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湖新歌——我國兩大淡水湖全面生態修復進行時

2020-12-25 國際在線

瀏覽器版本過低,暫不支持視頻播放

新華社長沙6月5日電題:大湖新歌——我國兩大淡水湖全面生態修復進行時

新華社記者

鄱陽湖、洞庭湖,我國第一、第二大淡水湖,因其調蓄徑流、淨化環境、繁衍萬物的綜合機能,素有長江「雙腎」之稱。然而,長期以來,人類的掠奪式侵害,讓長江「雙腎」病了。

國家實施長江大保護戰略,「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的發展理念之變,給長江「雙腎」帶來「歷史性轉機」——

清理「私家湖泊」矮圍、電魚等掠奪式「開發」,狙擊湖砂瘋狂盜採,關停造紙等汙染企業,促進漁民「上岸轉業」……一攬子「鐵腕治湖」措施,扭轉「靠湖吃湖」的發展路徑,兩大湖區山、河、田、林、湖、草、大氣生態體系正在修復,環湖可持續經濟社會發展圈正逐步成形。

4月9日在鄱陽湖畔一個候鳥保護基地拍攝的蒼鷺。新華社記者 張浩波 攝

新湖

初夏,乘舟登上下塞湖湖洲。湖洲內外水天一色,清風吹來,嘰嘰喳喳的鳥叫聲四起。

下塞湖是洞庭湖腹地的一片面積近3萬畝的湖洲。曾經,在10餘年時間裡,下塞湖被矮圍與洞庭湖分割開,湖洲裡的魚、蘆葦、砂石等自然資源被瘋狂洗劫。

「以前湖裡矮圍多得很,每個矮圍都像是割了洞庭湖的一塊肉,誰霸佔就是誰家的。」湖南省華容縣幸福鄉東浹村漁民付錦維告訴記者。

矮圍是長江「雙腎」生態遭到破壞的一個縮影。

遙望洞庭山水翠,白銀盤裡一青螺;蘆荻漸多人漸少,鄱陽湖尾水如天……

曾幾何時,洞庭湖、鄱陽湖以秀美壯闊的自然風光聞名於世。作為長江「雙腎」,千百年來,它們守護長江沿岸民眾安然度汛,提供「魚米之鄉」豐富物產,成為野生動物繁衍生息樂園。

近年來,在江湖關係變化的大背景下,兩大湖酷捕濫撈、過度開採以及農業汙染、生活汙染、工業汙染等問題凸顯。

2013年,洞庭湖出口斷面出現五類水質,趨勢分析顯示洞庭湖整體水質在惡化。

中央環保督察指出,2013年至2015年,鄱陽湖水質持續下降。鄱陽湖生態經濟區內違法違規排汙問題嚴重。

這是在湖南東洞庭湖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內拍攝到的天鵝(2017年3月1日攝)。 新華社記者 李尕 攝

2016年1月5日,習近平總書記在重慶召開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座談會,強調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

根據中央長江大保護的戰略,湖南實施「洞庭湖水環境綜合整治五大專項行動」,自上而下發動省、市、縣、鄉、村五級幹部打響「洞庭湖生態環境保衛戰」。

「天天晚上睡覺都在思考這些工作,一個事情一個事情排序,想想還有沒有遺漏。」湖南益陽南洞庭湖自然保護區沅江市管理局副局長萬獻軍說。

2018年,湖南掀起轟轟烈烈的洞庭湖矮圍拆除行動,一舉拆除包括下塞湖在內的472處非法矮圍網圍。隨著「私家湖泊」的徹底清除,一湖洞庭水終歸自由。

在鄱陽湖,江西省生態環境廳與多部門共同發力,用3年時間開展生態環境綜合整治。

清晨,陽光灑在江西省九江市蚌湖湖面,湖面一覽無餘,清澈的湖水與岸邊的青山相互交映,勾勒出生機勃勃的壯觀景象。

由於來水複雜等原因,2019年鄱陽湖流域蚌湖斷面平均水質類別為五類。通過加強來水水質監測、深化工業汙染源治理、提高城鄉生活汙水處理率等舉措,今年1月至4月,鄱陽湖蚌湖點位總磷平均濃度同比下降76.4%。

