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語:
陸上的人喜歡尋根問底,虛度了大好光陰。冬天憂慮夏天的姍姍來遲,夏天則擔心冬天的將至。所以他們不停四處遊走,追求一個遙不可及、四季如夏的地方——我並不羨慕。
今天我又重新看了一遍《海上鋼琴師》,這部電影是根據亞利桑德羅·巴裡克文學劇本《1900:獨白》改編的劇情音樂片,由朱塞佩·託納託雷執導,蒂姆·羅斯、比爾·努恩、梅蘭尼·蒂埃裡主演。於1998年10月28日在義大利上映。
第一遍看時,我覺得1900是一個孤獨的人,出生時就被父母拋棄,8歲時養父意外去世,在此之後的二十多年裡他的世界裡只有音樂和自己。
今天再看,發現1900才是那個最不孤獨的人,他的世界裡充滿了音樂,音樂就是他的全世界。我們漂浮在偌大的世界裡,何曾有他那樣堅定的歸屬感呢?
這部電影在豆瓣評分為9.3分,好於97%的音樂片。在上映的第二年就獲得了義大利金球獎最佳編劇、歐洲電影獎最佳攝影,以及義大利大衛獎等獎項。
整部影片以Max的視角想觀眾展現了一個在眾人看來是個異類的1900的生活以及對待生活態度。
世上有各種各樣的人,他們有著各種各樣的生活,有些人追求與大多數的相同來掩飾自己的孤單,而有些人,在外人眼裡,看似孤單,實際他們有自己的世界、有精神上的滿足。
一、人物塑造:通過對人物細節的刻畫突出了人物形象及性格
1,1900:一個出生在郵輪上,長在郵輪上,熱愛音樂的天才鋼琴師。音樂就是他的生命,他的全世界,維吉尼亞號郵輪就是他的家。他有自己所堅守的東西,即使為之付出生命也願意。
亞里斯多德說:「人是天生的社會行動性動物」。意思是:人是具有社會性的也可以說是群體性的,不能脫離群體存在。
但這句話對1900來說似乎並不適用。他並不適應群居的生活,更願意獨處。
他的生活很簡單,除了日常的吃喝拉撒就只有音樂了。他給豪華包廂的富人演奏,也給最低層的窮人演奏。但無論什麼時候,有多少人隨著他的音樂起舞,他的思緒都會不自覺的飄向遠方。
他的眼睛迷離的看著海面,沒有焦點,他在一個美麗的國家,在穿越田園的列車上,在巨大火山的洞口,在世界最大的教堂。他隨著音樂在世界各地旅遊,而人們只能感受到他音樂的歡樂,沒有人能理解他。把他當成一個異類。
影片通過對1900表情、動作的描述,表現出了他對音樂的熱愛。他愛音樂愛的純粹,與功利無關。即使在別人眼中他像一個異類,他也不在乎,只要有音樂,他的人生就是圓滿的。
2,Max:一個喜歡音樂卻被生活所困的普通人。他默默地欣賞著1900,對於他的每一次即興演出都為之感到高興。心底裡也想成為一個純粹的音樂人,實際卻是一個俗人。
Max是整個故事講述者,影片以他為第一視角,講述了1900的故事。
他的小號吹的很好,為了生活來到維吉尼亞號以演奏小號為生。他和1900一樣熱愛著音樂,熱愛著他的小號。就像影片開頭,他坐在臺階上對著他的小號哈著氣,小心翼翼的擦拭著。但是不同的是他不像1900 那麼純粹,他有著對生活的欲望,對金錢的欲望。
所以他會在1900和創造爵士的鋼琴家傑利鬥琴時賭錢,在1900要輸時遷怒與1900;他會在沒有錢時賣掉自己心愛的小號。
對於他來說,音樂不是最重要的,生活才是。即使從觀眾的視角來看,Max是1900唯一的朋友,但其實他並不了解1900,不懂他的世界。
他會對1900說:「你會賺很多錢,買下最好的房子,再找個妻子」。他借著對1900來說出了自己的夢想。
他會勸1900下船,能和普通人一樣。在他的眼裡1900也是一個異類,寧願一個人在船上孤孤單單的當一個鋼琴師,也不願離開,接觸更大的世界。
