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春天可以吃的野菜都有哪些?
史軍 回答:
春天的野菜不少,按比較常吃和不常吃,可以分為兩大類來介紹。
十字花科植物,非常特別的春天味道。包餃子煮湯都是極好的,但是不適合清炒,稍顯澀味兒。
薺菜豆腐。圖片來自:美食天下
薺菜大概是最為人所知的一種野菜了。早在《詩經》裡便有「其甘如薺」的句子,辛棄疾則寫過「春在溪頭薺菜花」,蘇東坡也盛讚之「天然之珍,雖小甘於五味,而有味外之美。」更何況還有個對它欲罷不能的陸遊,讚嘆薺菜美味的詩不在少數;這樣一來,薺菜想不出名都難吧。
不過這小野菜本身也很爭氣——分布廣,生性強健,大江南北隨便找片草地森林都能見到它的蹤跡。更不用說它鮮美的味道了,無論清炒、做湯、剁碎做餡料,都別有風味。帶著鋸齒的翠綠薺菜葉在每年的三四月間最為鮮嫩,等到細碎潔白如米粒的薺菜花開起來,那多半已經老了,看雖好看,食用品質卻有所下降。
幼嫩的薺菜。開花就不能吃了哦~~
薺菜數量很多且繁殖迅速,只要認清是薺菜,挖野菜的行為並不會對它產生太大影響。但在公園的草坪上踩出很多坑來畢竟有礙觀瞻,請不要在不合適的場合亂挖野菜。
也就是苜蓿幼苗了,豆科植物。苜蓿是苜蓿屬植物的通稱,但真正被江浙人拿來入饌,並親暱稱呼為「草頭」「秧草」的,乃是黃花苜蓿的嫩葉,也叫做南苜蓿、金花菜的。
和大部分豆科植物一樣,黃花苜蓿全株可用作綠肥和飼料,標誌性的外形則是在於點點小黃花和圓潤鮮嫩的三片小葉,以至於也有不少人以為這就是傳說中的「三葉草」——嗯,雖說三片葉子的小草都能被許以這個名號,但傳統的三葉草並不是苜蓿啦……
上海菜中非常看重草頭。雖然現在已經廣泛種植,一年四季都可以吃,但是在春天還是能吃到不一樣的味道吧。
若說外形,蕨菜該是最獨特的一個。三月初生的嫩葉蜷曲尚未開展,猶如龍頭,又好似握緊的拳頭,故而有龍頭菜、貓爪子、佛手菜、拳頭菜等別名。
蕨科,蕨屬:蕨 Pteridium aquilinum 圖片來源:shutterstock
別看它形狀古怪,口感卻最是幼嫩溫柔,焯水後涼拌或者炒肉絲都有好味道,有點類似吃粉條卻更為細滑清爽。不僅如此,身為原始的蕨類植物之一,蕨菜的根狀莖也可用於提取澱粉,在饑荒年歲裡一度是用以充飢的重要食物來源。
不過,蕨菜也是種很有爭議的蔬菜,「抗癌」與「致癌」的說法同時出現在它的身上。前者多半以其純天然的習性附會而來,後者則是源自其中所含的原角苷——它具有一定的致癌能力。
雖說一切拋開劑量談毒性的行為都是耍流氓,但是美味的蕨菜還是不要過量食用為好,而且如果想要品嘗這一美味的話,下鍋調味之前一定要記得用沸水汆燙以減少原角苷。
特指刺槐(洋槐)的花朵,非我國本土產的國槐的花朵,豆科植物。洋槐的花朵芳香怡人,花瓣口感鬆軟,是特別的花卉類蔬菜吧。
大朵洋槐,洗淨拿粗麵粉拌勻,放鍋裡蒸熟,吃的時候用點蒜汁辣椒油臘肉油或者臘肉末拌著,風味更佳。
下圖是果殼網友@地下水 吃到的槐花飯。
春末的野菜,榆樹的幼嫩翅果,拌上白面玉米面蒸熟就成榆錢飯,配蒜汁吃相當爽口。做法接近上面的槐花飯。
被語文課本裡的榆錢飯饞到過的人舉手……
菊科植物。有很多人喜歡上了這東西。我就納悶最近蒲公英越來越少了,有一日看見小區裡一大媽邊走邊採摘蒲公英,於是恍然大悟(據說這東西可以去火,呵呵……)。但是要提醒大家,在公園裡採摘觀賞用的蒲公英是不道德的。
(史軍攝影)
如果可以算野菜的話。
這種楝科植物的特殊味道是極其特殊的春天味道,極愛香椿煎雞蛋的滋味。香椿芽切細,加少許鹽和雞蛋一起調勻,旺火熱油,蛋液下鍋等蛋餅略成形,轉小火,烤至兩面金黃即可。
不過,香椿的性質和榴槤有一點兒像:愛的人愛到骨頭裡去,嫌的人無論如何也接受不了這味道。這都要歸因於其中所含的揮發性芳香物質——香椿素,也是香椿特殊風味的根源。
香椿品類很多,一般分為紫香椿和綠香椿兩種。前者色深而香氣厚重,後者色淺而香氣清淡。但因為新鮮香椿頭含有一定的亞硝酸鹽,烹製前需要經過沸水汆燙,葉子的顏色也會由深淺不一的嫣紅變成鮮綠色。
又叫二月蘭,十字花科植物。據說幼苗淖水涼拌是一道好菜,得趕緊了,要不然春天又過去了……
(史軍攝影)
玄參科植物,可以提供大量花蜜的植物。在唐之前,是很多人把它們的根當重要的蔬菜來食用的,但是唐以後,基本就退居野菜行列了。
毛茸茸的是地黃,光溜溜的是毛地黃。植物分類學裡的不解之謎之一……(史軍攝影)
旱柳垂柳的嫩芽。據說此物焯水之後,可以如榆錢一樣食用,我還真沒嘗過。大概只存在於經歷過艱苦年代的父輩記憶中。
現如今,野生植物的生存狀態日漸堪憂,如果不小心將珍稀保護植物採來當菜的話,堪比焚琴煮鶴;而如果不小心採到了有毒有害植物的話,後果也將十分嚴重。所以野菜雖好,但如果缺乏相關經驗的話,採食請一定謹慎!
「又窮又沒文化,不認得植物還懶得往城外走的人,適合吃什麼?」
「土。」
ID:Food_Lab
有沒有肉味的水果?
怎麼煎出汁水豐厚的牛排?
木瓜到底能不能豐胸?
關注所長,試試看~
本文來自果殼網,謝絕轉載
如有需要請聯繫sns@guokr.com
(歡迎轉發到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