2019年以來,洞庭湖湖體水質好轉為四類,鄱陽湖的總磷數據持續下降。

中國科學院洞庭湖溼地生態系統觀測研究站站長謝永宏、江西省環境保護科學研究院院長劉足根等專家指出,從歷史的維度來看,我國首次對兩大湖泊的全面生態修復,目前治理成效已經顯現。

江西省漁政、公安、交通等部門聯合在鄱陽湖區啟動非法捕撈清理整治專項執法活動(5月19日攝)。新華社記者 張浩波 攝

 新業

生態治理必須叫停竭澤而漁的產業發展方式。舊的產業停止後,湖區正在孕育保障經濟社會發展的新動能。

南洞庭湖所在的湖南省沅江市素有「蘆葦之鄉」的美譽。以前蘆葦主要用於造紙,近年來為保護環境,政府引導造紙企業退出,蘆葦失去了經濟價值,還帶來汙染隱患。

「財富變成了包袱。」沅江市委書記黃育文告訴記者。

經歷了最初的迷茫、探索的失敗,兩年後沅江終於找到以蘆葦作為基質種植食用菌「蘆菇」這一生態友好、前景廣闊的產業。

湖區眾多企業也在這場生態改革中激流勇進,向新領域進軍。

「誰會想到,我們這樣一家做了多少年的漁網企業,現在開始『不務正業』,生產起『玩具』來了。」回憶公司的「轉型之路」,67歲的湖南鑫海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劉放軍感觸頗深。

這家成立於20世紀70年代的老牌漁網企業生產的漁網價廉物美,受到各地漁民青睞。近年來,長江漁業轉型,淡水漁網的需求量銳減。鑫海開展「去『漁』字計劃」,僅運動休閒用網的銷售收入就由幾百萬元發展到近億元。

「沒有科技支撐的企業是短命的企業,我們不停研究新產品、新裝備。」劉放軍說,「洞庭湖的生態轉型倒逼出了我們企業的轉型,推動企業更快發展。」

改變,最難在思想,最重要的基礎是群眾。

今年1月1日起,長江流域重點水域開始分類分階段實行漁業禁捕。鄱陽湖湖區300多個漁村,超過10萬名漁民將結束千百年的生活方式,「上岸轉業」。

提供技能培訓、服務崗位,將年紀較大漁民納入城鎮社保範圍,不少漁民在政府的幫助下成功轉型:在九江市湖口縣,漁民江寶林上岸退捕後幹起了水電工,一天收入約200元;上饒市餘干縣石口鎮古竹村的朱少旺在康山大堤旁辦起了農家樂,一年收入30多萬元……

「我們還將聘請漁民組成鄱陽湖『護魚隊』,協助政府打擊禁漁期非法捕撈的行為。」南昌市新建區農業農村局副局長譚雲平說,漁民變成鄱陽湖「守護者」,將是鄱陽湖最美好的圖景。

一群自然野化的麋鹿在湖南東洞庭湖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內活動(2017年5月10日攝)。新華社記者 李尕 攝

新生

圓圓的腦袋,胖胖的身子,長江江豚因嘴巴總是劃出一道微笑般的弧線,被稱為「長江的微笑」,它是長江生態健康的重要指示物種。

一段時間裡,長江江豚數量持續下降,物種極度瀕危。為了留住那一抹「長江的微笑」,政府與民間力量共同發力,對江豚進行最嚴格的保護。

鄱陽湖、洞庭湖是長江江豚最重要的棲息地。2018年,農業農村部發布的數據顯示,長江江豚種群數量大幅下降趨勢得到遏制。

「長江江豚數量從急劇下降到基本穩定,這讓我們江豚保護志願者非常欣慰。」江西省九江市青山綠水自然保護中心負責人蔣憶說。

在上百萬年的進化史中,長江「雙腎」一直都是野生動物的樂園,在保護生物多樣性方面發揮重要作用。如今,在溼地生態環境改善後,江豚、麋鹿、白鶴等野生動物生存狀態也不斷好轉。

