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陽高新區:產城融合 推進宜居新城建設

2020-12-10 紅網

紅網時刻通訊員 劉莎 衡陽報導

衡陽高新區成立於1992年,2012年8月經國務院批覆為國家級高新區。目前,衡陽高新區基本形成了「一區兩園四城」的發展模式(「一區」即衡陽高新核心區,「兩園」即白沙工業園、白沙軍民融合產業園,「三城」即衡山科學城、深圳科技城、華夏幸福汽車產業新城),也是衡陽市的政治中心、經濟中心、金融中心、文化中心和高新技術產業集聚區。2017年成功躋身全國高新區第二方陣,以產興城,以城促產的產城融合示範區初見雛形。

著力頂層設計,規劃產業轉型路徑

衡陽高新區充分結合園區多年來企業的發展形勢、近年來國際國內的產業發展態勢、園區現有可利用土地的狀況和國家級高新區對園區創新發展的各方面要求,衡陽高新堅持以前瞻的思維、開放的視野、創新的思路,頂層設計高新區發展,提出打造「國家級產城融合示範區」「國家創新型科技園區」的戰略目標,堅持擴總量與提質量並重,提升傳統產業與培育新興產業並重,藉助外力與激發內力並重,重點抓好了核心區以工業地產、科技地產為重點的「南部現代工業區」,以電子信息、生物醫藥等6大產業為重點的「衡州大道兩廂創業區」,以創新港、信息港、中央商務區等為重點的「陸家新區總部經濟區」。

同時,衡陽高新區聘請國內一流的專業機構,編制了《衡陽高新區十三五發展規劃》《衡陽高新區建設國家級產城融合示範區實施方案》《衡陽高新區頂層設計暨創新中心精準定位研究》等產業轉型發展中長期規劃,為園區高質量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

突出產業集群,大力發展智能製造

近年來,衡陽高新區已經走出了一條主導產業突出、高新特色鮮明的產業發展之路。不僅引進了華為、中興通訊、富士康等實力雄厚的世界500強企業,也培育了一大批如南嶽電控、鐳目科技在內的本土高新技術企業,電子信息軟體業如春筍一般應運而生。

軍民融合產業則是衡陽高新區重點打造的千億級產業,一批星鑫航天、中核金原、北方光電、泰豪通信等優秀的軍民融合企業均走在全國前列。同時,以桑谷機器人、匯茂3D列印、大族雷射智能製造等為代表的智能製造產業集群正異軍突起;以啟迪古漢、南嶽生物、湖南懿科、湖南德穗醫藥等大型生物醫藥企業為主的生物醫藥大健康產業集群,也正加快步伐打造千億級新產業。

隨著進陸家新區建設,創新中心、湘南湘西軟體產業園的拔地而起,5G產業、特種機器人、新材料等新興產業悄然而生;衡州大道現代產業軸隨著貝藍斯醫療科技園、同祺生物科技園、高新·文創谷以及電商中心等產業園的興起,健康產業、電商產業、創意產業等也迅猛發展起來。

承接產業轉移,加快推進項目建設

近年來,衡陽高新區積極搶抓長株潭衡協同發展機遇,堅持做到以項目促發展,以項目凝人心。今年,衡陽高新區實施重點項目80個,總投資773.2億元,年度計劃投資264.4億元。截至目前,已完成固定投資38.9億元,同比增長8.9個百分點,全市排名第一。已納入第一批市重點項目12個,總投資187.9億元,年度計劃投資33.78億元,已完成投資17.9億元,佔年度計劃53%。

作為承接粵港澳大灣區產業轉移的主陣地,安發電子信息產業園、中盈衡陽複合健康產業園、奧瑞克電梯產業園、杉杉奧特萊斯等項目紛紛入駐衡陽高新區,且投資額均在10億元以上。另外,德普、盛乾金融等一大批省內外民營企業,也紛紛參與高新區的大項目建設。這些項目科技含量高、發展前景好、覆蓋領域廣、承載能力強、社會效益優,對拓寬高新區承接產業轉移平臺、進一步推動園區高質量發展,將發揮重要的引領帶動作用。

