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蝦
在沿著復興號旅行的途中,我專門把無錫作為此行重要的一站,因為我相信圍繞太湖的無錫可以帶給我別具一格的美景與他處無法複製的魚盛宴
同樣是旅行無錫的最後一天,我忙完工作已經是晚上,打了一輛車,直接對師傅說:帶我們去最好吃的太湖三白,具體的位置我現在也想不起來了,但師傅是個暴脾氣,一腳油門就直接帶我們去了。一聽我們是外地口音,就直接開始誇獎太湖三白,在快下下車的時候師傅就說:記住啊!太湖三白是三道菜,如果服務員給你說是一道菜你就直接反駁它。
太湖三白是指中國太湖的三種河鮮類特產——白魚、銀魚和白蝦,無錫市的著名系列菜「太湖船菜」的招牌食材。太湖三白做法都有所不同;白魚、白蝦、銀魚、由於其色澤均呈白色,因而稱為「太湖三白」。利用太湖三白所製作之菜餚的選料,極為注重食材的新鮮程度;尤因其出水即易死亡,故而最適合在水邊或船上烹製太湖三白。以太湖三白製作菜餚之方法,多為清蒸白灼等,強調保持食材的原味。果然吃的就是一個鮮。
白蝦又名太湖秀麗長臂蝦,俗稱「水晶蝦」(白泥蝦),太湖著名水產。肉質細嫩鮮美,營養價值甚高。白蝦殼薄、肉嫩、味鮮美,是人民喜愛的水產品。太湖白蝦卻不然,燒熟也不變紅,渾身依然白色。在國際市場上,太湖蝦米被奉為水產珍品,供不應求,往往作為主菜的高級佐料。不過看這個情況,我多半是點了一份假的白蝦,估計因為我是外地人吧。
銀魚羹
銀魚羹一定要配油條,但是無奈我去的太晚,油條已經賣完了,所以只能吃羹。一白太湖銀魚,長二寸餘,體長略圓,形如玉簪,似無骨無腸,細嫩透明,色澤似銀,故稱銀魚。春秋時期,太湖就盛產銀魚,宋代詩人「春後銀魚霜下鱸」的名句,把銀魚與鱸魚並列為魚中珍品。銀魚是江蘇傳統外貿產品,太湖牌冷凍銀魚在國際上久負盛名。日本人常把銀魚與鯡魚籽、海膽醬一起,配上調味品,製成珍貴菜餚。將銀魚曬成幹,色、香、味、形,經久不變。烹製前,用水浸一下,柔若無骨,製成各類應時名菜,不比鮮銀魚遜色。
白魚
白魚,魚一定要蒸才能最好的保留魚的鮮美,二白太湖白魚:亦稱「鰷」「頭尾俱向上」而得名,體狹長側扁,細骨細鱗,銀光閃爍,是食肉性經濟魚類之一。目前尚未養殖,主要依靠天然捕撈。白魚肉質細嫩,鱗下脂肪多,酷似鰣魚,是太湖名貴魚類。
1300多年前,太湖白魚就被老百姓誇為無錫第一魚。太湖白魚又稱太湖銀刀,相傳這名字的由來還有一個動人的傳說。相傳明朝末年,清兵打入太湖,蘇州太湖漁民張三帶領一幫人與南下的清兵在太湖一帶激戰,有次還攻入蘇州城。一次,張三在湖上與清兵作戰時,手臂中箭,手中大刀掉入湖中。他忍住劇痛,彎腰從湖中拾起一把銀刀,向清兵殺去,清兵被他的神勇給鎮住了,紛紛落荒而逃。張三再一瞧手中,原來是一條銀光閃爍的白魚,這樣『銀刀』這個名字就叫開了。
毛血旺是亂入的,因為我實在想吃點辣,才點的。
食用方法:
清蒸白魚
原料:鮮活白水魚1條
調]料:料酒、鹽、薑片、大蔥或小蔥、蒸魚豉油
做法:
1、魚掏內臟洗淨,在魚身上劃痕,如果沒有長型的盤子,可以把魚切斷,噴上料酒,用手抹上少許鹽,薑片放魚肚裡和刀痕縫裡,撒上蒸魚豉油,醃製10分鐘,然後上鍋蒸8分鐘左右取出,撿去所有蔥薑片,另外切一些蔥絲,把蔥絲撒在魚身上。
2、另外起油鍋,油溫燒到7成熱後加幾粒花椒粒,然後淋在魚身上即可
香酥銀魚
製作難度:簡單 所需時間:半小時 菜品口味:鹹鮮
主要工藝:炸 主要食材:水產類
食材明細
銀魚、雞蛋、麵包糠、澱粉、白酒、油、鹽
做法
洗淨的銀魚加入精鹽和適量的白酒,醃入味,雞蛋中加入澱粉。2.雞蛋和澱粉調成糊,將醃好的銀魚放入蛋液中掛糊,銀魚裹上麵包糠。3.油溫5-6成熱,炸至金黃色,待油溫升高後,復炸一遍逐一撈出即可。
或許在每一個地方都有著不盡相同的各種美食,或許是酒樓,或許是路邊。我不知道如何有幸去尋找每一種不同的美食,但所有的事都是最好的安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