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傳統月餅中,一直流傳著四大流派的說法。
它們分別是京式月餅、蘇氏月餅、廣式月餅(點擊回顧食譜)和潮式月餅,無論在做法還是口味上都極具特色。
而隨著月餅文化的發揚,越來越多的地方特色月餅相繼出現,開始爭奪起了第五流派的寶座。
在這裡面,憑藉著獨特的用料和口感,誕生於彩雲之鄉的滇式月餅可以說是實力最強的選手了。
滇式月餅以雲腿月餅和鮮花餅為代表。其中的雲腿月餅加入了火腿,是比較獨特的肉餡和鹹味的類型。
要是吃膩了各種豆沙蓮蓉的甜,不妨來點鹹香適口的滇式雲腿月餅吧~
滇式雲腿月餅俗稱"硬殼火腿餅"。雲腿,是指雲南地區的火腿,肉質較嫩,香味也很足。
雖說是硬殼,其實它的餅皮更多是脆,沒有廣式餅皮依靠糖漿形成的柔軟,含糖量也少了一半以上。
因為餅皮和傳統的原因,它的外觀一般都做成簡單的圓餅型,包完就烤,不需要月餅模壓模哦~
滇式雲腿月餅的另一個特點便是整體使用了蜂蜜。
蜂蜜的加入不僅能增加特殊的風味,還能緩和火腿的鹹味,讓整體的味道更加平衡。
對於很多人來說,用蜂蜜代替轉化糖漿或者麥芽糖還真能省下不少事呢~
*一小勺=5ml,一大勺=15ml
一起來看看詳細的製作步驟吧
· 內餡部分 ·
1.將350克雲腿切成薄片,用冷水浸泡30分鐘,再撈出放入蒸鍋蒸20分鐘至熟
2. 平底鍋中計入110克低筋麵粉,用小火翻炒至微黃,放涼備用
3.將蒸好的雲腿片切成紅豆大小的顆粒狀
4.將45克蜂蜜加入雲腿顆粒中攪拌均勻,放置15-30分鐘入味。
*天氣太熱需要蓋上保鮮膜放冰箱,沒時間也可直接下一步
5. 加入20克白糖,20克糖粉,50克豬油,抓拌均勻
6. 加入步驟2炒熟的麵粉,用手將材料抓勻
7.將內餡材料分成每個25克的量,搓成圓球狀備用。
*如果想加鹹蛋黃,可以在這一步包進內餡,用10g左右的量即可
· 餅皮部分 ·
1. 15克蜂蜜中加入25克糖粉,用橡皮刮刀拌勻成膏狀
2. 加入100克豬油繼續拌勻均勻,成為混合膏
3. 將250克中筋麵粉和2克泡打粉混合均勻,加入上一步的混合膏,抓拌成顆粒狀
4. 加入65克的水,充分揉勻至麵團光滑,蓋上保鮮膜鬆弛30分鐘
*天氣太熱需放入冰箱冷藏
5. 將麵團分割成25克一份,搓成小圓球狀
6. 將小圓球用手按扁,再用擀麵杖擀成圓餅狀
7. 餅皮上放一顆內餡,左手將餅皮收攏,右手輕壓內餡,邊轉邊向上收,最後將餅皮收口後搓圓
*可以輕輕壓扁一下
8. 將月餅坯排放在烤盤上,中間預留空隙,放入預熱好的烤箱中下層,上下火180度烤22-25分鐘,直至月餅表皮金黃色即可
烤好的月餅取出放涼後就可以吃啦~
遠遠一看,整塊月餅圓嘟嘟、光禿禿的,顏色焦黃,其貌不揚,就像寺院門口的掃地僧一樣。
但要是用牙齒和它過招,千萬別掉以輕心,否則便會瞬間被它那渾厚的內力所折服。
面對餅皮的酥脆、火腿的軟韌、蜂蜜的回甜、蛋黃的香鹹所形成的組合拳,再厲害的美食高手也會交架不住呢~
滇式雲腿月餅,相傳起源於明末清初的昆明,是當時南明朝廷永曆皇帝的御膳點心。
一開始是它只是雲腿餡的蒸包子,後來流傳到民間,才慢慢地發展成了烤制的月餅。
所以別小看它那儉樸的包子外觀,那可是個承載著宮廷榮譽的印記呢~
小主提示
1. 每個月餅大概50克,一共可以做15個左右。
2.火腿的鹽分較多,泡水後蒸熟可以降低鹹度,也可以直接煮。
3.沒有火腿也可以用鹹肉或臘腸代替。
4.內餡和餅皮都使用了豬油,氣溫太高會粘手,可以先放入冰箱凍冷了再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