
  • 無錫最「任性」的飯店 以太湖船菜為主打 吃飯前需先購買百元門票
    除此之外呢,還有一個特別的菜系就是——無錫太湖船菜。在我國五大淡水湖中,排名第三位的太湖,是江蘇、浙江兩省交界的地方,在地理位置上江蘇被太湖更多的寵愛著。沿湖的城市,多數以江蘇的城市為主,其中最為著名的無錫、常州、蘇州。因為受到太湖的恩澤,所以被太湖圍著的城市自古以來就擁有著豐富的資源。比如無錫,它不僅擁著太湖絕佳處的湖光山色,而且油豐富的太湖資源。
  • 太湖船菜,流動的美食奇葩!
    2008年到無錫工作,長期生活在無錫,也曾和漁民在每年的開捕期一起到太湖捕魚,在魚老大的船上也品嘗過漁民親手做的湖鮮,食材都是剛剛在太湖裡捕獲的活魚和蝦,用太湖水清煮,雖比不上宴席大菜的高大上,但味道那叫一個鮮美,絕對接地氣的美食。後來我知道了太湖船菜分為兩種:一種是陽春白雪,另一種是下裡巴人。
  • 外地人第一次去無錫旅遊,吃了一頓太湖船菜:菜雖甜但味道很美
    說到太湖,除了優質的水外,不得不提的就是聞名全國的「太湖三白」,即白魚、銀魚和白蝦,是無錫、蘇州吳中區及常州武進區等地製作當地名菜的招牌食材,又因太湖三白出水後即易死亡而適合在岸邊或船上烹飪菜餚,而延伸出了著名的「太湖船菜」,也稱之為無錫船菜。
  • 橫雲·話說太湖船菜
    來到非物質文化遺產「太湖船菜」傳承基地——黿頭渚·橫雲飯店,等上菜的功夫,我們就來聊一聊這個太湖船菜。演變到後來船菜開始走精緻、講究的線路,菜品開始豐富多彩起來,響噹噹的特色菜餚有:芙蓉銀魚、幹炸銀魚、酒釀銀魚、活熗蝦、清煮大蝦、清炒蝦仁、銀魚蓴菜湯、西瓜雞、八寶鴨、荷葉粉蒸肉、蟹粉魚翅、梁溪脆鱔、青魚甩水、糟煎白魚等。
  • 江蘇無錫醉月樓,江南地區的船菜代表太湖三白
    無錫醉月樓 一紅三白太湖古稱震澤,中國第三大淡水湖,位於江蘇和浙江交界處。遼闊的水域,孕育了豐富的水產。名聞遐邇的「太湖三白」,就是典型代表。「太湖三白」,又叫「無錫三白」,指的是白蝦、銀魚和白魚。這三者的顏色都是銀白的,味道純正鮮美。從清代時起,太湖三白就作為江南地區的船菜,廣為流傳。
  • 傳說中的太湖船菜,你吃過幾道?
    太湖船菜知道伐?吃過伐?沒吃過就好好看今天的內容!相傳春秋時吳王闔閭經常在太湖上舉行船宴,啟創了船菜之風。民國時期太湖船菜到了最鼎盛時期,當時無錫太湖上僅燈船就有王、楊、謝、蔣四家大畫舫,太湖船菜紅紅火火。
  • 太湖船菜,流傳千年的漁家風情水上流動宴席
    此次無錫行,我們就在黿頭渚景區內的橫雲飯店,品嘗一桌豐盛的太湖船菜,獲得心滿意足感觀與味蕾的絕美享受。相傳春秋時吳王闔閭經常在太湖上舉行船宴,啟創了船菜之風;至晚清依然大盛,在民國時期更是到達巔峰,各路政界要人、商界、演藝界名流皆是到無錫必乘舟宴遊饗船菜。
  • 無錫最「任性」的飯店 以太湖船菜為主打 吃飯前需先購買百元門票
    除此之外呢,還有一個特別的菜系就是——無錫太湖船菜。在我國五大淡水湖中,排名第三位的太湖,是江蘇、浙江兩省交界的地方,在地理位置上江蘇被太湖更多的寵愛著。沿湖的城市,多數以江蘇的城市為主,其中最為著名的無錫、常州、蘇州。因為受到太湖的恩澤,所以被太湖圍著的城市自古以來就擁有著豐富的資源。比如無錫,它不僅擁著太湖絕佳處的湖光山色,而且油豐富的太湖資源。
  • 舌尖上的漁家風情太湖船菜,能吃到的地方不多,黿頭渚就有一家
    ,而延伸出了著名的「太湖船菜」,也稱之為無錫船菜。 不過,如今想吃到一家正宗地道的太湖船菜的地方可不多,自2007年過後為保護太湖生態,太湖船菜也幾乎在水上絕跡,目前除了「橫雲飯店」外,大多數飯店都不在船上而體驗不到邊欣賞太湖風光邊吃船菜的感覺
  • 這才是真正的《無錫味道》(下)
    無錫廚師善於將青魚分檔取料,尾巴、肚檔、中段、下巴,再到頭尾、禿肺(肝)、腸等成為一個紅燒魚的系列,例如紅燒魚尾即為名菜「燒甩水」。老燒魚魚肉白如凝脂,滋味由外到內、由甜到鹹,濃鬱厚道,味道富有深度、層次,令人大快朵頤。
  • 「無錫好味道」爭趕申遺末班車 餐飲項佔一半
    錫幫菜,早在春秋戰國時期就已經形成,20世紀初的狀元樓、聚豐園等十餘家本幫菜館熱鬧非凡,老燒魚、無錫排骨、燒圓子等成為無錫本幫菜的精華而名揚各地。「錫幫菜製作技藝」這一大類,就包含了梁溪脆鱔等多道無錫名菜。而崇安寺皇亭小吃,也是將雞子大餅、梅花糕等眾多無錫地道美味小吃一網打盡。   此外,部分美食小分類也趕上了這趟末班車,光百葉、燒餅這兩個小吃食就各有兩家單位申報製作技藝。
  • 太湖船菜宴,中國名宴!