麋鹿是中國獨有的物種。古書記載「荊有雲夢,犀兕麋鹿滿之」,麋鹿曾在長江流域與其他野獸擁擠熱鬧地生活。由於棲息地破壞和過度捕殺,麋鹿曾一度從中國消失,世界上僅存的最後18頭麋鹿出現在英國。20世紀80年代中期,中國開展麋鹿重引進工作,身世傳奇的麋鹿終回故國。

近年來,湖南通過綜合執法、專項整治等方式,不斷改善洞庭湖溼地生態環境。

在麋鹿回歸中國30周年慶典上,洞庭湖區的麋鹿被認定是最年輕和最有前途的麋鹿種群。監測數據顯示,目前洞庭湖的自然野化麋鹿已近200頭。

生態保護最廣泛的動力在於群眾意識的提升。

2011年,江西省都昌縣多寶鄉的內科醫生李春如幾乎花光積蓄,買下多寶鄉洞子李村被廢棄的一棟房子,修繕並建起候鳥醫院。

李春如為每隻入院治療的候鳥建立檔案,詳細記錄入院候鳥的治療方法、用藥品類、藥量,並記下候鳥出院時的體徵。

「隨著湖區群眾護鳥意識提升,如今湖區過往的鳥多了,受到傷害後需要救助的鳥少了。」李春如說,去年候鳥飛抵季只救助了一隻因誤食食物而受傷的小天鵝。

滄海桑田,鬥轉星移,綠草青青,碧水盈盈。在長江「雙腎」,人們正努力實現從與自然鬥爭,到侵蝕破壞自然,再到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重大轉變。(記者劉紫凌、史衛燕、鄔慧穎、蔡瀟瀟、王昕怡、陳毓珊)