他就像我們普通人一樣有許許多多的欲望,又有著自己的理想,在不可兼得的情況下拋棄了理想。卻又不甘心,只能默默地羨慕那些努力追求理想的人。
影片以Max為第一視角,帶領著觀眾一步步的認識1900,和他眼中的世界。通過Max行為的刻畫,讓Max的形象更加真實,貼近我們自己的樣子。
二、視聽語言
1,鏡頭語言:
① 長鏡頭:用比較長的時間,對一個場景、一場戲進行連續地拍攝,形成一個比較完成整的鏡頭段落。
這部影片中多次用到長鏡頭的拍攝手法。在影片的開頭,鏡頭對著長長的臺階,由遠及近。這樣慢慢拉長慢慢拉近,由遠及近,從整體到局部,由全貌到細節給人一種故事開始的遐想。
Max逐漸出現在鏡頭中,一個人靜靜地坐在臺階上小心翼翼地擦著他的小號。伴隨著一句旁白:你絕對沒有完蛋,只要你還有個好故事和一個聽故事的的人,可問題是,我的故事別人一個字也不相信。
將觀眾的注意力吸引到了Max的身上,為整部影片製造了孤單,寂寞的意境。抒發了Max對受眾小號的不舍與對以前生活的懷念。與影片結尾,故事結束時,Max拿著自己的小號從當鋪出來沿著小巷子靜靜的一個人走遠的背影相照應。
② 特寫鏡頭:拍攝人像的面部,人體的某一局部,一件物品的某一細部的鏡頭。主要用來描繪人物的內心活動。
電影中,多次對1900的手部採用了特寫鏡頭,都是在他彈琴的時候。我影響最深刻的有兩次。
一次是他和爵士創始人傑利鬥琴時,為了壓住傑利囂張的態度,1900以極快的速度彈琴,一個人彈出了兩個人的速度。用特寫鏡頭展現了的1900點速度之快。
另一次是影片的結尾,1900不願離開將要被炸毀的維吉尼亞號,在炸毀的前一刻,他的手在懸空的狀態,比劃著彈琴的手勢,就像在彈琴一樣。
此時的他就像一個勇士,在為自己彈奏最後一曲戰歌。彈幕裡有人說:「孤獨是必然的,相伴是暫時的」。
我想此時的他,並不孤獨,在生命的最後,有音樂相伴,對他來說是最大的滿足。
古希臘哲學家伊壁鳩魯說:「被迫置身於人群的時候,往往是最應該自守孤獨的時候」。
對於1900來說,人群不適合他,強行把他放到他不習慣的人群裡,陌生、無助,才是他最大的孤獨。只有和音樂在一起,才是他最開心、享受的時候。
導演通過對1900手部的特寫,展現了他對音樂的熱愛以及琴技的高超。
③ 仰拍和俯拍的鏡頭相結合:突出人物的形象,以及性格特徵
1900終於決定下船去陸地上,和所有的船上的人道別後,走上了舷梯。
此處採用仰視和俯視的交叉結合的拍攝手法,一方面1900站在舷梯中間,對他來說,陸地在下面,原來生活的地方和來送別他的朋友站在郵輪上的甲板上。展現了1900的兩種不同選擇。
另一方面,表現了終於準備邁出第一步的1900的心情的高低起伏,他從來沒有離開過這個郵輪,不知道外面的世界是什麼樣的,是否真的適合自己,該何去何從,突出了他內心的糾結。
影片採用了多重鏡頭的配合,表達了人物內心的不同情感,呈現出來一個真實的人物形象。鏡頭的巧妙轉換,也表現出了一個內心擁有這自己的世界的天才,與眾不同的樣子。同時借Max之口,表達了廣大觀眾對1900對待生活的態度的敬佩。
2,蒙太奇:使情節更加生動,具有感染力
影片採用了多中蒙太奇的拍攝手法,通過對鏡頭的不斷轉換,故事中的情感也在不斷轉換,通過鏡頭展現了男主以及Max的不同的心理活動。
① 平行蒙太奇:在一個完整的敘事系統中,並行的兩條脈絡,通常是一個現在進行時,一個過去進行時,最終兩條終先殊途同歸,揭示一個宏大的故事主題。
這部影片以Max跟樂器店老闆講故事為切入點,引出1900的故事。又以1900的故事勾起Max對往事的畫面,從而踏上了尋找1900的路上。現在與過去相結合,不斷切換,兩條路線互相推進。
