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江高新區:瞄準「高」與「新」建設產城融合和科技創新高地

2020-12-10 四川日報

  • 即將完工的內江高新區核心起步區白馬園區新材料產業園。(內江高新區供圖)


        

      今年以來,從總投資20億元的科創城項目正式開工,到佔地1800畝的花萼裡文旅康居項目籤約落戶,再到白馬園區內眾多創新型企業入駐投產……內江高新區的發展藍圖正一步步變為現實。
      今年,內江高新區逆勢前行,穩步向著全省一流國家級高新區這一目標邁進,既是源於一張藍圖繪到底的長期堅持,更是內江高新區在危機中尋找機遇、積極謀劃的結果。
      作為四川省國家級高新區中「年輕」的成員之一,內江高新區洋溢著創新拼搏的精氣神。「十三五」以來,內江高新區瞄準「高」與「新」,積極推動產城融合發展和高新企業集聚,打造內江市產業轉型升級和城市建設的新引擎。
      未來,緊扣內江市「四新一大」產業布局,內江高新區將依託「一區三園」的空間格局,著力構建產城融合的現代服務業體系,打造以新一代電子信息、智能製造、新材料三大產業為主導的內江高新技術產業承載高地。□文昱

    高標準規劃
    對標國內一流產業園區
      12月2日,走進內江高新區,川南城際鐵路白馬西站和內江保稅物流中心(B型)建設正酣,項目建成後,內江高新區3個園區都將有高鐵站。
      聚焦自身定位,內江高新區堅持以高標準規劃為引領,全力打造全省一流科技創新、產城融合和人才集聚的國家級高新區。從2017年成功創建為國家級高新區後,內江高新區確定了「一年打基礎、兩年上臺階、三年新跨越」的目標,同時借鑑天府新區規劃團隊和規劃經驗,按照生態優先原則,編制了科學完善、自成體系的總體規劃。
      對標成都高新區南區,內江高新區將在高橋片區重點發展以科技金融、教育科研為主導的現代服務業,以智能製造、節能環保為主導的戰略性新興產業,以田園綜合體為主導的現代農業,建成科技創新、人才集聚、文旅及金融等諸多領域集聚的現代服務業發展高地。
      對標成都高新區西區,內江高新區正以白馬園區為核心功能區,打造內江高新技術產業的承載主體。以新一代電子信息、智能製造、新材料三大產業為主導,細化產業布局,打造新材料產業園、內江鋼結構裝配式建築產業園等「園中園」。
      目前,隆昌園區將發揮川渝毗鄰地區的地理優勢,重點打造高端裝備製造、生物製藥、新材料三大產業為主導的高科技工業發展區,全力建成川渝經濟合作橋頭堡。
      三大園區將聚焦自身定位,以重大項目為支撐,以產業聚集為目的,在各自轄區形成相對健全、可持續的產業生態循環鏈條,這讓內江高新區產業布局愈發清晰。

    導入未來產業
    打造新興產業聚集高地
      11月30日,在位於內江高新區核心功能區的白馬園區新材料產業園,四川樂鴻科技有限公司的柔性射頻標籤正在源源不斷出貨,「自3月17日入駐園區以來,我們已陸續接到3.8億元的訂單。」該公司相關負責人雷崇介紹,公司主營的柔性射頻標籤主要銷往順豐速運、康佳電子、華潤集團等行業領先企業。
      近日,緊鄰新材料產業園的杭蕭鋼構內江鋼結構裝配式建築產業園基本完工,廠房內7條生產線正在試運行。「12月30日就將投產,屆時年產量將達5萬噸。」內江交投集團董事長、四川綠建杭蕭鋼構董事長周靖介紹,「還未正式投產,我們就已經接到來自內江傳化廣場等項目1萬餘噸的訂單。」
      從企業發展可以一窺內江高新區新興產業的發展勢頭和產業布局的遠見——
      四川樂鴻科技有限公司擁有國際先進的生產實驗和監測設備,其柔性射頻標籤在全國範圍獨具競爭力;杭蕭鋼構及內江建工遠大分別瞄準鋼結構裝配式建築材料和混凝土PC構件等新裝備領域細分市場,錯位互補,雙方協同打造西南地區最大的裝配式建築產業基地……圍繞新一代電子信息、智能製造和節能環保三大主導產業,內江高新區正以重大項目為依託,瞄準全產業鏈中細化部分構建「微循環」,打造特色鮮明、優勢顯著的高新技術產業體系。
      截至目前,內江高新區共引進項目24個,總投資206.25億元,可實現年產值291.7億元。其中,白馬園區引進項目共計13個(包括電子信息和智能製造項目11個,節能環保類項目2個)、總投資72.45億元,可實現年產值66.80億元。

