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雨天,陰天,晴天,你喜歡哪個呢?」
「陰天……」
「我也一樣誒!」
這段經典的文藝表白對話出自1991年上映的日本動畫電影《歲月的童話》,該動畫由著名的動畫電影製作工作室吉卜力出品,導演監督是與宮崎駿齊名的大師高畑勳。
影片從主人公妙子請了十天假去鄉間享受嚮往已久的鄉村生活開始,全篇圍繞著兩條線索展開,一條是27歲的妙子前往鄉下的過程和在那的生活,另一條線索是五年級的小妙子在童年時代的種種經歷。
一虛一實,兩條線索以時空交錯蒙太奇的手法交替出現,表現了妙子對童年過往的回憶、執著,最後釋懷,尋找到愛情的蛻變過程。
雖然這是一部成人向的動畫作品,但作品的主要部分卻也是最讓觀眾感同身受的卻是妙子的童年回憶。
其中的回憶包括了想去鄉下度假卻沒有祖屋,只能去熱海去泡澡,無聊的妙子把所有的浴場一個一個都泡了一遍,毫不意外地暈在了水裡。
爸爸從外地帶回來一個生菠蘿,在那個還是個不知道菠蘿怎麼吃的時代,生菠蘿切成的片看上去好吃,實際上卻十分澀口。但年幼的妙子還是吃完了菠蘿,新鮮事物帶來的新穎感讓其成為了一種新的體驗。
新鮮的事物接連湧進日本,披頭四的歌曲,女生開始穿上了超短裙等服飾,小妙子眼中的世界在不斷變化。
挑食的妙子把剩下的菜藏在麵包裡,為了下次不吃自己不喜歡吃的菜,妙子和同學交易,喝下了兩大碗牛奶。
關於暗戀,面對夕陽下攔在路口問「雨天、陰天、晴天,你更喜歡哪一個」的小男孩,簡單卻朦朧的回答如同純真情感的萌芽。
如同毛毛蟲變成蝴蝶前必須要經歷蛹的蛻變一樣,女孩的成長之路也是如此。男女生之間的區別,來例假時的尷尬,害怕討論和涉及的生理……都是那麼的真實。
每個人都會有偶爾任性的時候,妙子對於手提包的羨慕與嫉妒,耍脾氣使小性子結果被父親第一次也是最後一次打,這段經歷困惑著她直到成年。
關於分數除法,二姐告訴她只要分子分母顛倒相乘就好了,但妙子卻一直糾結著「為什麼2/3個蘋果除以1/4……為什麼乘出的答案卻更少了?」
知道怎麼做,卻不知道為什麼,很多人也不屑去想為什麼。
還有關於被父親一句「娛樂圈太黑暗」而拒絕參演的話劇,以及那個喜歡自己卻要表現得毫不在意的邋遢男生……成年的妙子在旅途中不斷想起這些回憶,那些困擾了她整個童年的疑問一直沒有得到解答,如今又遇到了新的疑問。
在現實生活中妙子遇到了敏雄,她開始逐漸和自己曾經的過往和解。站在時間之河彼端的妙子看著曾經的自己,發現人生不可能一直都是光明,陰影的存在使得其更有意義。
《歲月的童話》也是吉卜力系列作品中少有的回憶往昔的作品,當拿到企劃書時,宮崎駿曾表示這部作品除了高畑勳,沒有人能做好這種難以動畫化的作品。
沒有所謂黑暗和人性的探討,也沒有理念上誰是誰非的爭論,但越是像平淡的東西,影像表達卻越難,所以宮崎駿才說了上面的話,這是自謙也是對高畑勳這個夥伴兼對手的肯定。
高畑勳在動畫的畫面表現上運用了寫實和寫意並存的手法。如在現實這條線索中,場景、建築、人物的繪製都採用寫實的手法。
而比如回憶線索中的背景則採用了寫意的手法,大量淡淡的線條輪廓和柔和的水彩著色虛化了現實感。
在色彩的運用上採取了素雅閒淡的風格,層疊的山巒,雨後清新的山林,整齊的農田阡陌,綠意盎然的蔬果和秧苗……充滿了日式鄉村樸素寧靜的生活氣息。
配樂的使用也恰到好處,當敏雄在車內播放匈牙利鄉村音樂時,汽車外則是霧氣朦朧的群山、漫山遍野的的紅花以及勤勞採花的農民,明快輕鬆異域音樂並沒有破壞影片整體的氛圍,反而渲染出了悠閒自在的鄉村生活。
在結尾時一個擠上車的老者打斷了妙子的告別,此時老者收音機裡放的音樂是喧鬧的日本民俗歌曲,暗示了妙子此時內心的混亂和迷茫。而當妙子下定決心時,音樂則變得舒緩、輕快,如同一顆浮躁的心終於落定。
相比《千與千尋》、《龍貓》等吉卜力知名作品來說,《歲月的童話》因為畫風和題材的原因常常被人忽略,甚至連導演也經常被人當成了宮崎駿老爺子。
但這部作品給人帶來的感動卻不少于吉卜力的其他作品,有人說,這是一部真實得讓人感到不適的電影,但卻願意一遍又一遍地去看。
許多人的經歷雖然與影片的妙子不同,但所產生的感受卻是相似的。所有恬淡、勇敢和敏感都是成長路上的點點滴滴,成年後遇到的困擾只是童年的延伸。
與自己和解,對過往釋懷,既是懷舊,亦是送給在路上艱難前進的成年人的一份禮物。
圖源來自網絡,侵刪
如果喜歡我們的文章,請給我們點讚關注,也歡迎在評論區留言,我們將持續更新ACGN領域相關內容,感謝您的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