影片巧妙的將兩條線的敘事結合,讓觀眾跟隨著Max的視角一起回顧1900的一生以及他眼中的1900。
導演通過平行蒙太奇這種懸而未決的敘事方式,引起觀眾對一個個傳奇鋼琴師的故事的好奇心,一步步跟著Max的腳步探尋故事的發展。慢慢的深入其中,直到最後被1900對音樂的執著而感動。
② 復現式蒙太奇:從內容到性質完全一樣的的鏡頭畫面,反覆出現,突出主題,感染觀眾
1900坐在船上透過窗戶看向外面的鏡頭重複出現,一個圓圓的窗戶裡是1900的臉,窗戶的玻璃上隱約倒映著划水的波浪。他看向海面,眼睛透露了讓人捉摸不透的眼神。似乎他的內心有一個不一樣的世界,是我們無法理解的。
就像他彈琴時一樣,眼神迷離,沒有焦點,卻透露著他對音樂的熱愛,純粹而熱烈。
1900忘我的彈琴的鏡頭也重複了多次,他的手指在琴鍵上飛快的跳動,輕快、愉悅,他閉著眼睛,陶醉在其中。想觀眾展現了一個痴迷音樂,沒有功利心,把音樂當做生命的的1900,他對音樂的愛是純粹的,為了音樂他可以付出一切,也為後面他說做的決定埋下了伏筆。
影片通過復現式蒙太奇的加強了影片的主題思想,突出了人物形象與性格,從而感染觀眾。
三、蘊含的意義:孤單的人不一定孤獨
1,差異導致了孤單
影片中的1900在Max看來,或者說再我們所有人看來,他是孤獨的。
他出生就被父母拋棄,八歲養父去世,他除了音樂一無所有,最終和他的音樂一起死在了他待了一輩子的船上。在鬥琴時他差點當做知音的人卻是一個功利心重,一心為了贏,拿音樂來比賽的狂妄自大的人。
自始至終都沒人能懂他,人們都不理解他對音樂最純粹的愛。覺得他是一個怪類,膽小、懦弱,連一艘船不都敢下,只願意所在這艘船上度過他的一生。
正因為1900和所有人都不同,沒有擁有共同語言的朋友,大家才會覺得他孤單。因為我們都默認人是群居性動物,需要有社交和交流,尋找相似的人,並得到他們的肯定。如果沒有就會變得很慌張,為什麼我和別人不一樣?
但是1900不這麼想,在他的世界裡,有音樂就好,他沉迷於因為,如痴如醉,樂在其中。無所謂別人怎麼看,我就是這樣。才有了他「寧願一生孤獨,也不遠隨波逐流」的豪氣。
2,孤單的人不一定孤獨
百度百科說:孤單是一種有外界所形成的的感慨,不源於內心;而孤獨是一種主觀自覺與他人或社會隔離與疏遠的感覺和體驗。
1900也曾想過走上陸地和所有人一樣生活,拋棄自己所堅持的。但他最終還是選擇了留下來,即使他知道這一次沒有邁出去,以後就再也不會離開了。
使我停下來的,不是我所見,而是因為我所未見, 你能體會嗎? 那些我看不清的東西,在那延綿不斷的城市中,我能看到一切,可就是看不到盡頭。 盡頭,正是我所未見。 什麼都有,就是沒有盡頭。世界的盡頭! 比如說這個鋼琴來,琴鍵有開始,也有終結,傻瓜也知道只有88個琴鍵,他們是有限的,而你卻是無限的,在這有限的88個琴鍵上。 你可以彈奏出無窮無盡的音樂,我就喜歡這樣。
對1900來說,外面的世界在他的掌控之外,他沒有辦法在這樣的環境中彈奏出音樂。他可以不要所謂的合群,和所有人一樣,但是他不能不要自己的音樂。
在很多人看來,他就是個傻子,外面的世界彩玉無限的可能,非要自己待在小小的船上。但與他而言這艘船就是他的世界,音樂充滿著他的世界,這就夠了,他享受其中。
結語:
1900是幸運的,他的一生有音樂足以,他始終堅守著自己所鍾愛的音樂,有著堅定的歸屬感,是我們這些生活在這廣闊的陸地上的人很難做到的。他有音樂就不再孤單,可我們呢?
即使在萬千世界中,周圍看似有許多的人,卻還是常常感到孤獨。
所以說孤獨與你身邊有多少人無關,真正影響的是你的內心是否空虛。如果內心是充實的,即使獨自一人,也是充實美好的。