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韓國飲食,大家首先想到的是啥?
烤肉、辣白菜、參雞湯、石鍋拌飯、部隊火鍋……
還有嗎?
淺薄如我,腦袋裡第一時間冒出的也就這些。
這次到韓國首爾,沒有做過任何攻略,隨性而吃。這幾樣倒都吃過。
這些平時在成都也吃過,但是在原產地吃,感覺又不一樣。
到首爾的第一餐,老金帶我們吃的就是參雞湯。
那天晚上,他又帶我們去吃了烤肉。
肉的質量好,口感好,就蘸點鹽,就很好吃。
辣白菜,餐前開胃菜,就像四川的洗澡泡菜一樣,每家館子必備。還沒有點菜,總會先端出幾碟來。
後面的一天,我們一行人在明洞閒逛,一時沒想好吃啥,於是就近搜了這家叫松炭的部隊火鍋。
導航走過去,發現和那晚吃烤肉的韓牛牛味屋離得很近。
這家部隊火鍋,開在一幢小樓的三樓上面。
門頭很小,裡面倒挺寬敞,我們去得比較早,已經有不少客人,畢竟逛明洞的人太多了。
店主是位中年大媽,中文流利,原以為她是中國人,結果不是。
她介紹消費方式:每位韓元10000(人民幣約60元),面和飯隨便加。初聽有點詫異。鍋裡配有相應的料,這些都是包含在基礎消費裡,可以說很便宜了。單獨點的牛肉、豬肉等需另收錢。
為什麼叫部隊火鍋,通行的說法是源於二戰後,當時韓國人生活困苦,米國駐韓部隊軍營邊上的居民經常去撿米軍扔掉的剩物。他們將撿來的罐頭混合大白菜等一鍋煮了,這就是部隊火鍋的原形。一來二去,還吃出了感情,於是就成了一道保留到現在的美食。
簡單來說,部隊火鍋就是把午餐肉、方便麵、辣白菜等煮在一起的大雜燴,怎麼可能貴呢?
部隊火鍋也有些許辣味,但這辣白菜的酸辣和四川火鍋的麻辣差距太大了,辣椒缺少了油這種介質,香味差很多。
只是吃裡面的午餐肉、豆芽、方便麵,對我們來說只能算填肚子,說不上享受美味,感受一番罷了。
鍋裡面那些白色東西,曾發過圖片讓大家猜,有人以為是鵪鶉蛋,事實上它是韓國人喜歡的年糕:兩頭粗,中間細,形似葫蘆。口感很好,吃起也方便。
鍋裡配的東西,吃著比較寡淡。煮新鮮牛肉片,吃著還行。
辣白菜對於韓國人,可能就像辣椒花椒對於四川人,離不開。
在離開首爾那天,當地朋友本來準備請我們去吃一家烤豬肉,到地方一看,門口排了好多人,排隊吃飯,不分國界?
時間緊,只好放棄,去附近的小街隨便找了一家。
這位朋友雖然在韓國生活工作了幾年,但平時不太鑽研飲食,所以問他這是什麼吃法時,他答不上來。
做法有點像中式的燜鍋。桌面上鑲嵌著圓形的燃氣灶,點好的葷素料裝在烤盤裡面,端上來再加熱。免費提供的配菜,自然也少不了辣白菜。
原料下面有韓式辣醬,加熱時翻拌均勻,肉熟了,也就入味了。
對我們來說,感覺就是辣白菜的味道。能吃,但我們不太喜歡。
熟悉韓國飲食,望不吝指望這是什麼吃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