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錫北塘和無錫太湖船菜

2021-02-17 無錫吳文化

在上一期的《無錫吳文化》中,我寫了「北塘老字號的餐飲名店」,文章最後說:「北塘的船菜也是錫幫菜的重要組成部分。現在勝利門的老紅梅市場一帶的地方以前是遊山船浜,是遊山船的集中地。這些我們下期再聊吧。」這不僅引起了老無錫們的極大關注,也吊足了吃貨們的胃口。他們紛紛要求一定不能失信,在這46期裡一定要交代明白。

   1、北門吊橋西側沿河至長安橋,為遊山船浜。顧名思義,這是停靠遊覽無錫山水遊船的集中地。旅遊事業的發展,是商品經濟發展的一個標誌。

  遊船有小型和高檔之分。小型的就叫遊山船,一般可乘10人左右(也有少數可乘20人左右)。船主多數為一家人,夫妻加上一二個子女,各司撐船、搖簷和掌舵等職。這種船,窗明几淨,簡單樸實,桐油把船體抹得捏亮光滑,散發著淡淡的桐油味。中艙有桌椅,供僱主休息和品茗。船艄是一個水上廚房,灶臺、炊具和墩板一應俱全。座這種遊山船的客人,大多是小資人家。一家人,帶些親朋好友遊玩,樂惠樂惠。高檔的遊船叫做畫舫。這種船雕梁畫揀,裝飾華麗,中艙有講究的桌椅,還懸掛名人書畫。有的畫舫中艙後還有臥室。船艄廚房有兩個灶臺、一個炒菜一個安置蒸籠。船菜可按僱主菜單預訂,以便配菜。租乘這種畫舫的,多為達官貴人,富豪士紳,騷人墨客,紈絝子弟,近代工商業興起後,新的工商資本家亦是常客。遊山船浜全盛時期有一畫舫17艘。

  乘遊船,一是品山水風光,二是品無錫錫幫菜中的聞名的船菜。

 

   2、無錫太湖船菜,如果從春秋末年太湖船菜鼻祖太和公算起,到今天已經有2500多年的歷史。

  相傳我國古代有十大名廚:伊尹、易牙、太和公、膳祖、梵正、劉娘子、董小宛、宋五嫂、蕭美人、王小餘。其中太和公為春秋末年吳國名廚,精通以水產為原料的菜餚,尤以炙魚而聞名天下。上一期「北塘老字號的餐飲名店」文中講到吳國公子光為奪王位,用勇士專諸刺殺王僚。專諸得悉僚愛吃魚,便在太湖畔學習燒魚,專諸就是拜了太和公為師,學做廚師,學藝3個月,終於把炙魚手藝學成。後刺殺王僚,成就了公子光為吳王闔閭。

  又傳吳王闔閭在打敗強楚後,吳國大霸。吳王闔閭經常在太湖上舉行船宴,啟創了船菜之風。又闔閭的兒子吳王夫差稱霸中原,他與愛妃西施愛遊湖,喜歡在船上開宴,船菜、船點之風興盛流傳。

  到民國時期,太湖船菜到了最鼎盛時期。當時無錫太湖上僅燈船就有王、楊、謝、蔣四家大畫舫,太湖船菜紅紅火火。近百年來以無錫、蘇州等環太湖地區為代表,太湖船菜,水上宴席,成為具有濃鬱江南水鄉特色的品嘗方式和美味佳餚。

   3、太湖船菜以太湖中盛產的白魚、白蝦、銀魚、蟹、鱉等為主料。配以相應的副食、佐料,用炒、煎、燜、蒸、氽、炸烹飪方式,精細加工製作而成。

   太湖船菜的第一特點是用料的考究。船菜中用的水產一定是新鮮的。其魚、蝦、黃鱔等都活養在水中,有的就放在浸在河湖中網兜裡,到烹燒時方取出用。船菜裡用的水貨多是優質。如做油爆魚的小魚,就選用江尖的金眼鰟鮍,這種魚在上世紀50年代前是常見的,紅色的眼睛,成群結隊在江尖周圍水域中戲嬉,(後來便逐漸消失了)。又如做熗蝦的蝦,(所謂熗蝦就是選中等大小的活蝦,養、清乾淨後,直接用醬油、酒的蘸了生吃。)用的是蓉湖(即無錫的芙蓉湖,現已消失)中捕捉的中等個頭的青蝦,呈淡淡的青色,淡得似乎通體透明。