    咱蘇州飲食文化源遠流長自然榜上有名松鼠鱖魚入選中國名菜太湖船菜宴和常熟蒸菜老八件入選中國名宴太湖船菜宴如果從春秋末年太湖船菜鼻祖太和公算起到今天已經有2500多年的歷史以太湖中盛產的白魚、白蝦、銀魚、蟹、鱉等為主料配以相應的副食、佐料用炒、煎、燜、蒸、氽、炸烹飪方式精細加工製作而成「舫中烹飪之佳,大江南北實無其匹」在蘇州、無錫兩地都有名
  • 在無錫最有名的小吃就是那裡的小籠包和餛飩,大家都很愛吃
    在無錫最有名的小吃就是那裡的小籠包和餛飩,大家都很愛吃在無錫流傳至今的美食中,因地而得名的美味不在少數,無錫最有名的就是太湖,在屢屢的微波和水氣中透露出那裡人們的熱情,他們會把這份美麗流傳下來的,有美酒,也有美食,說起太湖,肯定會有人說起太湖的船菜
  • 旅遊食文化——太湖三白
    那時的烏龜山沒什麼亭、臺、樓、閣,但有山花、野草,有少許人工點綴的亭、榭,還有猴群,故這裡充滿原始的自然美,遊客在這裡觀賞太湖,有著別一樣的風情。完後,遊船往黿頭渚,讓遊客在渚上盡情領略太湖的真山真水,約二點左右,返航到船碼頭後,上海遊客坐火車返滬……。這一天的遊程,「太湖美」自然是遊客最深的感受,再有;就是蠡園開往烏龜山途中那一頓充滿江南水鄉韻味的船菜!
  • 無錫宜興二日遊印象記
    因形似神龜而得名,整個旅遊景點呈半島狀伸入西太湖。景區景觀遍布,移步換景。主要景點有黿頭渚牌樓、長春花漪、七桅杋船、海峽友好石碑、徐霞客銅像、藕花深處、無錫旅情、黿頭燈塔、黿頭春濤、摩崖石刻、震澤神神龜、澄瀾堂等。
  • 無錫太湖黿頭渚國際櫻花節開幕 首現「夜櫻」奇景
    2014中國•無錫太湖黿頭渚國際櫻花節3月10日絢麗啟幕,持續至5月3日。在近2個月的時間裡,被譽為「中華第一賞櫻勝地」的黿頭渚櫻花谷內外,近百種、共3萬餘株櫻花樹競相吐豔,極其壯觀。3月28日,「櫻花夜公園」也將在太湖黿頭渚華麗登場,璀璨綺麗的「夜櫻」奇景國內首現,不去對不起春天!
  • 《無錫味道》新書導讀:無錫美食活色生香 江南文化娓娓道來
    無論是「濃油赤醬」的紅燒,還是「清鮮白亮」的清蒸,可謂殊途同歸,使無錫最好的食材通過最適當的技藝,達到最佳的滋味。京都菜的炸、溜、爆、炒、煎、燴技法融匯了無錫本幫燉、燜、煨、焐、燒、煮,再注入船菜的精華,或鮮嫩清香,或醇厚濃鬱,因材施藝,物盡其用,款款佳餚,有滋有味。
  • 太湖三白美名揚(話說無錫魚文化之六)
    這首民謠唱的是著名太湖三白——白魚、銀魚和白蝦,由於這三種湖鮮色澤均呈白色,因而稱為「太湖三白」。太湖三白作為太湖的三種湖鮮特產,是無錫名菜「太湖船菜」的招牌食材,也是無錫人最喜歡吃的水產品。白魚是太湖水產品中的名魚,肉質特別細嫩鮮美,糟煎白魚是無錫家常傳統名菜,早在宋代,楊萬裡就有「醉臥糟丘名不惡,下來鹽豉味全非。」的詩句讚美此菜,他當時說的是用淮河白魚做的糟煎白魚,而用太湖白魚來做,味道就更勝一籌了。烹製時,挑選每條一斤二、三兩重的新鮮白魚,除魚鱗、去肚雜,切成長方段,揩去水份,將香糟放入碗內,加黃酒、細鹽拌和,塗在魚塊上浸漬。
  • 舌尖上的無錫,你怎麼評價美食「太湖三白」
    白蝦在沿著復興號旅行的途中,我專門把無錫作為此行重要的一站,因為我相信圍繞太湖的無錫可以帶給我別具一格的美景與他處無法複製的魚盛宴同樣是旅行無錫的最後一天,我忙完工作已經是晚上,打了一輛車,直接對師傅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