    完善要素支撐
    營造一流營商環境
      連日來,內江都卜勒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劉明輝為公司生產中心廠房的裝修設計和相關手續奔忙,「我們主打產品為毫米波雷達,投產後年產量將達30萬套。多虧創業服務中心幫助,我們才能在產品成熟後短短幾個月時間落戶白馬園區,並在一年內投產。」
      2019年,內江高新區高新技術創業服務中心被正式認定為國家級科技企業孵化器。作為內江市創新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和孕育內江科技創新企業的「搖籃」,「十三五」以來,該創業服務中心已累計孵化200餘家創業企業,培育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5家。
      針對重大項目落地,內江高新區還制定完善了重點招商引資企業(項目)「一對一」服務機制,為企業項目落地、項目立項報批、用地手續辦理等各方面提供保姆式服務。
      今年9月23日,內江高新區還攜手中信建設有限責任公司打造生態科技城PPP項目。「這是一次全新的嘗試,通過引入社會資本,以解決高橋園區城市發展過程中的資金瓶頸、產業導入不專業等問題。」內江高新區管委會相關負責人介紹,該項目將進一步提升內江高新區城市建設水平,同時還將使得高新區白馬、高橋兩大園區的產業研究及導入力度更大、對企服務更加專業化、更具競爭力。
      在人才集聚方面,內江高新區組建成立「內江高新區就業創業聯盟」和高新技術行業專業性「人力資源市場」,積極融入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人力資源服務產業園聯盟建設,重點支持一批30歲以下青年創新創業人才培育孵化,對接川渝地區大中專院校設立高新區優秀畢業生創新創業服務平臺,集聚優秀青年創業團隊紮根高新區創新創業。
      此外,內江高新區圍繞內江產業鏈轉型升級需要,建立「共享離岸研發中心」,創新開展「周末工程師」行動,讓川渝兩地科技人才利用節假日或周末來內江高新區為雙創企業提供巡診服務。
      今年,內江高新區還拿出最好的一塊地設立鄰裡中心,轄區內的萬晟天幕步行街近日舉行亮燈儀式……一個宜居宜業宜遊的內江高新區正大步走來。

    大事記
      ●2017年2月,國務院批覆同意內江高新區升級為國家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
      ●2017年7月,內江市委、市政府決定將東興區的高橋、勝利街道託交內江高新區管理。
      ●2017年12月,內江高新區白馬園區新材料產業園開工建設。
      ●2018年1月1日,內江高新區正式託管高橋、勝利街道。
      ●2018年7月12日,內江高新區勝利片區棚戶區(城中村)改造項目正式啟動。
      ●2019年1月24日,內江高新科創城正式籤約。
      ●2019年12月25日,內江高新區高新技術創業服務中心及內江漢安孵化器被正式認定為國家級科技企業孵化器。
      ●2020年6月9日,內江高新區籤約總投資額45億元的藍城花萼裡文旅康居項目。
      ●2020年9月23日,內江高新區與中信建設有限責任公司正式籤約總投資76.32億元的生態科技城PPP項目。