推進產城融合,建設綠色宜居新城

按照衡陽高新區現有產業分布基礎與格局,在城市現有發展格局基礎之上,形成「兩軸四區」的空間發展格局,重點抓好陸家新區、衡州大道現代產業軸、南部工業更新改造區三大區域建設。衡陽高新區持續走生態優先、綠色發展之路,把發展綠色產業作為推動經濟結構調整的重要舉措。嚴把產業準入標準,嚴格限制「三高一低」項目準入。大力推進海綿城市建設,加強海綿型建築與小區、海綿型道路與廣場等建設。同時,提質改造城區市政基礎設施,加快完成城區老舊小區等市政配套設施的改造和提質升級。加快實施路面線網下地工程,完成城市高壓電纜、通信網絡架空線入地,鼓勵陸家新區、雨母生態區等區域建設地下綜合管廊。實施「光網高新」「無線高新」行動計劃,加快城市光纖寬帶網、5G 基站、下一代廣播電視網(NGB)建設。

創新機制體制,激發活躍市場主體

2019年10月,衡陽高新區獲批湖南省首批產業園區體制機制創新試點。根據規劃,到2020年,園區改革創新將取得初步成效,營商環境明顯改善,服務效能明顯提升;到2025年,園區綜合改革效果全面顯現,綜合實力進入湖南省園區前5名、全國高新區50強。體制機制創新將試點推行集中審批制、「一件事一次辦」改革、「三即」承諾制、容缺預審制度,建立「網際網路+政務服務」平臺系統,推動關鍵效率指標達到湖南省前列。對審批頻次較高的116項行政許可事項實行分類管理;試點「企業住所申報承諾制+負面清單管理」登記制度,全面推行全程電子化商事登記;實行「雙告知」工作機制,建立「雙隨機、一公開」監管機制,加快形成法制化、國際化、便利化的營商環境。

作為國家級高新區以及首批產業園區體制機制創新試點的一員,衡陽高新區一直將「改革」作為自己的使命,通過大膽改革、先行先試,促進轉型升級高質量發展,確保營商環境持續向好,市場活躍度不斷增強。