船菜的第二個特點是口感淡雅,鮮美,爽口,講究「味真」,每一道菜都是原汁原味,這是錫幫菜的重要組成部分和精華所在。與一般筵席相似,船菜亦有冷菜、炒菜、點心和大菜等兒大類。一席船菜,一般為四雙拼冷盤,二炒、二湯、五大菜,加上點心。

冷菜有脆鱔、爆魚、熗蝦、油爆蝦、糟蛋和毛頭莢等。梁溪脆鱔的特色在於一個「脆」字,這是滬寧線上馳名的風味菜餚;油爆魚是松、軟、脆而可口;熗蝦吃的是活、淨而鮮美(沒有吃了拉肚子的)。即使是一碟不起眼的毛頭莢,亦可做成鹽水毛頭、黴露毛頭和糟毛頭,各有不同的風味和口感。

炒菜有清炒鱔背、參炒鱔背、蟹粉蝦仁、炒魚片、麵筋肉片、炒三絲,還有魚翅海參等。

大菜有約走油蹄膀、醃篤鮮、口蘑圓盅雞、大甩水,還有無錫人歡喜的老少鹹宜的全家福。主菜之後,幾道素菜特別時鮮嫩爽。

點心都是微型的。有糕團、壽桃、湯包、蟹粉燒賣等,還有八寶飯、蓮心銀

耳湯等甜點。

    在酒席菜吃完後,便有四碗吃飯小菜,通常是炒菠菜,素麵筋,紅燒豆腐,鹹菜百葉,金花菜等。吃魚肉葷腥後,有幾樣清爽的素菜,自是別有風味。

    可以說,這種富於地方特色的船菜是在遊船欸乃的櫓聲中萌生、發展和成熟的。它是由山水風光和廚師技藝有機溶合而成的美味佳餚,絢麗素雅、酥嫩鮮甜、色香味俱全。本邑有位美食家說,船菜的品種可達四位數之多,可惜有些已失傳。錫幫菜是一個吃食富礦,急需要有心人去挖掘、整理和提高。

     太湖船菜的第三個特色是季節性:春天,原盅甲魚、掌上明珠、銀魚炒蛋、清蒸太湖刀魚、翁公魚燉蛋;夏天,酒醉嗆蝦、糖醋桂魚、奶白鯽魚湯;秋天、梁溪脆膳、炒蟹粉、田螺釀肉、雪花鬥蟹、太湖白蝦、糟油白魚;冬令,三絲銀魚羹、清炒蝦仁、翡翠大王、太湖雲吞、雞湯湖鮮……四時不同八節各異。燈船上每有時鮮瓜蔬入席:菜花甲魚,菊花蟹,刀魚過,鰣魚來;春筍蠶豆荷花藕,八月桂花燒芋艿。特色大菜有八寶鴨,西瓜雞,雞汁排翅,荷葉粉蒸肉,冰紅菱及時鮮魚蟹等。

    太湖船菜的第四個特色是它的名菜:清末民初由王、楊、謝、蔣的四個老闆經營的四大畫舫的船菜最為著名,分別並各有自己的名菜,如王家的八寶鴨、楊家的西瓜雞、蔣家的蟹粉魚翅、謝家的荷葉粉蒸肉,都是為食客所津樂道的佳餚。其中楊阿梅的蘋香號畫舫所供船菜特別出名。還有各種太湖船點,紅棗銀耳蓮子羹、銀魚餛飩等。

    太湖船菜中的招牌菜是水產。太湖中僅魚蝦就有40餘種,白魚、大閘蟹等久負盛名。「銀魚、白魚、白蝦」並稱「太湖三寶」。其中銀魚產量居全國之首,質量亦高,鵝湖馬蕩橋小港的銀魚最為著名。而「太湖三白」,指的是白米蝦、白鰣魚、白財魚,是太湖裡上等的河鮮。

    太湖船菜著重在蒸、燜、煨、焙及講究原汁原味上精工細作,「舫中烹飪之佳,大江南北實無其匹」,「業此者都有名師傳授」。吃船菜時,在船上廚師都是當場烹製表演。「腐乳汁活熗」,一承古法,將洗清漂淨的活蝦,放在曲香中浸一下,移置蓋碗中,即可醮腐乳汁、香醋、薑末、蔥泥而入口,其味特鮮,使人食而難忘。「別味湖鮮」,別具一格,是以太湖蚌肉和百葉結放在小砂鍋中煮成,營養豐富,味道醇厚。白米蝦,鹽水煮,一定不能把蝦的細腳和須剪掉,洗乾淨整個放在鹽水中煮開,蝦的須腳可增加鮮度。白鰣魚,這是「三白」裡最講究入鍋前加工的,做「清蒸白鰣魚」前,先要用鹽和薑絲「爆醃」40分鐘,然後洗淨加佐料進鍋用高火蒸七八分鐘,吃時就是抿出的極細骨絲,偶爾刺一下牙齦舌頭,也並不感覺到痛,反而麻麻痒痒地很舒服。「三白」裡得到白財魚也並非傳統意義上的銀魚(銀魚是長不大的,寸餘而已,渾身柔弱無骨),而白財魚大的有半尺長,有一根軟椎骨,吃時用牙咬碎這根軟椎骨,可以吃進肚中,不用吐骨頭。