相關焦點

  • 東北的第一大湖,是我國的第五大淡水湖,被稱為「草原明珠」!
    東北的第一大湖,是我國的第五大淡水湖,被稱為「草原明珠」!湖泊是一個地區相當重要的資源,湖泊的開發與管理,對該地區也有著至關重要的影響。位於我國東北地區的第五大淡水湖——呼倫湖,雖然沒有什麼名氣,但也對於當地居民來說,價值十足。就讓小編帶你們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 我國加快向國內第八大淡水湖生態補水
    我國加快向國內第八大淡水湖生態補水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14-11-20 16:45 來源: 新華社    新華社呼和浩特11月20日電(記者 林超、王龍)隨著內蒙古自治區河套灌區義和渠的洩水閘等閘門近日緩緩打開,近3億立方米的黃河水在未來10個月內將源源不斷地注入我國第8大淡水湖烏梁素海。
  • 鄱陽湖是我國最大的淡水湖,景色十分優美,湖水卻特別的清澈
    夏秋豐水季節時鄱陽湖好像大海一望無際,湖上有浪潮翻騰,周圍綠色遍地,十分壯觀。枯水期則有大片的水灘出現,有茂盛的蘆葦蕩和野草叢,牛羊在其間出沒,景色也十分美麗。漫步鄱陽湖,感受她美麗多姿,物產豐盛,哺育著一代代鄱陽人奉獻精神。鄱陽湖是中國第一大淡水湖,也是中國第二大湖,僅次於青海湖,位於江西省北部。
  • 探訪我國第一大淡水湖——鄱陽湖
    鄱陽湖位於江西省北部,長江南岸,地處九江、南昌、上饒三市,湖泊面積為4070平方公裡,是中國第一大淡水湖,也是中國第二大湖,僅次於青海湖。西周時已形成彭蠡澤,並不斷向南擴展到江西湖口一帶,開江穿湖而過。三國時期,逐漸演化為今日鄂、皖境內龍感湖和大官湖,並不斷南侵,逐漸擴展演化為鄱陽湖。隋末唐初,始有「鄱陽湖」之稱。
  • 我國北方第一大湖:水位持續上漲 生態保護升級
    我國北方第一大湖:水位持續上漲 生態保護升級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14-05-22 10:01 來源: 新華社    新華社呼和浩特5月22日電(記者鄒儉樸)記者從內蒙古自治區呼倫貝爾市呼倫湖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局獲悉,繼2013年水位上漲後,我國北方第一大湖呼倫湖今春水位仍在持續上升,生態保護工作也在「水漲船高」
  • 北方第一大淡水湖,真的不是微山湖
    航拍鏡頭對準鐵道遊擊隊的故鄉微山湖時,解說出口便是一句錯誤的地理知識:它(指微山湖)是中國北方第一大淡水湖。|微山湖,圖源:《航拍中國(第三季)》|作為一名吃過煎餅和大饅頭的南方人,我對齊魯大地感情深厚。這裡如有這樣一項地理之最,應該十分自豪。很遺憾,這個說法並不可靠。
  • 中國向國內第8大淡水湖烏梁素海生態補水
    中國向國內第8大淡水湖烏梁素海生態補水 2014-11-20 16:48:31來源:新華網作者:責任編輯:劉彥領   隨著內蒙古自治區河套灌區義和渠的洩水閘等閘門近日緩緩打開,近3億立方米的黃河水在未來10個月內將源源不斷地注入我國第8大淡水湖烏梁素海。
  • 我國第一大淡水湖,有近50座島嶼錯落分布,地跨3市
    湖泊旅遊的發展在我國格外受重視,因為很多景區的發展都有不一樣的趨勢和文化意義,更是一處很值得被關注的景點,而這對於其景區的發展關注下看來,它所具有的旅遊魅力也會變得更大,從而會獲得更多遊客的持續關注的,像是我國五大淡水湖,就是我國很重要的自然資源,雖然有很多人都不一定全部了解其湖泊的發展情況
  • 我國第一大淡水湖,有近50座島嶼錯落分布,地跨3市
    湖泊旅遊的發展在我國格外受重視,因為很多景區的發展都有不一樣的趨勢和文化意義,更是一處很值得被關注的景點,而這對於其景區的發展關注下看來,它所具有的旅遊魅力也會變得更大,從而會獲得更多遊客的持續關注的,像是我國五大淡水湖,就是我國很重要的自然資源,雖然有很多人都不一定全部了解其湖泊的發展情況
  • 中國第一大湖在不斷擴大,而第二大湖卻在不斷縮小,發生了什麼?
    我國的地域跨度非常大,不同的環境也就造就了不同的景觀,尤其是因此形成的湖更是備受推崇。比如說杭州的西湖、揚州的瘦西湖、西藏的納木錯等等。在目前的數據統計下,面積最大的湖為青海湖,同時也是我國最大的鹹水湖。面積第二大的為鄱陽湖,也是我國最大的淡水湖。