相關焦點

  • 高郵高新區產城融合英姿初現
    今年8月,高郵市委書記勾鳳誠調研時勉勵高新區:「加快產城融合步伐,打造最具產業特色、最具創新活力、最具發展前景的經濟板塊。」高郵市委副書記、市長潘學元激勵高新區把「五個夢、五個快」作為矢志不渝的追求。  高郵高新區人人爭先鋒,處處閃亮點,點燃整座新城的「發展熱度」。
  • 新區加快建設生態、智慧、港產城融合宜居宜業美麗新城 「濱城」與...
    內容提要:制定好《中共天津市濱海新區區委關於制定濱海新區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以下簡稱《建議》),對推進新時代濱海新區高質量發展、主動融入新發展格局具有重大而深遠的意義。
  • 濟寧高新區:三年時間,一座生態宜居新城悄然崛起! - 園區動態...
    2020年,濟寧高新區把打造「生態科技城」作為十大攻堅行動之一,全面融入「一環八水、十二明珠」,統籌「產、城、河、人」一體化推進,打造「三河三湖三溼地、九水通衢耀麒麟」城市生態景觀,暢通交通微循環,打造商業綜合體,建設科創生態圈,持續提升城市的魅力值、時尚度和科技感。
  • 活力濱城 開啟未來:加快建設生態、智慧、港產城融合的宜居宜業...
    「十四五」時期,是我國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徵程、向第二個百年奮鬥目標進軍的第一個五年;是天津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大都市新徵程的第一個五年;是濱海新區加快推進新時代高質量發展,落實「雙城」發展布局,全面建設生態、智慧、港產城融合的宜居宜業美麗濱海新城的關鍵五年。  偉大事業始於夢想、基於創新、成於實幹。
  • 以產促城 以城興產 上饒經開區高質量推進產城融合發展
    本報上饒訊 (記者祝學慶、呂玉璽) 「項目分兩期建設,一期總建築面積約23萬平方米,住宅約15萬平方米,計劃明年6月全面竣工,可以滿足愛馳汽車、博能客車等企業1.5萬名員工生活需求。」11月6日,在上饒經開區思瑞達1號廣場建設項目現場,工程負責人王慧智告訴記者,該項目總投資約26億元,配套建設超市、衛生院、幼兒園等。這是上饒經濟技術開發區大力推進產業集群發展和產城融合戰略,構築活力之城的一個有力舉措。  近年來,上饒經開區把光伏、光學、汽車確立為主導產業,積極推進「世界光伏城、中國光學城、江西汽車城」三城同創,產業集聚效應顯著。
  • 「政+銀+企」 在內江建設現代服務業產城融合中心
    「政+銀+企」 在內江建設現代服務業產城融合中心 2020-09-26 20:16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新都建設千億級航空產業園 打造產城融合新示範
    此次批覆新都高新區擴區,顯示了省、市對新都主導產業發展成績最大的肯定和支持,同時提升了新都現代交通產業功能區對外的顯示度和發展能級,為石板灘悅動新城打造產城融合標杆創造了更多可能。  新都現代交通產業功能區黨工委副書記李銳介紹說,「擴區為主導產業高質量發展開闢了空間,同時為主導產業的重點企業入駐創造了條件。」
  • 深讀丨西江產業新城:產城融合,高明高質量發展的探路者
    一年多的務實篤行,西江產業新城交出了令人滿意的產城融合答卷:新興產業項目紛紛落地,引入現代服務業超百億;城市骨架初顯,「八橫八縱」道路逐漸通達;商住項目和城市綜合體紛紛從規劃照進現實……隨著明湖二期開建在即,新城水系中軸線將正式拉開建設帷幕,這座現代化產業新城將更宜商、宜居、宜業。俯瞰藍天下的西江產業新城,環境優美。佛山日報記者呂潤致攝灣區時代,千帆競發。
  • 感受產城人文融合的現代化產業新城
    作家採風團一行分成三組,分別參觀了浙江中賢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的廠容廠貌及自控智慧安監中心、浙江安諾芳胺化學品有限公司的智能生產中心、浙江中金格派鋰電產業股份有限公司、龍盛研究院、產業展示館、安全環保監控平臺、海塗陳列館等一些重抓提檔升級、實施行業改造提升的企業,智能化、信息化監管平臺及體現產城融合
  • 以城促產 以產促城 平度南村臨空經濟區起新城
    傍依青島市母親河大沽河的國家重點鎮——南村鎮,依託臨空優勢,樹立統籌思維,落實新發展理念,以產促城、以城促產,產城同步,奮力打造著產城融合、宜居宜業的現代化臨空經濟新城。  堅持規劃先行 實現產城互動  南村鎮堅持規劃引領、戰略為勢,打造承載城市發展戰略的重要載體。
  • 贛縣茅店加快推進產城融合發展