銀魚炒蛋先將銀魚洗淨,入沸水鍋氽一下,瀝去水;雞蛋磕入碗內,加入鹽、味精、酒打勻;然後旺火熱鍋,滑鍋後下豬油燒熱,把銀魚、蔥末加入蛋液中調勻,倒入鍋中推炒(中途加油),待蛋液凝固嫩熟,烹入酒,再澆點油,顛翻一下,即可出鍋。富含蛋白質,滋陰潤燥。

 

 4、民國17年(1928)蔣介石、宋美齡夫妻遊覽太湖,租用的是汽艇和遊山船浜的畫舫,舫主王巧仙,舫名仙槎,。8月27日(星期六)下午,蔣氏夫婦及護從人員抵錫,便在靠近火車站的大有(堆)棧碼頭登上畫舫由汽艇拖著畫舫及一小船。小船載衛士員役。船至申新三廠,即擺上預訂的船菜:冷盆4色,清湯魚翅、清燉雞鴨、生蒸火方、蓮子甜羹、扣麻細湯、蟹粉菜心、紅燒鯽魚等7色。舟將至仙蠡墩之時便撤席。蔣氏夫婦設榻並坐船頭,玩嘗月色。19點30分抵達梅園,停於鎮泊灣。畫舫中艙屏蔽,蔣及夫人各睡一行軍床,副官及衛士長則值宿小舟,指揮兵士在周圍放哨,船蓬最高處亦派一人瞭望。

    第二天,蔣氏夫婦遊覽黿頭諸、獨山和雪浪山。早、中餐皆為自備的西餐。晚餐為畫舫特備的船菜,計紅燒魚翅、雪菜蝦仁湯、扣麻細湯和蟹粉菜心4色。兩頓船菜都由船菜名廚阿鶴師傅掌勺;返錫時已晚上2點鐘。王氏畫舫泊於北門外醬園浜(靠近遊山船浜)。翌日,王氏畫舫出吳橋直馳常州,由水警靖平艦沿途護航。副官打發各自的船資:王氏畫舫船菜80元,船夥酒資40元,另賞20元、氣艇60元.小費 10元。

    此次遊覽,蔣對無錫船菜交口讚譽。

   而今,「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改革開放以來,人民生活水平大大提高,節假日,諸親好友,歡聚一堂,品嘗無錫錫幫菜美味佳餚,已是平常事;無錫傳統的船菜也不斷地被傳承開發。乘「漁船」,遊山水,品美味,憶往事,尋舊蹤,嘆天地之廣闊,吟時光之流逝,乃不亦樂乎。

