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北京新冠疫情的又一次出現,新發地農貿批發市場,再一次引爆全球關注的目光,這個在亞洲單體量最大的農貿市場,到底能否搬離出北京市區又引起人們的紛紛議論。
成立於80年代末90年代初的新發地批發市場,坐落於北京市豐臺區南四環邊上,彼時的新發地農貿市場還籍籍無名,隨著2000年前後左右,北京的四環路全面通車,坐落在南四環的新發地農貿市場,與南四環主幹路不到100米的絕佳地理位置,使新發地農貿市場聲名鵲起。
當時北京的兩大批發市場,南城有新發地,北城有錦繡大地,都是以批發為主,很少有零售出現,南城新發地以蔬菜和牛羊肉為主打批發業務,而位於海澱區的錦繡大地,則以批發乾果調料為主,由於這兩家農批市場,是北方規模最大的一級農批市場,對內承接了北京北80%以上的餐飲業,食品廠,和各個市郊大大小小的二級,或三級以下批發業務,還有全北京的商超供應,對外則以北方大部分省份,甚至東三省的客商都從這兩地進貨。
隨著時代的變遷,北京的發展已從四環,向外拓展到了六環,成了真正的國際化大都市,四環路已成了北京市中心區主幹道路,隨著人口,車輛不斷的增多,交通擁堵這種大城市病體現出來。
北京為了緩解交通壓力,疏解非首都功能,像有名的錦繡大地,大紅門批發市場,動物園批發市場,天意小商品批發市場先後搬離了北京,只剩下一家獨大的新發地批發市場。
新發地市場經過幾十年的發展擴張,市場越做越大,市場裡面幾乎涵蓋了所有農副產品,而從前只做批發業務的,現在零售業做,市民買一斤菜也可以賣,新發地市場也成了真正的地攤經濟,每天的客流量,人來人往的有幾十萬之多,光每天進入新發地市場的停車費都是天文數字,由於市場的蔬菜,及其他食品價格普遍比商超便宜,地理位置又優越,很多家住二環三環的老人,清早坐個三四站地的公交車,就到新發地來逛早市了,更有遠郊區的開車或坐車幾十公裡都來採購食品。
每天的早晚高峰,新發地這塊是天天堵車,但新發地批發市場又是北京的菜籃子,體量之大,想要搬遷也非一日之功,隨著疫情又在人口聚集的批發市場爆發,新發地市場搬遷又引起了人們的深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