  • 相關焦點

    • 「政+銀+企」 在內江建設現代服務業產城融合中心
      「政+銀+企」 在內江建設現代服務業產城融合中心 2020-09-26 20:16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內江高新區:探索「舊城改造」新模式
      在勝利片區的棚戶區改造實踐中,內江高新區創新以「限房價競地價」的「舊城改造」新模式為突破點,逐步向「打造全省一流科技創新、產城融合和人才集聚的國家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目標堅實邁進。看過去「舊城改造」為何是突破點?內江高新區是四川省國家級高新區中最年輕的成員之一。
    • 高郵高新區產城融合英姿初現
      今年8月,高郵市委書記勾鳳誠調研時勉勵高新區:「加快產城融合步伐,打造最具產業特色、最具創新活力、最具發展前景的經濟板塊。」高郵市委副書記、市長潘學元激勵高新區把「五個夢、五個快」作為矢志不渝的追求。  高郵高新區人人爭先鋒,處處閃亮點,點燃整座新城的「發展熱度」。
    • 看看內江高新區黨工委...
      「十三五」期間特別是2018年以來,內江高新區深入貫徹市委市政府決策部署,緊扣全市「四新一大」產業布局和「4+6」現代服務業體系,全力打造「科技創新、產城融合和人才集聚」示範區,大力抓好招商引資和創新驅動等中心工作並取得顯著成績。
    • 衡陽高新區:產城融合 推進宜居新城建設
      目前,衡陽高新區基本形成了「一區兩園四城」的發展模式(「一區」即衡陽高新核心區,「兩園」即白沙工業園、白沙軍民融合產業園,「三城」即衡山科學城、深圳科技城、華夏幸福汽車產業新城),也是衡陽市的政治中心、經濟中心、金融中心、文化中心和高新技術產業集聚區。2017年成功躋身全國高新區第二方陣,以產興城,以城促產的產城融合示範區初見雛形。
    • 內江高新區搶佔創新發展新高地
      招「高」引「新」,打造產業項目高地:今年上半年,內江高新區赴外招商26次,對接中節能、華西希望集團等企業28家,新籤約中建材凱盛機器人項目、瀚華總部科創城等16個項目。
    • 新都建設千億級航空產業園 打造產城融合新示範
      ,打造人城境業深度融合的航空動力港,加快建成全國領先、世界一流的航空發動機和大部件智造基地,爭創全國航空產業融合發展的創新典範。  此次批覆新都高新區擴區,顯示了省、市對新都主導產業發展成績最大的肯定和支持,同時提升了新都現代交通產業功能區對外的顯示度和發展能級,為石板灘悅動新城打造產城融合標杆創造了更多可能。  新都現代交通產業功能區黨工委副書記李銳介紹說,「擴區為主導產業高質量發展開闢了空間,同時為主導產業的重點企業入駐創造了條件。」
    • 市委書記馬波前往內江高新區調研園區建設、科技孵化器建設和人才...
      3月24日,市委書記馬波前往內江高新區調研園區建設、科技孵化器建設和人才引進等工作。他強調,要聚焦做實做好全面融入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這篇大文章,承接成渝、配套成渝、融入成渝、服務成渝,以孵化器建設、平臺建設和園區建設為抓手,加快建設成渝重大科技成果轉化中心。
    • 內江高新區掛圖作戰「產業項目提升年」 白馬園區加速建設
      5月13日,內江高新區白馬園區內,深圳信息通信研究院相關人士來到園區調研,在聽完四川樂鴻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陳志軍的介紹後,嘉賓們表示出極大的興趣並互留聯繫方式。  作為首家在內江高新區白馬園區投產的企業,四川樂鴻科技有限公司主要為全球所有主流行業提供標籤標識服務和應用系統集成服務。自今年3月入駐白馬園區以來,該公司在內江高新區的大力支持下,取得了不錯的銷售成績。
    • 國家高新區海東園區:創新高地 崛起海東
      228平方公裡的海東新區,承載著廣東省和湛江市重大的發展戰略:國家海洋戰略重大平臺;加快建設省域副中心城市主陣地;打造現代化沿海經濟帶重要發展極先行區……    海東新區這片產業熱土,自誕生之日開始,建設和改變就從未停止;這塊創新高地,從藍圖繪就啟程,規劃和推動就從未止步。
    • 揭秘丨3年謀一劍,內江高新區核心功能區建得如何?
      四川在線消息(劉煜瑞 唐廣 記者 鄭志浩)2017年,內江高新區成功申創為國家級高新區,3年後,如今的國家級內江高新區建設得怎麼樣?導入三大新興產業 建設內江高新技術產業發展新高地築巢引鳳,隨著基礎設施的不斷完善,內江高新區導入面向未來的高新技術產業動作不斷。11月16日下午,距離新材料產業園僅1公裡不到的內江建工遠大建築科技有限公司工廠內,工人們來往忙碌,生產線上正源源不斷地產出PC構件。