 長按二維碼    關注吳文化

相關焦點

  • 無錫味道:太湖船菜
    相傳春秋時吳王闔閭經常在太湖上舉行船宴,啟創了船菜之風。民國時期太湖船菜到了最鼎盛時期,當時無錫太湖上僅燈船就有王、楊、謝、蔣四家大畫舫,太湖船菜紅紅火火。近百年來以無錫、蘇州等環太湖地區為代表,太湖船菜,水上宴席,成為具有濃鬱江南水鄉特色的品嘗方式和美味佳餚。
  • 江蘇無錫醉月樓,江南地區的船菜代表太湖三白
    無錫醉月樓 一紅三白太湖古稱震澤,中國第三大淡水湖,位於江蘇和浙江交界處。遼闊的水域,孕育了豐富的水產。名聞遐邇的「太湖三白」,就是典型代表。「太湖三白」,又叫「無錫三白」,指的是白蝦、銀魚和白魚。這三者的顏色都是銀白的,味道純正鮮美。從清代時起,太湖三白就作為江南地區的船菜,廣為流傳。
  • 無錫最「任性」的飯店 以太湖船菜為主打 吃飯前需先購買百元門票
    由於江蘇和浙江兩個省份之間的距離太過於相近,所以浙江菜和江蘇菜又有很多相似的地方,因此蘇菜和浙菜又被統稱為「江浙菜系」。江蘇的城市眾多,所以它自身的菜系也是由各個城市之間的菜系組合而成,其中以南京菜、淮揚菜、蘇錫菜、徐海菜等地方菜為典型代表。除此之外呢,還有一個特別的菜系就是——無錫太湖船菜。
  • 外地人第一次去無錫旅遊,吃了一頓太湖船菜:菜雖甜但味道很美
    說到太湖,除了優質的水外,不得不提的就是聞名全國的「太湖三白」,即白魚、銀魚和白蝦,是無錫、蘇州吳中區及常州武進區等地製作當地名菜的招牌食材,又因太湖三白出水後即易死亡而適合在岸邊或船上烹飪菜餚,而延伸出了著名的「太湖船菜」,也稱之為無錫船菜。
  • 太湖船菜,流動的美食奇葩!
    8年前第二次到無錫,是出差開會,在太湖的一艘畫舫船上第二次品嘗了太湖船菜,比第一次來的精緻和秀氣,對「太湖三白」和一些太湖裡的叫不上名字的魚留下了較深的印象。我在2014年12月和今年9月15日分別在黿頭渚「祥雲號」遊船和黿頭渚「橫雲飯店」太湖船菜品鑑會兩次品嘗了無錫太湖船菜,特別是在無錫太湖黿頭渚岸邊停靠的「祥雲號」遊船裡,我有幸品嘗到了由無錫太湖船菜第四代傳承代表人丁益民先生,親自掌勺、烹製的一桌正宗地道的無錫太湖船菜,並在操作間裡觀看了丁師傅加工製作太湖船菜的過程,對太湖船菜的留下了更深的印象。
  • 橫雲·話說太湖船菜
    來到非物質文化遺產「太湖船菜」傳承基地——黿頭渚·橫雲飯店,等上菜的功夫,我們就來聊一聊這個太湖船菜。太湖船菜,古就有之。相傳春秋時吳王闔閭經常在太湖上舉行船宴,啟創了船菜之風。至晚清此風氣大盛,近百年來尤以無錫、蘇州環太湖地區為最,形成了具有濃鬱江南水鄉特色的品嘗方式和美味佳餚。
  • 北塘老無錫 無錫新北塘 提升城市品位
    北塘區是無錫工商業發展歷史上重要的區域,其老碼頭、老店鋪、老街巷延續至今形成了區域獨特的文化積澱。今日北塘,既傳承了燦爛悠久的歷史文化,又洋溢著現代文明的時尚氣息。    「珍貴的歷史文化存量,如何變成新的發展資源和動力,既有保護傳承,又有發展利用,實現『以老帶新,新中有老』,這是北塘當下發展不可忽略的可持續之路。」
  • 傳說中的太湖船菜,你吃過幾道?
    太湖船菜知道伐?吃過伐?沒吃過就好好看今天的內容!相傳春秋時吳王闔閭經常在太湖上舉行船宴,啟創了船菜之風。民國時期太湖船菜到了最鼎盛時期,當時無錫太湖上僅燈船就有王、楊、謝、蔣四家大畫舫,太湖船菜紅紅火火。
  • 太湖船菜,流傳千年的漁家風情水上流動宴席
    此次無錫行,我們就在黿頭渚景區內的橫雲飯店,品嘗一桌豐盛的太湖船菜,獲得心滿意足感觀與味蕾的絕美享受。船萊,顧名思義,就是在船上製作,又在船上享用的菜餚;故而太湖船菜,又有「水上宴席」之稱,是具有濃鬱江南水鄉特色的美味佳餚和美食方式。
  • 舌尖上的漁家風情太湖船菜,能吃到的地方不多,黿頭渚就有一家
    說到太湖,除了優質的水外,不得不提的就是聞名全國的「太湖三白」,即白魚、銀魚和白蝦,是無錫、蘇州吳中區及常州武進區等地製作當地名菜的招牌食材,又因太湖三白出水後即易死亡而適合在岸邊或船上烹飪菜餚