  • 對不起,北方第一大淡水湖,真的不是微山湖
    航拍鏡頭對準鐵道遊擊隊的故鄉微山湖時,解說出口便是一句錯誤的地理知識:它(指微山湖)是中國北方第一大淡水湖。究其原因有:湖水本身屬於淺水湖,泥沙淤積導致湖面縮小;周圍河流用水量大,河水匯入減少。關於微山湖是「北方第一大淡水湖」的說法,最早出自何處,無法確切考證,但可以確定它流傳已久。除此之外,還有人說山它是「中國第六大淡水湖」。理想是美好的,現實是殘酷的:說微山湖排名北方(淡水湖)第一,至少這幾個大湖不服氣。
  • 我國最大淡水湖排名!
    1.鄱陽湖鄱陽湖,位於我國江西省北部,地處九江、南昌、上饒三市,面積3150km²。是我國最大的淡水湖,也是我國的第二大湖,面積僅次於青海湖。該湖泊水域面積浩瀚,景色怡人,是我國著名的天然大型淡水湖。                 2.洞庭湖                                 洞庭湖,位於湖南省東北部,面積2691平方公裡,是我國第二大淡水湖。同時洞庭湖區也是我國著名的「魚米之鄉」。
  • 我國東北地區第一大湖,也是中國第五大淡水湖,卻沒存在感
    對於今天我國一些發展比較有名的湖泊來說,暫時不論它是否有一定的生態吸引著眾多遊客,發展起來的那個地區,五直是旅遊繁榮才能帶來更好的旅遊和開發,所以我國對眾多湖泊的發展來說,不同地區的湖泊,事實也是有差異的。
  • 九江:有水陸交匯兩大交通優勢,有名山大湖兩大旅遊名片
    長江是全國最大最長的水上大通道,京九鐵路是我國最長、現代化程度最高的陸上大通道。江西九江市位於兩條東西和南北大通道交匯處,現代水陸空交通網絡四通八達,成為承東啟西、引南接北的金十字交匯點。九江有「七省通衢」的戰略地位,是江西「北大門」。
  • 我國九大淡水湖
    鄱陽湖,是我國第一大淡水湖,位於江西省,湖區面積3960平方公裡,包括41個島嶼和七個自然保護區,保護區內鳥類多達300餘種,近百萬隻
  • 推進生態文明建設 打造魅力大湖文化
    洞庭湖區自古就是人傑地靈、物產豐沛的魚米之鄉,到了21世紀,更是集陸水空交通於一體,新型工業、特色農業、物流集散在此完美接駁,為傳統的聚湖、山、島、城之美的大湖文化注入了新時代元素,增添了現代美感。 國務院2014年批覆《洞庭湖生態經濟區規劃》時,明確提出要以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為主題,努力把洞庭湖生態經濟區建設成為秀美富饒的大湖經濟區。
  • 為何同為淡水湖的博斯騰湖,面積比巢湖大,不是我國五大淡水湖?
    其實不光是博斯騰湖存在這個問題,比如呼倫湖、南四湖、興凱湖的面積都要比巢湖大,在我國十大淡水湖中,巢湖僅排在第9位,那為什麼我們在界定「五大淡水湖」時,要將巢湖列入其中呢?我國是湖泊數量較多的國家,面積在1平方公裡以上的天然湖泊數量達到2800多個。湖泊根據不同的標準,可以劃分為多種類型。比如按照成因,可以劃分為構造湖、堰塞湖、火山口湖、熔巖湖、冰川湖、河成湖和風成湖等。
  • 我國前十大湖泊是哪些?與貝加爾湖比怎麼樣?其中淡水湖有幾個
    洞庭湖是我國第二大的淡水湖,位於湖南省東北部,湘江、資江、沅江、澧江四水流進洞庭湖,湖水在嶽陽市的城陵磯流進長江中。色林錯是我國第二大​鹹​水湖,位於青藏高原的西藏申扎縣和班戈縣境內,也是西藏第一大湖泊,是一個內陸湖,有許多珍稀的寶貴動物品種。
  • 我國前十大湖泊是哪些?與貝加爾湖比怎麼樣?其中淡水湖有幾個
    色林錯是我國第二大鹹水湖,位於青藏高原的西藏申扎縣和班戈縣境內,也是西藏第一大湖泊,是一個內陸湖,有許多珍稀的寶貴動物品種。第六大的湖泊是呼倫湖,面積2339平方公裡。呼倫湖是我國第四大淡水湖,位於內蒙古東北部的呼倫貝爾市境內,有草原明珠和草原之腎的美稱,對維護呼倫貝爾大草原的動植物有重要作用,是聯合國指定的世界生物保護圈。第七大的湖泊是洪澤湖,面積2069平方公裡。
  • 它是中國4大淡水湖之一,東北第一大湖,被稱為「像海一樣的湖」
    [1] 呼倫湖位於內蒙古自治區呼倫貝爾草原西部的新巴爾虎右旗、新巴爾虎左旗和扎賚諾爾區之間,是內蒙古第一大湖、東北地區第一大湖[2] 、中國第四大淡水湖[3] ,[4] 為構造成因的礦化度受環境影響較大的淡水湖。呼倫湖在史前已經有人類居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