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豆是中國五大主食之一,其營養價值高、適應力強、產量大,是全球第三大重要的糧食作物,僅次於小麥和玉米。很多農民在種土豆時,存在一些錯誤做法,結果導致土豆產量低,今天我們就來看這些錯誤做法有哪些?
1、重茬種植的太多:
土豆種植忌重茬,重茬地塊不但病蟲害發生越來越嚴重,而且產量也越來越低。因此,建議進行輪作,避免重茬種植。土豆可以和小麥、玉米、穀子等作物進行輪作好,避免與茄科作物如茄子、西紅柿、辣椒等交叉倒茬,容易感染病害。不能倒茬地塊,首先要根據馬鈴薯需肥特點施肥,其次要預防重茬種植可能發生的病害,並進行土壤改良。
2、種薯切塊方法不當:
種植戶在種薯切塊時很多人存在3個誤區:一是認為薯塊割得越大越好;二是怕傷芽把芽眼留在薯塊中間;三是割成薄片狀。正確做法:每塊種薯切成25克左右,緊靠芽眼邊緣,將薯塊割成三角形,每塊要保證有1—2個芽眼。切塊時要注意切到病種薯時要及時剔除,並及時消毒,另外要把前尖芽和後腚芽分放、分開播種,這樣做有利出苗整齊。
3、赤黴素浸種濃度不當:
了提前打破種薯休眠,防止種薯爛種,促其早發芽和出苗整齊,農戶一般都會用赤黴素浸種催芽,但是很多農民在使用赤黴素時存在著濃度不合理現象。正確做法是:在播種前15—20天,用每公斤100毫克的赤黴素溶液浸泡3一5天,撈出晾乾放在15℃—18℃環境下進行催芽,待芽長1—15釐米時即可播種。
4、播種期不適時:
不少 農戶不能做到適期播種,播種過早,地溫低,種薯易凍壞,出苗率低,播種過晚造成土豆在結薯期遇到高溫,影響薯塊膨大。
5、播種過淺:
在種植過程中,很多農戶存在播種過淺現象。種薯播種過淺,容易造成結薯外露、青頭,甚至會造成地下匍匐莖外露而出現不結薯的情況。播種過淺,根系也扎得淺,使其吸肥、吸水能力降低。較為合理的播種深度為10釐米左右,再加上中耕培土後。總埋深達15-20釐米。
6、施肥不合理:
土豆在吸肥上比較喜鉀,忌氯,以鉀的需求量最大,氮磷次之。很多農戶在施肥時存在著怕跑秧、要麼施肥不足、要麼偏施氮肥、或者追肥過晚等問題。要避免追肥時間過遲、偏施過量碳銨等氮素化肥,要忌用氯化鉀等含氯化肥。
7、澆水管理不當:
很多種植戶在澆水時存在著不合理情況,正確的澆水管理為:澆好底墒水、適當晚澆齊苗水、及時澆足蕊花水、收穫前7-10天不用再澆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