    這是茅店鎮打造工業強鎮、產城融合的生動實踐。茅店鎮位於贛縣區中部。近年來,贛縣區茅店鎮結合發展實際,按照高質量發展的要求,積極融入新發展格局,以基層黨建為主要抓手,在重點探索「以業興鎮」、產城融合發展路徑中,突出重點、精準發力,加快謀劃推進優生態、優業態、優產業的發展布局,全力打造特色工業強鎮,加快推進產城融合發展。
  • 珠海「三高標準」打造魅力新城 產城融合開啟「夢裡家園」
    正在崛起的平沙新城,未來將在珠海高欄港經濟區打開新的城市空間,一改過去高欄港區「有區無城」的局面,成為「港產城」融合發展的重要陣地。而平沙新城則承載著完善港區城市功能、優化生態環境的重要使命,高欄港區也因此提出了「高標準定位、高起點規劃、高水平建設」的要求。在當前粵港澳大灣區加快發展的背景下,平沙新城將站在新的高度謀劃新的發展。以珠江口西岸核心城市的標準及珠海西部中心城市的定位來規劃建設的平沙新城,將按照「港、產、城」一體化發展戰略,打造區域性現代服務業聚集的現代化濱海新城。
  • 甌海:高鐵新城產城融合PPP項目建設跑出「加速度」
    甌海:高鐵新城產城融合PPP項目建設跑出「加速度」 2020-07-09 15:34:42 來源:浙江在線-甌海新聞網
  • 內江高新區:瞄準「高」與「新」建設產城融合和科技創新高地
    今年,內江高新區逆勢前行,穩步向著全省一流國家級高新區這一目標邁進,既是源於一張藍圖繪到底的長期堅持,更是內江高新區在危機中尋找機遇、積極謀劃的結果。  作為四川省國家級高新區中「年輕」的成員之一,內江高新區洋溢著創新拼搏的精氣神。「十三五」以來,內江高新區瞄準「高」與「新」,積極推動產城融合發展和高新企業集聚,打造內江市產業轉型升級和城市建設的新引擎。
  • 瞄準新興產業 助推產城融合 19個項目落戶杭州富春灣新城
    19個項目籤約助推「產」「城」融合瞄準高新智能智造、數字經濟等新興產業。本次成功籤約高新產業項目11個,總用地面積190畝,總投資20.9億元,預計年產值23.5億元,年稅收1.38億元,畝均稅收約73萬元。
  • 鐘樓區著力推進老城復興西進提速東西融合產城一體
    鐘樓區將圍繞「中軸樞紐支點、都市智造高地、運河文創名區、生態宜居家園」的功能定位,著力推進「老城復興、西進提速,東西融合、產城一體」,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開好局、起好步。「以敢為人先的魄力、敢於擔當的作風,深化攻堅克難的鐘樓實踐,奮力實現『十四五』良好開局。」
  • 青島平度:以城促產以產促城 南村臨空經濟區起新城
    傍依青島市母親河大沽河的國家重點鎮——南村鎮,依託臨空優勢,樹立統籌思維,落實新發展理念,以產促城、以城促產,產城同步,用汗水和勞動,只爭朝夕,奮力打造著產城融合、宜居宜業的現代化臨空經濟新城。由青島市政諮詢院負責編制《平度市南村鎮產業規劃》,也於2019年7月份召開專家評審會,根據評審會意見,目前已修改完成,一座產城互動、融合發展的臨空新城規劃躍然形成,描繪出了一幅城市長遠發展的美好藍圖。
  • 同翔高新城:匯聚高端產業 推動產城人融合
    廈門網訊 (廈門日報記者 林露虹 通訊員 管軒 智明)廈門東北部,同翔高新技術產業基地(同翔高新城),天馬第6代AMOLED柔性生產線、中航鋰電A6項目等百億級項目的火熱建設場景,使高端產業格局輪廓初顯。  作為我市跨島發展向縱深推進的重要抓手,以及火炬高新區招商引資和項目建設主戰場,同翔高新城由同安、翔安兩個片區組成,規劃用地面積46.8平方公裡。
  • 溫州高鐵新城產城融合PPP項目首批三項目集中開工
    6月29日上午,溫州高鐵新城產城融合PPP項目開工暨第一批項目集中開工儀式在高鐵新城城市客廳施工現場舉行,項目的開工標誌著高鐵新城產城融合PPP項目進入了實質性建設階段。據悉,此次溫州高鐵新城產城融合PPP項目第一批開工的項目共有3個,涉及公共配套設施、景觀綠化等領域,分別是溫州高鐵新城城市客廳、高鐵新城實驗學校(二期)、上匯河河道整治和綠化工程。據了解,高鐵新城產城融合PPP項目總投資約199.88億元,其中工程費用約140.37億元,是溫州最大的城鎮綜合開發PPP項目,也是溫州城建史上第一個全域開發項目。
  • 產城融合促富山工業園加速成型
    位於珠海市鬥門區西部,一座致力於打造具有國際競爭力的新型工業化園區和智能化、信息化的創新型園區———富山工業園正為其日後的產城融合格局制定出一個五年行動計劃。為了讓這片產業高地擁有更完善的城鎮配套,富山工業園計劃投資145 .45億元傾力打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