    • 瞄準新興產業 助推產城融合 19個項目落戶杭州富春灣新城
      19個項目籤約助推「產」「城」融合瞄準高新智能智造、數字經濟等新興產業。本次成功籤約高新產業項目11個,總用地面積190畝,總投資20.9億元,預計年產值23.5億元,年稅收1.38億元,畝均稅收約73萬元。
    • 瞄準新興產業 創新招引機制 無錫高新區邁入高質量發展新徵程
      無錫市副市長、無錫高新區黨工委書記蔣敏表示:「無錫高新區正搶抓長三角一體化、蘇南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國家傳感網創新示範區、太湖灣科技創新帶等多重戰略疊加的機遇期,聚焦產業未來發展,瞄準新興產業的『專精特色』,創新招引機制,加速培育產業地標、加快構築主導產業集群集聚優勢,全力邁入高質量發展新徵程。」
    • 高新區打造京津冀科技創新和成果轉化高地
      本報訊(記者陳鳳來 通訊員崔曉明、張巖)近日,衡水市舉辦了2017·衡水京津冀「雙協同」創新論壇,衡水市高新區管委會與中科院工程熱物理研究所、中科院微生物研究所等籤署了戰略合作意向書,超臨界二氧化碳發電裝備等三個科技成果轉化項目和汽車尾氣淨化系統等6個配套服務及高科技項目籤約進區。
    • 【走進安徽國家級開發區】 合肥高新區:打造五大高地 樹起創新驅動...
      眼下,合肥高新區已成為省市高質量發展的創新高地、先進位造業高地、數字經濟高地、內陸開放高地和宜居宜業生態高地。  5月19日,省委宣傳部「走進安徽國家級開發區」系列新聞發布暨集中採訪活動走進合肥高新區,在這片創新成長的沃土上,合肥高新區是如何做好「又高」和「又新」的文章,爭當「創新驅動高質量發展」的標杆?
    • 濟寧高新區:科技創新谷釋放集聚效應
      「濟寧創新谷」攻堅行動是濟寧高新區十大攻堅行動之一,也是濟寧市創新平臺建設攻堅的重要內容,同時被納入市級十大攻堅行動。建設「濟寧創新谷」對濟寧高新區發展的長遠和現實意義是什麼,創新谷的建設方向、重點是什麼……就這些問題,濟寧高新為您進行分析解讀。
    • 蘇州太湖雲谷啟幕 全力打造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高地
      將瞄準三個方向,共同推進合作共贏:一是推進創新載體建設,打造雲計算產業高地;二是以移動「5G+AICDE」為能量,為太湖雲谷內企業賦能;三是打造應用示範展區,成立雲計算產業聯盟。」中移(蘇州)軟體技術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移軟體」)於2014年3月在蘇州註冊成立,註冊資本總規模31.72億元。目前已與華為、Intel、VMware等30餘家國內外企業建立了友好合作關係。
    • 鶴山工業城升級為省級高新區 灣區現代化創業之城建設「添翼」
      同時,鶴山工業城設置了負責科技創新的內設機構,配備專職工作人員,統籌推進各項工作。上述相關負責人表示,近三年來,鶴山工業城堅持「以申促建」,大力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推動高新技術產業集聚發展,科技承載能力大幅提升,打造科技創新高地成效凸顯。在高新產業方面,鶴山工業城已成為高新產業發展的首選地。
    • 璧山 發力科創之城 加速科技創新開放型創新生態加快形成
      產城融合 攝\陳亮自此以來,從大學城(璧山)雙創生態社區首期10萬平方米投用,到西部(重慶)科技創新小鎮、重慶產教融合生態區(大學城西區)、西部(國際)數字經濟產業生態區相繼動工開建;從重慶高新技術產業研究院成功孵化10家科技企業,到重慶康佳光電技術研究院完成近600項有效專利提案;從比亞迪首款「刀片電池」量產,到全球「雲巴」線首發……不到9個月時間,一批標誌性科技成果競相湧現,一批科技創新平臺迅速集聚
    • 無錫新吳區:產城融合擎領城市聚變 近1200畝土地亮相
      (副書記洪延煒)城市價值解讀:產城融合,魅力新吳會議一開始,首先觀看了新吳區宣傳片「產城融合,魅力新吳推介片」。從影片中我們一起走進新吳區,承載泰伯吳風底蘊,3200多年的深厚歷史底蘊為新吳區增添了古老的色彩,在快速現代化、國際化的進程中,始終保持現代文明與古韻的交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