  • 無錫老字號聚豐園的「蕩口合伙人」往事
    ,盤古到如今,東南西北共有四城門……北門城腳下呀,有個聚豐園,酒水搭船菜。就是在深秋螃蟹大量上市之際,挑選壯碩、飽滿的蟹飼養在甕頭或缸內,內放一些稻穀,到嚴冬時節取出來的蟹依舊只只飽滿,膠滿肉足,就是銀圓大的小蟹煮熟後也是蟹黃充盈,所以聚豐園的「蟹黃油」獨步無錫。遊山船浜是無錫船菜的發源地,船菜是「錫幫菜」中的珍品。
  • 在無錫最有名的小吃就是那裡的小籠包和餛飩,大家都很愛吃
    在無錫最有名的小吃就是那裡的小籠包和餛飩,大家都很愛吃在無錫流傳至今的美食中,因地而得名的美味不在少數,無錫最有名的就是太湖,在屢屢的微波和水氣中透露出那裡人們的熱情,他們會把這份美麗流傳下來的,有美酒,也有美食,說起太湖,肯定會有人說起太湖的船菜
  • 實拍無錫老北塘的破敗老街和三百年的天主堂,塵封17年的老照片
    前幾天一位博友貼出的一張無錫解放電影院的老照片,重新勾起了我對無錫老北塘三裡橋、民主街一帶的回憶,那裡有我珍貴的童年記憶。我在2003年的時候曾經拿著我的第一臺數位相機去掃了一遍街,留下過一些影像資料,今日得閒從電腦硬碟中重新翻了出來,和大家分享。
  • 這才是真正的《無錫味道》(下)
    「吃魚蝦要到無錫來 」,銀魚、白蝦、白魚並稱「三白」,還有太湖蟹、梅鱭魚、鱖魚、塘鱧魚、青草鱅鯿鯽魚、太湖豬、太湖雞、太湖鵝、太湖鴨和太湖蓴菜,
  • 舌尖上的江蘇十三太保,逛吃「太湖明珠」無錫篇
    二、太湖黿頭渚風景區,「太湖美,美就美在太湖水,」來無錫必遊太湖,遊太湖必來黿頭渚,黿頭渚是無錫第一勝景,太湖山水的最佳組合地,這裡曾是一座私家園林,至今保留著很多吳越古蹟和傳說,這裡有:充山隱秀、鹿頂迎暉、黿渚春濤、十裡方徑、太湖仙島等等等等的景點,這裡既有美如畫卷的自然山水,又有小橋流水的田園風光,還有古樸典雅的園林景致
  • 無錫宜興二日遊印象記
    無錫、宜興是我以前做導遊常走的路線。第一天上午,帶遊客去黿頭渚風景區遊玩。黿頭渚是有名的旅遊景點。因形似神龜而得名,整個旅遊景點呈半島狀伸入西太湖。景區景觀遍布,移步換景。主要景點有黿頭渚牌樓、長春花漪、七桅杋船、海峽友好石碑、徐霞客銅像、藕花深處、無錫旅情、黿頭燈塔、黿頭春濤、摩崖石刻、震澤神神龜、澄瀾堂等。來到黿頭渚,首先到"太湖絕佳處",牌坊鼎立,前有照壁,起到先抑後揚效果。站在長春橋,如果時值三、四月,櫻花盛開,落葉繽紛,真是美極了。登上鹿頂山,四處遠眺,一覽無遺,極目楚天舒的感覺,油然而生。
  • 太湖美,無錫充滿溫情和水,部分無錫城市風光圖片
    無錫大劇院無錫古運河太湖蠡堤蠡湖風帆景觀尚賢河溼地公園長廣溪溼地公園太湖風帆太湖風景長春橋風光>太湖風光
  • 舌尖上的無錫,你怎麼評價美食「太湖三白」
    白蝦在沿著復興號旅行的途中,我專門把無錫作為此行重要的一站,因為我相信圍繞太湖的無錫可以帶給我別具一格的美景與他處無法複製的魚盛宴同樣是旅行無錫的最後一天,我忙完工作已經是晚上,打了一輛車,直接對師傅說
  • 無錫太湖黿頭渚國際櫻花節開幕 首現「夜櫻」奇景
    2014中國•無錫太湖黿頭渚國際櫻花節3月10日絢麗啟幕,持續至5月3日。在近2個月的時間裡,被譽為「中華第一賞櫻勝地」的黿頭渚櫻花谷內外,近百種、共3萬餘株櫻花樹競相吐豔,極其壯觀。3月28日,「櫻花夜公園」也將在太湖黿頭渚華麗登場,璀璨綺麗的「夜櫻」奇景國內首現,不去對不起春天!
  • 太湖三白美名揚(話說無錫魚文化之六)
    這首民謠唱的是著名太湖三白——白魚、銀魚和白蝦,由於這三種湖鮮色澤均呈白色,因而稱為「太湖三白」。太湖三白作為太湖的三種湖鮮特產,是無錫名菜「太湖船菜」的招牌食材,也是無錫人最喜歡吃的水產品。太湖裡和白魚長相差不多的還有另一種魚,叫翹嘴紅鮊。無錫人也把它叫做紅串,體型比較大,形似白魚,鱗細色白,與白魚不同之處是尾鰭有紅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